电工学下册考试复习重点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08 12: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0章 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指的是 PN结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阻断的特性 。

2. 硅晶体管和锗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时,其发射结电压UBE分别为 0.7 V和 0.3 V。

3. 晶体三极管有两个PN结,分别是 发射结 和 集电结 ,分三个区域 饱和 区、 放大 区和 截止 区。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是 放大状态 、 饱和状态 和 截止状态 。

4. 一个NPN三极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偏,则此三极管处于 饱和 状态;其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反偏时,此三极管处于 截止 状态;当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三极管为 放大 状态。

5. 物质按导电能力强弱可分为 导体 、 绝缘体 和 半导体 。 6. 本征半导体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形成的是 P 型半导体,其多子为 空穴 。 7. 某晶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是:V1=2V,V2=1.7V,V3=-2.5V,可判断该三极管管脚“1”为 发射 极,管脚“2”为 基 极,管脚“3”为 集电 极,且属于 锗 材料 PNP 型三极管。

8. 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物质制造的 面 接触型 硅 二极管,工作在特性曲线的反向击穿 区。

三、选择题:

1. 处于截止状态的三极管,其工作状态为( B )。

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C、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2. 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 A )元素构成的。 A、三价; B、四价; C、五价; D、六价。 3. 稳压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状态是( C )。

A、导通状态; B、截止状态; C、反向击穿状态; D、任意状态。

4.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测得晶体管三个管脚的对地电压分别是V1=2V,V2=6V,V3=2.7V,由此可判断该晶体管的管型和三个管脚依次为( B )。

A、PNP管,CBE; B、NPN管,ECB; C、NPN管,CBE; D、PNP管,EBC。

5. 用万用表R×1K的电阻挡检测某一个二极管时,发现其正、反电阻均约等于1KΩ,这说明该二极管是属于( D )。

A、短路状态; B、完好状态; C、极性搞错; D、断路状态。

6. 测得某电路板上晶体三极管3个电极对地的直流电位分别为VE=3V,VB=3.7V,VC=3.3V,则该管工作在( B )。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击穿区。 7.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其正向电流是( A )。

A、多子扩散而成; B、少子扩散而成; C、少子漂移而成; D、多子漂移而成。

8. 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在工作时,测得三极管上各电极对地直流电位分

别为VE=2.1V,VB=2.8V,VC=4.4V,则此三极管已处于( A )。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击穿区。

四、计算题

1. 计算图7.1所示电路的电位UY(设D为理想二极管)。

(1)UA=UB=0时; (2)UA=E,UB=0时; (3)UA=UB=E时。

解:此题所考查的是电位的概念以及二极管应用的有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点电位的相对高低影响了DA和DB两个二极管的导通与关断。

当A、B两点的电位同时为0时,DA和DB两个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UY)两端电位同时为0,因此均不能导通;当UA=E,UB=0时,DA的阳极电位为E,阴极电位为0(接地),根据二极管的导通条件,DA此时承受正压而导通,一旦DA导通,则UY>0,从而使DB承受反压(UB=0)而截止;当UA=UB=E时,即DA和DB的阳极电位为大小相同的高电位,所以两管同时导通,两个1kΩ的电阻为并联关系。本题解答如下:

(1)由于UA=UB=0,DA和DB均处于截止状态,所以UY=0;

99?E (2)由UA=E,UB=0可知,DA导通,DB截止,所以UY=1?9=10E;

918?E (3)由于UA=UB=E,DA和DB同时导通,因此UY=9?0.5=19E。

2. 在图7.2所示电路中,设D为理想二极管,已知输入电压ui的波形。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图。

解:此题的考查点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以及电路的基本知识。

首先从(b)图可以看出,当二极管D导通时,理想二极管电阻为零,所以uo=ui;当D截止时,电阻为无穷大,相当于断路,因此uo=5V,即是说,只要判断出D导通与否,就可以判断出输出电压的波形。要判断D是否导通,可以以接地为参考点(电位零点),判断出D两端电位的高低,从而得知是否导通。

uo与ui的波形对比如右图所示:

3. 某人检修电子设备时,用测电位的办法,测出管脚①对地电位为-6.2V;管脚②对地电位为-6V;管脚③对地电位为-9V,见图7.3所示。试判断各管脚所属电极及管子类型(PNP或NPN)。

解:该题考查的是不同类型晶体管的特点以及管脚之间的电位关系。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中三个管脚对地的电位均为负值可以看出,此晶体管使用的电源为负电源,即该管为PNP型,然后可以根据管脚①和②两者的差值0.2V判断应该为锗管(硅管

应为0.7V),并且据此可断定管脚①和②分别为该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而管脚③则为集电极。

5. 试总结晶体三极管分别工作在放大、饱和、截止三种工作状态时,三极管中的两个PN结所具有的特点。

解: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工作状态时,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工作状态时,发射线和集电结均正偏。 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工作状态时,发射线和集电结均反偏。 6.图示为硅三极管在工作时实测的各极对地电压值。试根据各极对地电压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a) UBE=1.7V–1V=0.7V>0,UBC =1.7V–1.3V=0.4V>0, NPN型硅管,工作在饱和状态。 (b) UBE=0.7V>0,UBC=0.7V–3V=-2.3V<0, NPN型硅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c) UBE=0.5V-1.5V=-1V<0,UBC=0.5V–6V=-5.5V<0, NPN型硅管,工作在截止状态。 (d) UBE=0.5V-1.5V=-1V<0,U BC=0.5V–6V=-5.5V<0 ,NPN型硅管,工作在截止状态。

第11章 基本放大电路 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题 1、放大电路中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总是反相关系。 (错) 2、放大电路中的所有电容器,起的作用均为通交隔直。 (对) 3、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1,因此它在放大电路中作用不大。 (错) 4、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器。 (对) 5、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让交流信号叠加在直流量上全部通过放大器。 (对) 6、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通常等于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错) 7、微变等效电路不能进行静态分析,也不能用于功放电路分析。 (对) 8、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差为180°的反相关系。(错) 9、微变等效电路中不但有交流量,也存在直流量。 (错) 10、普通放大电路中存在的失真均为交越失真。 (错) 11、共射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出现上削波,说明电路出现了饱和失真。 (错) 12.射极支路接入电阻RE的目的是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 (对) 三、选择题:

1、基本放大电路中,经过晶体管的信号有(C)。

A、直流成分; B、交流成分; C、交直流成分均有。 2、基本放大电路中的主要放大对象是(B)。

A、直流信号; B、交流信号; C、交直流信号均有。 3、 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中,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是( C )

A、相位相同,幅度增大; B、相位相反,幅度增大; C、相位相同,幅度相似。

4、电压放大电路首先需要考虑的技术指标是(A)。

A、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B、不失真问题; C、管子的工作效率。 5、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小,说明该电路的(A)

A、带负载能力强; B、带负载能力差; C、减轻前级或信号源负荷。 6、基极电流iB的数值较大时,易引起静态工作点Q接近(B)。

A、截止区; B、饱和区; C、死区。 7 、射极输出器是典型的( C )放大器。

A、电流串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压串联负反馈。

四、问答题:

1. 放大电路中为什么要设立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的高、低对电路有何影响?

答:为了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必须在电路中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若静态工作点高时,易造成饱和失真;若静态工作点设置低了时,又易造成截止失真。

2. 共发射极放大器中集电极电阻RC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共发射极放大器中集电极电阻RC起的作用是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即让输出电压u0因RC上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从而使放大电路实现电压放大作用。

五、计算题

1. 试判断如图8.1所示的各电路能否放大交流电压信号?为什么?

解:(a)能 (b)不能,图缺少基极分压电阻RB,造成VB=UCC太高而使信号进入饱和区

发生失真。(c)不能,图缺少集电极电阻RC,无法起电压放大作用。(d)能

2. 已知如图8.2所示电路中,三极管均为硅管,且β=50,试估算静态值IB、IC、UCE。

IB?解:(a)

12?0.7?75I??IB?3.75(mA)100?(1?50)?1(μA) C

IE?(1??)IB?3.825(mA)

UCE?12?3.75?2?3.825?1?0.75(V)

(b)

UCC?(IB?IC)?RC?IBRB?UBE

IB?UCC?UBE12?0.7??16Rb?(1??)RC200?(1?50)?10(μA)

IC??IB?0.8(mA) UCE?12?(0.8?0.016)?10?3.84(V)

3. 晶体管放大电路如图8.3所示,已知UCC = 15 V,RB =500 kΩ,RC = 5kΩ,RL =5kΩ,

β=50。(1)求静态工作点;(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3)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IB?解:(1)

UCC?UBE?30RB (μA)

IC??IB?1.5 (mA)

IE?(1??)IB?1.53(mA)

UCE?UCC?IC?RC?7.5 (V)

26?1.167IE (KΩ)

rbe?300?(1??)(2)

Au???(3)

RC//RL??107rbe

Ri?RB//rbe?1.167(KΩ)

RO?RC?5(KΩ)

4. 在上题图8.3的电路中,已知IC=1.5 mA, UCC = 12V,β=37.5,rbe=1 kΩ,输出端

开路,若要求Au= -150,求该电路的RB 和RC值。

?Au???解:由于则

RC//RLR???C??150rberbe

RC?4(KΩ)

RB?UCC12??300K?IB40?10?6

5. 如下图所示放大电路中,已知UCC = 12 V,RB=240 kΩ, RC =3kΩ,RE1 =200Ω, RE2

=800Ω,硅三极管的β=40。(1)试估算静态工作点(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3)求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解:

(参考答案:(1)40μA 1.6mA 5.53 V (2)略 (3)-13.1 8.8 KΩ 3 KΩ)

第12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理想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虚短”指的是 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两点电位相等,在没有短接的情况下出现相当于短接时的现象。

2. 将放大器 输出信号 的全部或部分通过某种方式回送到输入端,这部分信号叫做 反馈 信号。使放大器净输入信号减小,放大倍数也减小的反馈,称为 负 反馈;使放大器净输入信号增加,放大倍数也增加的反馈,称为 正 反馈。放大电路中常用的负反馈类型有 并联电压 负反馈、 串联电压 负反馈、 并联电流 负反馈和 串联电流 负反馈。

3. 若要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则必须在电路中引入 负 反馈;若要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则必须在电路中引入 开环 或者 正 反馈。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是 输入电流 等于零和 输出电阻 等于零;工作在非线性区的特点:一是输出电压只具有 高电平、低电平两种稳定 状态和净输入电流等于 零 ;在运算放大器电路中,集成运放工作在 线性 区,电压比较器集成运放工作在 非线性 区。

4. 集成运放有两个输入端,称为 同相 输入端和 反相 输入端,相应有 同相输入 、 反相输入 和 双端输入 三种输入方式。

5. 放大电路为稳定静态工作点,应该引入 直流 负反馈;为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应该引入 串联 负反馈;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应该引入 电压 负反馈。

6. 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时有两个重要特点是“虚短”和 “虚断” 。

二、判断题:

1. 放大电路一般采用的反馈形式为负反馈。 ( 对 ) 2.集成运放使用时不接负反馈,电路中的电压增益称为开环电压增益。( 错 ) 3. 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压只有两种数值。 ( 对 ) 4. 集成运放未接反馈电路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称为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 对 ) 5. “虚短”就是两点并不真正短接,但具有相等的电位。 ( 对 ) 6. “虚地”是指该点与接地点等电位。 ( 对 ) 7.“虚地”是指该点与“地”点相接后,具有“地”点的电位。 ( 错 ) 8、集成运放不但能处理交流信号,也能处理直流信号。 ( 对 ) 9、集成运放在开环状态下,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 错 ) 10、各种比较器的输出只有两种状态。 ( 对 ) 11、微分运算电路中的电容器接在电路的反相输入端。 ( 对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集成运算放大器能处理( C )。

A、直流信号; B、交流信号; C、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 2. 为使电路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应引入( A )。 A、电压串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 D电流并联负反馈。

3. 在由运放组成的电路中,运放工作在非线性状态的电路是( D )。

A、反相放大器; B、差值放大器; C、有源滤波器; D、电压比较器。

4. 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放大区,由理想工作条件得出两个重要规律是( C )。

A、U+=U-=0,i+=i-; B、U+=U-=0,i+=i-=0; C、U+=U-,i+=i-=0; D、U+=U-=0,i+≠i-。

5.分析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电路时,不能使用的概念是(B)。 A、虚地; B、虚短; C、虚断。

6.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存在(C)现象,非线性应用存在(B)现象。 A、虚地; B、虚断; C、虚断和虚短。 7. 理想运放的两个重要结论是(B)。

A、虚短与虚地; B、虚断与虚短; C、断路与短路。 8. 集成运放一般分为两个工作区,它们分别是(B)。

A、正反馈与负反馈; B、线性与非线性; C、虚断和虚短。

四、问答题:

1. 集成运放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如何?

答:集成运放一般输入级、输出级和中间级及偏置电路组成。输入级一般采用差动放大电路,以使运放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及很强的抑制零漂的能力,输入级也是决定运放性能好坏的关键环节;中间级为获得运放的高开环电压放大位数(103~107),一般采用多级共发射极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输出级为了具有较低的输出电阻和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并能提供足够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常采用互补对称的射极输出器组成;为了向上述三个环节提供合适而又稳定的偏置电流,一般由各种晶体管恒流源电路构成偏置电路满足此要求。

2. 何谓“虚地”?何谓“虚短”?在什么输入方式下才有“虚地”?若把“虚地”真正接“地”,集成运放能否正常工作?

答:电路中某点并未真正接“地”,但电位与“地”点相同,称为“虚地”;电路中两点电位相同,并没有真正用短接线相连,称为“虚短”,若把“虚地”真正接“地”,如反相比例运放,把反相端也接地时,就不会有ii=if成立,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也就无法正常工作。

3. 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条件是哪些?

答: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条件有四条:①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0=∞; ②差模输入电阻rid=∞; ③开环输出电阻r0=0; ④共模抑制比KCMR=∞。

4.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为虚地时,同相端所接的电阻起什么作用? 答:同相端所接电阻起平衡作用。

五、计算题:

1. 电路如图1所示,求下列情况下,UO和Ui的关系式。

(1)S1和S3闭合,S2断开时; (2)S1和S2闭合,S3断开时。

解:(1)这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代入公式,得

u0??ui

(2)由虚短和虚断原理得:u+=u-=ui,i+=i-=0

故有uo=ui

图2

2. 图2所示电路中,已知R1=2K?,Rf=5K?,R2=2K?,R3=18K?,Ui=1V,求输出电压Uo。

解:此电路为同相输入电路。

18U??U???1?0.9V2?185U0?(1?)?0.9?3.15V2

3. 在图3中,已知Rf = 2R1,ui = -2V。试求输出电压uo。

解:前一级是电压跟随器电路,后一级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所以

Rfu0??ui?4VR1。

第14章 逻辑门电路 习题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在时间上和数值上均作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称为 模拟 信号;在时间上和数值上离散的信号叫做 数字 信号。 2. 数字电路中,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是 逻辑 关系,所以数字电路也称为 逻辑 电路。在 逻辑 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与逻辑 、 或逻辑 和 非逻辑 关系,对应的电路称为 与 门、 或 门和 非 门。 3.在正逻辑的约定下,“1”表示 高 电平,“0”表示 低 电平。 4.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TTL门的高电平为 3.6 伏,低电平为 0.3 伏。 5. 最简与或表达式是指在表达式中 与项 最少,且 变量个数 也最少。 6.功能为有1出1、全0出0门电路称为 或 门; 相同出0,相异出1 功能的门电路是异或门;实际中 与非 门应用的最为普遍。

7. 在逻辑中的“1”和“0”用来表示 “真”和“假”、“高”和“低”…… 。

二、选择题:

1.逻辑函数中的逻辑“与”和它对应的逻辑代数运算关系为( B )。 A、逻辑加 B、逻辑乘 C、逻辑非 2.十进制数100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C )。

A、1011110 B、1100010 C、1100100 D、1000100 3.和逻辑式AB表示不同逻辑关系的逻辑式是( B )。

A、A?B B、A?B C、A?B?B D、AB?A 4. 数字电路中机器识别和常用的数制是(A)。

A、二进制 B、八进制 C、十进制 D、十六进制 5. 一个两输入端的门电路,当输入为1和0时,输出不是1的门是(C)。 A、与非门 B、或门 C、或非门 D、异或门 三、问答题:

1.如图1所示当uA、uB是两输入端门的输入波形时,对应画出下列门的输出波形。

① 与门 ② 与非门 ③ 或非门 ④ 异或门 uA 解:

①与门“有0出0,

uB 全1出1”

②与非门“有0出1, 全1出0” ③或非门“有1出0, 全0出1”

图1

④异或门“相异出1,相同出0”

uA t t

uB uB uA u0 t

u0 t

t

t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8u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