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实录易珍特等奖

更新时间:2023-08-01 05: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2、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下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厂。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和功能。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跟我一起写一写一一撇、竖提、撇、捺。)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2.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

3、通过预习谁来告诉大家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

红头是一只——蟋蟀,蟋蟀是一种昆虫,所以两个字都是一一虫字旁。它们都是形声字,左表一一意,右表一一音。

4.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一一牛肚子里。牛肚中有些什么奥妙?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课文,长长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顺了,再继续往下读。

(2)读完了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到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点拨:采用先、再、然后的顺序说说)

2、检查交流

(1)字音检查

●认读生字

①出示:

第一组:齿、嚼、吞、胃、咽

牙齿、细嚼慢咽、吞下、肠胃

a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和吃东西有关)

b齐读

第二组:旅、咱、怜、救、命、拼、扫、管、刚、偷、卷、悲、泪、眯、算

旅行、咱们、可怜、救命、拼命、打扫、尽管、刚刚、偷偷、卷起、悲哀 、眼泪、笑眯眯

a指名读,正音

(重点强调生字“咱、扫、算”是平舌音; “怜、拼、吞”为前鼻音;“命、刚”是后鼻音,“旅、怜、效、流、泪”都是边音。

第三组:答、应、骨、几

a你发现了什么?

b“答”在“答应”等词语中读dā,在“回答、应答、答案”等词语中读dá;“应”在“应该、应当、应有尽有”等词语中读yīng,在“回应、应变、应对”等词语中读yìng;“骨”在“骨头、骨折、骨

架”等词语中读gǔ,在“一骨碌”等词语中读gū;“几”在“几乎”等词语中读jī,在“几个人、几本书”等词语中读jǐ。

(2)读完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三、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青头和红头是(????)。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2、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

(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课件出示7、8)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①牛的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用来消化食物的。【牛肚子的构造】

②牛在刚吃草的时候,它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直接把草吞进肚子里。【牛的吃食方式】

③牛在休息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草再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牛的吃食方式】

四、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9生字田字格课件)

旅 咱 怜 救 命 拼 扫 胃 管 刚 流 泪 算

1.识记生字

(1)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①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怜 刚 拼 救 管。如“怜” “忄”表义,这个字和人的心理有关,“令”表音。

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咱:自+口 ;胃:月+田

③组词巩固:如“旅行 流泪 泪水 流水”

2.书写指导

(1)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归类指导,注意提醒或范写易错的笔画和部件。

左右结构的字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旅、咱、怜、拼、扫、流、泪”左窄右宽;救”左右等宽,“刚”左宽右窄。“怜、救、拼”等字要指导写好笔画的穿插:“怜”右边“令”的要穿插到竖心旁的右点下方,注意不要漏写最后的点;“教”反文的长撇要穿插到“求”的下方;“拼”右边部分的长横在横中线上,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方。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5)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

3、牛吃食有什么特点?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1—7段,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 开火车读1-7段,思考:青头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

2.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预设:红头和青头一起玩迷藏的游戏,红头躲在了草堆里,一只大黄牛把它和草一起吞到嘴里了。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课文的一到七段告诉了我们: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8-20段,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告诉读者的方法。

●学习红头部分,体会他的旅行路线及心情

1、明确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1)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那么,在牛肚子里它到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8—20段,把红头到过的地方圈出来。

(2)全班交流。

①指名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

②鼓励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语,用连贯的一句话,把这个过程说清楚。

(红头被大黄牛先是吞在了嘴里,接着到了肚子里的第一个胃里,然后到达了第二个胃,最后到达了牛嘴里。)

2、体会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的心情

(1)旅行应该给人带来快乐,但是,红头在这次旅行中,他的心情怎样?请大家自由找找课文中描写红头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红头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交流

a红头正躲在草堆里,一不小心,和草一起被牛吃到嘴里了。吓得红头大叫: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紧张、害怕)

b当青头告诉他要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听到这句话时,红头说: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 →失望。

C当青头告诉他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红头悲哀地说: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悲哀、绝望

d当红头得救时,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感激

(3)总结:看来红头的这次旅行真是?? (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学习描写青头的部分,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体会青头对朋友的友谊。

1、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和牛吃食的特点,学习准确地表达。

(1)将红头从害怕、绝望、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他的好朋友青头,虽然青头没有和他一起在牛肚子里旅行,但一直在指挥着红头从牛肚子里走出来。 板书: 指挥

(2)青头是怎么指挥红头的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学生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红头说的话。

(3)出示青头的话: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①请学生读课件出示的青头的话,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交流的过程中将相关的内容泛红: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理解:“这时候”是指牛把食物吃到嘴里的时候。

②介绍牛的反刍:牛吃东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会把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咀嚼,这个现象叫做反刍。 出示:反刍

③从青头的话中我们了解了牛的胃不同的功能,还知道了牛吃食物的一些特点,请学生连起来将了解到的说一说: (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贯、衔接)

2、再读相关语句,体会青头对朋友的鼓励和援助

(1)青头对牛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才能指挥得那么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青头说的话,青头除了用自己的知识指挥红头,还给予了红头什么?你能读懂吗?

生:给予了红头鼓励和安慰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 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师:是呀!青头还在不断地鼓励红头,让他不失去信心,看,这儿还有两个感叹号。 (感叹号泛红)

师:板书, 鼓励读好相关的句子。

(2)青头不但语言来鼓励和帮助红头,还用什么来帮助红头呢?(行动)

①交流:当红头被牛卷到嘴里时,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当红头终于到了牛嘴里,动也不能动的时候,青头就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②这及时的援助终于让红头脱险啦!终于让红头死里逃生。

(板书:援助)青头一边——指挥红头,一边积极地——鼓励红头,不仅如此,还在关键时刻给予红头及时的——援助。终于让红头结束了这次——历险。可爱的青头还安慰红头说这次经历是——(读课题)

(3)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是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感受好朋友

1、课文中说青头和红头是一对好朋友,你从哪儿看出来。

2、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的帮助对他来说很重要。

3、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原因:捉迷藏——躲在草丛中——被牛吃到肚子里(意外)

遇事冷静不慌张

(大吼一声) 团结互助定成功

2.板书:旅游。

区别“旅行”和“旅游”的意思。(“旅行”偏重于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外出远行,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故旅行它是一种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旅游”中旅行、浏览的意思,旅游不但有“行”但偏重于游,主要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2o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