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初2017届二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4-04-15 03: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2017届八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3×12=36分)

1、根据观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 ) A、60mm

B、8dm

C、8m

D、60m

2、“小明,上学去啰!”。正在吃饭的小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刚在喊他,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出来的( )。 A、音调 A、地面

B、响度 B、扶梯

C、音色 C、墙壁

D、频率 D、天花板

3、如图,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常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4、如图,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 )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 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

5、如图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6、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铁块熔化成铁水 C、将铁块轧成薄片 A、逐渐变大

B、将铁块磨掉一个角 D、将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

B、逐渐变小

D、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7、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 )。 C、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8、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周围“冒”出了“白气” B、北方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C、冬天,树枝上出现了“雾凇” D、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

9、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10、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ρ水=1.0g/cm3,ρ=0.8g/cm3),则该瓶的容积是( ) A、350cm3

B、300cm3

C、250cm3

D、150cm3

1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因为磨刀让其密度变小

1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s=16m,v甲>v乙 C、s=8m,v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老师声带 产生的,并通过 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 14、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是不文明的行为,因此交谈时应该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指声音的 ,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5、同学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自拍”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

16、从岸上看清澈池塘的深度比实际的要_____(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_____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7、某地区出现较长时间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下降遇到暖气流后吸收热量而熔化为雨滴落地面.

18、冬天,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形成的;厨房烹饪时,关闭的玻璃窗上容易起雾,该雾气常常出现在窗户的 侧(选填“内”“外”)

酒精

B、s=16m,v甲>v乙 D、s=8m,v甲

19、在国际马拉松赛中,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跟拍时,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处于 (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马拉松赛全程为42.195km,某业余选手的成绩为3h30min,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保留整数)。 20、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 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m远处. 21、建筑工地要用500m3的沙石,现取这种沙石10-3m3,测得其质量为2.6kg,则这种沙石的密度为_____kg/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送_____车。

22、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 ,取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则V甲=V乙=

23、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乙的心率为75次/min.则: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出纸速度是 mm/s,上甲的心率为 次每分钟,

24、一只容积为2.5*10-4m3的瓶内盛有0.13kg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2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25块相同小石子后,水面上升到瓶口,乌鸦能吃上水,则瓶内石子的总体积 m3,石子的密度 kg/m3 三、实验作图题(作图题每个2分,其余每个1分)

26、如图,李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cm。

(2)李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的实像。

(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李宁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_____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或“正常眼”)。 27、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采用水浴法加热实验装置,图乙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像。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 ℃

(2)由图丙可知,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冰的熔点是 ℃,第七分钟处于 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4)冰完全熔化为水后,解热足够长时间,试管内的水 沸腾(选填“会”“不会”) 28、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 水平 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此时应将平衡螺螺母向 (选填“左”成“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若小烧杯的质量为20g,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进为 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简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量简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 四、计算题(8+8=16分)

29、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指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是2.5,求:(1)它的最大飞行速度是多少m/s?(2)若重庆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飞机从重庆到北京最少需多长时间?(假设飞机速度不变)(3)若某波音飞机以最大飞行速度在6800m的高空飞行,地面上的人听到其在人头顶上空的轰鸣声时,飞机已经飞到前方多少km的地方(水平距离)?

30、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6g;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50cm3;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70cm3;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16g。 通过讨论得出,干燥软木塞的体积等于软木塞在水中占有的体积和挼安姆塞空袭中吸水占有的体积之和,且软木塞吸水前后体积不发生变化。(1)软木塞吸水水分的质量。(2)干燥软木塞的体积。(3)干燥软木塞的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