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材教法业务考试试题带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1 09: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教师教材教法业务考试试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 ②估算方法多样 ③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次 )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8 )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 19 )。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 23 )只,兔有( 12 )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 63/8 )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 6分钟 )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 66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3、“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5、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6、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7、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8、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 9、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

“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0、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1、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2、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3、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4、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5、“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16、《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17、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8、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9、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0、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1、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考试题 第一部分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基础上。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10分)

这个x年(x月x日开始)应该是指生肖的吧,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教学内容,那么在准备时就应该把这些干扰条件全部去除。 但如果是课上才发现这个问题的话,当第一个学生回答(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教师应该先肯定这个学生的回答(因为他的回答本身没有错),然后教师可以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如果第二个学生仍旧回答(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说:“两位同学都是发现了年历表上和生肖有关的信息,那么除了这些,你们还有没有别的发现?”我想如果是自己班的学生的话应该能听懂你的意思。

关于怎样创设情境,如果是家常课的话,我想先提问:关于“年、月、日”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需要着重讲解的。

如果是公开课的话,这节课的引入部分,本身没什么问题啊,只是你准备的学具有一些干扰(生肖),而且因为你的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学生的回答必定是五花八门的,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收放自如”。

案例2: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 3 5 + 7 ————— 4 2

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

生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生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 生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1。 生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 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 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为什么?(10分) (数学是严谨的自然科学,不能用模糊的词语。该写到哪里就必须要求学生写在哪里。) 第三部分问题分析及对策(30分)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

(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1、的确,现在的公开课存在着表面热闹、内在空虚的情况。其实说实在话,只要是上过大规模公开课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也想像名家们那样,于细节处与学生对话,显自己的真本事。但无奈因为是公开课,碍于怕出丑以及自身的驾驭能力的局限,便不敢放开手脚去上,设计的问题便也没有太多的深度。要解决这种课堂现象,还是应该加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只有自己真正吃透教材,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与学生对话,任凭学生海阔天空,也有能力将他们驾驭。2、少数学生课堂积极,大多数学生乐于倾听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尤其是在高年级,这样的情况更是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我想不是一日之功,我们老师应该从平时的每一节常态课抓起,别具匠心地设计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也体验到回答问题的快乐,久而久之,我想,课堂上的主人会大大增加的。3、说实话,我可不赞同在一年级就让孩子写日记,我们的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年级,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当然这里的表达应该以口头为主。一年级的孩子毕竟识字量有限,如果孩子说都没好好说,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去写自己会说但还不会写的话,这不是加重学生负担吗?这样做,必然会让孩子渐渐产生对写日记的厌倦。) 第四部分基础知识

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18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11块糖的钱乙付了7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9元钱。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A说: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

3、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筐买出15千克乙筐27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是乙筐余下的4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4、沿长、宽相差25米的游泳池跑4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600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公路两旁每隔120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杆到第六根电杆处小王要1分钟小李要50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 能力测试题(限时60分钟) 填空题 (每空一分,共21分) 1、国庆节挂彩灯,学校门口按“1红2绿3黄”的顺序安装灯泡,那么第18个灯泡是——色的,第37个——-色的。 2、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四边形中,既为轴对称图形,又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3、有8个千万,9个万,9个千和5个百组成的数写作——,读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万。 4、用5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两个非连续自然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57,这两个自然数是——和——。 6、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而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10以内相邻的两个合数。这个比例式是——。 7、做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直径为6分米,高8分米,至少要用——平方米的铁皮,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升。 8、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角色做出相应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和。 9、《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10、在评价中,应建立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

二、快乐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长方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A、3倍 B、2/3 C、2倍 D、无法确定 2、一个比的前项是4,当它增加8时,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必须()。 A、增加8 B、扩大2倍 C、乘以3 D、扩大8倍 3、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多少种分法。() A、2种 B、4种 C、8种 D、无数种 4、下面四个数都是六位数,N是比10小的自然数,S是零,一定能被3 和5整除的数是( A、NNNSNN B、NSNSNS C、NSSNSS D、NSSNSN 5、甲乙两人同时骑车由A地到相距60千米的B地,甲每小时比乙慢4千米,乙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处与甲相遇,则甲的速度为每小时()千米。 A、10 B、8 C、12 D、16三、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4分,共8分) 8.97÷1/3+8.97×97 5.4×1.25+1.25×3.2-0.6×125% 四、解方程(每题4分,共8分) 500х×3/4=60×25 3.2χ-4×3=52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如何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六、解答下面各题(每题6分,共18分) 1、一张长6.28米,宽1.2米的铁皮,加工成一个圆柱后,它的体积是多少? 2、有两组书,第一组数的平均数是12.8,第二组数的平均数是10.2,而这两组数总的平均数是12.02,那么第一组数的个数与第二组数的个数比是多少? 3、希望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价格都是25元,但各个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两个,不足10个不赠送。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丙店:购物每满200元,返还现金30元。为了节省费用,希望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八、教学案例分析(12分):有这样一题:

例4 ,街心花园中圆形画坛的周长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一位教师在出示例题时,漏抄了“圆形”二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出现下面情景:生:(小声地)老师,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条件,没说什么形状。师:(一时语塞沉思后)请同学们停一下笔,会做这道题的举手。这时,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师:(指一名没有举手的)你不会做吗?生:我觉得这道题差一个条件,补上“圆形”条件就能做了。师:对,确实差一个条件。其实,我并不是有意掉的,而是由于自己的粗心,漏掉了“圆形”二字。还好,几个细心的同学及时发现并提了出来。这里我要说一声“谢谢!”,老师不是完人,老师也有缺点和错误,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提意见。这时,已举了手的又慢慢放下了,目光注视着老师。师: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这街心花坛的形状您将如何设计呢?要求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图形,再求花坛的面积,行吗?生:行!师:小组合作设计,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形多。小组汇报:设计方案算理生1: ○ (18.84÷3.14÷2)2×3.14 生2: □ (18.84÷4)2 生3:(18.84÷3.14÷2)2×3.14×2 生4:先设一直段边为ⅹ米,2ⅹ+3.14ⅹ=18.84 生5:(18.84÷6)2×2 生6:(18.84÷3÷3.14÷2)2×3×3.14 生7:(18.84÷8)2×3 ......师:同学们设计的真漂亮,祝贺你们——未来的设计师。请你们把自己设计的最漂亮、最合理的花坛面积算出来,好吗?生:好! ...... 请您结合课标和新的教学模式,对本案例加以分析、评价。(纵观本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的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可能性》教研课中,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2次。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 教学片断: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一、合作学习中必须处理好独立思考的问题,因为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同伴探究、交流才有真正的价值。本案例中,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过程,所以不能发挥小许合作的优势,其三种方法的得出也不能代表本小组的水平。困难学生越过了独立思考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取信息,知识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在合作学习前,可以安排学生先独立尝试,在碰到实际困难,在有了一定的体验,产生探究的需要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会更好。

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由数学网小编收集整理: 一、填空。(每空2分,共38分)

1.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小学数学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 )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 )者、(引导 )者与(合作 )者。(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上。 5.时钟报时,5时敲5下,8秒敲完。那么11时敲11下,(20 )秒敲完。

6.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占面积约720000平方米,合(72 )公顷。 7.甲数的等于乙数的,乙数比甲数多(40 )%。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

1.“空间与图形”第二学段的内容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 × ) 2.数学活动是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 ( √ ) 3.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5厘米,9厘米。 (× )

4.小强是2000年2月29日出生的,到今年3月他过了3 个生日。( √ ) 5. 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 × )

6. 把一根12米长的铁丝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4米。 (× ) 7.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

8. 一个小数先扩大到它的10倍,再缩小到它的,小数点的位置实际没有变化。 ( √ ) 三、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聪聪有5种笔,林林有4种,其中他们有2种笔相同,两人共有(② )种笔。 ①11 ②7 ③13

2. 864÷的商是两位数,里应该填(.③ )。 ①7 ②8 ③9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② )个锐角。 ①1 ②2 ③3

4.圆的周长扩大2倍,面积就(② ) ①扩大2倍②扩大4倍③不变 5.从镜子中看“好”是(.③ ) ①②③

6.一只鹅的重量相当于2只鸭的重量,3只鸭的重量等于15只鸽子的重量。一只鹅的重量相当于( ② )只鸽子的重量

① 5 ②10 ③22.5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主体性原则(2)目标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5)有效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答:(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分析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请你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谈谈你的看法。 〔片断回放〕“抛硬币”

(教师演示,学生猜,介绍硬币正反面及操作要领。)

师:抛硬币时你发现了什么?(生: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

师:硬币未落地前,你能确定哪一面朝上吗?(生:不能,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每桌发一枚一元硬币)是不是这样呢?请同桌合作,每人抛10次,一人抛,另一人猜,看你猜对没有。

1.答: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活动中创设“猜一猜”的情境,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这与教学目标是相背离。课本以“抛硬币“为情境,意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直观感知,体验哪面朝上是不能确定的;同时,理解因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难以每次猜对的道理,进而使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显然,把活动的重点放在猜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指向上,偏离了“感受不确定现象”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时,应将活动的重点转移到记录硬币朝上面的结果上来,使操作与目标并轨。

2.根据以下教学片段,请你对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作出分析。 教学片段: 1. 引入 2. 展开

(1)初步感知:40+56=96 56+40=96

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2)鼓励猜测: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符合这一规律呢? (3)合理验证:学生举例来说明猜测。 (4)汇报交流:

47+36=36+47 128+235=235+128 456+243=243+456 879+654=654+879 3408+7098=7098+3048 (5)抽象概括:

师:这样的算式能列举完吗? 生(齐):不能。

师:那有没有办法写个自已喜欢的一般形式,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呢? 生1:水+汗=汗+水 生2:桌子+椅子=椅子+桌子 生3:人+电视机=电视机+人。 (教师一一点头默许。) 生4:□+▲=▲+□。 生5:a+b=b+a ……

3.抽象

师:在加法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答:教师通过设计“猜测—列举—验证—概括”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探索中采取不完全归纳提炼形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富有个性的符号化方式来抽象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中着力体现数学的简洁美,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不足之处:教师在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化方式来抽象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过程中,发生了“顾此失彼”的现象。片断中学生用“水+汗=汗+水”等来表达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的时候,学生列举的这些表达形式,从表面上看,是切合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但从加法交换律的本质上来却又违背了“和不变”(即量的守恒)。所以,片段中的“水+汗=汗+水”的表达形式,从数学加减法的意义上看,它们难以完全满足加法交换律量的守恒这一本质属性。

六、解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同学们到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还多16人;如果每条船坐8人,还差4人。那么船有多少条?同学有多少人?

解:船数 (16+4)÷(8-6)=10(条) 人数 6×10+16=76(人) 答:船有10条,同学有76人。

2.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九折卖出,共得利润88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解: 88÷〔(1+20%)×90%-1〕 =88÷8% =1100(元)

答:这件商品的成本是1100元。

3.有一条大白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大白鲨鱼全长是多少米?

.解:设鲨鱼的身长为X米。 X-3=3+X÷2 X=12

尾巴:12-3=9(米) 全长:3+12+9=24(米) 答:这条大白鲨鱼全长24米。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3.抽象

师:在加法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答:教师通过设计“猜测—列举—验证—概括”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探索中采取不完全归纳提炼形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富有个性的符号化方式来抽象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中着力体现数学的简洁美,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不足之处:教师在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化方式来抽象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过程中,发生了“顾此失彼”的现象。片断中学生用“水+汗=汗+水”等来表达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的时候,学生列举的这些表达形式,从表面上看,是切合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但从加法交换律的本质上来却又违背了“和不变”(即量的守恒)。所以,片段中的“水+汗=汗+水”的表达形式,从数学加减法的意义上看,它们难以完全满足加法交换律量的守恒这一本质属性。

六、解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同学们到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还多16人;如果每条船坐8人,还差4人。那么船有多少条?同学有多少人?

解:船数 (16+4)÷(8-6)=10(条) 人数 6×10+16=76(人) 答:船有10条,同学有76人。

2.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九折卖出,共得利润88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解: 88÷〔(1+20%)×90%-1〕 =88÷8% =1100(元)

答:这件商品的成本是1100元。

3.有一条大白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大白鲨鱼全长是多少米?

.解:设鲨鱼的身长为X米。 X-3=3+X÷2 X=12

尾巴:12-3=9(米) 全长:3+12+9=24(米) 答:这条大白鲨鱼全长24米。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s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