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的近义词

更新时间:2024-02-09 10:2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近义词大全

近义词大全:(一)

1.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2.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3.安家立业--成家立业 4.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5.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6.饱经沧桑--饱经风霜

7.抱残守缺--固步自封 8.暴风骤雨--狂风暴雨

9.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10.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11.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12.比手划脚--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13.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14.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15.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16.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波涛万顷

17.勃然变色--勃然大怒 18.不共戴天--势不两立

19.不苟言笑--一本正经 20.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21.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22.不可一世--目空一切.旁若无人

23.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24.

25.不知去向--不知所终 26.

27.惨无人道--惨绝人寰 28.

29.成群结队--三五成群 30.

31.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32.

33.赤手空拳--手无寸铁 34.

35.处心积虑--呕心沥血 36.

37.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38.跃跃欲试

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惨淡经营--苦心经营

称心如意--心满意足

承前启后--承上启下

痴心妄想--胡思乱想

出生入死--赴汤蹈火

触目惊心--惊心动魄

蠢蠢欲动--摩拳擦掌.

39.粗枝大叶--粗心大意 40.大名鼎鼎--鼎鼎大名.赫赫有名

41.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42.大智大勇--智勇双全

43.当仁不让--义不容辞 44.刀山火海--龙潭虎穴

45.道貌岸然--一本正经 46.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47.等量齐观--一视同仁 48.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49.调兵遣将--兴师动众 50.东山再起--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1.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2.洞若观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

3.恶贯满盈--罪大恶极 4.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5.耳濡目染--耳闻目睹 6.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7.翻江倒海--排山倒海 8.翻天覆地--天翻地覆

9.翻云覆雨--朝三暮四 10.反唇相讥--反唇相稽

11.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12.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13.敷衍塞责--敷衍了事 14.

15.俯首帖耳--俯首听命 16.

17.歌功颂德--树碑立传 18.

19.苟且偷安--苟且偷生 20.前功尽弃

21.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22.

23.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24.稳如泰山

25.拐弯抹角--旁敲侧击 26.

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付之一笑--一笑置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功败垂成--功亏一篑.孤芳自赏--自命不凡

固若金汤--坚如磐石.冠冕堂皇--堂而皇之

27.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28.鬼鬼祟祟--鬼头鬼脑

29.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30.含垢忍辱--忍气吞声

31.汗马功劳--丰功伟绩 32.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平易近人

33.横征暴敛--苛捐杂税 34.作威作福

35.后来居上--青出于蓝 36.

37.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38.

39.怀才不遇--明珠暗投 40.

41.患难与共--同甘共苦 42.面貌一新

43.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44.跃然纸上

横行霸道--横行无忌.胡说八道--胡言乱语

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欢天喜地--欢欣鼓舞

焕然一新--面目一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篇二:近义词大全

近义词大全

A 爱慕—喜爱 安然—安稳 遨游—游览奥秘—神秘 懊悔—后悔

B 报酬—酬劳 悲哀—悲伤 崩塌—倒塌 必然—必定避免—幸免 便宜—廉价 哺育—培育

C 猜测—推测 才干—才能 采用—采纳 诧异—惊诧 颤动—抖动沉浸—沉醉 惩罚—惩处 迟延—拖延 耻笑—讥笑炽热—酷热 憧憬—向往 酬谢—答谢

啜泣—抽泣 创造—制造 绰号—外号 慈悲—慈善慈祥—慈爱 葱茏—葱郁 聪明—聪慧 催促—督促 璀璨—明亮

D 打扮—装扮 打搅—打扰 胆怯—害怕 淡忘—忘却调皮—淘气 叮嘱—嘱咐

陡崖—悬崖 妒忌—嫉妒 对付—应付 对照—对比

E 恩赐—赏赐

F 发布—公布 发誓—宣誓 发展—进展 繁殖—生殖反抗—抵抗 防御—防备

妨碍—阻碍 分量—重量 分外—格外 愤怒—愤慨锋利—锐利 服侍—侍侯 浮现—出现 赋予—给予

G 告别—告辞 恭敬—尊敬 估计—估量 鼓励—鼓舞固然—当然 故意—有意

关心—关怀 管理—治理 贯通—贯穿 瑰宝—珍宝

H 含糊—模糊 寒冷—严寒 和蔼—和气 宏伟—雄伟欢跃—喜悦 环绕—围绕

荒芜—荒凉 回顾—回忆 汇集—汇合 获取—猎取祸患—祸害

J 机灵—灵巧 积累—积存 即将—马上 疾驰—飞奔寄托—寄予 讥笑—嘲笑

坚固—牢固 坚毅—坚强 艰苦—艰难 艰难—困难建造—建筑 交织—交错 娇嫩—柔嫩 节制—克制 竭力—尽力 解救—拯救谨防—防备 谨慎—慎重 惊险—危险 精密—周密 精致—精巧 敬仰—仰慕境界—境地 居然—竟然 绝望—无望

K 开辟—开发 开辟—开拓 慷慨—大方 可惜—惋惜空暇—空闲 恐怖—恐惧

控制—操纵 款待—招待 愧疚—内疚

L 劳苦—劳累 冷艳—艳丽 黎明—拂晓 立即—马上灵便—灵活 领略—领会

浏览—扫瞄 隆重—盛大 沦陷—沦落 罗列—排列

M 满意—中意 漫步—闲逛 茂密—茂盛 朦胧—模糊弥漫—布满 密切—紧密

勉励—鼓励 勉强—牵强 藐视—轻视 泯灭—消灭明丽—明媚 明艳—鲜艳 摹仿—模仿 蓦地—突然 模范—榜样

N 鸟瞰—俯视 凝结—凝聚 凝视—注视 挪移—移动

O 偶尔—间或

P 判断—推断 批评—批判 疲惫—疲乏 疲倦—疲乏僻静—偏僻 漂亮—美丽

飘荡—漂浮 飘拂—漂动 品格—品行 平生—终生平庸—平凡 平整—平坦 普通—一般

Q 欺凌—凌辱 奇妙—奇异 歧视—卑视 气魄—气势气势—气概 启示—启发

清晰—清楚 乾坤—天地 潜伏—埋伏 谴责—责备惬意—满意 亲密—亲热

轻蔑—轻视 轻盈—轻快 清澈—清亮 清纯—纯洁清晰—清楚 驱赶—驱逐 R 弱小—微小

S 伤害—损害 商议—商量 商议—协商 稍微—略微奢靡—奢侈 神秘—神奇

神奇—奇妙 神奇—奇特 审阅—批阅 实用—有用舒畅—舒服 思量—思考 伺侯—侍奉 肃静—安静 素质—素养 率先—领先

T 贪婪—贪欲 探索—探究 逃避—躲避 特殊—特别誊写—抄写 体面—风光

体味—体会 推荐—推举 妥帖—稳妥

W 蜿蜒—曲折 顽强—坚韧 顽强—顽固 宛然—仿佛宛如—犹如 宛若—仿佛

宛若—宛如 巍峨—雄伟 惟独—只有 危急—危险尾随—跟随 委托—托付 温和—和气 温和—温柔

X 吸收—汲取 希翼—希望 稀罕—希奇 袭击—突击吓唬—恐吓 鲜明—鲜亮 羡慕—艳羡 向来—一直 消失—消逝 歇息—休息欣赏—观赏 新鲜—新奇 兴旺—兴盛 兴许—或许 凶猛—凶狠 雄伟—宏伟修筑—修建 羞愧—惭愧 秀媚—秀丽 徐徐—缓缓 寻常—平常 寻觅—寻找

Y 延续—连续 严重—严峻 遥望—眺望 要挟—挟制依然—依旧 游览—巡游 黝黑—乌黑 幼稚—稚嫩 预计—估计 愿意—情愿允许—同意

Z 暂时—临时 阻挠—阻止 赞赏—欣赏 赞叹—赞美责怪—责备 占领—占据

照射—照耀 照应—照顾 珍贵—宝贵 镇静—冷静征服—制服 拯救—挽救

争执—争吵 指望—盼望 骤然—突然 注视—凝视追寻—寻找 捉弄—戏弄 茁壮—健壮 滋味—味道 纵情—尽情 阻塞—堵塞

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风俗世情—风土人情 毫不犹豫—坚决果断 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筋疲力尽—力倦神疲 迥乎不同—绝然不同 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雷霆万钧—排山倒海 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眉开眼笑—眉飞色舞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排山倒海—移山倒海 疲惫不堪—筋疲力竭 千磨万击—千锤百炼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同心协力—同心同德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喜不自胜—乐不可支 腥风血雨—凄风苦雨 一五一十—如数家珍 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应有尽有—无奇不有 朝夕与共—朝夕相处 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反义词 宽阔――狭窄 平静――动荡风平浪静—风号浪吼涨—降隐—现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加重――减轻 缓慢――快速 节省――浪费 分散――聚拢 茂盛—枯萎 美丽—丑陋 静寂—热闹

清楚—模糊 镇静—慌乱 伸开—缩拢 威武—沮丧 笑盈盈—哭啼啼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一模一样—截然不同 巨大—细小 神秘—平常

原始—现代 寒冷—炎热 珍贵—普通

深—浅 窄—宽 远――近高――低 冷――热 横――竖

同—异 浑—清 丰年—歉年

柳暗花明—山穷水尽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紧――松 均匀――悬殊 牢固――脆弱 新鲜――陈腐 无――有 明――暗 反面――正面

伸出――缩回 细――粗 嫩――老

干燥――潮湿 平坦――崎岖 简单――复杂 粗糙――细腻 幸福――悲惨 谦虚――骄傲 快乐――伤心 宽阔――狭窄 强健――软弱 清澈――浑浊 勤勤恳恳――懒懒散散 明白――糊涂 茂密――稀疏 成功――失败 寒冷――温暖

愤怒――高兴 灵活――笨拙 准许――拒绝 热情――冷淡 勤劳――懒惰 分散—聚集 迅速—迟钝 认真—马虎

失败—胜利 犹豫—果断 坚定—动摇

膨大—缩小 迟钝—灵活 笨重—轻便

临时――长期 慎重――马虎 柔弱――刚强 干燥――湿润 光滑――粗糙 静谧――热闹 凹――凸 崭新――陈旧

开始――结尾 漂亮――丑陋 喧闹――宁静 容易――困难 凋谢――盛开 温暖――寒冷 朋友――敌人 寒冷――温暖 山谷――山峰 点燃――熄灭 神奇――平常 笑嘻嘻――哭兮兮 热闹――安静 拽住――放开 关心――冷漠

篇三:关于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

关于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

【摘要】在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中,近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与界定一直是各路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结国内学术界关于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与界定的主要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在词汇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本体;教学

1. 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本体研究

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研究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同义词与近义词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是相互并列的关系还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要研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近义词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和借鉴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1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近义词与同义词的辨析与界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对同义词定义的研究讨论上。同义词是否包含近义词,这是学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的人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近的词,就是说只要意义相近,就可说是同义词;而有的人认为同义词是意义完全相等的两个词或多个词;还有的是一种折衷的看法: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实际上就是学界对同义词定义的三种主流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就讨论一下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问题。

一.是将同义词与近义词合称同义词,近义词是同义词的主体。张静先生在《词汇教学讲话》 中将同义词划分为等义同义词、交叉同义词、近义同义词, 可见他认为近义词是同义词中的一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是意义相近就可以称作同义词。例如:“现在”和“如今”,“安静”和“宁静”,“打算”和“计划”,“但”和“却”等都是同义词。

二.是认为近义词和同义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应当分开讨论。刘叔新先生坚持认为近义词与同义词不同, 它不能看成是词汇的一种结构组织, 应将二者分开, 这种观点在《词语的知识和运用》、《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划分》等论著中都有所体现。这种观点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完全相等的词,例如“爸爸”和“爹”以及“父亲”,“妈妈”和“娘”以及“母亲”,“卷心菜”与“包心菜”,“玉米”和“棒子”等都是同义词;而意义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的词叫做近义词。如我们在第一点中举得所有列子:“安静”和“宁静”等就全是近义词。

三.是将近义词和同义词合称为近义词。有的学者认为同义词都是近义的,即不承认有真正意义的同义词的存在, 将近义词同义词合而为一。如伯绰先生在《同义词例解》一文中认为在意义上相近的词叫作同义词。他们认为没有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等的,他们在使用中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差别。

1.2我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

在我看来,我是比较赞成第二种观点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的词语类型,它们并存的,我们应该将其分开讨论。

前面我们说到“爸爸”和“父亲”,“玉米”和“棒子”,“发动机”和“引擎”等,这些都是同义词。学者们认为,同义词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①新旧词并存:如“普通话”和“国语”,“夫人”和“老婆”。

②标准语和标准语中吸收的方言词并存,如:“玉米”和“苞谷”,“做”和“搞”

③对外语词不同方式的借用,如:“维生素”和“维他命”,“发动机”和“引擎”

④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语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原因,如:“地”和“土地”,“种植“和“栽种”。这也是同义词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说同义词的产生是历史文化的选择,它所体现的更多是我们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状态。而近义词是自古就有的,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从产生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词语。

同义词和近义词是较难区分的,现在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区别方法就是替换法。早在1956年,孙常叙就用事物标准和功能上可以替换相结合的方法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了,他指出近义词和同义词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是不是能够在同一原句里替换之后还可以表达同一事物,如果替换之后不改变所指的事物,是同义词;若替换之后指另一事物,不论它们之间如何相近,也只能是近义词。目前,这种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双重标准得到普遍的认可。 如:①她碰了碰我的手臂示意我走开。(胳膊) ②这么冷的天,你穿上衣服再出去。(衣裳)

在这两个例句中,“胳膊”可以和“手臂”替换,“衣服”可以和“衣裳”替换,所以它们是同义词。 如:③现在是下午2点。(如今)

这里的“现在”和“如今”就不能替换,虽然它们意义十分接近,但是它们也只是近义词,而不是同义词。

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以及教学方法

2.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本文开始我就说到,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是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研究是有区别的。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是为了我们本国人能更好的分析,研究中文,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将汉语作为母语的人。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针对的是汉语为非母语的群体。所以我们对两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用的方法。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 学习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关键在于弄清词语的异同是什么,什么条件下可以互换,什么条件下不能互换。而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概念对

于学习来说并不重要,这只是词汇本体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因此不妨将二者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同时简化教学中的困难。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更倾向于将同义词看作是近义词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我们可以两种统称为近义词。“同”是指“相同,一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同”就是没有区别的,那么同义词就是意义上没有区别的词。而“近”是指“距离短,接近”的意思,也就是说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如果这个“距离”短到为零,距离的两端完全重合的话,那么就出现了相同的局面,也就没有差别可言。也就是说同义词其实可以看作是近义词的一种特殊现象,同义词是普遍近义词中的特殊存在。

这样的看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有利的。

首先,汉语中完全同义的词语数量极少,如果完全使用“同义词”这一概念来称呼“但”和“却”,“现在”与“如今”等词语,很容易让学习者误解为意思完全相同。

其次,我们说“意义相近或者相似”,这样的相似或相近的标准实在是难以把握。每个人对这个相似程度都有自己的见解。例如有些人会觉得“树”和“树木”,“现在”与“如今”意义是相同的,而有些人会觉得它们是有区别的。再说,汉语词汇一般都具有多个义项,有些词某些义项之间会有相似性,但同样的词在另外一些义项上又有区别。从词的语用上来说也是一样,比如说你可以说“你真好看”,也可以说“你真漂亮”,可是当你说“这本书真好看”与“这本书真漂亮”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因此你可以说它们是近义词,但你不能说它们是同义词,

因此,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出发,将同义、近义词合称“近义词”也更为合适。

2.2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

在前面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中,我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将同义词看作是近义词的一部分,所以在接下来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讨论中,我将近义词看作是包含同义词的一个整体,我所讨论的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辨析以及教学方法。

近义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难点,也是母语为非汉语的人学习汉语是较易出错的地方,他们会很容易将近义词混用,比如说“他为我的变化感到开心。”这里就是将“变化”与“改变”这一对近义词混用了。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就得在近义词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方法,要着重分析近义词中的差异。

① 从词性上进行区分

虽然是近义词,但是其词性可以不同。形容词和动词可以是近义词,动词也可以和名词是近义词。如“比方”和“比如”都指用一个容易懂的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不容易懂的事物。“比方”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因此它可以做宾语,而“比如“只是动词,所以不能做宾语。

例:比方说=比如说

可是“打个比方”,“我们可以以这件事来做比方”。这里的“比方”就不能用“比如”代替。所以我们首先可以从词性上对近义词进行区分。

再如“爱好”和“喜欢”。“喜欢”是动词,而“爱好”既可作动词,又

可作名词。所以我们可以说“他平时爱好(喜欢)下棋”;我们还可以说“下

棋是他的爱好”,但是不能说成“下棋是他的喜欢”。

② 从词义上进行区分

如近义词“爱护”和“爱惜”。“爱护”和“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 ,重视而不糟蹋”的意思,但“爱护”着重在“护”,保护好,不使受伤害,所以与其搭配的都是易受伤害的人、生物或其他事物,如“同学”“花草”“公物”等;“爱惜”着重在“惜”,不使白白消耗掉,舍不得,所以与其搭 配的是在使用的而又容易逐渐消耗的事物 ,如“时间”“人力”“金钱”等。 ③ 从语法意义上进行辨析

如近义词“美丽”和“漂亮”,它们都是形容词,都表示事物美好,受人喜欢,例如我们可以说“这个花园真美丽”或者说“这个花园真漂亮。”

但是它们在词义上还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漂亮”可以用于形容男女的美观外表,而“美丽”只能用来修饰女子。如“这个女孩漂亮/美丽”,“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子”。除此之外,“美丽”一般表示事物内部以及外部之美,可用于抽象的具体的事物,多用于书面语;而“漂亮”只能用于具体的事物,且多用于口语。例如“小姑娘美丽的心灵打动了所有人”,“妈妈今天打扮得很漂亮”,这里的“美丽”和“漂亮”都是不能互换的。这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区分的。

④ 从词语色彩上进行分析

“成果”和“后果”都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的意义。但“成果”多用于事物顺乎发展规律而达到的最后状态,而“后果”则多用于言语和行为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因而多用在“坏”的方面。再如“鼓动”和“煽动”,都是表示通过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但“鼓动”是中性词,但一般是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

【结语】近义词的辨析不仅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将近义词的讲解简单化,我们对近义词的辨析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把近义词所有的差异一股脑全讲给学生;同时要注意是辨析语言浅显易懂,不能用更加复杂的语言去解释本解释的词汇。

【参考文献】

1. 陈慧忠主编:《对外汉语丛论.第8集》,学林出版社,2011

2. 傅鸿础编著:《汉语常用近义词语辨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朱芳华著:《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博等著:《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洪炜:《面向汉语二语教学的近义词研究综述》,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8期,2012

6. 邹雪:《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 李立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胡亮节:《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4卷第6期,2006

9. 黄南松 孙德金主编:《HSK词语用法详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ss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