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肝产业

更新时间:2023-10-22 21: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球最大鹅肝厂”遭遇中国劫 ............................................................................................... 1 法国朗德鹅 泰顺呱呱叫--鹅肝产业富一方乡亲 .................................................................. 4 中法合作鹅肥肝基地调查报告 ............................................................................................... 5 鹅肥肝-西方上流社会的珍馐佳肴 ......................................................................................... 7 法国人食用鹅肝的历史 ........................................................................................................... 7 象鹅肝一样飞翔 ....................................................................................................................... 8 财政公开到“鹅肝” ................................................................................................................... 9 让鹅肝大如猪肝湖北有望做大“鹅产业” ............................................................................. 10 魔芋配黄原胶成就“打结鹅肝” ............................................................................................. 10

“全球最大鹅肝厂”遭遇中国劫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10:00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记者杨文宇/广西北海报道 广西鸿雁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中国人左右西方上流社会餐桌的美妙图景一时化为了泡影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多大?民营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现在大概深有体会。 创办于2000年6月的广西鸿雁,一度雄心勃勃:2007年内将产量扩大到1000吨。这等于法国一年的鹅肥肝总产量,如能实现,广西鸿雁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鹅肝生产厂家。

鹅肥肝是西方上流社会饮食文化的代表,却有一家中国公司大举进军,这立即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华盛顿邮报》惊呼:中国人准备左右西方上流社会餐桌;《泰晤士报》则预测说,有野心勃勃的中国业者追赶,以生产鹅肝酱闻名全球的法国,其地位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在国内,广西鸿雁也备受关照,成立不久就被确定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视察广西时,还到鸿雁公司考察。

与当初的殊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过3年多的努力,广西鸿雁远未实现千吨产量的计划,农业产业化的龙头舞不起来,中国人左右西方上流社会餐桌的美妙图景也化为了泡影。

缘起·宏图

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的出现,其实是一系列偶然。

1991年,一位广西房地产商人(本人要求不透露姓名),在香港吃到一道名为法式香煎黑提鹅肝的菜,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更令他难忘的是,小小一块鹅肝,竟要价350港币,而当时广西一只鹅只要30元人民币。

欧洲,特别是法国上流社会,食用鹅肥肝已成为一种主流饮食文化,其高贵程度可抵中餐的鱼翅、鲍鱼。当时全球每年鹅肥肝的需求量是1.5万吨,而市场供应的鹅肥肝,产量仅达到3500吨,缺口巨大。

这位商人敏锐地感觉到,其中大有商机。他了解到,毗邻北海港口的合浦县,鹅养殖业非常红火。当地培育出的狮头杂交鹅,一直是两广和香港烧鹅席上的主角。据当地畜牧局统计,合浦县养殖鹅的规模有200万只。粗粗算来,这足以支撑全法国一年1000吨的鹅肥肝总产量。更让人兴奋的是,经过填喂试验,当地的鹅品种甚至能育出1000克以上、比法国品种更健硕的肝。

于是他2000年投入3000万元的资金,租下60亩厂房,进行一年的技术改造,准备打

1

造全球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

鸿雁的战略规划也颇宏大:2002年1月一期工程投产后,直接达到100吨鹅肥肝和1000吨分割肉的年产量;5年的时间里,二期工程投产,将产量拉升到1000吨,深度加工开发鹅肝酱及分割肉熟制品、鹅绒等系列产品。鹅肥肝的国际行情是每千克35美元,加工后的鹅肝酱更高达200美元。规模生产将使10万以上农民受益,创汇15亿元以上。

鹅肥肝产业还能惠及玉米及草种种植业、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出口业等一连串产业,正好契合了农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化发展潮流。鸿雁很快被确定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02年4月,鸿雁又搭上国际快车,与法国鹅肥肝生厂商MIDI公司合作,希望为以后的国际竞争抢占先机。

弯路·重挫

事与愿违的是,占得天时地利的鸿雁并没有一飞冲天。从创立之日,崭新的生产线就一直开开停停,第一年投产仅维持了几吨的产量,亏损达300万元。

亏损的原因,现在也已大致明晰。鸿雁的领导层基本没有农业实践经验,最初的调研也不足,填饲实验挑选的纯种鹅没有真实反映出当地鹅种的普遍状况,加之当地鹅源存栏量被夸大,鹅源很快出现缺口。又由于农民饲养的不规范,以及畜牧和科研部门在品种改良上的无为,当地鹅种普遍达不到鹅肥肝的生产要求。

同时,合浦鹅传统的市场是广东鹅商,他们大量低标准收购鹅使得鹅源大量流失。当地农民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景象:鸿雁的大卡车征尘仆仆奔忙在各大村子间,却收不上一只鹅。

与农民打交道也是一大难题,企业得从防疫、示范、规范等细节上花费大量精力,而这些并非鸿雁当时的领导层所长。

在MIDI公司法国本部,育种、孵化、养殖、储养观察、填饲、屠宰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整个流程形成一条流水线。但鸿雁的填饲车间显得混乱。一个工人介绍,鹅的输送没有规律,多的时候一天要填喂上千只,有时又有鹅棚空置。

2002年9月,鸿雁换来了第二任总经理陈增雄。陈增雄原是广西浦北县副县长,后来当过钦州市供销社主任,一直在和农民打交道。

陈增雄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抓鹅源,从大洋彼岸引进了法国朗德鹅。合浦的夏天很闷热,在法国气候下被宠坏的种鹅,孵化率、成活率都有下降,企业于是挑起了改良品种适应本地化的沉重担子。同时,鸿雁通过与全省各地的养鹅专业户签订合同,建立养殖链,进行防疫示范,投入了大量的本钱。

随之出现了好转的迹象:鸿雁在当地已拥有3个自己的鹅种场,孵化车间与填饲车间也正常运转起来。出厂的鹅肥肝也出现在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高级酒店的招牌菜单上。

就在鸿雁抖抖翅膀准备再次起飞时,一场SARS的冲击又使企业陷入停产4个月的困境。销路没了,但与农户的合同还是要履行,5万只鹅\嘎嘎\待饲,还要为新储养场地租金、人工、饲料和防疫等费用买单。为了按期收鹅,鸿雁的大小股东再次筹资400多万元,有的连老婆的私房钱都全压上了。

做大?出口?

度过SARS之劫的鸿雁逐步恢复生产,今年至目前达到了75吨的产量。

鸿雁开始重拾旧梦,努力做大,新一轮融资被提上了议程。作为龙头企业,鸿雁自2001年起,就得到北海市经贸委连续两年400万元的技改资金扶持,但这笔钱还远远不够。鹅源逐渐扩大,使得填饲车间规模显小,但扩建需要至少50万元资金。

今年初,北海的上市公司北生集团曾就出资合作与鸿雁接触,但双方未能达成意向。知情人士透露,症结在于鸿雁不肯失去控股权。北海市经贸委投资与规划科科长陈仕说,\民营企业恪守自己阵营的立场可以理解,但丧失时机有时就是延误商机。\

2

合作流产的另一原因是,北生集团调查后觉得市场并不乐观。按目前鸿雁几十吨的生产规模,国内高端市场消化不成问题,但是鸿雁一旦做大,销售问题就会凸现。而且产量做大后,还得考虑相应副产品,如鹅肉、鹅绒的市场开拓等。

另一方面,鸿雁的最大梦想是出口欧洲市场,但要真正赚到国外市场的利润,不可回避贸易壁垒问题。控制分散的种鹅饲养,实行全程统一的标准化对于鸿雁来说都是棘手的课题。

民营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下一步怎么走?怎么才能成功地实现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转型?许多人都困惑不已。在这里,广西鸿雁成了一个值得琢磨的样本。

看来在西方上流社会的餐桌上,吃到\的鹅肥肝,还需要等待。 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的出现,其实是一系列偶然。

1991年,一位广西房地产商人(本人要求不透露姓名),在香港吃到一道名为法式香煎黑提鹅肝的菜,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更令他难忘的是,小小一块鹅肝,竟要价350港币,而当时广西一只鹅只要30元人民币。

欧洲,特别是法国上流社会,食用鹅肥肝已成为一种主流饮食文化,其高贵程度可抵中餐的鱼翅、鲍鱼。当时全球每年鹅肥肝的需求量是1.5万吨,而市场供应的鹅肥肝,产量仅达到3500吨,缺口巨大。

这位商人敏锐地感觉到,其中大有商机。他了解到,毗邻北海港口的合浦县,鹅养殖业非常红火。当地培育出的狮头杂交鹅,一直是两广和香港烧鹅席上的主角。据当地畜牧局统计,合浦县养殖鹅的规模有200万只。粗粗算来,这足以支撑全法国一年1000吨的鹅肥肝总产量。更让人兴奋的是,经过填喂试验,当地的鹅品种甚至能育出1000克以上、比法国品种更健硕的肝。

于是他2000年投入3000万元的资金,租下60亩厂房,进行一年的技术改造,准备打造全球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

鸿雁的战略规划也颇宏大:2002年1月一期工程投产后,直接达到100吨鹅肥肝和1000吨分割肉的年产量;5年的时间里,二期工程投产,将产量拉升到1000吨,深度加工开发鹅肝酱及分割肉熟制品、鹅绒等系列产品。鹅肥肝的国际行情是每千克35美元,加工后的鹅肝酱更高达200美元。规模生产将使10万以上农民受益,创汇15亿元以上。

鹅肥肝产业还能惠及玉米及草种种植业、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出口业等一连串产业,正好契合了农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化发展潮流。鸿雁很快被确定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02年4月,鸿雁又搭上国际快车,与法国鹅肥肝生厂商MIDI公司合作,希望为以后的国际竞争抢占先机。

庐江讯(杨立生 朱长安) 4月25日起,以色列专家Elhayany Asher博士来到庐江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8天的医院管理和服务流程再造技术指导。这是庐江县成功实施的又一引智项目。该县引智工作自1990年以来,先后申报各类项目27项,已实施引智项目21项,引进专家22人次,派出培训5人次。

近几年来,该县围绕发展高效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村镇和农户、企业就家禽养殖项目开展多次调研,2001、2003、2007先后申报3个、邀请法国专家实施了2个家禽养殖、加工项目,对该县蛋鸭、白鹅养殖、肥鹅肝加工产业的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1年郭河镇白鹅加工项目实施后,当年就取得了养殖户年增加收入500万元的效益。宝祥食品已建成日产3万只家禽宰杀和熟食生产线,发展成为市级龙头企业;根据专家建议,2005年12月创办了年产10万只成品朗德鹅、150吨肥鹅肝的天歌鹅业公司。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带领周边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3

法国朗德鹅 泰顺呱呱叫--鹅肝产业富一方乡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14:36 温州新闻网

在酒吧打开菜单:炒鹅肥肝88元/份。“没想到欧洲贵族餐桌上的美食,现在随便一个酒吧就能吃到,不过价格真不便宜。”服务员赶紧强调:“这是法国朗德鹅鹅肝,正宗的。”再也没想到,数天后会在泰顺九峰乡林场这个海拔1千米以上的偏僻山头,走进一个法国朗德鹅养殖基地,看到一个重达1.5公斤的“正宗”鹅肥肝。

养鹅的人在泰顺亦不在少数。但别人养的鹅,不过4元钱一斤送到菜场,但九峰乡陈良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3D魔幻宫之战

老人养的鹅,仅鹅肝就可售价120元/斤。陈良说:“小小鹅肥肝不但能救活一家企业,还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带动一群农民致富。”

15万元饲料配方

陈良老人的野生动物养殖技术有限公司,早在4年前就开始养殖七彩山鸡,但山地放养鸡直达10来万只,公司仍没有赢利。对一家投入庞大的企业来说,保本就意味着亏本。

正当陈良进退两难、一筹莫展之时,省农科院一位教授来到九峰乡林场。“教授说,林场生态环境好,牧草厚,适合养朗德鹅。”至此,陈良才知道有一种美食叫鹅肥肝,是欧美和我国南方市场上的抢手货。但是,在国内它还是类似于“第一只螃蟹”的稀缺产业,很难找到鹅种和技术。

“我们几经波折才通过在法国的一个朋友,买进填肝技术。”这项填肝技术价值30万元,而仅仅一份填食的饲料配方就需15万元。这一次,陈良还买进了200只有生以来买过的最贵的鹅,200元一只的种鹅撑起了后来证明极富前途的一个产业的基础。

100天和20天

种鹅养殖场、孵化间、幼鹅护养间、填饲场、屠宰场,在九峰乡林场各幢建筑物内分布有序。陈良没有透露那价值30万元的技术是如何在各流程间应用的,但公司和农户之间20天和100天的养殖分工,却多少透出了那份严谨。“我们将孵出的幼鹅,以15元1只的价格卖给农民养100天,再以6元钱1斤回收。根据规定,必须是100天。若少于100天,下一个流程的填饲就无法进行,若多于100天,鹅肝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陈良说,“收回后的鹅,要在填饲场内,养足20天。虽然只要20天,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喂养频率、时间、饲料调配都有严格规定。”

待整套流程一丝不苟完成后,再杀鹅取肝,平均一只鹅肝重690克。 1个月和1吨鹅肥肝

正如那位教授所说的,鹅肥肝目前尚属买方市场。“今年一个月生产1吨多鹅肥肝,我们仅供应市区12个酒店就供不应求。”据说,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家酒吧鹅肥肝就是这里提供的。虽然鹅肥肝技术引进近3年后才开始看到收益,但成效一经显露就颇为惊人,“还没能实行任何深加工的前提下,一只鹅的最低价格是220元。鹅体4元1斤出售,市场并不好;但鹅肝的最低价是120元/斤,再加上鹅毛、爪、肫、油、肠等的售价都不低。如果条件成熟再做好加工,前景更可观。”

农户养一只朗德鹅,最少可以赚20元。目前,散养在农户家中的朗德鹅已达3万多只,还有不少农户自动联手组成合作社,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陈良老人一心想要达到的社会效益,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也已初露头角。(温州日报汪文王丹容 陈仲华)(来源:温州新闻网)

4

中法合作鹅肥肝基地调查报告

http://www.gx-info.gov.cn 2005-2-23 16:11:08

摘 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简报 2004年第2期(总第2期) 2004年11月9日

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名声在外。最近笔者到该公司进行调研。该公司于2000年成立,2002年与全球最著名的鹅肥肝生产商法国M I D I公司合作,拟建设亚洲最大鹅肥肝生产基地。原计划2002年鹅肥肝产量100吨,2004年300吨,在此基础上启动二期工程,较短时间内实现年产鹅肥肝1000吨,其中深加工鹅肝酱500吨,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鹅肥肝生产企业。胡锦涛总书记曾到该公司进行视察。

但迄今为止,鸿雁公司没有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今年由于受禽流感影响,到1 0月底的产量仅约50吨,迅速做强做大的目标落空。在调研中发现,鸿雁公司现象反映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具有深刻的典型性。

鹅肥肝项目备受关注

鹅肥肝有“世界绿色食品之王”的美誉,与鱼子酱、地下菌块并称“三大美食”,富含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甘油三脂、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等,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这一项目引起世界主要媒体的关注,美联社、英国BBC、日本NHK、法新社、香港《东方日报》等机构的记者均已实地采访。“中国建设世界最大鹅肥肝生产基地”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闻。

鹅肥肝被专家称之为“附加值最高的养殖业”,普通肉鹅一般只能卖五六十元,而经过填饲育肝的鹅,每只可产500克以上肥肝,鹅肥肝每公斤40美元以上,加工成鹅肝酱每公斤高达200美元。鹅肥肝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可直接带动养殖、种植、饲料、包装、运输及羽绒加工、制药等行业发展,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大。

有关资料表明,作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全球肥肝年需求量超过20000吨,生产加工能力16000吨,缺口4000吨。据预测国际鹅肥肝需求增长保持在12%的水平。近年来,国内鹅肝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发育中,产品已销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宁等大中城市,年需求量已在400吨以上,且呈快速增长趋势,业内专家预测国内年销费增长率为20%。现国内生产能力为150吨/年,市场需求缺口大。专家普遍认为,中法合作建设的这一鹅肥肝基地,对全球鹅肥肝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正是国际媒体关注项目的原因。

鸿雁公司走过的弯路

鸿雁公司未能如期实现原定发展目标,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前期工作疏失。项目拟建阶段,遴选合浦当地“狮头鹅”试验,育肝情况良好,但建厂后发现,由于缺乏提纯保护,品;浮已普遍退化,不能为规模生产提供鹅源,工厂建成后陷入“无米之炊”的处境。由于违背了“先建鹅源后办厂”的程序,没有未雨绸缪先建设规模生产所需的养鹅基地,公司无奈之下,四处沿村收购肉鹅,常常劳而无功,而且备受卖方制约,鹅只质量参差不齐,夹杂大量病鹅、残鹅,填饲效果差,成本高。鹅源不足导致开工不足,不仅耽误了一年多的宝贵时间,而且造成社会各界的误解,将公司视为“假企业”。

二是企业融资困难。鸿雁公司是30多位自然人股东集资建设的民营企业。为节省一次性投入成本,租赁了停产多年的合浦县罐头厂,由于厂方及主管部门隐瞒了该厂已被债权人提起诉讼、厂房实际上已被法院查封的事实,使得已投入的3000多万元未能形成有效资产,无法抵押贷款滚动发展。一个已投入数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在没有贷款支持的情况下,确实难以为继。这种融资困境也是目前所有民营企业面临的共同现状,对于刚起步的民营企业尤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u6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