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09:54:4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

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1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已逐渐成为引导社会消费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把握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行为导向和心理特征,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 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大

2

学生在购物消费的过程中,对所需的商品有不同的要求,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购买行为。

1. 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他们的购物目的是为了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地关注商品的质量,而对外表则不十分挑剔,只要实用也就满足了,此种心理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这是由于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打工挣钱的不多,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资金是相对固定的,大约在300 —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不超过2000 元,而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购物消费时十分谨慎,力求物有所值,尽量搜索物美价廉的商品,即注重商品的实用性、质量的可靠性与商品价格的完美结合。

2. 品牌时尚是永恒的追求

大学生作为一个拥有高等学历、思想求新、观念先进的特殊群体,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新求异,擅长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于其他阶层的消费群体而言,大学生消费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品牌代表高质量,代表了较高的价格,代表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当今媒体无孔不入的广告舆论的长期影响下,大学生在实际购物中更多地关注品牌,选择所谓的“名牌”产品,通过对时尚商品的追求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 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差距逐步增大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主要以生活消费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而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随着各种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大学生每天需消费10 元左右才能满足基本的饮食生活需要。

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 有不足18 %的学生在400 元以下的生活水平线上坚持学业;43 %的学生月平均消费在400 —600 元之间;有33 %的学生维持在600 —1200 之间;而有6 %的学生月消费则在1200 元以上。在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逐步增大,两极分化将更加显著。

2.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不少学生指出,为了拥有一台轻巧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一部分学生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透支银行卡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消费欲望。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最终的结局是债台高筑、生活窘迫,逐渐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危机中,进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3. 储蓄观念淡漠,理财观念需培养和加强

在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限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因专业知识而注重理财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念需要加强引导,

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学生的高消费有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社会上消费分高中低的等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应该将重点放在中低档。高消费毕竟是少数,遗憾的是我们恰恰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上的错误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刘惠林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他认为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消费经济学者、上海同济大学田晖老师认为,以前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着重视储蓄积累,忽视即期消费;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重视经久耐用,忽视追求时尚;重视维持性消费,忽视消费更新;重视子女消费,忽视成人消费;重视大路货消费,忽视品牌消费等落后的消费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形成即期消费、精神消费、品牌消费等消费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不少大学生高消费的现象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逐步提高消费方式的文明程度。同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道德建设,提倡、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济困助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等优良传统。

现在的校园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使得中国的广大学子正在接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带有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形成着不同的消费观念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价值取向.思维结构的不同,也体现出了地区经济的差异.

1.以理性消费为主

从调查,与同学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还是在进行着实际.理性的消费.价格.质量.潮流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父母,每个月的消费并不是无限度的,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的恩格贰系数是很高的,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还处于”温饱”状态.所以他们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在想”小康”过度,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这也可以从许多同学在月底出现”经济危机”可以看出.

2消费的两极化

在整个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同学的消费是处于两个端点.家庭收入高的同学在物质方面的生活就更丰富,电脑.手机.旅游等等.而贫困声同学去仍在为每月的伙食费发愁,使得大学校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生活状况

3.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消费结构很不平衡,吃饭,通讯.日用品费用占了很大部分.而在学习上的花费却是少之又少,而其中男女在吃上面的消费又不同,男生体力消耗大,吃的方面很注重,而许多的女生为了保持体形而节食,把大多数的钱花在了衣服.化妆品上面.

4.经济独立意识较薄

中国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打工的目的也不会是为了补贴生活费,而绝大多数都是在为了增加见识.经济上呈现出了一种依赖性,而没有了独立,在经济上处于被动.调查显示,只有28%的同学有记帐习惯.对于钱他们只是一味的在花,没有预算,没有想到自己去获取,自己在钱上面取得真正的自主权

五.大学生消费的心理行为和引起的原因

1.大学生消费的结构的不合理.无计划的消费主要还是由大学生所处的位置所引起的.大学生是处于与社会没”围墙”的校园,与社会正进行着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这就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出现攀比的现象.这有着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着社会的原因

2.父母对子女的错误引导,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对象,父母如果在消费上面盲目,那孩子又咋会有好的榜样呢

3.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在对于大学生消费问题,学校是应该最先做出反映的,对这方面的教育还不足.学校对学生消费的心理行为的指导还不够.没有把学生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前言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四、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五、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一)行为 (二)原因 (三)影响

六、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七、结束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1z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