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学习排版(1)

更新时间:2024-04-28 20: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守住三关口通胀或无忧

银河证劵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对于2011年的经济发展而言,通胀是最重要的不稳定因素,而把住三大关口是动态控制通胀的存量压力和增量压力的关键。第一关:经济增速。理论和实践不断证明,如果在短期内把经济增长刻意推到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更高水平,带来的结果就是通胀。因此,如何对地方政府的高增长偏好进行必要的引导是今年控制通胀的第一道关口。第二关:信贷结构。人民银行年度例会没有像往年一样给出今年的信贷额度,而是提出根据经济增长率决定信贷增长的新思路。但是要控制流动性仅仅改变信贷规模是不够的,要特别注意资金在银行间快速周转产生的创造货币的乘数效应。调整信贷结构,把货币供应量增长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是今年控制通胀的第二大关口。第三关:输入性通胀。如何筑池拦住流入的资本,缓解国内流动性的压力,如何化解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拉动的通胀压力,是今年控制通胀的第三道关口。

—据《中国证劵报》2011-01-24

物价是今年头等大事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就个人感受来说,2011年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一定是物价排在第一位。实际上,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物价上涨在改革以来三十多年里面纵向比较的话,并不是涨得最厉害的时候。但物价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价格因素,更多的是和老百姓心理的预期相关,老百姓觉得这个涨价持续时间不知道会有多长。当前物价上涨比较高,中低收入者的压力很大,虽然我国面临着资源性要素价格改革的要求,这

1

类改革还很重要,但是在当前这个阶段,为了不给大家增加太多的负担,这些改革应该稍微退后一些进行。等到物价水平回落到比较稳定的状态,大家的压力相对放缓一些的时候,用最好的时机再把那些价格改革推出来。

—据宣讲家网2011-01-27

城市不能贵族化

《人民日报》今日刊发本报记者的文章称,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热衷于表面繁荣、豪华的发展模式,忽视对百姓的服务功能,大楼越来越高,设施越来越洋,可普通老百姓却感到生活不便、生存空间狭小。这种“贵族化”倾向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城市化中“贵族化”倾向的出现,首先是利益因素及其背后根深蒂固的GDP崇拜,其次是和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有关系。城市是大家的城市。城市化的要义是让生活更美好。因此,城市建设、管理要以人为本,为不同阶层都提供公共服务,让广大市民而不仅仅是少数高端人士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美好生活。

—据《人民日报》2011-02-21

城市化不能“大跃进”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本报记者的文章称,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镇化率已达46.59%,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但在这一进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跃进化”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城市发展缺少应有的内涵。许多进城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市民的权利,既难以获得

2

同市民一样的社保待遇,有无法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就业。二是经营城市的冲动超越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化过度或变异。许多城市存在不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贪大求洋的盲目发展问题。中国的城市化既要政府推动又要市场推动,要降低城市发展的非市场成本。目前中国城市化依然强调政府去“抓”,没有真正依靠市场来“育”。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只有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城市化才能够健康发展。

—据《人民日报》2011-02-24

旧体制惯性使发展方式转变效果不明显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旧发展模式的主要弊端,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主要体现为内外两方面的失衡。所谓的内部失衡,主要是指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所谓外部失衡,主要是指由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形成的高额国际贸易顺差和高额国际收支盈余,以及国家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由此造成中国对外经济利益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与国际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加剧。内外失衡的交织,会导致货币的过度供应和流动性泛滥。而货币的过量供应必然导致资产泡沫或者通货膨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基本原因在于:第一,与旧的经济发展方式相配套的体制基础还顽固地在起作用。第二,还没有能够建立起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政治环境,要以改革来推动转型,同时以转型来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走出危机的阴影和进一步实现经济的腾飞。

—据《经济参考报》2011-02-11

3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必须与国情和需求相结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刘九如认为,就互联网本身的发展而言,可以用“五化一保障”来描述,即:宽带化、泛在化、融合化、平台化、生产化和一个安全可信的保障。具体到未来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这个问题,基于网民需求、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业务细分的垂直网站和以人群细分的社交网站,应是最近三年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刘九如还认为,互联网的创新源头确实在美国,新的技术、新的应用、新的商业模式、都在为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一局面近期还不会改变。但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必须与中国国情和中国的需求相结合,这样才可能催生出创新。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恐怕也难以发展下去。

—据宣讲家网2011-02-10

微博影响网络舆论态势的作用日益凸显

《内参选编》刊登张丽娜等的文章说,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由博客演变而来的网络新媒体,用户可以用不同的客户端、移动通信设备登录微博网站,随时随地地发送每条通常在140字以内的及时短信息。目前几大门户网站都已经推出微博服务。截止2010年12月,仅新浪网的微博用户就已经超过5000万。2010年,从方舟子被袭到提问广州亚运,到“我爸是李刚”造句运动,在这些热点议题中,微博显示了强大的网络信息放大功能,成为网民问政最迅捷、最有影响的网络媒介。

微博在推动公众参政议政、加强政府与民众交流方面发

4

挥了平台作用。同时,要对微博影响舆论的局限性保持清醒认识,建立科学的舆情研判机制,其中关键要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要掌握微博的传播规律。发布信息要快速,将危机事件化解于萌芽状态。同时,对于一些需要经过详细调查才能摸清的事件,要注意避免仓促草率下结论,而是要快速表明认真调查和处理的态度,赢得网民的理解。

二是传统媒体要整合信息资源,维护核心价值。针对微博信息碎片化和认知感性化的特征,主流媒体要善于整合微博资源,提高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最新信息,及时解疑释惑和跟进评论,增强公信力,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核心价值观维护者的重要作用。

三是培养意见领袖,增强正面声音。各级政府和主流媒体应积极作为,培养正面舆论意见领袖,积极设置议题,组织社会活动,主动发布引导性言论,增强正面舆论的声音。这些意见领袖不代表政府,但秉持政府的立场,是民间社会的官方观点。

四是把握建立微博监管机制的最佳治理时机。应通过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微博的综合管理。对于微博的内容的管理,应以疏导为主、限制为辅,兼顾监管和公共意见的表达。可以考虑要求微博用户注册时通过手机验证,间接实现实名制;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法律法规。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提法看新走向

《光明日报》发表记者张玉玲等的文章说,专家学者们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发现不少新提法,如:改革顶层设计、把好流动性的总闸门,扩大进口规模和优化进口结构,

5

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等。这些新提法,体现出了新的政策走向。

总量平衡抓到了点上。过去,大家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是负效益,实际上扩大进口也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口扩大了资源配置的空间,有利于多种资源的组合。这次会议把“进口”放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在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宏观调控中货币的平衡也举足轻重。会议提出“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就是要利用好资金,让信贷资金更多向实体经济如“三农”、中小企业等倾斜。

民生建设更趋重要。会议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这是会议强调的“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中的一桩。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养老金已经“六连涨”。 但接下来如何涨,涨多少,什么时候涨,向什么人群倾斜,还缺乏一套长效机制加以明确。会议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政府对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高度重视,以及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

深层改革呼之欲出。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是渐进式的改革,是从下到上、先易后难的。而现在从下往上改革的领域越来越少,需要从上往下改革的领域越来越多,需要有更新的改革路线图,进行改革顶层设计就越来越迫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

6

等领域改革;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这些触及重重积弊的改革,不仅指向明年的转变发展方式,更指向中国更长远的发展。

—据《光明日报》2010-12-18

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这既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平衡协调发展,而政府在实现公民的幸福方面承担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今世界,政府应当为公民的幸福生活提供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是两者关系的最佳状态。简单来说,善治就是政府官员和平民百姓都对治理状况感觉很好。不仅政府的管理要好,政府不在场时,社会的治理状况也很好。善治有诸多要素,例如法治、责任、回应、公正、参与、透明性、稳定、廉洁等。为此,政治要加强责任意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公共服务,扩大民众参与度。需要注意的是,善治本身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政府对公民幸福的责任是有限的,如果试图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实现公民的幸福,或者试图替代公民去实现他们的幸福,则是相当危险的。

—据《人民日报》2011-02-22

顶层设计关键是敢不敢对利益关系动刀子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目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30年的第一次转型与改革,带有增量改

7

革的鲜明特征。在增量改革中,往往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往往能够取得成功的特定背景。如今情况不同。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越来越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更多涉及包括政府体制在内的存量的制度变革,其深刻性、复杂性远远超过第一次转型与改革。现在中国到了一个没有顶层设计,改革就无法顺利的特殊阶段。下一步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三者的协同。尤其是政治体制转型,现在还缺乏共识。从“十一五”改革看,在政府转型成为改革关键和重点的时候,由部门自行设计方案来推进改革,容易使改革扭曲变形。由于改革已经形成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再加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盘根错节,阻力重重,因此顶层的设计的关键在全面利益调整上动刀子。

—据《第一财经日报》2011-01-28

“举国体制”需要改革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原所长资中筠认为,真正以人为本,承认人除了满足口腹之需外,还有思想精神的追求,还要着眼于中华民族长远的“文明崛起”。从这一视角来看,应该承认,当前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已到了拐点。健康的市场经济本能地需要自由以释放出创造力,需要平等的权利以保证公平竞争,需要法治以规范和执行游戏规则,与之配套的制度自然是民主。当前我们的体制存在着问题,市场经济受到不合理的压制,而一些本不该属于市场的公共服务却又被推向市场。要扭转这种状况已不能就经济论经济,就民生论民生。当前无论哪一个领域要向兴利除弊的方向走一步,都会遇到强大阻力,究其根源,阻力就来自强大的既

8

得利益集团,其难以动摇的地位与现有体制分不开。首先需要改革的恰恰就是这“举国体制”-----实际上就是不受监督的公权力。其次要改革的是公共财政,让财政收入更多用之于民。与其高唱“中国模式”,不如低头需找“中国道路”,而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关是无法绕过的。

—据《财经》2011年第3期

中国社会发展面临五大挑战

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和社会问题。一是经济运行进入新成长阶段,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二是部分地区劳动关系冲突显化,新生代农民工备受关注。三是收入分配改革举步维艰,警惕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四是“土地城市化”再现热潮,警惕损害农民利益。五是半城市化问题突出,部分地区乡村凋敝。

-据中国新闻网2011-01-02

中国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系于预算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认为,预算问题一个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真”问题,中国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系于预算。我国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都跟预算有关。预算的重要性仅次于《宪法》、《预算法》跟整个社会、每个民众的关系不是任何其他法律所能相比的。了解一个国家看预算就可以了。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人大的改革、预算的改革比其他法律改革更紧迫。从学术上来看,预算不是经济、技术、工具问题,而是政治问题。预算是连接政府与国民的纽带,是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利益中枢。缺乏预算控制和约束的

9

政府是不安全的、危险的政府。《预算法》的修订是对国家政治体制的中枢神经的改革,涉及到政治权利的核心部分,非常敏感。预算权力是分权制和分享的关系,人大、政府和公民分享预算权。《预算法》的修订要确保信息的真实这些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要对人大本身进行改革,包括提高代表的素质,看懂预算的能力,代表的组成、来源这些方面的改革。

—据腾讯评论·燕山大讲堂2011-01-26

我国对外关系面临三大新挑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我国在新时期已把全球发展作为自身成长的一个新基点。只有在全球化进程中看清楚我们潜在的麻烦和挑战,才能把机遇实实在在变成真正的好处,变成迈向大国的真正台阶。挑战之一:面临新的发展危机。我国已经从地区性的大国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国家,我们的海上通道、海外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能源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凸显。挑战之二:面对新的安全威胁。新的形势下,诸如恐怖主义、金融失控、恶性传染病的传播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这些挑战既具有世界一半大国所面对的共性,也有我国特有的问题和软肋。挑战之三: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压力。在今天我国世界定位发生变化的面前,不光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少数所谓西方有偏见的媒体,连我们的盟友,过去的兄弟,第三世界的很多穷国家,也越来越多地用异样的眼光看中国。我们要用我们的行动、意愿和战略,让世界感到我国崛起是福不是祸,或者主要是机遇,而不是麻烦。

—据宣讲家网2011-01-18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6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