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农作物种植开发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28 20: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某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黑色农作物种植开发利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

某某县河底乡食为天杂粮深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证书编号:工咨甲)

--

--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项目基本情况 ..................................................................................................... 1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1 1.3编制范围及工作内容 ......................................................................................... 1 1.4建设方案及研究结论 .........................................................................................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 4

2.1概况 ..................................................................................................................... 4 2.2项目地理环境 ..................................................................................................... 5 2.3承办单位概况 ..................................................................................................... 5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5 第三章 需求预测、建设规模 .................................................................................... 10

3.1需求预测 ........................................................................................................... 10 3.2销售预测 ............................................................................................................ 11 3.3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 11 3.4产品的基本营销策略 ....................................................................................... 12 第四章 项目地点的选址 ............................................................................................ 13

4.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 13 4.2场址选择 ........................................................................................................... 13 4.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 14 第五章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 17

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 17 5.2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 17 5.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 18 5.5项目平面布置与交通运输 ............................................................................... 18 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20

6.1实施计划说明 ................................................................................................... 20 6.2实施进度表 ....................................................................................................... 20

--

--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 21

7.1环境现状 ........................................................................................................... 21 7.2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 21 7.3设计采用标准 ................................................................................................... 21 7.4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 21 7.5消防 ................................................................................................................... 23 7.6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 ............................................................................... 24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 26

8.1机构组织与经营管理 ....................................................................................... 26 8.2劳动定员 ........................................................................................................... 27 8.3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 ....................................................................................... 27 8.4人员培训 ........................................................................................................... 28 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29

9.1总投资估算 ....................................................................................................... 29 9.2资金筹措方式 ................................................................................................... 29 9.3投资使用计划 ................................................................................................... 29 第十章 财务经济评价 ................................................................................................ 31

10.1基础数据 ......................................................................................................... 31 10.2总成本费用测算 ............................................................................................. 31 10.3投资还本能力分析 ......................................................................................... 34 10.4财务评价结论 ................................................................................................. 35 第十一意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36

11.1社会效益 ......................................................................................................... 36 11.2生态效益 ......................................................................................................... 36 第十二章 结论 ............................................................................................................ 37

--

--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某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黑色农作物种植开发利用项目

1.1.2建设单位:某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1.1.3项目开发负责人:薛献国

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工咨甲10120070039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某某县开发黑色作物产业经营报告“ (2)国家有关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意见

(3)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技术资料以及设计 基础数据

1.3编制范围及工作内容

根据某某县种植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实际,研究人员以近几年某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取得的经营业绩及产品优势,对黑色农作物种植项目市场发展前景、产品生产规模、投产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后,依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要求,

1

--

对某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黑色农作物种植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条件进行了阐述;对黑色农作物种植的现实需求及资源配置进行了总体评价;对未来黑色农作物种植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对建设方案、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和研究,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4建设方案及研究结论 1.4.l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为黑色农作物种植,具体建设内容为:

总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其中种植黑小麦3000亩,黑玉米750亩,黑大豆750亩,黑芝麻750亩,黑小米750亩。

新建办公用房300平方米,预包装车间1000平方米,仓库2000平方米

1.4.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名 称 种植面积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包装设备 加工设备(碾米机) 劳动定员 单 位 亩 亩 M2 套 套 人 2

数 量 3000 15 3300 2 5 30 备 注 --

7 8 9 10 11 12

项目实施后,可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促使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直接及间接效益巨大。

总投资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金 总成本费用 年销售收入 年利润总额 投资利润率 投资回收期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年 1000 200 800 797.41 1274.25 357.63 47.68 2.8 1.4.3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招商引资800万元,自筹200万元。

1.4.4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从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

3

--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概况

某某县地处豫西山区,洛河中上游,距省会郑州215公里,省辖市洛阳86公里。东西长68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境内山、塬、川地形地貌皆备,大体为“七山二塬一分川”。现辖18个乡(镇)、388个行政村、46万口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某某有耕地72.4万亩,土质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盛产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素有“豫西粮仓”之称,常年粮食总产2亿公斤;某某是省定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与上海、新郑等全国几家大烟厂均有长期供货关系,2008年收购烟叶901.5万公斤,投放资金1.0055亿元,税收2212万元,连续四年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全县林地面积139.5万亩,林木总蓄积530.1万立方,森林覆盖率46.6%,其中速生杨18万亩、蓄积量122万立方,年生长量15万立方,年加工能力10万立方,年产值达到2.9亿元;某某是农业部确定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上戈”牌苹果是洛阳市唯一的果品类绿色食品、省名牌农产品,已成功举办三届河洛金秋上戈苹果节。2007年面积20.5万亩,总产8000万公斤,产值1.3亿元。 由于地处豫西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发展种殖业的适宜之地。九十年代以来,某某县依托

4

--

自然资源优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培育形成了“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特色种植产业模式,至2008年底,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可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保证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2.2项目地理环境

项目开发区集中在某某县小界乡的王村、徐村、卡村三个行政村。三个行政村均地处某某县五大塬之一——王村塬,系丘陵地带,远离工业区,没有任何污染源。其种植黑色农作物历史悠久,近年来开发种植黑色农作物品种有黑小麦、黑玉米、黑芝麻、黑大豆、黑小米、黑红薯等,有较强的种植黑色农作物的意识和经验技术。目前种植黑色农作物面积达150亩。

2.3承办单位概况

某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现有职工64人,县局机构农业标准化股,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已有八年,农业标准化资料比较齐全,经验丰富。

项目开发区小界乡人口2.8万,行政村32个,耕地面积68343亩,其中小麦面积3.9万亩,玉米0.9万亩,豆类杂粮2.7万亩,王村耕地面积2898亩,徐村1075亩,卡村1885亩。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l项目由来

5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但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却相对匾乏,使得我国的疾病普遍发生很大变化,由传染性病逐步转向慢性非传染病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肥胖症等“富贵病”。根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达1.3亿人以上,仅河南省就有近500万人,肥胖者比比皆是。

目前,为何各种“现代文明病”流行如此之快,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科学地总结经验与教训,认识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搭配不平衡。为此,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科学地提出了国人如何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健康饮食的结构和方法,指导国人科学饮食。

黑色食品是功能性食品的第四代产品,具有自然性、营养性、功能性和科学性四大特点,黑色作物的成功种植和产品开发成为改变人们饮食结构,平衡膳食营养,促进身体健康的必然选择。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同志曾提出:黑色食品是符合世界食品发展新潮流的食品;很有发展前途;强调一定要做好对黑色食品的研究开发,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广黑色食品,改善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福全人类。

专家指出21世纪将是自然食品,特别是黑色食品的消费世纪,人们将越来越青睐自然绿色、黑色食品,尤其是黑色保健食品,食用黑色食品正符合当前营养学倡导的“黑色、粗食、天然”三重膳食保健理念。我国发展黑色食品,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黑色食品资源丰

6

--

富;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三是我国传统,就有食用黑色食品强身健体、治闻疾病的传统。

故发展黑色食品是人类饮食发展的必然,是现代科学的正确选择。目前,我国的黑色食品正在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食品品质的提高,黑色食物不仅被作为黑色开发的方向之一,而且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说,开发黑色食品大有可为。

合理膳食,营养保健,发展黑色食品的必要性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善,人们已不满足于吃得饱、吃得好,而是要求所吃的食品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和保健功能。营养学家指出,自然界天然食物的营养与它们的颜色关系密切。除了我们所熟悉的绿色外,若按其营养价值排列,依次为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逢黑必补”这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医食同源”的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属水入肾,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首”,黑色食物有显著的“滋阴补肾”作用,相关带来的是“养肝补血,暖脾健胃”的功效。

对于普通百姓,真正要说出黑色食品的具体范畴还很困难。所谓黑色食品是指含有天然黑色的植物食品,由于含有天然黑色素。,其色泽呈乌黑或深紫、深褐色。有些品种外皮乌黑,也有的品种表里沟黑,还有的皮不黑只是骨子里黑。黑色食品的种类很多,例如黑小麦、黑玉米、黑豆、黑花生、黑芝麻等。

早在80年代初,我国著名学者赖来展先生曾对黑色食品进行过开拓性研究。他运用现代生化技术营养学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医学医论,

7

--

推陈出新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所谓黑色食品是指颜色相对较深,营养较丰富,结构又合理,具有一定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现代营养学家们研究认为,黑色食品含有更合理的有利人们延年益寿的特殊营养,如黑小麦蛋白质含量高达17.1%,而普通小麦蛋白质含量为11.3%,另外,其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颗氨酸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为42.2%,高出普通小麦29.4%,这些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均为调节体内生化平衡不且缺少的成份。

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对人体有较强的保健作用。黑色植物食品脂肪含量较高,且含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营养脑细胞,防止血胆固醇沉积;还含较丰富的B族维生素,特别富含我国膳食结构中容易缺乏的核黄素。此外大部分黑色食品的独特优点是所含的钙、磷比例合理。,常吃这些食物对纠正膳食中钙、磷比例失调大有益处。可以说,黑色食物魁力无穷。因此应不失时机的开发黑色食品,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应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4.2发展特种粮食工程及产业化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

某某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传统的落后品种及种植格式,造成了大量的低品质粮食积压,价格一低再低,增产不增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某某县、乡政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8

--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倡导发展特色种植业。近几年某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带动当地农民种植黑色作物发“黑财”,不仅积极响应了当地政府的号召,而且是农民从特色种植尝到了甜头,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黑小麦”“黑玉米”等黑色作物系列的种植,不仅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对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以及山区经济的腾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就在这种背景下确定实施的,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9

--

第三章 需求预测、建设规模

3.1需求预测

3.1.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

国内市场。以小麦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仅郑州市每天的新鲜馒头上市量为35—40万公斤。如加上洛阳、开封等地级市统计,市场需求量更惊人。我国是个食品消费太国,可想而知,国内的整个广阔市场。“黑小麦”、“黑玉米”等黑色食品以其营养丰富,色美味香,食后回味无穷的特点;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它还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具有抗衰老、防癌治病的功效。产品的在省内上市后,可让全省人民都享受到这一健康理想的新食用品种。

国外市场。由于“黑色食品”已风靡全球,国外市场销售量不断攀升,目前,国际市场黑色食品已成为一种时尚。欧美、日本的大小餐馆,均备有“黑色食谱”,黑米饭、黑面包、黑面条、黑豆腐等食品任食客选择。历史悠久的黑啤酒,一直是销路极佳的时尚饮品,美国芝加哥有一家餐馆,原来生意平淡,自从赶潮流改换门庭,专营黑面包和黑煨饭后, 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

以上海、北京两大市场为例,经过调查,对黑色食品项目信心倍增。飞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极大改变,早餐大都是面包加牛奶、咖啡,既营养又快捷。据上海有关调查资料统计,上海本地面包市场需求量在250—300万斤的

10

--

左右,而且还在不断递增,许多外国面包生产商也纷纷登陆上海,都看准水上海这个巨大的面包市场,我们的黑小麦面包及黑色膨化食品系列市场就定位在以上海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市场;以北京为主的北方消费地区,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传统的五谷杂粮熬粥的习惯已被抛弃,随之被膨化、速溶食品所代替。我们开发的黑小麦麦一片、黑色早餐谷物粥、黑色面包、黑色玉米鲜穗等系列产品的上市,满足了当今人们养生保健需求心理,符合了现代人们快节奏生活的步伐。

2004年所开发的黑色系列产品,在阿里巴巴、百度、搜派等网站上推广以后,受到国外商家高度关注,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几十个客商取得了联系,就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有些客商需求量较大,而我们因种植面积小而远远不能满足客商的需求量,只能望单兴叹。这也正是我们急于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原因。

3.2销售预测

黑色食品的兴起,使其市场需求量开始逐年增加,而在目前国内生产黑色食品企业少、规模小、品种单一的现实情况下,黑色食品及其营养保健产品价格往往高于其它粮食作物食品的几倍,且价格不断上浮,居高不下。

3.3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目前,市场上大量需求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黑色食品,而这些

11

--

黑色作物须在科学的种植管理程序下,按照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标准来培育,才能开发出人们所需要的黑色保健食品,而项目单位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且种资资源优良,所以产品市场极为阔。 在产品销售方面,以国内市场为主。部分产品已先后与日本、韩国、台湾等客商取得了联系,就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有望建立稳固的销售关系。

3.4产品的基本营销策略

(1)保持所开发黑色食品的天然属性。

(2)尽量保持黑色食品的“黑”。也就是突出黑色食品的保健功能。 (3)强化黑色食品的保健功能。强化的重点是保健、益智、美容、延衰等。

(4)重视产品的可食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12

--

第四章 项目地点的选址

4.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4.l.1项目选址原则

某某地处豫西山区,洛河穿境而过,将某某一分为二。洛河南部属熊耳山脉深山区,洛河北属崤山山脉山区,耕地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源丰富,环境保持在I II类原始自然状态,基本无污染,自然条件特别适易于种植业。

项目本着节约投资,充分利用公司的存量资产优势,以“结合实际、节约投资”的原则,项目拟建在某某县小界乡的王村、徐村和卡村三个行政村,完成种植面积。

4.2场址选择 4.2.1选址

根据建设规模要求,项目将建设库房、办公用房等设施,占面积15余亩,该地点目前为平坦空地,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4.2.2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某某县小界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山区乡,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特色产业有黑色作物、香花辣椒等。近年,该乡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13

--

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以黑色农作物为依托,建成了黑色农作物生产基地。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城镇建设的政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政府发展经济的有关精神。

4.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4.3.1气候条件

该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寒热温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C;日照时数2098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220天。

年平均气温:14.4C

极端最低气温(一月份):-18.2℃

极端最高气温(七月份): 4 3. SC 年降水量平均为:862.5毫米 无霜期平均为:210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69% 年主导风向:西风 冻土深度:最大21厘米

本地区气象条件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4.3.2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属农村山区Ⅰ类区标准,无污染,持原始山区自然

14

--

风貌,土壤质量保持自然水平。

4.3.3交通运输条件

某某县交通发达,公路交通网纵横交错,全县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汽车,交通运输方面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运输需要。

4.3.4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条件

该项目无需征地拆迁。

4.3.5施工条件

项目区域内,项目单位自备供水、供电设备齐全,直接接入即可使用。建筑所需地方材料某某县当地即有丰富贮藏及生产供应,均能满足施工需要。

4.3.6公用设施

(1)供水

项目拟建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适合饮用。项目单位自有深水井一眼,每小时出水量50吨;能够保证项目生产、生活用水。 (2)供电

项目单位现有500KVA变压器二台,电力充足,能够满足项目实施使用。 (3)通讯

本项目有线电话已接入某某县电信公司市话网络,可以保证项目

15

--

通讯需求。

4.3.7环境保护要求

该项目建设地点为大片开阔耕地,大气容量大。且本项目生产中没有废气排出、烟尘排放量有极小、废水中不合污染物,故以上指标不对城镇环境造成污染。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6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