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

更新时间:2023-03-08 07:43:5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儿期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常常很小就被要求去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而且我们也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无以伦比的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不过,我们在关注孩子智力开发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关注孩子心灵的重要性。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即学习一些社会行为技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他人建立关系,以适应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包括三个主要内容:情绪的发展、社会性依恋、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情绪的发展

在心理学上,对情绪的认识、评价和协调管理能力被称为“情商”(EQ)。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事实证明,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快乐,他们在挫折面前能更快地调整和驾驭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一种健全的人格和自尊也会让他们更快走向成功,并领悟和享受到生活本身的乐趣。人类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这里介绍三种基本情绪:笑、哭和恐惧。

(一)微笑

1、自发性微笑(0-5周):自发微笑又称为反射性微笑。指的是婴儿不自觉的微笑。是一种肌肉的收缩。婴儿一出生就会笑,就像婴儿一出生就会哭一样。这种笑是自发的,通常在婴儿睡眠时或者感到困倦时出现,持续时间很短,而且一般都是没有声音的笑,这种笑常常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时候发生。待婴儿稍微长大一些,在他清醒的时候抚摸他的脸颊、腹部,甚至抓着他的手让他拍手,婴儿也会出现笑容,但在这时候,他的笑也是反射性的,并不是对人们的回应,不具有任何交流的意义。

2、无选择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起):具有社会性功能,对人的脸和声音都容易引起婴儿微笑。一直到3个月左右,婴儿对父母都没有特别的偏爱,他们还不会认生;他们对所有的人都不加区分的微笑,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只要他看见的是人脸的正面,那么,不管这张脸的表情如何,生气也好,高兴也罢,他们都一样会报以微笑。

3、有选择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开始能认出熟悉的个体,能对不同个体作出不同反应。这种微笑增加了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婴儿对经常照顾自己的母亲笑得最多、最频繁,其次是对经常看见的其他家庭成员,对陌生人笑得最少。

有研究表明,逗笑出现越早的孩子智力发展的越好,所以父母要使劲浑身解

数逗孩子笑。

(二)哭的发展

学会语言之前,哭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研究表明,所有婴儿啼哭的规律都是相同的,有一项研究历经4年,对3000多个不同人种的婴儿进行研究,总结出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适、心里不适(恐惧、愤怒等)、感到无聊。

(三)恐惧的发展

1、本能的恐惧 有些惧怕是先天的,比如孩子都怕大的声音、从高处降落、突然变化、突然接近、疼痛、孤独等对他来说都是危险和受伤害的信号,是引起婴儿惧怕的天然线索。婴儿以后对黑暗、动物、陌生人、陌生环境的怕是由这些天然线索派生的。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医院,白大褂)

3、怕生,6—8个月会出现陌生人焦虑,出现认生,时间越早,记忆思维发展的越好。

宝宝的情绪具有易感染性,比如,说当某个宝宝开始大声而持续地啼哭时,其他宝宝听后会很快加入大合唱。同样,当宝宝大笑或者发出愉快的声音时,其他婴儿也会报以欢笑声。或者,当你和别人在宝宝身边激烈的争吵的时候,宝宝都会感应到那种紧张的情绪,所以,尽量给宝宝创造平静和愉快的环境,让宝宝多保持愉快的情绪,父母避免在宝宝面前争吵,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宝宝。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有的父母爱吓唬小孩,用威吓作为结束小孩活动和服从规则的手段,长期这样,除了使小孩胆小外,他还会逐渐不信任这样的父母,也缺少安全感。帮助他克服恐惧,比如怕黑,不愿意一个人睡,越早克服越好。

二、亲子依恋 (一)依恋的含义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有人认为,依恋是本能,小动物也有依恋行为。大家知道,小鸡小鸭等对出生后首先接触的运动目标,会产生依恋行为。有些人认为,母子在出生后头几小时是发生依恋,即难舍难分情感的关键时刻。他们因此反对把新生儿放到婴儿室,主张放在母亲身边。

(二)依恋的意义

从母体安全的环境中来到一个寒冷嘈杂的陌生的环境,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全感,他必须首先和一个人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也就是完成孩子一生一直在探寻的两个问题之一,一个是我是谁,一个是我依赖谁。一般是和母亲建立起来

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几乎是他以后和所有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和雏形。许多成人没有安全感。2岁之前是亲子依恋建立的重要时期,2岁之后定型。

(三)依恋的类型

对依恋的类型进行测量被称为“陌生情境”测验,即把婴儿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独自呆一会儿,然后让母亲进入其中,观察婴儿的反应。有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60%—65%):这种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很有安全感,在抚养者离开的时候会有些沮丧,但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就会很开心而且可以很快平静。深入的研究显示70%的婴儿属于这个类型。

回避型依恋(20%):这些孩子对抚养者没什么兴趣,但当抚养者离开房间的时候会大哭。奇怪的是,当抚养者回来的时候他们也不觉得高兴,总是转过身哭着就爬开了。大约20%的婴儿属于这种类型。

矛盾型(15%):这些婴儿最开始不想离开抚养者去探索新环境。之后,和不完全/回避型一样,当抚养者离开的时候他们会大哭,抚养者回来并想靠近婴儿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抗拒。他们看起来很生气。大约10%的婴儿属于这种类型。

(四)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 1、抚养者的特征 母亲的作用

(1)感觉敏锐而有责任心(对孩子的每呼唤都要回应,做情感敏感的父母,不对孩子撒谎,帮助孩子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

(2)鼓励双方的互动 (3)温暖和接受的态度 父亲的作用:

(1)影响婴儿性别角色的形成

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也就是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将因没有鲜明对比而受到削弱,研究表明,4岁前不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男孩在性别角色上趋于女性化,单身母亲家庭生长的女孩,在以后与男性交往时往往表现焦虑和无所适从,因为他们缺乏稳定而可靠的男性榜样。

(2)影响婴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由于父亲引导婴儿参与的游戏往往较多是运动性的、技术性的,所以父亲影响他们的是进取心、合作性、自信心等男性特征,使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坚持和克服困难,婴儿从母亲哪儿多学到同情心、关心人、温和、善良等特征,结合起来才能帮婴儿形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3)影响认知的发展

婴儿经常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等活动,使得婴儿对动手操作感兴趣,能激发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求知倾向。有研究发现,父亲与婴儿交往的数量与婴儿的智商有正相关,也就是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时间越长,智商越高。

(4)影响社交技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婴儿的气质类型 (1)什么是气质

气质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医学认为,气质是人某些方面的、较为持久的行为风格,是宝宝对环境刺激做出应答的行为方式。宝宝的气质特征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且相对稳定,每个宝宝从婴儿期起就有自己的气质表现:有的爱哭、好动、不认生;有的则比较温顺、安静、害羞、怕生人。

(2)气质的主要内容

·活动水平

指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如游戏、进食等一切活动的数量多少,反映宝宝的日常活动量。

·节律性

指宝宝睡眠、进食、大小便等生理活动是否有规律。 ·趋避性

宝宝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是接受还是躲避。 ·适应性

宝宝是否容易适应新环境。 ·反应灵敏性

宝宝对周围环境中的现象如光、噪音等反应是否敏捷。 ·反应强度

宝宝对任何事情反应的程度是强还是弱。 ·心境特点

指宝宝平常是开心的、友好的行为多;还是不高兴、不友好的行为多。 ·分心程度

指宝宝注意力是否容易被转移。 ·注意的持久性

宝宝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长与短。

根据宝宝各方面的表现与上述的内容结合起来,就是构成宝宝的气质类型。

(3)不同气质类型的基本特点

医生通常将气质类型分为4种:难养型、易养型、中间型、启动缓慢型。 ①难养型

宝宝在睡眠、进食、大小便等问题上难养成规律,看见生人就害怕,对新事物采取拒绝态度,适应较慢;较难抚养,多为消极情绪,好哭,好动,遇到困难后大声哭叫。

②易养型

宝宝在睡眠、进食、大小便等问题上容易养成规律,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见人就笑,对人友好,主动大方,情绪多为积极性,反应中等,适应快,较易抚养,将来不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③启动缓慢型

宝宝对新事物和陌生人的最初反应是退缩、适应慢,反复接触才能慢慢适应、反应强度低、活动水平低,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

④中间型

根据特点不同又分中间偏易养型,表现特点与易养型接近;中间偏难养型,表现特点与难养型接近。

(4)不同气质有好坏之分吗

不少爸妈非常关心自家宝宝的气质是好还是坏,其实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也不决定宝宝智力水平的高低,各种气质的人群中均有优秀人才,不论哪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性两个方面(下表所示)。但气质类型的确能明显影响宝宝的活动方式,且对性格形成起很大作用。如易养型中乐天派相对较多,独立而机敏,善于人际交流;难养型者趋向被动、违拗、倔强。

宝宝气质的两面性

气质类型 易养型 积极面 随和、适应强、开朗 消极面 行动轻率、感情不稳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7p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