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典故大全

“中国成语典故大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国成语典故大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成语典故大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典故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

1、【成语】: 爱屋及乌

【拼音】: ài wū jí wū

【解释】: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西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决心推翻商朝统治,积极练兵备战,准备东进,可惜他没有实现愿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称王,世称周武王。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奭(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双方在牧野交兵。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军队纷纷倒戈,终于大败。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军攻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太公说。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这时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应当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也不行。

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

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_成语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束装盗金

[成语解释]指无端见疑。

[典故出处]《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朝时期,郎官隽不疑侍奉汉文帝,他的同事请假回家,误把同宿舍的另一个的金钱带回家了。那个同事认为是隽不疑拿了。隽不疑知道不能分辩就拿自己的金子给丢金的人。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回来了,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丢金人十分惭愧。

束装盗金的意思是:《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后因以“束装盗金”谓无端见疑。

权宜之计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二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

典故成语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历史典故成语

历史典故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成语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有典故的成语(38例)

有典故的成语(38例)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现在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爱屋及乌(à i w ū j í w ū)

乌:乌鸦。《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殃及池鱼(yāng jí chí yú)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

成语的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个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个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一气呵成 趁热打铁

[反义]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偃旗息鼓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

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

成语之乡邯郸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邯郸被誉为“冀南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春秋未叶就作为一个地方经济中心的城邑见于史册,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邯郸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国都,秦代立为邯郸郡旨府,汉代是全国最繁荣的五大都会之一,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齐名,如今是河北省三大城市之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名胜古迹甚多,目前已发现的就有400多处,著名的有古赵王城,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南北响堂山石窟、磁山文化遗址、黄粱梦吕仙词等。“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里,与其相关的著名典故尚有“毛遂自荐”、“渑池之会”、“完壁归赵”、“纸上谈兵”、“利令智昏”、“排难解纷”、“河伯娶妇”、“围魏救赵”等等,因此,邯郸有成语之乡誉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每一个成语典故,都有一个故事传说,都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关联,至今这些成语仍具生命力,被广泛引用。这里以“邯郸学步”和:“负荆请罪”为例来介绍一二。

说起“邯郸学步”,自然会联想到“学步桥”。此桥位于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桥为三孔石拱桥,大孔券两侧有四小拱券。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大孔跨径6.2米。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长1.7米,高0.8

20个成语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20个成语典故

(一) 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

典故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典故大全

天文/气象 【九万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九万欲抟空”。唐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千里仁风】参见政事部·治理“仁风动”。唐高湘《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谢安春洛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长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乘风破浪”。唐李群玉《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

【北窗风】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唐李商隐《自贶》:“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风落帽】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唐李白《九日龙山饮》:“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西风尘】参见地理部·土石“元规尘”。宋苏拭《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

【易水风】参见地理部·水流“易水”。唐许浑《送从兄归隐兰溪二首》之二:“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草木风】参见武备部·军旅“草木兵”、武备部·其他“风声鹤唳”。唐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秋风起】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韩翔《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朝南暮北风】《后汉书·郑弘传》李贤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

成语典故汇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公文常用词语汇释表

公文常用词语汇释表

按语:领导机关转发下级来文来函,对其文函有所说明、评议或要求时,就在文函前面以?按(按语)……?的形式加写一段文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文按语。多用天通报、简报、调 查报告、经验介绍和转发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人民群从众来信。按照:依据照办,表示某项公务是依据某一要求办理的。如:?按照市委的要求,开展了‘反盗窃’的宣传活动。?颁布:公布、发布。多出现在命令、令等指令性文体中,用以公布条例、规定、守则、办法、制度等法规性文件。例如《关于颁布〈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令》。背景:主要指问题的原委和问题的提出。必须:言明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属指令性中吻,以示只得这样,不得违反。多用于通知、通报、指示、命令等指令性文体的主张部分,例如:?必须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的规定?

部署:安排部署,多用以表示某一重要工作已经做了传达贯彻和安排布臵,如?接到中办发[2000]57号文件后,我们及时向下做了部署?。

参照:表示某些做法有可借鉴之处,希望别人加以参考与仿照,此语用于上级批转下级来文时的结尾处,与执行相连一

并使用,例如:?现将***(下级机关)《关于***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呈请:向上级呈报请示事宜。例如?此题

成语典故汇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成语典故汇释

一、秦医缓和

1、欲麦

用典: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 出处:《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孟秋之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2、琴瑟

用典: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滔心也。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原喻夫妇和合,此指女色。

三、华佗传

1、熊颈鸱顾

用典: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出处:《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成玄 英疏: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悬,类鸟飞空而伸脚。

四、皇甫谧传

1、孟母三迁

用典:昔孟母三迁以成仁。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 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2、曾父烹豕

用典:曾父烹豕以存教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 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