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题组一 有关分子(或特定组合)中微粒数的计算

1.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 ②0.5NA个HCl分子

③25.6 g SO2气体 ④0.2 mol氨气 ⑤2 mol氦气 ⑥6.02×1023个白磷分子,所含原子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①>⑥>⑤>③>②>④________。

2.计算或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数目

3(1)0.4 mol Al2(SO4)3的晶体中,含___1.2___mol SO24,Al的物质的量___0.8___mol

mN

题组二 通过n==,突破质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MNA

1.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试计算12.2 g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__0.33NA___,氢原子的物质的量___0.26__mol。(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9)

2.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am

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该氯原baNA

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题组一 有关分子(或特定组合)中微粒数的计算

1.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 ②0.5NA个HCl分子

③25.6 g SO2气体 ④0.2 mol氨气 ⑤2 mol氦气 ⑥6.02×1023个白磷分子,所含原子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①>⑥>⑤>③>②>④________。

2.计算或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数目

3(1)0.4 mol Al2(SO4)3的晶体中,含___1.2___mol SO24,Al的物质的量___0.8___mol

mN

题组二 通过n==,突破质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MNA

1.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试计算12.2 g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__0.33NA___,氢原子的物质的量___0.26__mol。(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9)

2.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am

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该氯原baNA

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2006届二轮复习全套资料17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十七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

专题新平台

【直击高考】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溶解度、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以物质的量为基点,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化学键数、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等,通过转化关系及反应过程相联系。此类试题在高考的各类题型(选择、填空、计算)中均有出现,其分值比例每年大约在30 %左右,其中选择约8%、填空约7%、计算约15%。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整合能力、收敛能力和发散能力。 【难点突破】 1.方法与技巧

(1)充分利用物质的量与各量间的关系

物质的质量 气体的体积 物质的微粒数

= = = 物质的量浓度╳体积 物质的量=

物质的摩尔质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摩尔体积 (2)充分利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溶解度间的关系

溶解度 1000╳密度╳溶质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

物质的量的相关基础计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个性化辅导讲义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知识网络】 一、网络构建

1. 基本概念和重要定律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简称摩,符号为mol.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其单位是摩尔??原子数相同.这里的粒子指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其符号为NA,最??6.0221367?1023mol?1,通常使用6.02?1023mol?1这个近似值常?有?新测定数据为??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其符号为Vm.用?关?(3)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13?1计?概?单位为L?mol,m?mol?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其符号为M,单位为量?念?(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及??g?mol?1或kg?mol?1.摩尔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其??分子质量相等?定??(5)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律??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其符号为c(B),常用的单位为mol

高一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一化学计算复习: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目的】

1. 物质的量与阿德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3)1mol任何物质中所含粒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6.02?10) (4)使用物质的量时应指明粒子名称及种类

(5)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将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 2. 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23

3.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含义:三同定一同

(2)由定律引出的几种比例关系:

V1n1?1M1??n2 ?2M2 同温同压下:V2P1n1?Pn2 同温同体积:24. 有关溶液问题

(1)溶解平衡在计算中的作用。 (2)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 (3)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① 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 物质的量浓度

③ 几种浓度,溶解度等的换算

【典型例题】

[例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数为8NA 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46g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 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4NA

解析:该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考查范围较宽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21题,题分合计73分)

1.足量的白磷在0.65mol氯气中燃烧,生成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刚好为1∶2,则生成的混合物中PCl3有

mol。

2.将1.5 g铜放入100 ml 0.4 mol/L稀硝酸溶液中,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36gH2O和80gD2O,它们所含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它们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所放出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

4.有两种气体单质Am和Bn,已知2.4gAm和2.1gBn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分子个数比为2∶3,又知,核内质子数

都等于中子数,且A原子中的L电子层所含的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三倍。试分析判断: (1)A和B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Am中的m值是______。

(3)Am的同素异形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5.在室温1.01×10Pa的条件下

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

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知识传授任务、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开展,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以及教学条件等,从教师的导入、传授、讲解、组织等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特征、教学内容被传授的可能方式、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给教的活动提供的可能等,进行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直接、高效、有序地传递,支持教学环节的顺利推进。

尽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对学生的学有一定的考虑,但其中心是教,而不是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出现冲突时,则会主要依据教师的教进行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对于纯粹的陈述性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效果,但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收效甚微。

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根据学生的起始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设计从感知到学习到实践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的活动。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当教与学发生冲突时,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修正教学过程,保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依据学习过程设计,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运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运用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这里不是特指n)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用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时,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当x值增大或减小时,y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与y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

数学表达式为

:

2.注意:① x、y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

②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③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

3.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

物质的量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讲 物质的量

本节重点:

1.认识物质的量的含义。 2.公式:n=N/NA 3.公式:n=m/M 4.公式:n=V/Vm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一定粒子集体中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n 表示,单位为摩尔,简称:摩,写作mol,是一个国际单位。我们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 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也就是说1摩尔某粒子指约6.02×10个粒子。

2.摩尔基准:我们把0.012千克碳(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中所含碳原子数 称为1摩尔,约为6.02×1023个。

3.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mol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个物理量,用符号NA表示。 4.摩尔度量的对象:对象是微观粒子,即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5. n、N、NA三者的关系:n=N/NA

(其中表示物质的量,N表示微粒总数,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例题讲解】

例1:1 mol水分子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含有含有2 mol氢原子,即2×6.02×1023个氢原子,含有1 mol氧原子,即6.02×1023个氧原子。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最终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玖玖教育,留给您一分进步的空间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

集中你的注意力

一位雄心勃勃的青年人向智慧老人请教“成功秘笈”。智慧老人说:“要成功很简单,你要同你的对手打拼、竞争,这些人都是很优秀的人,但他们有一个通病,就是自命不凡、聪明绝顶,做事决不专心一意,要打赢他们并不困难。”智慧老人顺手拿起一支铅笔,把平的一头插在青年的手臂上,问青年感觉怎么样,青年说:“不痛。”智慧老人突然把铅笔头掉转过来,把尖的一头刺向青年,青年痛得大声叫喊,智慧老人说:“这就是成功秘笈。你把所有的精力、资源集中为一点,就无坚不摧了,明白了吗?”青年说:“明白了。”几年之后,青年终于闯出了一番大事业。

一、选择题

1.在标准状况下,烧瓶内充满HCl气体,将此烧瓶倒扣在盛水的水槽内,当液面上升到

3烧瓶容积的时,此时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5A? 0?74 mol / L B? 0?045 mol / L C? 0?037 mol / L D? 0?025 mol / L

规律:烧瓶中充有任何溶于水的气体,当气体溶于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