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口算除法》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口算 除 法

1、口算。20 × 4 = 80 80 ÷ 4 = 30 × 7 = 210 210 ÷ 7 = 20 30

2、估算。81 ÷ 8 ≈ 8010 122 ÷ 4 ≈ 120

30

有80个气球。

可以分给几个班?

共 80 只 气 球

1班

2班

3班

4班

有80个气球

又多买了3个气球。

4 (个) 83÷ 20≈ 80

有80个气球

80÷19≈ 419

(20)

60 ÷ 20 = 62 ÷ 20 ≈

60

3 90 ÷ 30 = 393 ÷ 30 ≈ 90

80 ÷ 3 40= 80 ÷ 38 3≈

2 2 40

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 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 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120÷ 30 = 4 (个) 答:可以分给 4 个班。

122 ÷ 30 ≈ 120 120 ÷ 28 ≈ 30

4 4

1.口算下列各题。 (P80的第1题。)20 × 3 = 60 ÷ 20 = 60 × 4 = 80 × 5 =

240 ÷ 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 课型 知识与技能::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具 教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图片、小棒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新授

学 一、复习: 复习旧知识,为5 过 1.口算:60÷20 120÷30 学生口答结果 学习新课作准 程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备。 40×()<83 60×()<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 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20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 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92÷30≈3 借助小棒和直观的? 学生尝试计算,借助小图,帮助学生理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棒算一算 解算理。 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 算一算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程 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 1 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 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全班展示分小棒的过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程,讲解计算的方法。 生:3个30是90,商3。商写 在什么位置? 3 30 )9 2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学生掌握除数是 9 0 计算方法 整十数除法方 2 法,学会除法竖练一练 式的书写格式。 20 )80 30) 64 40)85 学生说计算的方法 30×4=120〈140 (2)出示: 30×5=150〉140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所以应商4。

教 学 过 程 140÷30=4??20 4 30 ) 140 15 学生尝试计算,借助小 棒算一算 120 20 全班展示分小棒的过使学生进一步理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程,讲解计算的方法。 解算法,掌握笔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商写在个位上。 算的方法。 展示直观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 课型 知识与技能::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具 教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图片、小棒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新授

学 一、复习: 复习旧知识,为5 过 1.口算:60÷20 120÷30 学生口答结果 学习新课作准 程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备。 40×()<83 60×()<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 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20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 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92÷30≈3 借助小棒和直观的? 学生尝试计算,借助小图,帮助学生理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棒算一算 解算理。 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 算一算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程 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 1 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 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全班展示分小棒的过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程,讲解计算的方法。 生:3个30是90,商3。商写 在什么位置? 3 30 )9 2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学生掌握除数是 9 0 计算方法 整十数除法方 2 法,学会除法竖练一练 式的书写格式。 20 )80 30) 64 40)85 学生说计算的方法 30×4=120〈140 (2)出示: 30×5=150〉140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所以应商4。

教 学 过 程 140÷30=4??20 4 30 ) 140 15 学生尝试计算,借助小 棒算一算 120 20 全班展示分小棒的过使学生进一步理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程,讲解计算的方法。 解算法,掌握笔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商写在个位上。 算的方法。 展示直观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17课,这篇课文的后两篇是《颐和园》和《秦兵马俑》,这三篇文章反映一个共同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让学生了解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而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观察、表达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气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气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母鸡》教学设计

名称 《母鸡》 蔡训国 课时 第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16课 基本信息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本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教材分析 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这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可以先让学生自渎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学情分析 原因是什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7个生字。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课文抓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临川四小 郑润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64-65页 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的教学内容是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它在“角的度量”单元学习之后,同时亦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在小学第二学期“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是教学难度相对较高,主要反映在要掌握的概念比较多,知识抽象性强,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往往顾此失彼。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必须有粗有细,首先通过画一画,分一分,量一量,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再由教师利用准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真正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 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设计理念:

1. 根据“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母鸡》教学设计4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由“一向讨厌”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结;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发了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突破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突破方法:从描写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今天我们学的是哪一篇课文?(没举手的后悔了吧!)齐读课题。这篇课文谁写的?(你举手真快!)(老舍)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口算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23×300= 25×40= 195+55= 44×11= 400×20= 200×36= 125×8= 167×0= 17×300= 600×50= 720÷8= 360×90= 40×12= 680+70= 500×5= 23×4= 430×20= 280÷4= 540-320= 180×5= 110×30= 4×240= 620+78= 190×5= 480×60= 17×2= 24×7= 450÷5= 80×4= 280÷7= 3×102= 600×3= 150×5= 120×4= 240×3= 25×30= 620×30= 546×40= 980×30= 66÷22= 1200÷200= 640÷80= 60÷15=

240÷12= 900&

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从容不迫、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用演一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引吭大叫、三板一眼、窥伺”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是运用对比、拟人、反语等方法来表达的。

4、品读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句子,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么样的?用文中的词概括。

板块二 深入研析,体会白鹅的特点 一.课文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白鹅的高傲。 预设:

(一)第一自然段 1.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2.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二) 第三,第四自然段,

1、哪些句子体现了白鹅高傲呢?找出你认为表现白鹅高傲的词。从这个词你仿佛可以看见白鹅当时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什么?把你的想象就写在这个词的旁边。

2、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能让你感受到鹅的高傲? 课件投影:(郑重严肃、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方法讲解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106题 11分钟 成绩________

(一)乘数末尾有零的口算乘法。(方法:先用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数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得数后面添上0)18题

60×30= 12×300= 18×20= 60×20= 500×60= 20×5=

40×70= 60×80= 200×4= 80×50= 19×40=

25×40= 24×40= 45×20= 430×2= 16×30=

150×40= 150×5=

(二)末尾有零的口算除法。(方法:先同时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零,然后再除)18题

3600÷60= 240÷30= 400÷50= 360÷90= 4800÷40= 120÷40=

200÷50= 360÷30= 280÷70= 820÷20= 630÷30= 1400÷20=

480÷80= 2000÷50= 4200÷70=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