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第八章思维导图

“微生物第八章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微生物第八章思维导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微生物第八章思维导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题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单项选择题

1.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 认知度:理解 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优点是 ( )。 选项A)生长快速 选项B)易得菌体 选项C)代谢类型多 选项D)所有以上特点 答案:D

2.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 遗传型是指生物的 ( )。 选项A)蛋白质序列 选项B)氨基酸序列 选项C)核苷酸序列 选项D)多肽序列 答案:C

3.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 变异是一种发生在什么层次的改变 ( )。 选项A)表型层次 选项B)遗传层次 选项C)代谢层次 选项D)翻译层次 答案:B

4.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适中 认知度:识记 认知度:理解 认知度:应用

红色灵杆菌在不同温度培养时出现的菌落颜色的变化属于 ( )。 选项A)变异 选项B)修饰 选项C)饰变 选项D)退化 答案:C

5.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转录是 ( )。 选项A)DNA转变成RNA 选项B)DNA转变蛋白质 选项C)RNA转变成DNA 选项D)RNA转变蛋白质 答案:A

6.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题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单项选择题

1.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 认知度:理解 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优点是 ( )。 选项A)生长快速 选项B)易得菌体 选项C)代谢类型多 选项D)所有以上特点 答案:D

2.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 遗传型是指生物的 ( )。 选项A)蛋白质序列 选项B)氨基酸序列 选项C)核苷酸序列 选项D)多肽序列 答案:C

3.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 变异是一种发生在什么层次的改变 ( )。 选项A)表型层次 选项B)遗传层次 选项C)代谢层次 选项D)翻译层次 答案:B

4.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适中 认知度:识记 认知度:理解 认知度:应用

红色灵杆菌在不同温度培养时出现的菌落颜色的变化属于 ( )。 选项A)变异 选项B)修饰 选项C)饰变 选项D)退化 答案:C

5. 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转录是 ( )。 选项A)DNA转变成RNA 选项B)DNA转变蛋白质 选项C)RNA转变成DNA 选项D)RNA转变蛋白质 答案:A

6.

第八章微生物复习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八章 微生物复习题

填空题 在下面各句中用适当的词或词组填空。1.一个含氮碱基被另一个不同碱基置换的突变称为______。2.在实验室中研究者们对微生物使用诱变剂所产生的突变称为______。3.当存在修复酶②和______时,突变能够回复(逆转)。4.微生物中DNA发生永久性改变称为突变,而获得新的DNA片段称为______。5.当受体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片段时,该过程称为______。6.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片段的那些细菌被认为是处于______。7.细菌从环境中可以获得的染色体外环状DNA称为______。

8.FrederickGriffith细菌转化的最早实验是在细菌的______进行的。9.接合过程供体细胞称为______菌株。10.接受新的基因或DNA片段的细菌被认为是______。11.能够从质粒移到质粒或质粒移到染色体的那些基因称为______。12.两个细菌间发生转导反应时所需的基本成分是称为______的一个颗粒。13.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一片段被病毒包裹和携带进受体菌的转导类型称为______。14.转导过程在______属的一些种中反复研究过。15.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之一是有一套切割DNA的酶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重点与难点剖析

一、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

微生物的生长是指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当细胞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即繁殖。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对低等特别是单细胞的微生物,由于细胞小,这两个过程紧密联系、很难划分,因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般指群体生长,这一点与研究动物、植物有所不同。 1、 细菌一般没有有性繁殖,多采用二分裂方式。

2、 真菌除了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孢子如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等外,还能进行

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孢囊孢子等。 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微生物生长:单位时间里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Biomass)的变化

个体计数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群体重量测定

群体生理指标测定

(一)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通常用来测定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或样品中所含微生物个体的数量(细菌、孢子、酵母菌)。

1、培养平板计数法

样品充分混匀后,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或倾注在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注意: 1) 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

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作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作用 物质循环包括天然物质和污染物质的循环。物质循环有氧、碳、氮、硫、铁、锰及各种有毒或无毒污染物的循环。推动物质循环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其中生物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微生物在这当中又占了极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 氧循环

大气中的O2(包括水体)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CO2

O2在大气中分布均匀,而在水体中有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无论是O2还是CO2,除了在大气中的含量以外,它们在水体(海洋)中的含量,也是不可忽视的。此循环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维持大气中CO2的浓度。

第二节 碳循环

自然界中含碳物质有CO2、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碳的循环是以CO2为中心的。在碳循环中,CO2大部分来源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另外,由于CO2同时也参与氧循环,因此,实际上C和O循环是相互关联的。CO2可以成为植物、藻类的碳源,大气中CO2的含量为0.032%(320ppm),这个值由于人类活动大量产生CO2进入大气中而在增加,造成所谓的气候变暖。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碳循环包括CO2的固定和CO2的再生。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1)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2)通过分解作用再生CO2。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七章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

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

第八章 生物氧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八章 生物氧化

一、内容提要

生物氧化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供能物质在生物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CO2的生成方式为有机酸脱羧。脱羧反应根据其发生在α碳原子及β碳原子,分为α脱羧和β脱羧。有的脱羧反应涉及氧化,因此脱羧反应又可分为不伴氧化的单纯脱羧和伴氧化的氧化脱羧。

线粒体内膜存在多种具有氧化还原功能的酶和辅酶,排列组成呼吸链。细胞的线粒体中,代谢物脱下的2H以质子和电子形式通过呼吸链逐步传递给O2生成H2O。从细胞内膜分离得到四种功能的呼吸链复合体:NADH-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Ⅰ)、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Ⅱ)、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Ⅲ)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Ⅳ)。CoQ、Cytc不包含在这些复合体中。体内存在两条呼吸链,即NADH氧化呼吸链及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ATP的生成方式有两种: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以氧化磷酸化为主。氧化磷酸化是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产ATP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每2H经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约2.5个ATP,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约1.5个ATP。氧化磷酸化受到甲状腺素和ADP/ATP比值的调节,同时易受呼吸链抑制剂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点突变: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称为点突变。 2.感受态:受体菌最易接受到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

3.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在体外将供体生物控制某种遗传性状的一段生物大分子-----DNA切割后,同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4.接合:遗传物质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从一个细胞转入到另一细胞而表达的过程称为接合。

5.F'菌株:当Hfr菌株内的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脱离其染色体时,可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含有这种F因子的菌株称为F'菌株。

6.诱变育种:使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7.营养缺陷型: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菌株在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而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突变型。

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

8.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点突变: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称为点突变。 2.感受态:受体菌最易接受到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

3.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在体外将供体生物控制某种遗传性状的一段生物大分子-----DNA切割后,同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4.接合:遗传物质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从一个细胞转入到另一细胞而表达的过程称为接合。

5.F'菌株:当Hfr菌株内的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脱离其染色体时,可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含有这种F因子的菌株称为F'菌株。

6.诱变育种:使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7.营养缺陷型: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菌株在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而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突变型。

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

8.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

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八章-A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