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

更新时间:2024-05-13 11: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 国 铁 建 十 一 局 集 团

建 筑 安 装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目 录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2.1 2.2 2.3 2.4 3 3.1 3.2 3.3 3.4 3.5 3.6 4 4.1 4.2 4.3 4.4 4.5 5 5.1

混凝土结构工程 ..................................................................................................... 1 截面尺寸 .......................................................................................................................... 1 表面平整度 ...................................................................................................................... 2 垂直度 .............................................................................................................................. 3 顶板水平度极差 .............................................................................................................. 4 楼板厚度偏差 .................................................................................................................. 5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 ......................................................................................................... 6 混凝土强度 ...................................................................................................................... 7 钢筋保护层厚度 .............................................................................................................. 7 砌筑工程 ................................................................................................................ 8 表面平整度 ...................................................................................................................... 8 墙面垂直度 ...................................................................................................................... 9 水平灰缝平直度 ............................................................................................................ 10 断砖及勾缝 .................................................................................................................... 10 抹灰工程 .............................................................................................................. 11 表面平整度 .................................................................................................................... 11 立面垂直度 .................................................................................................................... 12 阴阳角方正 .................................................................................................................... 13 裂缝/空鼓....................................................................................................................... 14 净高 ................................................................................................................................ 15 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 ............................................................................................ 16 防水...................................................................................................................... 17 卫生间防水层厚度 ........................................................................................................ 17 卫生间防水层高度 ........................................................................................................ 18 屋面防水层厚度 ............................................................................................................ 19 屋面工程细部 ................................................................................................................ 19 卷材搭接宽度 ................................................................................................................ 19 水电安装 .............................................................................................................. 20 砌体或砼墙面给水管或电管暗埋 ................................................................................ 20

1

5.2 5.3 6 6.1 6.2 6.3 7 7.1 7.2 7.3 7.4 8 8.1 8.2 8.3 9 9.1 9.2 9.3 9.4 9.5 9.6 9.7 10 10.1 10.2 10.3 10.4 10.5 11

底盒暗埋 ........................................................................................................................ 21 电气面板高差 ................................................................................................................ 22 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 23 门或窗框正、侧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 23 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 ................................................................................ 24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 ........................................................................ 24 外墙砖或涂料 ....................................................................................................... 25 外墙及阳台墙砖粘贴(平整度) ................................................................................ 25 外墙涂料基层(平整度) ............................................................................................ 26 外墙涂料基层(阴阳角方正度) ................................................................................ 26 外墙涂料面层(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 ................................................................ 27 水泥砂浆地面 ....................................................................................................... 27 地面表面平整度(水泥砂浆地面) ............................................................................ 27 地面水平度(水泥砂浆地面) .................................................................................... 28 空鼓开裂(水泥砂浆地面) ........................................................................................ 29 涂饰工程 .............................................................................................................. 29 表面平整度(涂饰工程) ............................................................................................ 29 墙面垂直度(涂饰工程) ............................................................................................ 30 顶棚(吊顶)水平度(涂饰工程) .................................................................................. 31 阴阳角(涂饰工程) .................................................................................................... 32 空鼓(涂饰工程) ........................................................................................................ 33 裂缝(涂饰工程) ........................................................................................................ 34 表面及粘结(涂饰工程) ............................................................................................ 35 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5 表面平整度(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5 立面垂直度(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6 阴阳角(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7 裂缝/空鼓(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8 接缝高低差(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 39 地面饰面砖工程 ................................................................................................... 40

2

11.1 11.2 11.3 11.4 12 12.1 12.2 13 13.1 13.2

表面平整度(地面饰面砖工程) ................................................................................ 40 裂缝/空鼓(地面饰面砖工程) ................................................................................... 41 接缝高低差(地面饰面砖工程) ................................................................................ 42 阳台/卫生间地砖排水坡度 ........................................................................................... 43 室内门安装工程 ................................................................................................... 43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室内门) ................................................................................ 43 无下框时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室内门) ................................................................ 44 入户门 .................................................................................................................. 45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入户门) ................................................................................ 45 无下框时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入户门) ................................................................ 46

3

1 混凝土结构工程

1.1

1.1.1 1.1.2 1.1.3 1.1.4

截面尺寸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厚度、柱尺寸的偏差。 允许偏差值要求: [-5,8] mm。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 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

区从地面向上300mm 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1.1.5 示例

地面 300 1200 墙或柱 第二尺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

1

1.2

1.2.1 1.2.2 1.2.3 1.2.4

表面平整度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允许偏差值:[0,8]mm,所有平整度偏差均视为正值。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30个计算点。

(2) 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任取2个

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

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洞口45度测一次,作

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1.2.5

示例:

墙第一尺第二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地面平整度测量示意 2

第三尺

1.3

1.3.1 1.3.2

垂直度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允许偏差值要求:[0,8]mm(层高≤5m),[0,10]mm(层高>5m),所有垂直度偏差均视为正值。

1.3.3 1.3.4

测量工具:2米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30个计算

点。

(2)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位置,分别

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和墙中间位

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

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1.3.5

示例:

墙第一尺柱第一尺第二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第三尺第二尺地面地面墙垂直度测量示意 3

柱垂直度测量示意

1.4

1.4.1

顶板水平度极差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功能房间客餐厅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5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1.4.2 1.4.3 1.4.4

允许偏差值要求:[0,15]mm,顶板水平度极差所有偏差均视为正值。 测量工具:3米塔尺(可根据需要选用其它标准塔尺)、激光投线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

顶板天花线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选取5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极差值:数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 所选房中顶板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4.5 示例:

第一点第二点第五点房间第四点第三点顶板水平度测量示意 4

1.5

1.5.1 1.5.2 1.5.3 1.5.4

楼板厚度偏差

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允许偏差值要求:实测值与设计值允许偏差为[-5、+8]mm。 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

2个样本点,在距墙0.5米,距楼板中心0.5米范围内进行取点,取点位置如图示。

(2) 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

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1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1.5.5 示例:

5

1.6

1.6.1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

指标说明:选用同一房间内开间、进深两个方向墙体间距离极差的最大值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的方正程度。

1.6.2 1.6.3

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分别各作为1个实测区,每套房累计实

测实量3个功能房间的6个实测区,每个测区开间和进深各得一个计算点。

(2) 同一实测区内按开间(进深)方向测量墙体两端的距离,会得到两个

实测值。房间开间(进深)实测指标合格率有两个判别条件,选其中最不利情况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房间开间(进深)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具体如:

a、比较两个实测值与图纸设计尺寸,找出偏差的最大值,其值在15mm以内时合格;超出15mm时不合格。

b、比较两个实测值之间极差值,其值小于20mm时合格,大于20mm时不合格。

(3) 所选房中的所有房间的开间/进深的实测区分别不满足6个时,需增加

实测套房数。

1.6.4 示例:

进深第一尺开间第一尺进深第二尺开间第二尺 6 开间、进深测量示意

1.7

1.7.1 1.7.2 1.7.3 1.7.4

混凝土强度

指标说明:反映结构实体强度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要求:实测强度满足设计强度。 测量工具:混凝土强度回弹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结构混凝土龄期28天以上。抽查时一般取墙、梁、柱构件。 (2) 同一结构实测实量10个测区。测区有代表性,均匀布置。

(3) 每一测区测量16点,对该测区进行强度计算,得出测区强度代表值。

最后对10个测区进行统计计算,确定该构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如经计算构件强度合格,则计10点合格,否则,计10点不合格。

1.8

1.8.1 1.8.2

钢筋保护层厚度

指标说明:反映梁、板承重构件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要求:纵向受力钢筋,对梁类构件为[-7mm,+10mm];对板类构件为[-5mm,+8mm]。

1.8.3 1.8.4

测量工具:混凝土钢筋检测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在选定的1套房内,对梁类、板类构件,各抽取5个构件进行检验。 (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7

2 砌筑工程

2.1

2.1.1 2.1.2 2.1.3 2.1.4

表面平整度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砌体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

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

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3

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交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

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 所选1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

房数。

2.1.5 地面示例:

墙第一尺斜顶砖范围第二尺或第四尺第四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第三尺下坎范围平整度测量示意(注:第四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 8

2.2

2.2.1 2.2.2 2.2.3 2.2.4

墙面垂直度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砌体墙面垂直的程度。 合格标准:[0,5]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

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 实测值主要反映砌体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墙底灰砂砖或砼反

坎、墙体斜顶砖,消除其测量值的影响,如两米靠尺过高不易定位,可采用1米靠尺。

(3)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侧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

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4)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

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这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5) 所选1套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2.5

示例: 墙第二尺第一尺斜顶砖范围第三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地面下坎范围 9

墙垂直度测量示意

2.3

2.3.1 2.3.2 2.3.3 2.3.4

水平灰缝平直度

指标说明:反映水平灰缝的平直程度与规范要求的偏差。 合格标准:[0,10]mm 测量工具:5m线、钢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做为一个测区,测量5个测区。

(2) 在一长度大于5米的墙面,用5m线拉在任一层砖的上缘,用尺量取线

与砖缘的最大误差处,即为水平灰缝平直度偏差,记为1个计算点。(如墙长不足5米,则以其全长检查)

2.4

2.4.1 2.4.2

断砖及勾缝

指标说明:反映墙体砌筑过程中,墙体出现裂缝重要控制工序。 合格标准:

无通缝、瞎缝、假缝,外墙灰缝须双面勾缝,灰缝密实,使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时,承重墙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

2.4.3 2.4.4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水泥钢钉、铁锤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面砌体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

测实量10个实测区。一个实测区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2)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内,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

不合格;反之,则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10

3 抹灰工程

3.1

3.1.1 3.1.2 3.1.3 3.1.4

表面平整度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允许偏差值要求:[0,4]mm,所有平整度偏差均记为正值。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每套房累计实测实量满足80个计算点,不

足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任意选取2

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2次测量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在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2

次测量值作为实测指标合格率计算点。同时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这3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值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洞口45度测一次,

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 据地面30cm处水平放置靠尺测量1次,作为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

算点。

11

3.1.5 示例:

第一尺第四尺第五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第二尺距地面约30CM位置第三尺平整度测量示意(注:第五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3.2

3.2.1 3.2.2

立面垂直度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抹灰墙体垂直的程度。

允许偏差值要求:[0,4]mm,所有垂直度偏差均记为正值,超过该值则记为不合格。

3.2.3 3.2.4

测量工具:2米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测量20个测区,累计实测实量60个计算

点。每套房间的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选。

(2)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位置,分别

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和墙体中间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

12

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这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所选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计算点不足6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3.2.5

示例:

墙第一尺第二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第三尺地面墙垂直度测量示意3.3

3.3.1 3.3.2 3.3.3 3.3.4

阴阳角方正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允许偏差值要求:[0,4]mm,所有偏差值均视为正值。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每套房累计实

测实量15个实测区,其中5个实测区需选窗台区域的阴阳角。 (2) 在同一个墙面阴角或阳角部位,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别

测量1次。2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所选房中的所有房间的阴阳角的实测区不满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

房数。

3.3.5

示例:

13

阴阳角方正测量示意

第一尺 300 1200 第二尺 3.4

3.4.1 3.4.2 3.4.3 3.4.4

裂缝/空鼓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裂缝/空鼓的程度。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完成抹灰后,墙面无裂缝、空鼓。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作为1个实测区。每

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累计15个实测区。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裂缝,通过空鼓

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空鼓。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任何一面墙发现1条裂缝或1处空鼓,该实测

点不合格。如无任何裂缝或空鼓,则该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14

3.4.5 示例:(共1户、7个测区、7个实测点)

3.5

3.5.1

净高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室内净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评判标准:

[-20,20]mm。 3.5.2 3.5.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8个实测区。 (2) 实测前,所选套房必须完成地面找平层施工。同时还需了解所选套房

的各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和建筑构造做法厚度等。

(3) 各房间地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附近各选取1点(避开

吊顶位),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测量出找平层地面与天花顶板间的5个垂直距离,即当前施工阶段5个室内净高实测值。

(4) 用图纸设计层高值减去结构楼板和地面找平层施工设计厚度值,作为

判断该房间当前施工阶段设计理论室内净高值。5个实测值与设计值对比

15

产生的偏差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3.5.4

示例:

第一点第二点第五点房间第四点第三点室内净高测量示意3.6

3.6.1

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

指标说明:反映窗内侧墙体厚度偏差大小的程度,避免出现大小头现象,影响

交付观感。评判标准:[0,4]mm。 3.6.2 3.6.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任一窗都可以作为一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6个实测区。 (2) 实测时窗框测量部位需完成抹灰或装饰收口。

(3) 平窗框内侧墙体,在窗框侧面中部各测量2次墙体厚度和沿着竖向窗

框尽量在顶端位置测量1次墙体厚度。这3次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 外墙凸窗框内侧墙体,沿着与内墙面垂直方向,分别测量凸窗台面两

端头部位窗框与内墙抹灰完成面之间的距离。2个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3.6.4

16

示例:

第二尺 室外 第一尺第三尺 室内 第一尺凸窗台板第二尺 室内

内门洞/平窗内侧墙体厚度测量示意凸窗内侧墙体厚度测量示意4 防水

4.1

卫生间防水层厚度

4.1.1 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4.1.2

允许偏差值要求:防水层平均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90%。

4.1.3 测量工具:涂层测厚仪或卡尺。 4.1.4

测量方法或数据记录:

(1) 每1个卫生间为1个实测区, 每套房累计2个测区,不足2个时,需

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个实测区取2个实测值。每个实测值作为1个计数点。

(2) 测量方法:

a) 施工阶段,在卫生间地面及墙面各选一处用涂层测厚仪测量,或割取20mm×20mm实样,目测涂膜成膜与分层情况,用卡尺测量厚度,计算2处防水层的平均厚度;

b) 如装饰面已完,则通过蓄水试验,不实测此指标。

(3) 数据记录:每一测区实测平均值和最小值均满足允许偏差要求,则该

测区2个实测值计为合格,否则,该测区2个实测值均计为不合格。

17

室外

4.1.5 示例:

实测区1 实测区2

4.2

4.2.1 4.2.2

卫生间防水层高度

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墙面防水情况。

合格要求: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规定的,按以下标准执行:防水层高度距楼、地面面层宜为1.2m;当卫生间有非封闭式洗浴设施时,花洒所在及其邻近墙面防水层高度不应小于1.8m。

4.2.3 4.2.4

测量工具: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功能房间卫生间防水层都可作为1个实测区,每套房累计实测实

量3个实测区。

(2) 在1个实测区内,选取最不利的高度进行测量,其结果计为一个计算

值。

(3) 所选房中实测区不能满足3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8

4.3

4.3.1 4.3.2 4.3.3 4.3.4

屋面防水层厚度

指标说明:反映屋面防水层厚度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合格要求: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测量工具:涂层测厚仪或卡尺。 测量方法或数据记录:

(1) 每100m2抽查一处,累计实测实量10处,取测点需均匀分布。 (2) 检查防水层结构是否与设计一致,对涂膜防水层,用仪器测量或割取

20mm×20mm实样用卡尺测量其厚度。

(3) 10次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0个计算点。

4.4

4.4.1 4.4.2

屋面工程细部

指标说明:本指标反映屋面工程细部构造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合格要求:

屋面坡度、屋面出入口、屋面出风口、屋面设施基座、变形缝、屋面透气帽、水落口等构造及防水性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4.3 4.4.4

测量工具:坡度尺、钢卷尺、目测。

测量方法或数据记录:每一细部构造看作一测区,每测区任一处不满足要求,则该测区不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4.5

4.5.1 4.5.2 4.5.3 4.5.4

卷材搭接宽度

指标说明:反映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 允许偏差值要求: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测量工具: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长边搭接及短边搭接情况均需考虑,测点需均匀分布,累计实测实量

10个实测区。

(2) 10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计算点。

19

5 水电安装

5.1

5.1.1

砌体或砼墙面给水管或电管暗埋

指标说明:

(1) 反映墙面给水管或电管暗埋过程中,避免空鼓、裂缝的重要控制工序。

由于部分地区政府规定不允许管线走地面,建议给水管尽量走高位(天花或吊顶内敷设),则地面压槽不进行测量。

(2) 测量时间:在砼墙面留槽或砌体墙面切槽完成之后即可进行测量。

5.1.2 合格标准:

(1) 管槽形式:砼墙面采取留槽方式,在砼浇筑时一次预留到位,不允许

后来凿墙开槽。砌体墙面必须采用切割机切槽,保证管槽的平整和深度。

(2) 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且与砌体墙平;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竖向

电管线应随墙体砌筑埋设在小砌块孔洞内,并在安装完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灌实;如采用开槽工艺,线槽部位必须用细石砼灌注密实。

(3) 槽深偏差控制范围:

墙开槽深度:DN≤槽深≤DN+20mm。 (4) 槽宽偏差控制范围:

DN≤槽宽≤DN +30 mm。

5.1.3 5.1.4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点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面暗埋给水管或电管的墙面

作为1个实测点。1个实测点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水电管共测10个实测点,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未采用砌体内暗埋工艺可不测此指标。每一面砌体墙面暗

埋给水管槽全检。采用目测检查其管槽形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本指标要求管槽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目测时均要考虑以上指标;同一个实测点选取疑似尺寸最大值及最小值,用钢卷尺测量检查管槽尺寸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点,管槽形式或管槽尺寸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合格

20

标准,则该实测点的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点的实测值合格。原始数据记录时,前一个数值记录深度,后一个数值记录宽度。

5.1.5

示例:

5.2

5.2.1

底盒暗埋

指标说明:该指标实测值为底盒凸出或凹进墙体抹灰面的距离,为避免底盒凸出时,周边难以收口且收口处容易开裂,且底盒凸出时,面板安装后与墙之间会存在缝隙,影响美观,故要求不允许底盒凸出。可以采取两种施工方法: (1) 直埋法:可以采用将线盒直接预埋在混凝土柱、梁及剪力墙中,如果

拆除模板后出现线盒较深现象,则在抹灰前采用无底线盒修正,达到与完成面一致,满足实测实量对接线盒的要求;如凹进深度不大时,加装无底线盒较困难,也可以采用加长螺丝来加以固定。因直埋法底盒不会突出墙面,可不纳入实测实量范畴。

(2) 预埋法:在混凝土墙(柱)或砌体墙上安装底盒,可以采用预埋塑料

泡沫的方式。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需考虑预留15cm(宽)x15cm(高)或15cm(宽)x20cm(高)左右一个孔洞,满足线盒接管、定位调整及底盒安装需要。

(3) 对于并排安装的同一类型的底盒,可以采用连体底盒,施工控制更好,

效率更高。

(4) 测量时间:本指标在抹灰完成后测量。

5.2.2 合格标准:底盒与抹灰后完成面齐平,偏差控制范围:[-10,0]mm。(有面砖的房间如厨房和卫生间可预留设计的贴砖或石材的厚度)。

5.2.3 5.2.4

测量工具:钢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线盒或套管作为1个实测点,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点。

21

(2) 用钢卷尺测量底盒边与抹灰完成面的距离。

(3) 数据记录:凸出墙面的直接记录偏差数值,凹进墙面的在偏差数值前

增加“—”。

5.2.5

示例:

5.3

5.3.1

电气面板高差

指标说明:

(1) 该指标反映电气面板安装后面板上边的平直程度,主要反映感官质

量。

(2) 测量时间:在面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测量。

5.3.2 合格标准:

(1) 要求房间内开关、插座面板安装水平,不允许有倾斜的现象,且安装

高度统一,否则视为不合格。

(2) 偏差控制标准:同一墙面的高度偏差 [0,1]mm,不同墙面的高度偏

差 [0,5]mm。

5.3.3 5.3.4

测量工具:激光水平仪、钢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用激光水平仪打出一条水平线作为参考,用钢尺测量水平线盒面板之

间的高差。

(2) 每间房选统一高度的面板作为一个实测区,累计测量3~5间房,共测

量10个面板的数据。每个面板的实测值都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一个计算点。

22

6 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6.1

6.1.1 6.1.2 6.1.3 6.1.4

门或窗框正、侧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指标说明:反映铝合金(或塑钢)门窗框垂直程度。 合格标准:[0,2.5]mm(铝合金)[0,3]mm(塑钢) 测量工具:1m/2m 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户内每一樘门或窗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0 个实

测区。

(2) 用 2m 靠尺分别测量每一樘铝合金门或窗两边竖框正、侧面垂直度,

取4个实测值中的最大数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3) 实测区不能满足 10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1.5

示例:

第1、2尺 门窗框

第3、4尺 门窗框垂直度测量示意

23

6.2

6.2.1 6.2.2

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

指标说明:反映门窗框固定牢固程度。

合格标准:预埋件、固定片、膨胀螺栓的数量与位置、埋设方式、连接方式符

合设计要求;固定点距窗角、中横框、中竖框150-200mm;固定点间距不大于600mm。

6.2.3 6.2.4

测量工具:目测、5米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扇外门窗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1个实测区作为1个实测合格率计算点。同一套房内的所有外门窗全测。

(2) 测量方法:在同一实测区选取4个框边,采用目测、尺量方法。

数据记录:如发现同一测区有一处或以上不符合标准,可以认为该实测区的计算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计算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6.3

6.3.1 6.3.2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

指标说明:反映外门窗边框收口与塞缝处开裂和空鼓程度。 合格标准:

(1) 窗框与洞口间无缠绕保护膜,临时固定木楔需取出。

(2) 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填嵌饱满,表面应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

胶应粘结牢固,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

(3) 外门窗框滴水线、散水坡、鹰嘴角度和坡度正确。

6.3.3 6.3.4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一套房内任何1个外门窗洞口都可以作为

1个实测区,同一实测区取1个实测点,实测值作为合格率1个计算点。同一套房内的外门窗需全检。累计15个实测区。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选取4个框边,目测或尺量,检查是否符合合

格标准。

24

6.3.5 数据记录:如发现同一测区有一处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1个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1个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合格点均按“√”记录。

7 外墙砖或涂料

7.1

7.1.1 7.1.2 7.1.3 7.1.4

外墙及阳台墙砖粘贴(平整度)

指标说明:反映墙砖的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4]mm。

测量工具: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以3m*5m范围内一个墙砖面作为1个实测区,实测实量6~10个实测区,

累计30个计算点,不足时需增加房间或测区。

(2)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任意选取2

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2次测量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在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2

次测量值作为实测指标合格率计算点。同时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这3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值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洞口45度测一次,

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 据地面30cm处水平放置靠尺测量1次,作为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

算点。

25

第一尺第四尺第五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第二尺距地面约30位置第三尺平整度测量示意(注:第五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

7.2

7.2.1 7.2.2 7.2.3 7.2.4

外墙涂料基层(平整度)

指标说明:反映外墙涂料基层的平整程度。 允许偏差值要求:≤4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累计实测实量10处,取测点需均匀分布。

(2) 10次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0个计算点。

7.3

7.3.1 7.3.2 7.3.3 7.3.4

外墙涂料基层(阴阳角方正度)

指标说明:反映基层抹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阴阳角方正允许偏差值为4mm。超过该值则记为不合格。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选取10个实测

区,测点需均匀分布。

26

(2) 10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0个计算点。

7.4

7.4.1 7.4.2 7.4.3 7.4.4

外墙涂料面层(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

指标说明:反映面层装饰线、分色线平直程度。 允许偏差:不大于3mm。 测量工具:通线、钢直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2) 累计实测实量10处,取测点需均匀分布。10次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

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0个计算点。

8 水泥砂浆地面

8.1

8.1.1 8.1.2 8.1.3

地面表面平整度(水泥砂浆地面)

指标说明:反映找平层地面表面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4]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6个实测

区。

(2) 任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2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45度平放靠尺

测量2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一次,共测量3次。客/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1次。

(3) 同一功能房间内的3或4个地面平整度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

合格率的3或4个计算点。

8.1.4

示例:

27

第一尺第二尺第三尺在次卧、书房等小房间第二、三尺可仅测一尺第四尺地面平整度测量示意8.2

8.2.1

地面水平度(水泥砂浆地面)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与同一水平线距离之间差值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水平程度。评判标准:[0,10]mm。

8.2.2 8.2.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塔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6个实测

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地

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以内各选取1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分别测量找平层地面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检查点与检查点相对高差在10mm以上视为超标。每间房间地面的5个检查数据作为5个样本点数,每超标一个点,记录为一个不合格点。合格率的计算按以下方式: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0mm时,该实测点合格;偏差值﹥10mm时,该实测点不合格;同一测区5个实测点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8.2.4

示例:

28

第一点第二点第五点房间第四点第三点地面水平度测量示意8.3

8.3.1

空鼓开裂(水泥砂浆地面)

指标说明:无空鼓、无开裂,当出现空鼓时,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m2,且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应多于2处。

8.3.2

数据记录:户内范围全部检查,每户不少于5个测区,每一房间作为一个测区;累计10个测区,合格记“√”,不合格记“×”,并适当描述数量、性质。

9 涂饰工程

9.1

9.1.1

表面平整度(涂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所选户型应已完成两遍腻子施工且打磨完成或面漆施工完成。评判标准:[0,3]mm。

9.1.2 9.1.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

(2)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选取左上及

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2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

29

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则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

同时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这3次实测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在各洞口45度斜

交叉各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5) 所选2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

房数。

9.1.4

示例:

墙第一尺第二尺第五尺地面第四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第三尺平整度测量示意(注:第四、五尺仅用于有门洞墙体)9.2

9.2.1

墙面垂直度(涂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涂饰墙体垂直的程度,所选户型应已完成两遍腻子施工且打磨完成或面漆施工完成。评判标准:[0,3]mm。

9.2.2 9.2.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门洞口墙体垂

直度为必测项。测量值主要反映涂饰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柱子突出部位。

(2)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位置,分别

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0

(3)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和墙体中间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这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9.2.4

示例:

墙第三尺第二尺第一尺墙长小于3米时,此尺取消地面墙垂直度测量示意9.3

9.3.1 9.3.2 9.3.3

顶棚(吊顶)水平度(涂饰工程)

指标说明: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顶棚(吊顶)的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10]mm。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塔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8个实测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

顶棚天花线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分别测量顶棚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每层不少于4块板,每块板5个点,共40个检测点。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差值,偏差值≤10mm时,该实测点合格;偏差值﹥10mm时,该实测点不合格。每间房间顶棚的5个检查数据作为5个样本点

31

数,每超标一个点,记录为一个不合格点。

9.3.4

示例:

第一点第二点第五点房间第四点第三点顶板水平度测量示意(注:当吊顶仅周边设置时,图示第五点可取消,其余四点离墙距离可为吊顶宽度的一半)9.4

9.4.1

阴阳角(涂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所选户型应已完成两遍腻子施工且打磨完成或面漆施工完成。评判标准:[0,3]mm。

9.4.2 9.4.3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15个实测区。

(2) 在同一个墙面阴角或阳角部位,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别

测量1次。这2次实测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选2套房中阴阳角的实测区不满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9.4.4

示例:

32

第二尺 1200 第一尺 300 阴阳角测量示意

9.5

9.5.1 9.5.2 9.5.3

空鼓(涂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涂饰面空鼓的程度。评判标准:无空鼓。 检查工具:空鼓锤。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1面墙作为1个实测

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累计30个实测区,不满足3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涂饰工程完成后,墙面无空鼓。

(3)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涂饰面的空鼓。 (4) 数据记录: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并适

当描述数量、性质。

33

9.5.4 示例:

9.6

9.6.1 9.6.2 9.6.3

裂缝(涂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涂饰面裂缝的程度。评判标准:无裂缝。 测量工具:目测。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1面墙作为1个实测

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选2套房累计30个实测区,不满足3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涂饰工程完成后,墙面无裂缝。

(3)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涂饰面的裂缝。 (4) 数据记录: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并适

当描述数量、性质。

34

9.6.4 示例:(1户、15个测区、15个实测点)

自然间4 自然间6 自然间2 自然间3 自然间5 自然间7 自然间1

9.7

9.7.1

表面及粘结(涂饰工程)

评判标准:表面无泛碱、咬色、流坠、疙瘩、砂眼、刷纹;涂饰均匀、粘结牢固,无漏涂、透底、起皮、掉粉。

9.7.2 数据记录:全屋,距墙面1.5m正视观察,每面墙为1个测区,累计30个测区,不足30个测区时,需增加房间。不合格点均按“×”记录,合格点均按“√”记录,并适当描述性质。

10 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1 表面平整度(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1.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饰面砖墙体表面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3]mm。 10.1.2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10.1.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套房内厨房、卫生间、阳台或露台的同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

35

测区,累计实测实量6个实测区。

(2) 各墙面顶部或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

分别测量1次。2次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10.1.4 示例:

墙第一尺第二尺地面平整度测量示意10.2 立面垂直度(内墙面饰面砖工程)

10.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饰面砖墙体垂直的程度。评判标准:[0,2]mm。 10.2.2 测量工具:2米靠尺。 10.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套房内厨房、卫生间、阳台或露台的同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

测区,累计实测实量6个实测区。

(2) 实测值主要反映饰面砖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柱子突出部位。 (3) 每一个实测区测量2个点,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

个计算点。

10.2.4 示例: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y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