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

更新时间:2023-03-17 17: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民公决:又称全民投票或公民表决,指全体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作出决定。全

名公决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它是民主国家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选民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对相关议题表达同意、反对或弃权的明确态度,然后根据表决结果达成决策的一种制度。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如果把公共物品提供给任

何一个人,那么也必须提供给所有的人。特征:不可分割性,面向所有人,不具有排他性。 俱乐部理论:俱乐部形式的存在能够通过一种收取费用的机制排除部分公共成员的参与。

公共问题:有些具有私人性质,有些具有公共性质。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

题而不是私人问题。任何问题,都可以从私人性和公共性两方面做出区分。政府职能应该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

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基本标准:公平、合理、正当、公共。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

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

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实质性政策会直接给人们带来利益或

产生不便,并分配相关收益和支付必要成本。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怎样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管制性政策:是对个人或团体的行动加以限制和约束的政策。或者说,这类政策

减少了受管制对象的自由和权力。

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的权力给予受益人,或将真正的不利条件

强加给那些受相反影响的人。

象征性政策:对人们没有什么真正的物质性影响。它们并不交付表面上似乎要交

付的东西,也不分配有形的利益,这些政策多涉及人们所珍视的一些价值观。 小组意识:源自凝聚力的群体狂想症

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近似于英雄史观,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

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极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

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认为所有政治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团体现象。

团体理论认为,政治体系本身实质上是所有社会团体的互动体系,这种体系的平衡依赖于几种重要力量的支撑。

过程模型: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理论,

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

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

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

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政策合法化:(马克斯韦伯):所谓合法性就是促使人们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任

何群体和个人服从统治的可能性多源于他们对政治系统合法性的相信度。 政策法律化:也称政策立法,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

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政策性内容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内容相应的法律效力,并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1. 哪些环境因素会对公共政策构成显著影响?

① 地理环境的影响②经济环境的影响③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④社会变迁的影响⑤国家环境与公共政策 2. 大众传媒有什么特点?

① 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②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③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航 ④ 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 3. 有限理性有哪些行为表现?

① 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 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 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如果A是先于B提出来的,A又是满意方案,那么就不会再花时间去考虑B,哪怕B比A更好。

4. 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 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

② 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 ③ 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④ 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

⑤ 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只要价值观。 ⑥ 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

5. 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

(一) 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做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前提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

(二) 认识形式的表现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价值前提的判断则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所以经常引起冲突和矛盾。

(三) 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6. 政府议程建立的障碍有哪些?

① 政治原则的偏离②价值体系的排斥③政治体系的封闭④承受能力的超重⑤表达方式的失当

论述题

5. 描述德尔菲法的含义、一般程序(300字)理论联系实际 德尔菲法由美国兰德公司命名并首先使用。这种预测方法是对传统专家会

议法的改进和发展。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这些意见经过技术处理后会得出预测的结果。

第一轮:把意见征询表寄给专家小组的成员,请他们填写意见。预测工作小组收回征询表后,进行初步的统计和计算,发现具有共识性的意见和看法。

第二轮:将第一轮得到的相对比较集中的意见再反馈给每位专家,要求他们以此为参考,重新填写意见。如果某位专家做出的第二轮预测仍与多数人的意见不符,则要求他陈述理由,说明为什么他的意见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意见。预测工作小组收到征询表后,就要根据新的数据重新进行统计和计算。

第三轮:将第二轮统计结果及有些专家的陈述理由告之每位专家,请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预测。

一般来讲,经过三轮或四轮调查后,专家意见将会比较集中,这时就可以把最后一轮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作为专家小组的意见。

6. 举例说明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

1) 信息原则。信息是政策规划的基础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规划的

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的过程,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全面、具体、准确、及时。

2) 系统原则。系统性是社会问题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政策问题都不是孤

立存在的。考虑问题以大局为着眼点,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去认识、分析和处理局部性问题,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谋一域,更要谋全局。

3) 预测原则。政策规划是对未来事物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方案抉择,是一种

面向未来的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预测是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在可靠预测基础上的政策方案,才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政策方案。

4) 客观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主要特

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服政策规划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这是政策规划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大大减少政策规划的主观盲目性。

5) 智囊原则。借助外脑,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让专家参与,形成智力共振,

这是现代政策规划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6) 优化原则。人们常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较和选

择是政策规划最突出的特征,追求优化是政策规划当然的目标。

7) 务实原则。所谓务实就是讲究实际,不求浮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

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领导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8) 兼听原则。在政策方案的论证过程中应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兼听则明’

应该成为决策者时刻牢记的重要信条。你可以坚决反对他人的意见,但是你要誓死捍卫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e8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