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朱元晨英语学习点滴谈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哈佛大学朱元晨英语学习点滴谈

导读语

朱元晨在“英语学习点滴谈”一文内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为什么他英文学习的进步速度会这样快的道理。请各位读者要注意到: 朱元晨是1996从上海市的小学五年级毕业升入上海市的初中中预班的(相当于其它省市的小学6年级), 距今已有十年之久。而这十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又经历了新一轮激动人心的迅猛发展。对所有人都毫无疑问的是: 现时各级在校学生学英语时所具备的技术条件和技术环境又要大大优于朱元晨的当时。这就意味着英语学习过程中, 朱元晨当时还不得不采用人工进行的那部分现在还可以进一步被计算机化, 由此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可以进一步改善, 英语学习的速度可以进一步加快。这是互联网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国学生的巨大机会。朱元晨抓住了这个机会, 你也一定能抓住。

一. 问:你小时候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始英语学习的吗?

实际上我的英语学习并不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始的。当时作为一个儿童,我还根本不知道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以及会带来的种种好处,当然也不太爱学英语。我记得在我收到上外附中录取通知书后的不久,父亲曾很认真地同我谈过一次话。他对我说英语已慢慢变成了当今国际上最通用的“普通话”,现在是我下功夫学好英语的最好时机。如果现在不想花苦功来把英语真正学好,那还不如继续苦练书法,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很好的书法家。如果有了一技之长,长大了就是不上大学亦可以不依靠父母去自谋生计了。当时我已有三年书法练习的经历,毛笔大字已经写得很好,钢笔字也写得不错。但是从我内心来讲,我并不喜欢每天都要用好几个小时来练习书法的生活,很多时候有点像是我父母在逼迫我不断练习似的。这就像很多练习弹钢琴的同学一样,练琴花了很多时间,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情,而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不得不去做的功课。我当时只是简单地比较了一下,想象如果我选择多花时间去学习英语的话,那肯定就可以少花时间去练习书法了,就这样我开始了最初的英语学习。

二. 问:你初学英语时用的是什么教材?

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父母为我选用的英语教材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夜大学的《 基础英语》,共有四册,每册都配有课文的录音磁带。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要选用这样一套再普通不过的教材?因为这套

教材主要是用来提供给上外夜大学生使用的,所以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很详尽的英文生词表和对应课文的英语语法注解,同时还配有课文重点语法点的练习和练习答案的详解,非常便利于初学者的自学。

进入上外附中后,英文老师在最初几个学期给我们上英文课时选用的教材是英国语言专家L.G . Alexander 编写的3L ( Look , Listen , Learn )教材。这套教材共有四本书并配有很多盒课文录音磁带。3L 教材中配有很多常用口语句型练习和基础语法练习的内容。3L 教材所提供的系统课堂训练,为我后来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

我接下来重点使用的英语教材是《 新概念英语》 的第一册到第四册和配套的十一盒课文录音磁带。这套教材同样是由英国语言专家L. G. Alexander 编写的,课文的质量很高,每篇课文后都有很好的课文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题,同时还配有很多适合各个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英文写作训练材料。

三. 问:你初学英语时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吗?

在英语的初学阶段,我除了选用以上讲到的三套教材外,与此同时我父母还为我借来了很多套并行的各类高中和大学的统编英语教

材和与教材相配套的英语磁带,将它们作为我泛读和泛听的练习材料。这种方法好像很少有人采用。

我父亲告诉我,他之所以选用大量正式的中学和大学的统编教材作为训练我英语的泛读和泛听材料,除了书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外,另外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这些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完整的生词表和课文语法难点的详细注释。这样我在阅读和听磁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英文单词就不用去翻很厚的英文词典,只要翻到课文后面的生词表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初学阶段你的识字量很小,而英语词典中对一个英文单词往往会列出它的许多不同的词义解释和用法举例,要初学者在词典中从一个英文单词的很多种不同词义中找出最最合适的那一个,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这样就会使你阅读的暂停时间变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而在英语统编教材中,这项工作教材的编写老师已经事先在课文的单词表中为你做好了,利用好它不但可以帮助你节约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缩短暂停的时间来保证英文阅读的连贯性。

在阅读过程中当你很少花时间去翻词典寻找合适的词义时,单位时间内你真正阅读的英文句子大大增多了,你的英文阅读速度相对地大大加快了。阅读速度加快了,英语生词在阅读过程中重复出现的时

间间隔自然就缩短了,英语生词的见面率由此就提高了。按照人脑的记忆规律,其结果必然是英文单词的记忆难度相对而言就下降了。

这种学习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了语法困难和难点,一般也都可以马上在课文后面找到对应语法难点的详解。快速地解决了语法问题后,就进一步保证了阅读的顺利进行。我想这种做法可能对自学的同学会很有用。

四. 问:你具体是用什么办法来快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的?

我正式开始集中投入很多时间来学习英语是在我考入上外附中后不久。当时,我父母突然发现考入上外附中的很多同学的英文基础都比我要好很多,非常担心开学后我会跟不上上外附中的英语学习进度。在初中预备班开学前的整个暑假,我父亲开始下功夫对我进行了专门的“英语强化训练”。我的英语能力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

我的英语学习方法与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大量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有效的学习辅助工具外,还有一个根本不同点是我父亲认真总结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和体会,科学分析了非

十五. 问:目前国内有许多人花费不少钱千方百计想去国外留学,还不一定如愿以偿。你能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以全奖身份去美国深造,你有什么成功“秘诀”

我的成功“秘诀”似乎在于:第一,我选对了一条“专才”的成长路线;第二,我有效地利用好了上外附中所具有的非常独特的学习氛围。平时除了学好规定的必修课外,我集中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独立的课外科学研究,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这是我能在激烈的哈佛大学的“入学竞赛”中胜出的重要原因。上外附中向来约束学生自由发展的条条框框比较少,这种环境非常适合像我这类学生的快速进步。考入上外附中后不久我就确立了长大后要当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的志向。以后我的学习重点和相关知识结构的建立都始终如一围绕着这个方向进行。我的大部分学习都是以未来的可能应用为导向的。各类能有效帮助我实现理想的科学文化知识我都学得很强、很深、很扎实,远远超过了学校的要求,而对那些我将来肯定不会经常用到的知识,则采用了点到为止的办法,达到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即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绝对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举一个例子:英文我很强,但第二外语我只上过六节课就再也没有去听过课。再举一个例子:我用现代汉语写了两篇质量很高的得奖论文,但我的古文只有高二毕业的水平(因为我是教育部确认的免试高校保送生,所以没有再参加高三年级的语文跟班

训练),课外也不再花时间去进一步深入研究古文,因为我非常清楚地看到,在我未来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绝对不会用古文去阅读、思考和写作。我的很多时间就是从这类选择中赢得的。我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十六. 问:从学校里学到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哪些在你的科学研究中最有用?

回顾自己学习和竞赛的经历,我深深感到平时在学校里学到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研究中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应用。

首先以中学数学为例。虽然它不能直接应用于我的研究项目,但计算机图形学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数学知识,如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几何、拓扑学和泛函分析等都是以中学的代数和几何为基础的,因此学好中学里的数学为我在课外自学大学数学系的课程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再以我们从课堂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和语文写作知识为例。就我个人而言,我感到它们是最能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因为计算机图形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内,所以除了专业知识外你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英语能力才能看懂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论文,真

正了解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由此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接下来,一旦你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好的结果,良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则能帮助你有效地将你的最新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同时,在科学研究中,你最后撰写的研究论文才是同行对你的工作价值进行客观评估的依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将自己的思想用准确、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简而言之,学校课堂内所学到的理科类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知识结构的根基,而学校课堂内所学到的文科类知识,则是帮助我们与外界进行快速和有效的信息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十七. 问:参加了多次国内外重要的学生科学竞赛后你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总结近几年来比赛的经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方面的创新都是需要知识和思想积累的。新颖的思想和创意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只有一个已经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且一直在做相关方面思考的人,才最有可能萌发新的思想。

(2)有效的自学能力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极为重要。有效的自学能力

能使研究者快速地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为进一步的高起点的创新打下基础。

(3)在开始一项新的研究工作之前,对你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内业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必须了解得非常清楚。一定要避免耗时耗力但毫无价值的重复“创新”― 没有人会因为你重新发明了指南针而肯定你的工作。

(4)一个好的新思想并不马上等价于一个好的研究项目。一粒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外部环境下才能发芽、生长、结果。同样一个好的新思想只有在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采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再配以合适的软硬件条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项目。

(5)互联网给了当代中国学生前所未有的机会。现在我们完全能同发达国家的学生一样在同一时间上共享人类的科学技术宝库。而英语已成为了你要进入这个宝库的第一张通行证。

朱元晨的父亲——朱老师的演讲摘要

朱元晨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方法新,三是进步快,而其中的方法新是关键。朱元晨的最幸运之处在于他进入中学学习阶段之时(1996年)正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大力普及使用之时。中国的个人计算机价格和互联网的个人用户接入费用都已降到了普通用户均可承受的程度,这才

使得像朱元晨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有可能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学习英语的有效辅助工具,由此大幅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讲一句大实话,只要朱元晨再早出生二三年,那大家就绝对看不到他今天所获得的这一系列创记录的好成绩。

用传统的方法在非母语环境下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英语人才大致需要经过十年的时间,而且还要求学生本人在这十年当中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学习非常勤奋刻苦。20世纪80年代日本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英语专家曾专门写过一本书,详细地分析了为什么要用长达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在非母语环境下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英语人才。我曾花过很多时间仔细研读过这本书的中译本。另外,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例子:你可以分析一下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已经用了多少年来学习英语,以及达到的实际英语水平。新技术和新方法帮助朱元晨只用了大致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原来要用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大家一定会感到吃惊,其实我当时也感到很吃惊,因为这种结果大大超过了我事先的预期。我想这就是新技术的力量,这就是教育创新的力量。

英特尔公司的官员和技术专家以及网上的一些网友都讲:“朱元晨是网络时代中国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科技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功范例。”我完全同意这种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f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