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真题 - 理科数学(全国卷II)+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5-04 0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全国卷II)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复数除法法则化简复数,即得结果. 详解:

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除法法则,考查学生基本运算能力. 2. 已知集合

A. 9 B. 8 C. 5 D. 4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枚举法,确定圆及其内部整点个数. 详解: 当当当

时,时,时,

; ; ;

,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所以共有9个,选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与元素关系,点与圆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对概念理解与识别.

3. 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分析:通过研究函数奇偶性以及单调性,确定函数图像. 详解:

舍去D;

所以舍去C;因此选B.

点睛:有关函数图象识别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由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左右的位置,由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②由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趋势;③由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④由函数的周期性,判断图象的循环往复. 4. 已知向量,满足

,则

为奇函数,舍去A,

A. 4 B. 3 C. 2 D. 0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向量模的性质以及向量乘法得结果. 详解:因为所以选B.

点睛:向量加减乘:

5.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其渐近线方程为

A. 【答案】A

B. C. D.

【解析】分析:根据离心率得a,c关系,进而得a,b关系,再根据双曲线方程求渐近线方程,得结果. 详解:

因为渐近线方程为,所以渐近线方程为,选A.

点睛:已知双曲线方程求渐近线方程:.

6. 在A.

中, B.

C.

, D.

,则

【答案】A

【解析】分析:先根据二倍角余弦公式求cosC,再根据余弦定理求AB. 详解:因为所以

,选A.

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7. 为计算

,设计了下面的程序框图,则在空白框中应填入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程序框图可知先对奇数项累加,偶数项累加,最后再相减.因此累加量为隔项. 详解:由中应填入

,选B.

得程序框图先对奇数项累加,偶数项累加,最后再相减.因此在空白框

点睛:算法与流程图的考查,侧重于对流程图循环结构的考查.先明晰算法及流程图的相关概念,包括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伪代码,其次要重视循环起点条件、循环次数、循环终止条件,更要通过循环规律,明确流程图研究的数学问题,是求和还是求项.

8.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等于30的概率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先确定不超过30的素数,再确定两个不同的数的和等于30的取法,最后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

详解:不超过30的素数有2,3,5,7,11,13,17,19,23,29,共10个,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共有

种方法,因为

,选C.

,所以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有3种.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

方法,故概率为

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 (1)列举法. (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 (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4)排列组合法: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

9. 在长方体

中,

,则异面直线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向量夹角,再根据向量夹角与线线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求结果.

详解: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所以

,

,

因为,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选C.

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10. 若

是减函数,则的最大值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先确定三角函数单调减区间,再根据集合包含关系确定的最大值 详解:因为所以由因此点睛:函数(1)

. (2)周期

得,

,从而的最大值为,选A.

的性质: (3)由

求对称轴, (4)由

求增区间;

由11. 已知A.

是定义域为

求减区间. 的奇函数,满足

.若

,则

B. 0 C. 2 D. 50

【答案】C

【解析】分析:先根据奇函数性质以及对称性确定函数周期,再根据周期以及对应函数值求结果. 详解:因为

是定义域为

的奇函数,且

点睛:确定圆的方程方法

(1)直接法:根据圆的几何性质,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进而写出方程. (2)待定系数法 ①若已知条件与圆心的值;

②若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圆心或半径,则选择圆的一般方程,依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D、E、F的方程组,进而求出D、E、F的值. 20. 如图,在三棱锥

(1)证明:(2)若点在棱

中,平面

,求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为

的中点.

和半径有关,则设圆的标准方程依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

的方程组,从而求出

上,且二面角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PO垂直AC,再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PO垂直OB,最后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2)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PAM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出两个法向量夹角,根据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关系列方程,解得M坐标,再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向量PC与平面PAM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互余得结果. 详解:(1)因为连结且由由

.因为,

知知

. . 平面

.

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所以

的中点,所以,且.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

由已知得设设平面由

,则

的法向量为

.

,可取.

取平面的法向量.

所以.由已知得.

所以.解得(舍去),.

所以所以

与平面

.又,所以.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21. 已知函数

(1)若(2)若

,证明:当在

时,

只有一个零点,求.

【答案】(1)见解析(2)

详解:(1)当设函数当而

时,,故当

时,

,则,所以时,

等价于.

单调递减.

在,即

(2)设函数在(i)当(ii)当当所以故①若②若③若

只有一个零点当且仅当时,时,时,在

;当

单调递减,在是,即,即,即

在,,,

在只有一个零点.

没有零点;

. 时,单调递增.

的最小值. 在在

没有零点; 只有一个零点; ,所以

有一个零点,

,由于

由(1)知,当故

时,,所以

有两个零点. .

有一个零点,因此

综上,只有一个零点时,

点睛:利用函数零点的情况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的方法 (1)利用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构建不等式求解. (2)分离参数后转化为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求解.

(3)转化为两熟悉的函数图象的上、下关系问题,从而构建不等式求解.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

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1)求和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曲线截直线所得线段的中点坐标为【答案】(1)当

【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将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根据代入消元法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此时要注意分直角坐标方程,根据参数几何意义得详解:(1)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当当

时,的直角坐标方程为时,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两种情况.(2)将直线参数方程代入曲线的,即得的斜率.

时,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求的斜率.

,当

时,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之间关系,求得.

(2)将的参数方程代入的直角坐标方程,整理得关于的方程

.①

因为曲线截直线所得线段的中点又由①得

,故

在内,所以①有两个解,设为,,则

,于是直线的斜率

点睛: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的应用 过点M0(x0,y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若M1,M2是l上的两点,其对应参数分别为t1,t2,则

(1)M1,M2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0+t1cos α,y0+t1sin α),(x0+t2cos α,y0+t2sin α). (2)|M1M2|=|t1-t2|.

(3)若线段M1M2的中点M所对应的参数为t,则t=(4)若M0为线段M1M2的中点,则t1+t2=0. 23.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1)当

时,求不等式

的解集;

.(t是参数,t可正、可负、可为0)

,中点M到定点M0的距离|MM0|=|t|=.

(2)若【答案】(1)

,求的取值范围.

,(2)

【解析】分析:(1)先根据绝对值几何意义将不等式化为三个不等式组,分别求解,最后求并集,(2)先化简不等式为取值范围. 详解:(1)当

时,

可得(2)而由

可得的解集为等价于

,且当或

. .

时等号成立.故

等价于

,再根据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得

最小值,最后解不等式

得的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运用零点分区间讨论,二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法一是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法二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绝对值不等式与函数以及不等式恒成立交汇、渗透,解题时强化函数、数形结合与转化化归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这是命题的新动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x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