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考察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10-22 22: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紫轩作品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提纲

整理者:石方中

一、填空题

1、 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柯尔培尔 。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完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威廉?配第 、 亚当?斯密 、 大卫?李嘉图 。

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完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布阿吉尔贝尔 、 魁奈 、 西斯蒙第 。

4、 斯密的代表作有 《道德情操论》 和 《国富论》 两部。

5、魁奈把法国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 生产阶级 、 不生产阶级 和 土地所有者阶级 。

6、 斯密把英国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 工人阶级 、 资本家阶级 和 土地贵族阶级 。

7、“看不见的手”是 亚当·斯密 对经济机制的形象比喻。 8、重农学派的一个特点是 资产阶级实质 和封建主义外观。

9、《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是斯密的代表作,阐明了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

10、古希腊在经济学领域的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 色诺芬 、 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 。

11、魁奈把农业资本划分为: 年预付 和 原预付 。

1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两个级数是 人口 与 生活资料 。 13、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托马斯·孟 。

14、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阐述劳动价值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威廉·配第 。 15、斯密把资本概念普遍化并第一次将资本划分为 固定资本 和 流动资本 。 16、《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 柏拉图 。

二、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

说和政策体系,是商业资产阶级与封建中央集权结成的联盟。基本观点是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的来源是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基本原则。

2、自然秩序观: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是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

形成的他们提出了自然和社会应当建立在“自然秩序”这上,并把“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相对立。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1

紫轩作品

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秩序,这种秩序是合乎人类本性的,因而是自然的、合理的制度,而“人为秩序”则是违反自然的不合理的制度,即封建专制制度。

3、古典政治经济学:又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

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经亚当〃斯密发展,到大卫〃李

嘉图结束。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

4、斯密教条:“斯密教条”是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

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中错误的观点。由于这一错误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

条,所以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

5、重农学派(说):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6、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

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

资料,运用数学、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7、比较成本论:李嘉图依据亚当?斯密的国际自由贸易理论提出的国际分工

理论,认为各国应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专门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商品,国际自由贸易可以使各国资本(劳动和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其基本原则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8、萨伊定律:萨伊把销售作为分析的出发点,首先提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

求,产品只能用产品来支付”,其次,他提出了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基本命题。最后,认为某些产品的暂时过剩是可能的,但整个生产的全面过剩是不可能

2

三、简述题

轩作品

1、简述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

答:(1)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以及柯尔贝尔主义流行后的时代

的极端执行造成的法国经济调整,因而布阿吉尔的经济学说产生便同重商主义断然决裂,是作为重商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而英国古典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逐渐过渡来的,从配第明显地看出来。(3分)

(2)由于柯尔贝尔主义造成农业的衰败以及由此引起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得布阿吉尔贝的经济学说重视农业,重农一直是法国的传统,从孟克列钦到后来的西斯蒙第等。因为法国是欧洲的农业大国。(3分) (3)并重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所以,实现社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均衡发展,是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布尔吉尔对财富和货币有着与配第不同的看法,并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最先涉猎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了宏观经济的思想。(2分)

2、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在政策主张上有何异同?

答: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

义。

(1)相同点:早、晚期重商主义都认为,一切经济生活和政策主张都是为

了攫取金银,增加财富;在政策主张方面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和发展对外贸易。

(2)不同点: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货币差额论”,即主张行

政干预的方法,保证从国外进口金银,并严禁金银出口和货币外流,以利于金银的积累;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贸易差额论”,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实行保护性贸易政策,鼓励输出,限制输入,强调多卖少买。

3、简述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答:

(1)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①经济自由主义贯穿斯密经济政策观点始终;②“自由放任”是其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③经济自由主义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倾向;④“自由放任”原则的具体表现就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自由放任政策主张的具体内容包括:①通过废除学徒规章和居住法,实行劳动力自由买卖和流动;②通过废除限嗣继承法、长子继承法以及其他限制自由转让土地的规定,实行土地自由买卖;③废除地域性关卡和其他一些税收限制,实行国内自由贸易;④废除保护关税政策和对外贸易的禁令与特许公司的商业垄断,实行对外贸易自由。

3

轩作品

4、简述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答:

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认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国家总收入)分为三部分:工资、利润、地租。对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分析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三种收入都仅仅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坚持三种收入中工资量的变动起着决定作用,认为工资变动为因,利润、地租变动为果,强调三种收入中只有利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重要,只有利润增加才能增加资本积累、促进生产力发展,利润的增长又受制约于工资和地租的变动。

有意识地研究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关系,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阶级对立。

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是影响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资本积累来自利润。主张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从质的方面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李嘉图否定了斯密关于工资随财富增长而增长的论断,认为资本主义下工人实际工资有下降趋势。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马克思高度评价李嘉图这一思想。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5、简述萨伊的财富分配理论?

答:萨伊的分配理论是以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的。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分别从产品价值中得到相应的报酬;分配给工人的部分叫做工资,分配给资本家的部分成为利润,分配给地主的部分则是地租。

在萨伊看来,工资是企业主借用劳动力所付出的代价,是劳动服务的报酬。他还主张实行低工资政策,认为这样可以使商品价格下降,对整个社会消费是有好处的。

萨伊用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来代替利润,认为它来自两个不同的源泉。企业主的收入是他劳动的工资,而资本家的利息,则是对于资本的效用或使用所付的租金。

萨伊对地租理论的见解,是前后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土地有能力改变很多物质,使它适合人类使用;另一方面,他反对李嘉图利润与地租对立的学说,认为地租是地主实行节约和发挥智慧的结果。

他主张脑力劳动者的工资应该高于一般的体力劳动者。

4

轩作品

6、简述托马斯?孟的贸易差额理论

答: (1)比较充分地阐发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概括地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2分) (2)发展对外贸易是他的重要主张。对外贸易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国家贫与富的标准。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2分)

(3)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主张,认为这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这和输出商品换回货币是一样有利的。(2分)

(4)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孟不要求和每个国家都必须出超,而是要求国家每年出口的商品总值要大于进口商品的总值,实现出超。(1分) (5)坚持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尽可能多地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商品。同时提出了发展工业和转运业,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1分)

7、简述重农学派的基本特征?

答:

第一、自然秩序观是其理论基础。(2分)

(1)自然秩序: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理性)的规则、制度 (2)人为秩序:指违反规律的、不合理的制度 第二、重农思想(3分)

(1)农业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

(2)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发展,法国经济才能繁荣。

第三、封建主义外观 、资本主义实质。(3分)

重农学派维护封建制度的愿望达到了否定封建生产方式的效果

在封建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个系统理解。

8、简述《国富论》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

《国富论》中心思想是如何富国裕民,(3分),分5部分内容:(1)考察分工在国民财富增长中的作用、(2)考察资本在国民财富增长中的作用,(3)从各国的实际发展论证国民政策的正确与否在国民财富增长中的作用,(4)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经济学说在国民财富增长中的作用,(5)研究国家财政在国民财富增长中的作用。(每要点1分)

9、简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个公理出发:(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

5

紫轩作品

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抵制的阻止。

(3)这些抵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抵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2、这三点就是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原理或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规律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马尔萨斯主义的要点所在。

10、简述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

答: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

人的消费直接依存于他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中所得到的收入。但由于一切财产和一切劳动完全分离和阶级的两极分化,随着生产的扩大,社会收入不但不能相应地增加反而缩小。

随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人们收入的萎缩,国内市场日益缩小。在国外市场被瓜分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国外市场也越来越小。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商品的滞销都将成为不可克服的困难,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缺陷:

他不了解社会总产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部分,不了解除了个人消费还有生产消费。他仅仅强调个人消费及生活资料实现问题,而忘记了生产消费及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这样就不能正确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

他用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来解释危机,并未揭示危机的实质,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1、简述色诺芬的主要经济思想

答:

1、经济论: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色诺芬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第二部分:色诺芬

6

紫轩作品

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

2、雅典的收入:(1)他讨论国家财政问题,其中包含对货币问题的见解。(2)他提出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3)他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4)他认识到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5)他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认为,雅典不论在气候、土地、资源、地理位臵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6)主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认为雅典具备对外贸易的优越条件,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7)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12、简述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

答: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史称“中世纪”。

(一)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1.中世纪反封建的革命反对派以异教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经济要求。

2.农奴、城市贫民和商人与封建主以宗教形式进行的斗争贯穿与整个中世纪。

3.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和农民平民异教。城市市民异教徒要求恢复原始基督教的简单教会制度,取消独霸的僧侣等级,就是取消教会中一切糟蹋钱的事情,但他们的反教会封建制度,存在很大局限性。

(二)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特点

1.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的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的合理性; 2.产生公平的思想;

3.阿奎那的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赢了他的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三)14世纪以后,反对任意贬损货币的思想和论证高利贷合理性的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13、简述威廉·配第对经济科学的主要贡献

答:

1、配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2、配第是近代最先提出劳动决定价值原理的人。他还指出价值量与劳动时

7

紫轩作品

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未能把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区分开来。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他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并实际上把地租看作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主张赋税要以地租及其派生收入为征收对象。他的论述并未形成完整体系,但在许多方面提出了开创性的见解。把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最终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奠定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3、马克思曾称他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而且称赞他是“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

14、分析魁奈“纯产品”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答: 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魁奈“纯产品”学说及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性原则。“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他的其他重要经济原理,例如社会阶级结构、资本以及社会再生产和流通等理论,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魁奈的“纯产品”学说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纯产品”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生生产分析的结果。实际上研究了剩余价值的起源。第二,魁奈虽然把农业看做是惟一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的。

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的产生有其必然性第一,农业劳动是一种使剩余价值的创造在物质上显而易见,可以不通过流通过程就表现出来的劳动。第二,农业是一切劳动部门发展的基础。第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要以一个既定的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第四,同重商主义斗争。

15、简述斯密分工学说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答:

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1)对分工的论述是《国富论》的发端。斯密用两个著名例子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指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原因。他指出,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密的分工理论涉及

8

紫轩作品

广泛,几乎全部有益处的分工都被囊括其中,这充分反映出斯密所处时代的特点。

(2)斯密特别重视科技发明和工艺改进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斯密所谓的改良,是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3)斯密实际上是把交换看成是人的社会依赖性的必然结果。他认为,交换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十分便捷地利用其他人由于业专而日进所形成的特殊才能,通过互惠互利而增进彼此的福利。

16、简述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要点

答: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肯定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更进一步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以没有交换价值;但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不会有交换价值。事实上他已认识致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劳动创造价值:①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同时还指出不同性质的劳动在决定价值上的不同意义。在同一时间,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②指出决定价值的劳动,除了直接劳动(活劳动),还有间接劳动(物化)。③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不是每个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而是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生产这一商品必需耗费的劳动。

3、价值和交换价值:李嘉图初步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在一般情况下,他所说的价值,绝对价值和实际价值是指商品内在的价值,即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必需劳动所决定的价值的表现;他所说的交换价值,相对价值和比较价值,是指商品的交换价值即价值的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评述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答:

(一)、贡献

1、第一次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二者的关系。 “价值含义有二:(1)特定物品的效用(使价);(2)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其他货物的购买力(交价)”。 4分

2、认为生产一切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物品的真正价格,是取得它实际付出的代价,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3分

3、第一次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并实际提出了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问题。

“一个钟头的困难工作较之容易工作,也许包含有更多劳动量。” 3分 4、阐明了价值规律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2分 (二)、缺陷

1、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9

紫轩作品

“使用价值大的东西,往往其交换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交换价值大的东西,往往其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 3分

2、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3分

“对于占有财富并原用以交换新产品的人来说,其价值,恰恰等于它能购买的劳动量。”

3、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2分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2、简要叙述和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答:

内容:(共5分)

第一、两个基本前提: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第二、两个比率:人口将按1、2、4、8、16…..这样的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却将以1、2、3、4、5..这样的算术基数增加。

第三、一个结论: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增长是受自然规律限制的,自然规律要求两个增长必须保持平衡,必须抑制人口增长,否则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

第四、两种措施:一是积极的抑制,如饥饿、战争、疾病、贫困等。贫困是贫困的真正原因。二是预防的抑制,又分两种,道德和不道德的。道德的是指不结婚,严守性道德的节制,即禁欲主义。不道德的是指不正当节育,即人为的避孕措施。

第五、一个规律:人口的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质量的限制,生活质量增加,人口也常随之增加,占优劣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生活质量保持均衡。 评价:(共3分)

科学成分:他把人口问题作为政经学的一个理论问题提出来,认为实现人口与生活质量相平衡是受自然规律决定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还确定了生活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长有一定关系,并指出过剩人口的形成是对就业手段的一种压力。他的人口论的提出及其发展,为社会科学中人口理论的建立奠基,开拓了人口理论研究的新领域。2分

但他抹杀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规律所起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关系),他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歪曲为绝对过剩人口,把造成人口过剩的社会原因说成是自然原因,归罪于工人本身人口繁殖过快,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业和贫困的真正原因。1分

3、试析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

答:主要观点:

10

紫轩作品

(1)比较充分地阐发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概括地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 (2)孟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提出了一个全才的对外贸易商人所必需具有的品质。

(3)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认为这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这和输出商品换回货币是一样有利的。

(4)发展对外贸易是孟的重要主张。对外贸易的好坏,却是检验一个国家贫与富的标准。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

(5)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孟不要求和每个国家都必须出超,而是要求国家每年出口的商品总值要大于进口商品的总值,实现出超。孟十分关注航运业和转运贸易的发展。他还热中于发展遥远的殖民地、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

(6)坚持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尽可能多地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商品。同时提出为了发展工业和转运业,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7)还提出了英国经济扩张的纲领,企图垄断整个欧洲的对外贸易,称霸天下。 (8)评价:托马斯?孟的观点反映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为了扩大出口,作为晚期重商主义代表的孟已关注商品生产的发展,从而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流通领域转向对生产领域的研究作了思想准备。

4、比较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答: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都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出发,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危机理论,但是,马尔萨斯的立场主要是为以地主阶级的所谓“第三者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辩护的,而西斯蒙第的立场则主要是为小生产者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合理性辩护的。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危机论(有效需求不足)。批评把商品交换简化成物物交换。认为利润是在交换中产生的,支付这部分的只是提出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而不直接参与产品供给的人,如果不能维持足够的这类非生产性消费者(地主阶级收入不足,消费不足),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为地主阶级辩护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论。

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

西斯蒙第的危机理论是消费不足危机论。西斯蒙第是经济思想史上消费不足危机论的首倡人。也是第一个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性的经济学家。

⑴生产扩大,绝对消费需要也随之扩大,所以,从这方面看,不能说有生产过剩。

⑵现实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源于收入不足:社会三种收入中,工资收入低,占的比重面大;利润和地租收入高,但用于消费少,积累多,于是,产生消费不足。市场萎缩。

⑶收入不足有两个方面原因

A.收入不足是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必然结果;

11

紫轩作品

B.当年产品是以上一年的收入支付的,由于扩大生产的需要,去年已经从收入中节省出一部分扩大积累,这就造成收入小于生产。如果生产发展过快,收入不足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⑷市场与生产不适应时,就会发生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形成社会的灾难:鉴于收入不足产生的消费不足,生产的扩大终究要引起市场有限的困难。这时,如果能够开辟国外市场,危机尚可避免。不过,那就是为他人谋福利了。假如国外市场也因竞争而缩小,就会发生全面滞销,产生经济危机。

西斯蒙第在经济思想史上首次指出,资本主义下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并在说明消费不足的性质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冲突,社会再生产的障碍。他还强调了经济各部分按比例发展的必要性。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3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