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定义、分类、特征

更新时间:2024-06-14 09: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6 中心区

3.6.1 中心区的概念:

1、 中心区的地位:城市中心从18世纪到20世纪

中期一直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中心,人们在此聚集,从事生产、交易、服务、会务、交换信息和思想等活动。它是市民和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群体存在的象征。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可能有一个以上的中心区,尤其是国际性城市(如纽约、伦敦等)。

2、 中心区的相关理论:中心区20世纪初由美国

学者欧内斯特·伯吉斯首先提出CBD概念,他提出了最早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模式”。传统CBD概念很宽泛,大致等同于城市中心区(Downtown)

3、 中心区的主要功能内容:百货公司和其他零

售商店、办公、酒店、娱乐场所、行政机关、公共建筑以及高密度住宅

4、 中心区的定义:中心区是城市中经济功能高度集中的、空间物质载体集聚的、空间交通

交结的、信息流汇聚的地区,承担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全球的主要经济职能。

3.6.2 中心区的特征: 1、中心区的特征: 1) 易通达:

传统的城市中心是一个地区运输网络的集散地,处于地理区位的中心或中心边缘。现代的城市中心区考虑步行、车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便捷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往往也是城市交通的枢纽,是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的节点,并集中配建足够的社会停车场地。考虑到步行能力,中心区的区域边界以步行规模距离为边界。 2) 用途多样化:

市中心不仅需要利用战略位置的林立密布的店铺服务附近的居民和商家,也需要市政府、法院、学校和各种文化机构。城市中心的用途的多样化创造了经济活力,它渐渐促进了大量特殊功能的发展,缺失或衰落一种因素都不至于从总体上损害经济。一个城市若过分地仅仅依赖工业部门,而没有适当的商业,就会导致城市的衰败。

重叠的商业领域、购物、居住与休闲追求等使目的,甚至土地使用功能的竖向分化,使各不相同的人在一天中不同的时辰踏上同一条街道。多种用途的混合确保非正式的相会机会并增加了约会、集会和社会活动的方便性,并创造了广场、步行街等一系列场所

因此,城市中心区成为了个人活动的重要空间,它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交换,强化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活力。 3) 用途集中和稠密:

受土地价格影响,传统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密度相对很高。最大限度利用场地就意味着要紧挨着街道建设楼厦,建筑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空间封闭感。

虽然城市中心的开发很密集,但建设活动的水平限制了建筑物的高度并保存了行人活动的范围。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的一致性扩大了街道人行道的规模,增强了市中心建筑的和谐和视觉的连贯性。

2、好的城市中心区的特征简而言之: 1) 综合的使用功能:城市独特的特点是由多样和集中的补充用途所确定的。这些用途创造

出步行活动和生动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反过来又维持这种混合的用途。

2) 优质的环境场所:视觉上既具有吸引力又舒适安全的物质环境将长期在社区中创造信

心、责任和投资机遇。

3.6.3 中心区的分类:

按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成因分: 1、 自发形成:在城市原有商业核心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从原先的集市贸易区域转化而成,

具有一批有价值的历史遗存物,赋有历史、文化及传统的认同感。就其地理区位而言,属于中心式发展的模式。可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繁荣—衰败—复兴—衰败—再复兴的周期性阶段。如New York的Manhattan,上海的黄浦-静安-卢湾区。

2、 政府引导:城市政府为了某种目的,如满足城市功能的要求、缓解旧城中心压力、引导

城市发展方向等而形成的新城市中心区。就其区位选址而言,属于跳跃式发展的模式,并与原城市中心构成完整的城市结构体系。这种趋势使城市从传统的单核心逐渐演化为多核心发展。它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东京的新宿、Paris的La Défense。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i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