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子、危害

更新时间:2024-02-20 18:4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奢靡之风典型案例

卧牛吐镇奢靡之风典型案例

X年X月我镇党政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大家查摆“四风”问题,深挖思想根源,明确整改措施,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加加油、鼓鼓劲的效果。

魏尚斌书记带头,各位领导班子成员先后进行了自我对照检查发言,开展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言中,大家分别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不穿靴戴帽,不云山雾罩,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真刀真枪,无所避讳,讲出了真话,讲出了辣味。

在会上我镇某领导干部深刻检查认真对照,查摆自己在“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自身问题为例,警示大家。 xx领导:“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认真的查摆了自己在四风方面的问题,积极对照检查并加以改正。但在前几年的工作中在奢靡之风方面确实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自己总结了两条。

1.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那时心里存在办公室的大小是权力的象征的不正确想法,现在明白了权力的大小是在为百姓办了多少事,为乡镇发展做了多少贡献等方面体现的。

2. 设施追求高标准,开展活动追求高档次。

我镇其他的领导干部也就自己在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查,问题总结如下:

1. 有时会产生羡慕人家吃的好、喝的好、穿得好、用得好的心里。

2. 缺乏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作风。

3.有攀比心里,

案例分析

奢靡之风之所以盛行,既有认识上、心里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修养、制度环境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认识误区。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经济发展了,艰苦奋斗已经“过时”、“老土”,没有必要再倡导艰苦奋斗。实际上,这是官场的一种陋习,是变相的送礼、给好处。认识上、思想上存在误区,奢靡之风就如影随形。

2、攀比心理。有的党员干部羡慕同事、他人日子过得滋润、潇洒,不甘寂寞和清苦,置党和政府形象、

个人前途于不顾,企图通过非正当途径过上奢华生活,甚至追求向往骄奢淫逸的生活。

3.制度执行不力。为预防、遏制奢靡之风,有关部门早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要求公务接待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不少人没有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存在“法不责众”的意识。有制度而不按制度办事,制度的威慑力未能释放出来,这是导致奢靡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

整改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一是借助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开展,展开我镇全体机关干部自查自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活动。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把“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牢记于心。二是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影片和廉政建设警示片,直观、全面地感受革命先烈在艰苦的岁月中克服万难、战天斗地、“理想信念高于天”的崇高精神。

(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出差、接待等费用标准予以重新明确并严格执行。在出差、接待等方面凡有超标准现象,超出

部分由本人承担,单位只报销规定标准范围内的费用开支。

(三)在承办局机关各项会议会展活动时,坚持“节俭办活动、能省则省”的原则,摒除追求形式主义、追求场面豪华、讲究面子等惯有思想,把好预算关、执行关、核销关,切实改变会风会纪。

整改效果

通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观看先进事迹影片的形式,让我镇全体机关干部感受因生活腐化堕落、丧失理想信念而沦为阶下囚官员的悲剧人生,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使命,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篇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的主要表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的主要表现

形式主义表现方面:

一、用华众取宠代替实事求是;二、用投机取巧代替实干苦干;三、用粗枝大叶代替一丝不苟;四、用走马观花代替深入实际;五、用僚草应服代替严谨作风;六、用高喊口号代替实际工作;七、用三心二意代替全心全意;八、用虚张声势代替雷厉风行;九、用欺上瞒下代替求真务实;十、用表面文章代替表里如

一。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思想。

1、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有的单位开展大型活动,既不认真领会上级指示精神,也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为寻求“轰动效应”,在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匆忙忙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层层鼓动、全面铺开,重形式、轻实效;有的抓工作,满足于开会布臵了,领导强调了,要求也提了,至于工作是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则全然不闻不问,只做上篇文章、忽视下篇文章;有的哗众取宠,欺上瞒下。

2、好大喜功,欺上瞒下。有的在领导面前,不报实情、不讲真话,报喜藏忧,讲成绩夸夸其谈,长篇大论,讲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有的一味取悦领导,把领导的喜好做为行事的准则,更有甚者当本单位发生事故案件时,首先考虑的是对个人升迁的影响,不是严肃查处,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而是在要不要上报、怎样上报上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把客观的、偶然的因素强调的多一些,把主观因素讲少一些,以减轻或推卸责任。

3、脱离实际,照搬照套。有的把上级的指示当教条,不吃透主要精神,不注重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执行,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照搬照套。有的抓工作,片面认为“想到”就是“做到”、“能写”就是“会做”,计划措施很周密,却不注重深入实际抓落实。凡此种种,表面热热闹闹、兴师动众,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官僚主义的表现方面:

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一些领导干部,只要能安坐办公室,就绝不愿下基层“受苦”,甚至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怕给自己添麻烦;喜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留下一堆后遗症;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喝五吆六、横眉立眼,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思维僵化,机械执行上级决定,生搬硬套,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总觉得“自己高明、别人不行”,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凡此种种,做官心理浓厚,惰政思维盛行,权力观念错位,映照出官僚主义的病症和丑态。

享乐主义的表现方面:

形势下享乐主义有多种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在精神状态上,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 1

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奢靡之风的表现方面:

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互为表里的两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充裕,一些干部在得到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之后,放松对自己的约束,一味追求更豪华、更高档的享受,是为享乐主义。当他们的享乐主义心态外化成实际行动,便是金表华服,珍馐佳酿,豪宅别墅,名车美人,是为奢靡之风。官员接待上级的宴席不够高档,是“不给面子”;开会时不在五星级酒店,是“没有重视”;领导出行若不是警车开道,则是“不够隆重”。那些并不艳羡享乐、奢靡的官员亦被裹挟其中,只能老实遵守“潜规则”。久而久之,这种不正之风更是异化成一种“官场标准”,腐化干部队伍,更腐蚀了党的各项制度规章。

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共同表现:

A.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B.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

C.挥霍公款,吃喝玩乐.

D.超标乱配、滥配交通和通讯工具。

E.违反规定超标准修建和装修楼堂馆所.

F.骄奢淫逸,腐化堕落.

2

篇三:反奢靡之风以兴清廉之风

反奢靡之风以兴清廉之风

张本正

●奢靡之风盛行,会腐蚀人的灵魂,衰退人的意志,助长炫耀攀比之风,进而滋长拜金主义、浮躁情绪,危害社会风气

●追求奢靡,不仅是一种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落后的思想意识,根治奢靡之风首先需要从思想根源上探究

●只有狠刹奢靡之风,全心全意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我们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兴起清廉之风

狠刹奢靡享乐之风、树立清廉为民之风、永葆艰苦奋斗本色,是纠治“四风”的重要方面。奢靡之风的盛行,不仅腐蚀干部、损害形象,也危害公信、败坏风气;不仅弱化了党自身的凝聚力,也消解着社会的“精气神”,必须大力整治。如何认识并铲除奢靡之风,以兴清廉之风?记者就此访问了西安政治学院院长张本正教授。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记者:中宣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制止奢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引来社会舆论热议好评。奢华挥霍、铺张浪费,不仅脱离国情、劳民伤财,而且广受诟病、为群众深恶痛绝。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奢靡之风被列为“四风”之一,必须在工作和实践中坚决破除。在今天,奢靡之风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张本正:奢靡之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铺张浪费、好大喜功。有的地方热衷于办庆典、举盛会,广邀宾客、大请明星,动辄花费巨额经费。有的地方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兴建各种人工景点等。其二,讲求排场、攀比斗富。有的党员干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公款消费大手大脚,出行要求警车开道,住宿讲求星级标准,办公场所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车辆越配越多、越配越高档。其三,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思想空虚,精神萎靡,却在生活上追求享受,甚至腐化堕落。从本质上看,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当享乐主义的思想外化为实际行动,便是形形色色的奢靡之风。

奢靡之风的危害不可小觑。毛泽东曾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干部奢靡,挥霍的是人民的血汗钱,透支的是党的形象和威望,败坏党风政风,降低党自身的凝聚力,弱化党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奢侈享乐会造成巨大的物质浪费,导致资金大量投入非关键性和纯消费领域,也会造成社会不同阶层的情绪不满甚至对立,引发各种矛盾问题。同时,奢靡之风盛行,会腐蚀人的灵魂,衰退人的意志,助长炫耀攀比之风,进而滋长拜金主义、浮躁情绪,毒害社会风气。

奢由心生,根在思想

记者: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出台后,奢靡浪费现象受到极大遏制。但是在少数单位,要求禁止大吃大喝,有的就把海参鲍鱼转入“农家乐”;要求禁止超规格接待,有的就把机关招待所装修得堪比星级酒店。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为何总能暗度陈仓、依然故我?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张本正:追求奢靡,不仅是一种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落后的思想意识。奢由心生,根在思想。因此,根治奢靡之风首先需要从思想根源上探究。其一,社会价值观、荣辱观有偏差。有的人荣辱不分、黑白颠倒、美丑扭曲,把奢华当作“时尚”,把节俭看成“落伍”,在消费上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其二,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糟粕、陋习的影响。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也遗留下来一些文化糟粕和陋习,比如,好争面子、爱讲排场、兴建阴宅、藏娇纳妾等。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对这些思想弊病和陈规陋习进行了大力整治,营造了新风正气。但在新形势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一些糟粕和陋习卷土重来,助长了奢靡之风的蔓延。其三,忧患意识淡化,自满情绪滋长。在党的领导

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开始松懈,盲目乐观、骄傲自大、故步自封,缺乏忧患意识,形成了骄奢淫逸的作风。少数党员干部产生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心理,办事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认为花费多、标准高、排场大才能显政绩、有影响。其四,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内涵认识不清。有的人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是“吃粗粮、打补丁”,现在生活富裕了,不需要这样了。其五,节能低碳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一些人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追求富裕后的奢华浪费,加之在这方面宣传教育不足,全社会节能低碳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

记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5年内党政机关不得新建楼堂馆所。从198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楼堂馆所管理暂行条例》以来,中央三令五申、一再严控,但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办公楼、星级招待所等,使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这是不是说明,反对奢靡之风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

张本正:是的。反对和制止奢靡之风,需要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制度意识。要着力强化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强化有法必依、敬畏制度的理念。二是党政机关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力戒奢靡之风,党政机关带头是关键。在评价干部官德时,不仅要看他在秉公用权、廉洁自律上的表现,也要看他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上的表现;在考核干部政绩时,不仅要看他做了多少工作,还要看这些工作的实效和成本。通过严格执行制度,切实把勤俭办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律条,用党风政风的转变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制度落实。狠刹奢靡之风,不仅要形成包括预决算制度在内的刚性制度约束,在财务科目上细化、公开公款消费明细,还要构建严密的监督体系,实行严格的检查纠治,确保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弘扬延安精神,大兴清廉之风

记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过了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创业岁月,创造了以“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伟业,这对当前我们反对奢靡之风有什么重要借鉴意义呢?

张本正:“延安作风”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1939年秋天,延安马列学院派四个人到杨家岭去接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认为这种迎来送往的做法要不得,共产党人不能养成不正之风,他倡导要养成一种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风气——延安作风。而与之相对的所谓“西安作风”,是指当时国民党的官僚习气和奢靡之风。1940年,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到重庆和延安等地慰劳抗战军民。在重庆,蒋介石耗费大量钱财摆宴席,用价值800美元的山珍海味招待他;而在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和番茄请他吃饭。对比重庆和延安的精

神面貌、党风政风,陈嘉庚不禁感叹道:“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坚决同包括奢靡之风在内的一切不正之风做斗争。邓小平曾感慨:“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只有狠刹奢靡之风,全心全意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我们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兴起清廉之风,从而更好地凝聚党心、民心、军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记者:反对奢靡之风,目的是为了大兴清廉之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您觉得应该采取那些举措,使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呢?

张本正:反对奢靡、艰苦朴素,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是为政清廉的题中应有之义。唯其清廉,才可抵物欲横流,才可成百毒不侵,才可树清正形象,才可引万众归心。大兴清廉之风,一是要注重教育引导。必须把塑造党员干部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扫除奢靡之风的基本举措,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家深刻认识奢靡之风的危害性,进而利用道德的内省力量筑起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为扫除奢靡之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推进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反对奢靡之风的治本之策,形成科学可行的长效机制。在深入分析奢靡之风的多发领域、易发人群、突出环节的基础上,查找制度漏洞、体制障碍,根据实际建立健全提倡厉行节约、制止铺张浪费的制度体系。三是要善于抓住重点。反对奢靡之风是一项持久繁重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从当前看,既要坚决反对和消除形式各样、方方面面的奢侈浪费行为,也要突出重点,抓住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集中整治、取得实效,带动更大范围的治理效果。四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加大扫除奢靡之风的监督和惩治力度,对发现的奢侈浪费行为,要坚决依法依纪严肃追究、严格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4p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