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16 16: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施工》复习题

《建筑施工》复习题

一、 选择题:

1.为提高单桩承载力,( C )施工中常采用复打法施工。

A.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B.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C.套管成孔灌注桩 D.静力压桩 2.反铲挖土机适宜开挖( B )。

A.停机面以上的一~四类土 B. 停机面以下的一~三类土

C. 停机面以上的一~二类土 D. 停机面以上的一~二类土

3.砖墙砌体灰缝厚度一般应控制在( B )左右。

A.8mm B.10mm C.12mm D.15mm

4.为防止蒸气养护的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必须在养护中设置(A )。 A.静停阶段 B.升温阶段 C.阶段恒温 D阶段降温

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D )时,才可以进行打桩作业。

A.50% B.70% C.90% D.100% 6.砖墙留直搓时应加接筋加接筋沿墙高大于或等于(B )设一层。 A.300mm B.500mm C.700mm D1000mm 7.预应力筋张拉的变形是( A )。

A.弹性变形 B.塑性变形

C.弹塑变形 D.都不是

8.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沥青防水卷材屋面宜采用( A )。 A.平行于屋脊 B.垂直于屋脊 C.与屋脊成45o D上下层相互垂直。

9.某基槽开挖工程,开挖深度3.5m,土质为Ⅱ类土,地下水位较高,土方机械宜选用( C )。

A.推土机 B.正铲挖土机

C.拉铲挖土机 D.反铲挖土机

10.当屋面坡度大于15%时,沥青防水卷材屋面宜采用( B )。 A.平行于屋脊 B.垂直于屋脊 C.与屋脊成45o D上下层相互垂直。 11.某管勾宽度为8米阵水在平面上宜采用(B)形式。

A.单排线型井点 B. 双排线型井点

C. 环型井点 D.U 型井点

12.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结构或构件的( B )预先施加预压应力。 A.受压区 B.受拉区 C.中心线处 D.中性轴处。

13.当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 D )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串筒下

1

《建筑施工》复习题

落。

A.1.5m B.2m C.2。5m D.3m 14.若梁的跨度等于或大于(B ),应使梁底模板中部略起拱。 A.2m B.4m C.6m D.8m。

15.当混凝土的厚度不大而面积大时宜采用(B )。

A.全面分层 B.斜面分层 C.局部分层 D.分段分层 16.装饰抹灰与一般区别在于( D )。

A.基层不同 B.中层不同 C.底层不同 D. 面层不同

17. 砌砖墙留斜搓时,斜搓长度不能小于高度的( C )。 A.1/2 B.1/3 C.2/3 D.1/4 18.小块饰面板使用的施工方法是(A )。

A.镶贴法 B.胶粘法 C.挂钩法 D. 湿挂安装法 19.正铲挖土机适宜开挖( B )。

A.停机面以下的一~四类土 B. 停机面以上的一~四类土\\

C.有地下水的基坑 D.独立柱基础的基坑 20.旋转法吊升柱子时,柱子应布置成三点共圆弧即( D )。 A、起重机停机点、杯口中心、绑扎点 B、起重机停机点、柱脚中心点、绑扎点 C、起重机停机点、柱顶中心点、点绑扎点 D、柱脚中心点、杯口中心、绑扎点

二、填空题:

1.土方工程按照开挖难易;程度,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等 八 类。 2.土方开挖中,降水方法可分为1. 集水井 降水和_ _井点__ 降水两种。

3.流砂的防治途径主要是减少 或平衡 动水压力或 改变 动水压力的方向。

4.砖砌体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超过_一个楼层 高度,也不宜大于4m。

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 ;时方可起吊,达到 100% 时才能运输和打桩。

6.钢筋混凝土工程由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等几个工种工程组成。 7.留设直槎时,必须做成阳槎 ,并设 拉接筋

8.当摩擦型桩采用锤击沉管桩时,沉管入土深度控制是以桩端设计设计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参考。

2

《建筑施工》复习题

9.钢筋代换的原则主要有 等强代换,和 等面代换 。

10.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绑扎连接, 焊接, 连接,机械 连接。

11.混凝土搅拌机按工作原理分为 强制式, 和 自 落式 两类。 12.按搭设位置,脚手架可分为 里脚手架 和 外脚手架 两大类。

13.台座是先张法施工进行张拉 和临时固定 , 预应力筋的 支撑 结构。

14.预应力筋的张力顺序应遵循 对称 张拉的原则。

15.混凝土的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受力(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16.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应 平行 于屋面铺贴。 17.模板系统包括__模板、、支架_ 、和紧固件三部分。

18.多层及高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吊装方法有分件吊装法、节间吊装法和 综合吊装法 。

19.预应力张拉台座的构造形式有 _墩式 台座、 槽式台座两大类。

20.灰土垫层施工时,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 阶梯型,每阶宽度不少于 0.5 m。

三、判断题:

(× )1.砖墙中的构造柱的施工顺序是先砌砖墙,后扎钢筋,最后浇混凝土。 (× )2.脚手架的作用是工人们进行施工操作的临时设施。

(√ )3.旋转法吊装柱子,平面布置要求柱的绑扎点,柱脚和基础杯口中心三点共圆弧。 (√ )4.坡度在3%以内的屋面,油毡宜平行屋脊方向铺设。 (√ )5.砖墙每日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m为宜。

(√ )6.大于2m长的悬臂构件拆除底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准值的 (×)7.坡度系数m愈大,土方边坡愈陡。 (× )8.坡度系数m愈大,土方边坡愈陡

(√ )9.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应超过3m。

(√ )10.旋转法吊装柱子,平面布置要求柱的绑扎点,柱脚和基础杯口中心三点共圆弧。

(×)11.雨天可进行油毡防水层施工,但要保证油毡、保温层不淋雨。

(√ )12.卷材屋面发生流淌的主要原因是粘贴卷材的玛蹄脂耐热度偏低,粘结层过厚和屋面过陡。

(√)13.砂垫层地基,质量检查是测定其干密度是否合格。 (√ )14.砖墙每日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m为宜

(× )15.砖墙转角处最好留斜槎,若要留直槎,应按规定加拉结筋。

3

《建筑施工》复习题

(√ )16.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应超过3m。 (√)17.天然密度大的土,挖掘难度一般都大。

(√ )18.当桩尖位于软土层时,打桩应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

(√)19.涂料、刷浆、吊顶的饰面板应在塑料地面、地毯面层及管道试水前进行。 100%。

(× )20.搅拌时间越长,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就越好。

四、简答题:

1.试述什么是流砂?流砂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流砂的途径与方法

当基坑挖至地下水位以下,而土质是细砂或粉砂,且采用集水井排水时,如果坑底、坑壁的土粒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的渗流不断涌入基坑,即称为流砂。

发生流砂现象的关键是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此时,土粒失去自重悬浮状态,能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带入基坑便发生流砂现象。

防治流砂的主要途径是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或者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其具体措施有抢挖法、打钢板桩法、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等方法。此外还可选择在枯水期施工或在基坑四周修筑地下连续墙止水。

2.试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对模板的基本要求? 现浇混凝土结构对模板的基本要求是:

保证结构和构件格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注混凝土地质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构造简单,拆装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3.择场地设计标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场地设计标高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尽量利用地形,使场内挖填平衡,以减少土方运输费用。 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4 .皮数杆的作用是什么?皮数杆应标明哪些部位的标高尺寸?

(1)控制砌体的竖向尺寸。

(2)应注明每皮砖和灰缝的厚度,门窗口、过梁、楼板和梁底等部位的标高位置。

4

《建筑施工》复习题

五、计算题: 600 1. 条形基础截面尺寸如图所示。(10分)

已知Ks=1.30,Ks=1.05,坡度系数m=1/3 基础施工长度50m,则: 500 1500 3

(1)挖土量(天然密实状态)为多少M 1200 3

(2)预留回填土量(松散状态为多少M 1500 (3) 余土(松散状态) 为多少M3

2.计算下图所示,钢筋的下料长度,钢筋直径¢25(8分)

300 300

50050005000 450

3.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1∶2.46∶4.67,水灰比0.55,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280kg。现场实测砂的含水率3%,石子的含水率2%。现选用J1-250型搅机。试计算搅拌机的一次投料量?(10分)

5

《建筑施工》复习题

4.某基坑底长60m,宽40m,深8m,四边放坡,边坡度1:0.5,已知土的KS=1.14,KSˊ=1.05,试计算:(1)、土方开挖的工程量;(2)、若砼基础和地下室占体积为5000立方米,则应预留多少松散土回填?(3)、若用斗容量3.5立方米的汽车外运,需运多少车?(10分)

5.用图上计算方法计算下列网络图:(10分)

6

《建筑施工》复习题

6、用表上计算法计算下列网络计划:(10分) 紧前工作数

工作代号i—j 1—2 1—3 2—3 2—4 2—5 3—4 3—5 4—5 5—6 5—7 6—7 6—8 7—8 工作持续时间Di—j 3 2 0 2 6 4 3 4 2 5 0 6 4 最早时间 TES TEF 最迟时间 TLS TLF 总时差 自由时差 备TF FF 注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5n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