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步骤

更新时间:2024-03-09 11: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稻田镇实验小学《科学》实验重要知识

一、模拟地震试验

评委老师好,我做的实验是模拟地震试验

我用到的实验器材有:长木条、多条颜色不同的毛巾

1.把每条毛巾纵向折叠,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慢慢向中间挤压,我们发现:毛巾产生了很多褶皱,有的地方向上,有的地方向下,并且用力越大,褶皱越多

2.用手握住长木条两端,慢慢用力弯折,我们发现长木条会弯曲,而且越用力弯曲越明显,最后会断裂,手有麻木感觉。

3.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岩层在受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岩层断裂产生的震动传到地表,形成地震 4.整理实验器材

二、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评委老师好,我做的实验是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我用到的实验器材有: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

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块,观察其外形我们发现:碎砖块有尖锐的棱角 2.把碎砖块放入大口玻璃瓶里,倒入适量水,把瓶盖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摇晃一段时间后,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圆形或者近似圆形

4.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撞击、摩擦下,碎砖块棱角消失而变得光滑起来。可以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5.整理实验器材

三、声音的产生

评委老师好,我做的实验是声音的产生

我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去掉盒盖的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塑料小球、音叉、水槽、

烧杯、水、气球

1、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纸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我们发现皮筋在振动

2、在小鼓鼓面上放一部分塑料小球,用鼓槌把鼓敲响,我们发现鼓面振动,塑料小球上下跳动

3、安装好音叉,用槌敲击音叉,我们发现音叉在振动,敲击音叉后用手去握住音叉,手有发麻的感觉,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我们发现有水珠溅起

4.将气球吹满气,松手时,用手捏住气球口的一半,我们发现松手时有声音,气球口在振动

5、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6、整理实验器材

四、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酒精灯、小铁盒、小刀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我发现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蜡烛越烧越短,玻璃片变黑)

2、用小刀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中,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我发现蜡烛融化了,变成了蜡油,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停止加热,冷却一会(我发现蜡烛油又变成了固态,形状和原来不同了)

3、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产生了新的物质。蜡烛加热,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

五、食盐的变化

实验器材:食盐、烧杯两个、药匙、玻璃棒、火柴、蒸发皿、三脚架、坩埚钳、石棉网 实验步骤:1、把其中的一个烧杯里倒入少量清水,然后用药匙慢慢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食盐晶体在水中有剩余,再加入少许清水,使食盐全部溶解(我发现食盐固体全部溶解在水里,不见了)。

2、将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到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蒸发皿里的食盐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食盐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熄灭酒精灯(我发现食盐固体又从溶液中析出来)3、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食盐能溶于水。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食盐的这种变化是可逆变化。

六、牛奶的变化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步骤: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我发现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我发现牛奶变成絮状)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我发现牛奶没有变化)

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我发现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5、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牛奶与不同物质混合,会有不同的变化

七、探究齿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支架

实验步骤:1、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组装好齿轮。2、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与速度(我发现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可带动其它相互啮合在一起的齿轮转动,相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八、探究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或支架、定滑轮、动滑轮、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起两个钩码用的力(作好记录)

2、用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或支架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绳的一端挂上两个钩码,绳的另一端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向下匀速缓慢拉动钩码(记录力的大小)3、动滑轮下方挂两个钩码,把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架台或支架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缓慢拉动,把钩码提起(记录力的大小)4、改变钩码个数,再做两次,并记录力的大小

5、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改变了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

力,但没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九、探究杠杆的作用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铁甲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10厘米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我发现杠杆尺平衡)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2个钩码,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4个钩码。(我发现杠杆尺平衡)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2个钩码,右边20厘米的地方挂1个钩码。(我发现杠杆尺平衡)5、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得出实验结论是:1.力点到杠杆尺中心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力点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十、探究斜面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及小木块若干快、小车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作好记录)2、在长木板一端垫一块木块搭一个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读数,作好记录)3、在长木板一端垫同样的二、三、四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读数,作好记录)4、分析数据我发现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5、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斜面有省力作用。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十一、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1、将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或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光屏的位置,在光凭上找到蜡烛的像,(我发现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3、重新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我发现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4、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凸透镜能成放大或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十二、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实验器材:合适规格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水

实验步骤:1、将量筒放置平稳。先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水,当量桶内液体接近目标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加到刻度线位置。2、读数,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相平。

十三、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烧杯、棉纱、线绳、铁架台、秒表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读数是多少? 3、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的变化。边观察边做好记录。

4、得出实验结论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得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十四、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线绳、铁架台(带铁圈)、温水、秒表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支架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温水,铁圈下放置一个酒精灯。在支架的上一铁圈挂一支温度计,使温度计的液泡刚好浸入烧杯的水中。

3、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度数,边观察变做好记录

5、水冒泡翻腾后,继续加热约两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6、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水的温度在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水沸腾后,不管怎样加热,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十五、凝结试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烧杯、试管夹、石棉网、小碟子、三脚架、冰块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三脚架上放石棉网,把装有半杯水的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在烧杯上面放装有冰块的小碟子。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4、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随着温度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水面上部有水汽出现。小碟子下面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十六、溶解

实验器材:3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3、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4、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十七、物质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是否与搅拌有关(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

将两块相同的冰糖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试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

3、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是否与温度有关(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2)将两块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10秒钟(3)观察比较试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

4、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是否与研碎有关(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10秒钟(3)观察比较试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做好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1、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的慢 2、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的慢 3、粉沫的冰糖溶解得快,块状的冰糖溶解的慢 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把物体研碎都可以加快溶解

十八、沉淀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两根玻璃棒、明矾、浑浊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3、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4、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的快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去除,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十九、瓶“吞”鸡蛋

实验器材:广口瓶、熟鸡蛋、火柴、纸条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鸡蛋壳剥掉

3、点燃纸条,放到广口瓶中

4、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5、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二十、热传导

实验器材:钢锯条、蜡油、火柴、酒精灯、坩埚钳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钢锯条上面滴一行蜡油

3、用坩埚钳夹住钢锯条的一端,并用酒精灯加热钢锯条的一个部位,观察蜡油熔化的方向,得出实验结论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蜡油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熔化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钢锯条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二十一、固体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酒精灯、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水槽、冷水、干抹布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水槽中倒入一半冷水备用

3、将铜球轻轻地通过铁环,看看铜球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带柄铁环

4、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对铜球加热2分钟左右,使铜球充分受热。再次尝试将铜球穿过铁环,观察现象

5、将受热的铜球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静置一分钟左右,使它充分冷却。再次尝试将铜球通过铁环,观察现象

6、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熄灭酒精灯,用抹布将铜球和铁环上的水渍擦干净,整理好放在桌上

实验现象:铜球在常规条件下能够正常通过铁环;铜球在受热之后体积膨胀,不能顺利通过铁环,而将铁环放入冷水中后,又可以很轻松地通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十二、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预先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选择量程合适的测力计3、使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4、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重物,把重物提起。注意不能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5、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相平,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6、记录数据7、整理实验器材

二十三、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实验器材:一杯温水、温度计、毛巾或卫生纸

实验步骤: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等几分钟,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实验结束后用布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上水渍,放入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5、记录实验数据

二十四、热水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悬吊在铁甲台上,并调整与温度计的位置,是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在热水中,但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2、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温度填写在表格内,(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3、我发现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当降至室温时,温度不再下降4、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时: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直至与室温相同。

25、改变浮和沉(3个实验)

一、实验器材:橡皮泥、水槽、水

实验步骤:1、先向烧杯中倒入水,将橡皮泥捏成船状,放在水中(我发现橡皮泥浮在水面上)2、把橡皮泥捏成球状放入水中(我发现橡皮泥沉在烧杯的底部)3、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浮和沉。

二、实验器材:大烧杯、生鸡蛋、食盐、水、玻璃棒

实验步骤:1、把鸡蛋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我发现鸡蛋会沉在烧杯的底部)2、取出鸡蛋,往烧杯中倒入食盐,调制成饱和的食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到盐水中(我发现会上浮到水面上)3、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改变液体的密度可以改变物体的沉与浮。 三、实验器材:塑料小瓶、沙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1、把空的小瓶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我发现塑料小瓶浮在水面上)2、取出小屏,在小瓶中装满沙子,再放入水槽中(我发现装满沙子的小瓶会下沉)3、再取出小瓶,从小瓶中倒出大半沙子,再放在水槽中(我发现装少量沙子可能浮在水面上,可能悬浮,可能沉底)4、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给漂浮的物体附着足够重的物体,它就会下沉;给下沉的物体附着足够轻的物体它就会漂浮在水面上。

26、证明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器材: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抹布、托盘、水

实验步骤: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2、往盛满水的广口瓶里放曲别针,(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3、我发现装满水的瓶子里还能放入很多个曲别针4、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水的表面有张力

27、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水槽、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一块毛巾

实验步骤:1、去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2、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2、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我发现纸团没有被打湿)3、再次将塞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我发现有气泡冒出)4、将杯子提出水面,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取出纸团(我发现纸团被打湿了)5、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杯子里有空气,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28、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测力计、木块、木板、毛巾、玻璃板

实验步骤:1、把木块先放在木板上拉动,用测力计测出所需的拉力(测三次并记录)2、把木块放在铺有毛巾的木板上拉动,用测力计测出所需的拉力(测三次并记录)3、把木块放在玻璃板上拉动,用测力计测出所需的拉力(测三次并记录)4、通过比较我发现在玻璃板上拉动木块所需的力最小,在铺上毛巾的木板上拉动木块所需的力最大5、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29、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待测的物体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先估测一下物体的质量,按“先大后小”顺序添加砝码,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平衡。

4、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物体的质量。5、整理好器材,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30、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观察开关、电池盒等相关材料的特点。3、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4、闭合开关(我发现小灯泡亮了)。5、断开开关,(我发现小灯泡不亮)。6、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7、整理实验器材。、 31、串联电路

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闭合开关,我发现小灯泡亮了。2、把两个小灯泡用导线首尾顺次连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我发现两个小灯泡同时亮或同时不亮。3、用同样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个小灯泡,闭合开关,我发现多个小灯泡同时亮或同时不亮。4、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把用电器首尾顺次连接在电路中,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串联,这样连接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通路,只要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5、整理实验器材。

32、过滤

实验器材: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滤的水、纯净水。

实验步骤:1、制作过滤器。2、将过滤器放在铁架台铁圈上,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3、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4、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面要低于滤纸的边沿。5、我发现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6、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7、整理实验器材。

33、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抹布

实验步骤:1、正确点燃酒精灯。2、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两分钟,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3、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我发现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4、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5、整理实验器材。

34、土壤成分分析

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滴管、铁盘、玻璃片、玻璃棒、镊子、土壤。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我发现有气泡冒出。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一会儿,我发现上层是很细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镊子夹着带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我发现玻璃片上有一些“脏”的痕迹。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灼烧,我发现会有烟冒出,还闻到了难闻的气味。。5、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土壤中含有空气、沙和黏土、盐类、腐殖质等。6、整理实验器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9u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