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4-05-25 03: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分要

型 选择题 连线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写作 0’ 5’×4 10’×2 30’ 值 2’×10 1求 作品的作者、判断儿歌类别、文学基本理论 将儿童文学作品与作者、国别相连。 儿童文学中不同文体中的特征和区别(儿歌和幼儿诗比较、童话和寓言的比较、怎么欣赏图画故事、— 根据提示写一个作品,字数可能为500字左右 关于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范围、分类、作用

1.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其中以专为儿童创作和编写的作品为主。

2.儿童文学的范围

(1)经过收集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列那狐传奇》等;

(2)经过改写,为提供儿童阅读方便的经典性成人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燃烧的心》等;

(3)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堂吉诃德》等; (4)非专为儿童创作,但为全世界所公认的优秀儿童文学读物,如《鹅妈妈的故事》等; (5)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等; (6)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范围的广义和狭义 a.广义: 0612———11625岁 幼岁 童岁 少儿年年文文文学 学 学 b.狭义:专指童年文学

3.儿童文学的文体分类(诗歌:儿歌/诗;小说;散文;戏剧;故事:童话/寓言/故事) 儿儿童儿图儿儿童画童童小故散戏童歌 适合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又称童谣 诗 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 话 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说 适合儿童欣赏的各类叙事性作品 事 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特殊儿童文学样式 文 适合儿童欣赏的篇幅短小的一类文章 剧 适合儿童接受和审美能力的戏剧 *讨论文体:定义;特点;作品赏析创作

4. 儿童文学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作用、审美功能、娱乐作用 儿童文学的特征韵文性、直观性 、幻想性、叙事性

5.儿童文学的特点 在题材上,儿童文学侧重在儿童熟悉的、能够接触到的生活,特别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其中,游戏占有一定的比重。

成长是儿童文学永恒的基本主题(爱、顽童、自然)

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上,假定性文学,即以非生活本身形式塑造艺术形象的作品,占有较大的比重。

艺术形式相对浅近,具有某种程式化倾向。 在美学上,儿童文学较多戏剧性、趣味性。

二、儿童文学的发展

1.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 萌诞芽 民生 16间9文7学 《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五卷书》、《列那狐传奇》 年 法国·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法国·卢梭:《爱弥尔》 英国·纽伯瑞:袖珍好书、《一双美好的鞋纪 英国·斯威福特:《格列佛游记》 英国·笛福:《鲁宾逊飘流记》 德国·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纪 意大利·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英国·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 《小飞人卡尔松》 美国·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 《夏洛的网》 纪 《吹小号的天鹅》 意大利·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 《假话国历险记》 挪威·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发展 18世繁荣 19世辉煌 20世*《鹅妈妈的故事》诞生意义: ①它的优美的童话情境、清新的叙述文体在当时以及后来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为童话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②它确定无疑地证明了来自民间口头文学的、以独立的儿童文学姿态现身的童话是幼儿文体,是一种适宜于向幼小儿童口述的淳朴活泼、情趣天然的文体。

2.中国儿童文学发展

1).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发展

①民间口头创作孕育了儿童文学 a.神话、传说

如《盘古开天地》《女娲炼石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 b.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 如《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等。 c.寓言

《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自相矛盾》等。 d.歌谣(儿歌、童谣、谜语)

《演小儿语》明代吕坤编辑,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 ②古代文学作品丰富了儿童文学

a.诗歌:骆宾王《咏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燕》等。 b.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③几本传统的儿童读物 《幼学琼林》、《蒙齐故事》、《日记故事》、《三字经》(宋·王应麟)等。

2).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①.产生: 五四年时前期 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后 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创作逐渐发展起来。 1921左联十年期间(1930——) 儿童文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亦有所发展 ②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a.儿童文学报刊种类不断增多,质量也逐年提高。

1952年,第一个专门的全国性儿童书籍出版机构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成立 b.一支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已经形成

c.体裁多样富有积极教育意义,为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大量涌现

③.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a.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者——鲁迅 批判旧读物:“救救孩子”; 发展了新的儿童文学:“为了新的孩子们,是一定要给他们新作品的” 引进国外名著:“存希望于将来”

b.周作人: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 c.叶圣陶:《稻草人》(我国第一部)、《古代英雄的石像》 童话:《聪明的野牛》等;童话歌剧:《蜜蜂》、《风浪》 d.冰心:《寄小读者》、《陶奇的暑期日记》 e.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等 f.高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菌儿自传》等 g.陈伯吹(东方的安徒生):《阿丽思小姐》、《一只想飞的猫》、《儿童文学简论》等。 h.严文井:《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 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感想》;游记作品《印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i.叶君健: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和作家,翻译安徒生的全部童话作品。《鞋匠的儿子》是叶君健为少年儿童写的安徒生的传记 j.任溶溶:翻译作品:《安徒生童话全集》、《普希金童话诗》、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英国童话《彼得·潘》、《柳树间的风》、《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 创作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等。

儿歌

1.儿歌的定义

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古称“童谣”)。儿歌是

一种口头文学。

2.儿歌的发展

3.儿歌的特征☆

1).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节拍和押韵 ①节拍:诗句的停顿。

A.各句节拍、字数都一致; B.节拍一致,字数不一致; C.节拍不固定(多)。 ②押韵

A.句句押韵——容易上口,但呆板;

B.隔句押韵(首句和双句)——用得最多; C.不断变换韵脚(如连锁调);

D.一字韵(字头歌:子、头、手;末字儿化;语气词) 2).单纯浅显,易记易唱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6.儿歌的作用

①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增添儿童生活乐趣 ②陶冶儿童性情,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③开启儿童心智,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 ④矫正语音,促进语言连贯性

5.儿歌的分类

1)从儿歌的来源看,分为民间流传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 从儿歌的内容看,有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

从儿歌的行数看,有四句一首的“绝句型”儿歌,也有行数自由的儿歌。

从每行的字数来看,有二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三三七言以及杂言。

2)儿歌的特殊形式☆ 摇游篮戏曲 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是主旋律 歌 伴随游戏动作而吟唱的儿歌:边唱边玩,边唱边跳皮筋、边唱边画、拍手歌 数数歌 培用养幼儿对数的初步认数数歌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设问的形式,启发儿一问一答式、几问几答式 采用连环扣的手法 形╯式表▽现的╰童思识 考 问答歌(问答调、盘歌、对歌) 连谜绕字颠锁语口头倒调 采用顶真手法,用上句末尾的字或词作下句的开头。 歌 以令 (歌 谣谜语 ) 歌 每句句末的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儿”“头”作字尾 歌 故意违背常情常理,用夸张性的错乱颠倒,造成荒唐可笑的效果 *儿歌的创作:①.精心构思,寓教于乐

②.突出娱乐性、趣味性 ③.掌握基本的押韵规律 押韵规律a.句句押韵

b.第一二四句押韵 c.双行押韵

儿歌超过四句,一般要双行押韵,第一行定韵,如果儿歌是奇数行,那么结束句你要押韵。

d.第二三行押韵:这是对三三七言的儿歌而言的。

④.注意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的灵活多样 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比喻、拟人、反复、对比、夸张、设问、摹声、白描、起兴等

儿童诗

1.儿童诗(幼儿诗)的定义

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书写儿童的情趣和心声,并与他们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审美心理相适应的诗。

2.儿童诗的发展

中国古代没有专为儿童写的诗作;辛亥革命前后,开儿童诗的先河;五四时期,儿童诗从新诗中萌发出来;当代,创作成果丰硕。

3.儿童诗的特征☆ 1).抒发儿童的情感

用儿童的心灵和眼光来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表达儿童的心理、情感、生活和理想。 2).鲜明生动的形象

基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儿童诗的形象要求鲜明生动,富有动感。 3).天真奇妙的想象 想象是一切艺术的翅膀,儿童诗更离不开天真而奇妙的想象,而且还是具有儿童心理特征的想象。

4).浅近凝练的语言

一切诗歌的语言都是凝练的、形象的,但儿童诗的语言又是天真活泼的,富有儿童情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d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