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4-04-12 14: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分要

型 选择题 连线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写作 0’ 5’×4 10’×2 30’ 值 2’×10 1求 作品的作者、判断儿歌类别、文学基本理论 将儿童文学作品与作者、国别相连。 儿童文学中不同文体中的特征和区别(儿歌和幼儿诗比较、童话和寓言的比较、怎么欣赏图画故事、— 根据提示写一个作品,字数可能为500字左右 关于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范围、分类、作用

1.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其中以专为儿童创作和编写的作品为主。

2.儿童文学的范围

(1)经过收集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列那狐传奇》等;

(2)经过改写,为提供儿童阅读方便的经典性成人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燃烧的心》等;

(3)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堂吉诃德》等; (4)非专为儿童创作,但为全世界所公认的优秀儿童文学读物,如《鹅妈妈的故事》等; (5)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等; (6)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范围的广义和狭义 a.广义: 0612———11625岁 幼岁 童岁 少儿年年文文文学 学 学 b.狭义:专指童年文学

3.儿童文学的文体分类(诗歌:儿歌/诗;小说;散文;戏剧;故事:童话/寓言/故事) 儿儿童儿图儿儿童画童童小故散戏童歌 适合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又称童谣 诗 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 话 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说 适合儿童欣赏的各类叙事性作品 事 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特殊儿童文学样式 文 适合儿童欣赏的篇幅短小的一类文章 剧 适合儿童接受和审美能力的戏剧 *讨论文体:定义;特点;作品赏析创作

4. 儿童文学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作用、审美功能、娱乐作用 儿童文学的特征韵文性、直观性 、幻想性、叙事性

5.儿童文学的特点 在题材上,儿童文学侧重在儿童熟悉的、能够接触到的生活,特别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其中,游戏占有一定的比重。

成长是儿童文学永恒的基本主题(爱、顽童、自然)

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上,假定性文学,即以非生活本身形式塑造艺术形象的作品,占有较大的比重。

艺术形式相对浅近,具有某种程式化倾向。 在美学上,儿童文学较多戏剧性、趣味性。

二、儿童文学的发展

1.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 萌诞芽 民生 16间9文7学 《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五卷书》、《列那狐传奇》 年 法国·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法国·卢梭:《爱弥尔》 英国·纽伯瑞:袖珍好书、《一双美好的鞋纪 英国·斯威福特:《格列佛游记》 英国·笛福:《鲁宾逊飘流记》 德国·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纪 意大利·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英国·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 《小飞人卡尔松》 美国·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 《夏洛的网》 纪 《吹小号的天鹅》 意大利·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 《假话国历险记》 挪威·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发展 18世繁荣 19世辉煌 20世*《鹅妈妈的故事》诞生意义: ①它的优美的童话情境、清新的叙述文体在当时以及后来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为童话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②它确定无疑地证明了来自民间口头文学的、以独立的儿童文学姿态现身的童话是幼儿文体,是一种适宜于向幼小儿童口述的淳朴活泼、情趣天然的文体。

2.中国儿童文学发展

1).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发展

①民间口头创作孕育了儿童文学 a.神话、传说

如《盘古开天地》《女娲炼石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 b.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 如《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等。 c.寓言

《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自相矛盾》等。 d.歌谣(儿歌、童谣、谜语)

《演小儿语》明代吕坤编辑,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 ②古代文学作品丰富了儿童文学

a.诗歌:骆宾王《咏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燕》等。 b.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③几本传统的儿童读物 《幼学琼林》、《蒙齐故事》、《日记故事》、《三字经》(宋·王应麟)等。

2).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①.产生: 五四年时前期 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后 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创作逐渐发展起来。 1921左联十年期间(1930——) 儿童文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亦有所发展 ②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a.儿童文学报刊种类不断增多,质量也逐年提高。

1952年,第一个专门的全国性儿童书籍出版机构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成立 b.一支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已经形成

c.体裁多样富有积极教育意义,为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大量涌现

③.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a.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者——鲁迅 批判旧读物:“救救孩子”; 发展了新的儿童文学:“为了新的孩子们,是一定要给他们新作品的” 引进国外名著:“存希望于将来”

b.周作人: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 c.叶圣陶:《稻草人》(我国第一部)、《古代英雄的石像》 童话:《聪明的野牛》等;童话歌剧:《蜜蜂》、《风浪》 d.冰心:《寄小读者》、《陶奇的暑期日记》 e.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等 f.高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菌儿自传》等 g.陈伯吹(东方的安徒生):《阿丽思小姐》、《一只想飞的猫》、《儿童文学简论》等。 h.严文井:《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 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感想》;游记作品《印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i.叶君健: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和作家,翻译安徒生的全部童话作品。《鞋匠的儿子》是叶君健为少年儿童写的安徒生的传记 j.任溶溶:翻译作品:《安徒生童话全集》、《普希金童话诗》、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英国童话《彼得·潘》、《柳树间的风》、《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 创作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等。

儿歌

1.儿歌的定义

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古称“童谣”)。儿歌是

一种口头文学。

2.儿歌的发展

3.儿歌的特征☆

1).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节拍和押韵 ①节拍:诗句的停顿。

A.各句节拍、字数都一致; B.节拍一致,字数不一致; C.节拍不固定(多)。 ②押韵

A.句句押韵——容易上口,但呆板;

B.隔句押韵(首句和双句)——用得最多; C.不断变换韵脚(如连锁调);

D.一字韵(字头歌:子、头、手;末字儿化;语气词) 2).单纯浅显,易记易唱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6.儿歌的作用

①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增添儿童生活乐趣 ②陶冶儿童性情,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③开启儿童心智,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 ④矫正语音,促进语言连贯性

5.儿歌的分类

1)从儿歌的来源看,分为民间流传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 从儿歌的内容看,有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

从儿歌的行数看,有四句一首的“绝句型”儿歌,也有行数自由的儿歌。

从每行的字数来看,有二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三三七言以及杂言。

2)儿歌的特殊形式☆ 摇游篮戏曲 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是主旋律 歌 伴随游戏动作而吟唱的儿歌:边唱边玩,边唱边跳皮筋、边唱边画、拍手歌 数数歌 培用养幼儿对数的初步认数数歌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设问的形式,启发儿一问一答式、几问几答式 采用连环扣的手法 形╯式表▽现的╰童思识 考 问答歌(问答调、盘歌、对歌) 连谜绕字颠锁语口头倒调 采用顶真手法,用上句末尾的字或词作下句的开头。 歌 以令 (歌 谣谜语 ) 歌 每句句末的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儿”“头”作字尾 歌 故意违背常情常理,用夸张性的错乱颠倒,造成荒唐可笑的效果 *儿歌的创作:①.精心构思,寓教于乐

②.突出娱乐性、趣味性 ③.掌握基本的押韵规律 押韵规律a.句句押韵

b.第一二四句押韵 c.双行押韵

儿歌超过四句,一般要双行押韵,第一行定韵,如果儿歌是奇数行,那么结束句你要押韵。

d.第二三行押韵:这是对三三七言的儿歌而言的。

④.注意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的灵活多样 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比喻、拟人、反复、对比、夸张、设问、摹声、白描、起兴等

儿童诗

1.儿童诗(幼儿诗)的定义

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书写儿童的情趣和心声,并与他们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审美心理相适应的诗。

2.儿童诗的发展

中国古代没有专为儿童写的诗作;辛亥革命前后,开儿童诗的先河;五四时期,儿童诗从新诗中萌发出来;当代,创作成果丰硕。

3.儿童诗的特征☆ 1).抒发儿童的情感

用儿童的心灵和眼光来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表达儿童的心理、情感、生活和理想。 2).鲜明生动的形象

基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儿童诗的形象要求鲜明生动,富有动感。 3).天真奇妙的想象 想象是一切艺术的翅膀,儿童诗更离不开天真而奇妙的想象,而且还是具有儿童心理特征的想象。

4).浅近凝练的语言

一切诗歌的语言都是凝练的、形象的,但儿童诗的语言又是天真活泼的,富有儿童情趣。

5).富有情趣的优美意境

儿童情趣主要表现在:奇特想象、孩子气的疑问、真诚而稚气的语言;笨拙或过于成熟的行为举止,所思与所作的矛盾等等。 6).自然明快的节奏韵律

4.儿童诗的类型

抒情诗、童话诗、叙事诗、讽刺诗(以夸张讽刺手法来表现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或者儿童身上的不良习惯的具有幽默诙谐色彩的儿童诗)、题画诗。

5.儿歌和幼儿诗比较☆ 区题写篇韵语境作

别 儿歌 儿童诗(幼儿诗) 思想内容 单纯、白描、朗朗上口,适宜于歌唱游戏、娱乐和实用 含蓄、适合吟诵听赏,讲求形象和意境 材 从日常生活取材,较强的实用性 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深厚 法 叙述、白描,说明事物现象,明白地展示,追求幽默机智的谐趣,“俗味” 注重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设,表达含蓄,“雅趣” 幅 短小、结构简单 可长可短、结构较复杂 律 句式整齐,讲求顺口、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一定要押韵 强调幼儿理解诗情画意,句式长短不一,不一定押韵 汇 浅显易懂,顺口流利,说明性强 精炼华丽,耐人寻味,抒情性强 界 重趣 重情 动 者 民间流传和个人创作,可随意改编 个人创作,不可改童话

1.童话的定义

童话是以儿童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特有的体裁。

2.童话的发展

△文学童话的发展见“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图”

3.关于现代童话

1)童话艺术形态的变化:

①突破了传统童话在结构、主题、叙事方面的固定套路; ②故事中的人物个性突出,主人公一般是孩子;

③叙事风格和语言发生转变,改变了民间童话程式化、公式化的叙述和对话模式,而体现出灵活、生动和多样化;

④表现手法多样化:拟人、夸张、颠倒、变形、象征。

2)现代童话独特性—“似是而非” A、地点陌生化(梦中、镜子里);

B、人物超自然、超现实,又联系现实; C、时间有弹性,可长可短。

4.童话的分类

(1)根据形成过程和作者来分,民间流传和作家创作两类。 (2)根据体裁分,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 (3)根据篇幅分:长篇、中篇、短篇。

5.童话中形象的类型

超人体形象、拟人体形象、常人体形象

6.童话的特征☆ 1)传统童话的特征

①叙事程式化:叙事结构“三段式”

②主题固定化——惩恶扬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传统主题。 ③形象类型化

④常用表现手法有:夸张、象征。 2)现代童话的特征

①叙事多样化:叙事结构有对照式、循环式、三段式 ②主题广阔 ③形象个性化 ④内容普遍性

⑤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拟人、夸张、对比、象征

7.童话的作用

1)促进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发展 2)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3)加强儿童的审美体验,丰富儿童的生活

8.经典童话作品 1).格林童话

于1812年定名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出版,收了2000多篇故事,分为三类,即“神魔童话”、“常人童话”、“动物童话”。 2).安徒生童话

A.安徒生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835—1845)《说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作品的内容大致包括: a.赞美纯洁美好的心灵;

b.赞扬善良、天真、的天性;

c.讽刺上流社会中反面人物的愚蠢、专横、奢侈等行为,体现出乐观、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

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丑小鸭》 ②第二阶段(1846—1852) “新童话”,其特点是浪漫气息、幻想的成份减弱,现实的成份加强,乐观的情绪减弱,忧郁的情绪滋生。而较多地写孤独和死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感伤色彩,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有着悲惨的结局。感伤和忧愁形成安徒生这一阶段创作的主要特色。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发徒生早期那种偏于单纯乐观性格的变化。 《卖火柴的小姑娘》、《影子的故事》、《母亲的故事》等为此时的代表作品。 ③第三阶段(1852年以后) 在此时期的作品中,他细心的挖掘着劳动人民和优秀品质和贫苦子弟被压抑着的天才的创造力,作品的基调以哀戚、低沉代替了欢乐和明快,显示着“沉郁”的特色。 此时期的代表作有《她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 B.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①温暖的人道主义 表现在两个方面:

a.用暖色调来歌颂人,歌颂真善美。

b.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现实的方法,也充分展示了他人道主义精神追求 ②诗意之美

体现在:构思的意象化、画面化;

语言的色彩感;

描述的个性化抒情等。

③安徒生式的幽默。 C.安徒生童话的历史地位 安徒生童话是为儿童创作童话的首创,标志着儿童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安徒生是第一个把现实生活溶入童话的,促成了现代童话的兴起。

3)科洛迪及其《木偶奇遇记》 4)林格伦及《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 5)怀特及《小老鼠斯图亚特》、《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 6)张天翼

张天翼的童话写真的人、真的世界,写奇人奇事,具有奇特的构思。张天翼的童话继承了叶圣陶的《稻草人》所开创的现实主义童话创作特色,把现实主义童话创作大地推向了新阶段,是继《稻草人》后的第二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童话继五四以后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 《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明显地带有针对现实儿童文学状况和为现实斗争服务的痕迹,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明确的教育目的。“幽默而不失严肃,滑稽而不轻佻”,是张天翼的特色和长处。

7)郑渊洁的童话被称为“热闹型”童话的典型。 8)杨红樱及《笑猫日记》

寓言

1.寓言的定义

寓言就是一种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

2.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1)古希腊——欧洲寓言的发源地,公元前6世纪出现著名的《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标志着寓言文学的高度繁荣与成熟。

2)印度——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之一,主要由民间寓言和佛经寓言构成。以《五卷书》、《百喻经》、《佛本生故事》等作品为代表。 3)中国——中国的寓言产生于先秦时期,艺术上相当成熟,创造了中国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份宝贵遗产。

3.寓言的构成成分

构成寓言的三个要素:故事、寓意、寓示 故事:寓意的载体 寓意:寓言的灵魂

寓示:沟通故事与寓意的中介

4.寓言的特征☆ 1)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寓言与一般故事的区别在于最终目的是为了阐明教训或哲理,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故事必须为寓意服务。寓言教训意义的类型有讽刺型和经验教训型。 2)连类比物的比喻性

寓言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将文本的外在故事形式作为喻体,由此实现寓意的文学性传达。寓言比喻的特点是整体性,以整个故事作为喻体以表明寓义。 3)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寓言通过犀利的言辞、机智的幽默来实现对人性的弱点、现实的谬误、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的讽刺和训诫,以其尖锐有力的锋芒能给人以深刻的警醒。讽刺方式有直接讽刺和以极度夸张制造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达到讽刺的目的。 4)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寓言作者常截取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片断加以概括、提炼,将深刻的道理浓缩在一个短小的故事里,甚至三言两语便揭示出要阐明的事理或讽刺对象的本质,体现出精练简洁的概括性特征。

5.寓言和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①在艺术假定的运用上,都通过幻想创造虚拟的故事情景,二者有共同的虚构特征和虚构的故事情景。

②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相同,都要用拟人、夸张、象征表情达意,讲述故事。 ③寓言和童话相互交叉,形成特殊文体:童话寓言或寓言童话。 2)区别

①主题设置上重心不同

寓言:有明确的寓意,且寓意有现实针对性,直接切入现实;

童话:以幻想性故事呈现个性化世界,其童话世界超越理性的束缚而存在,是间接的,折射式地反映生活。

②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

寓言着眼于从现实事物与虚构事物中找到相同点,其虚构与幻想的展开限于理性逻辑的框架。 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在真中求幻、幻中求真,形成真幻结合、似真似幻、富有奇幻色彩的童话意境。 ③文本构造不同

童话一般都有人物形象、情节变化、场景转换的描述,而寓言在这方面则没有太多的要求。它往往是点到为止,不求完整。 ④篇幅长短不同:寓言短,童话长。 ⑤读者对象不同

童话专属于儿童文学,寓言只有一部分篇幅短小而寓意浅显的可以视作儿童文学。 6.著名寓言作家:

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世界著名三大寓言作家)、韩非子、金江。

儿童小说

1.儿童小说的定义 1)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对环境的具体描绘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儿童小说的定义

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小说性、儿童性) *

2.儿童小说的特征 1)小说性

①符合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借助于艺术虚构,用典型化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反映少年儿童的生活真实。

②运用小说创作的技法和各种表现手法。

a、结构上:通过故事情节的开展来描绘人物。如《艾米尔与侦探》(情节推进中刻画人物) b、文字表现上,以塑造人物为主。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多种手段刻画立体、鲜活的儿童形象,且突出人物的年龄、个性特征。如《淘气包艾米尔》、《米什卡煮粥》 ③在环境的展示上,将人物放在现实的环境中加以表现,突出现实感。 2)儿童性

读者对象是儿童,因此,从内容到形式必须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和接受心理。 ①线索设置:单线。

②题材选择: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题材。

③在内容上:表现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表现成长中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对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关怀。

3.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故事:单线明了,集中紧凑。 人物:真实,有个性,浪漫色彩。 主题:明朗、积极而有针对性。

4.儿童小说的分类

1)从儿童小说的篇幅来分:

短篇小说(7000字之内)中篇小说(1万-7万字)长篇小说(7万字以上) 2)从儿童小说的内容分:

生活小说、历史小说、惊险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神怪小说、科幻小说。

5.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

1)把握住作品的形象特点和人物命运。 2)注意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3)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6.儿童小说作家作品 1)曹文轩

曹文轩的创作着力于“塑造未来民族性格”,他的儿童小说创作具以下三方面特色:

忧郁的甜美:曹文轩的小说所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高贵的美学享受,忧郁的甜美或甜美的忧郁”,以期“使孩子们在气质上方面能有些质量”。因为在曹文轩看来“一味地快乐本身堕落着庸俗,还会使一个人走向轻浮”。 美感:他的小说语言简洁、清秀、。他尤其擅长写自然景色,并与人的情绪结合在一起。在他的笔下,远山、幽谷、野村、草房子都是美的。

想象、夸张与象征:曹文轩的小说做得美的最重要一点是:运用想象、夸张与象征手法,使作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 2)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起被称为“河之书”,其艺术上的两大特点是对具有典意义的顽童形象的塑造和天才的幽默风格——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7.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异同

1)相同:都是叙事性文学体裁,有人物、有情节、有故事。 2)区别

①儿童故事着重于故事情节,讲究事件的叙述结构和讲故事的技巧。

儿童小说着重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讲究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与主题的深度。 ②文学性要求:儿童故事——粗线条儿童小说——精细 ③语言运用方面不同。 ④环境描写不同。

儿童散文

1.儿童散文的定义

儿童散文是传达儿童生活情趣及心灵感受,适合儿童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散文。(核心是“真”)

2.儿童散文的特征☆

1)能够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抒情 2)富于儿童情趣的诗意美 3)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4)易于儿童接受的理趣

3.儿童散文的类型:叙事型、状物写景型、抒情型、议论型 按其表现格式,可分为随笔、小品、杂文、札记、素描等

4.儿童散文的创作

1).从儿童角度感受生活,确定内容 2).用想象构思作品,创造意境

3).据儿童心理找到合适角度,准确切入 4).按儿童接受水平斟酌语言,落笔成文

图画故事

1.图画故事的定义

图画故事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者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2.图画故事的图文关系

图画:用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世界,表达情感,显示出文字不能表现的意境,韵味和美

感;

文字:用清晰的语意表达,弥补图画难以显现的思想、情感以及时空变化等,使幼儿更好

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图画与文字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交互作用。

3.图画书的发展 起发源 1展 1693071年 捷克夸美纽斯《世界图绘》:世界上第一本专为儿童编绘的图画书 年 英国彼翠克斯·波特《小兔彼得的故事》:图画故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美国的繁荣 20世纪30、40年代 列欧·列尼奥的《小蓝和小黄》,威廉·史代格的《驴小弟变石头》等。 日本的后来居上 20世纪50年代后 宫西达也《我是霸王龙》等 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开始起步 郑振铎《河马幼稚图》、《两个小猴的冒险》等, 当代开始走向繁荣 4.图画故事的分类

从故事的形式看,可以分为无文图画故事和有文图画故事

从篇幅多少看,可以分为单幅图画故事、多幅图画故事和系列图画故事; 从图画的颜色看,可以分为单色图画故事和彩色图画故事。

5.图画书的功能

1)绘本能满足儿童的阅读欣赏需求,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2)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 3)图画故事能有效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 4)图画故事能帮助孩子健全人格。

5)图画故事有利于促进成人和幼儿的交流。

6.图画故事的分类

从故事的形式看,可以分为无文图画故事和有文图画故事

从篇幅多少看,可以分为单幅图画故事、多幅图画故事和系列图画故事; 从图画的颜色看,可以分为单色图画故事和彩色图画故事。

7.图画故事的特征☆

1)可视性(塑造形象的外在特征) 2)跳跃性(文意表达方面) 3)夸饰性(表现特征)

4)明朗性(色彩运用方面) 5)简洁性(语言运用上)

我们都能看到,跳得可高啦!得好好夸夸他!明明简直太棒啦!

8.图画故事的欣赏☆ 1)图画故事结构欣赏

图画故事书一般包括以下部分: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 ①封面——塑造第一印象

②环衬——构建故事的氛围(蝴蝶页)。 ③扉页——进入故事的一扇门 ④正文——发现与想象的过程 ⑤封底——满足的感叹

2)正文为故事的主体,欣赏方法有:

①图文并重:要同时品味图画书里的图画和文字,并从中获得乐趣; ②充分想象:再现故事场景,想象人物心理,以获得审美体验;

③发现细节:细节能烘托故事气氛、彰显故事趣味、升华故事主题,而图画书的乐趣不仅在于所述说的故事,还体现在“观察—发现—再观察—再发现??”过程中。

儿童戏剧

1.儿童戏剧的定义

儿童戏剧是以儿童为接收对象,适合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

2.儿童戏剧的特征★

1)主题鲜明浅显,题材贴近儿童生活; 2)戏剧冲突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3)戏剧语言动作化、儿童化、口语化;

4)戏剧形式的丰富性和综合性; 5)舞台呈现符合儿童心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tz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