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集团公司项目施工管理规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1:5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项目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JD/QW7512-1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 发 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目录

一、 桩基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2

二、 基坑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三、 基础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四、 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五、 钢筋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六、 混泥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七、 抹灰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八、 楼地面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九、 英红瓦屋面施工管理规程 十、 油毡瓦屋面施工管理规程 十一、 平屋面施工管理规程 十二、 幕墙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十三、 总图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十四、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十五、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管理规程 十六、 采暖和通风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十七、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十八、 电梯安装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十九、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程

桩基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3

文件编号:JD/QW7512-1(1)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 发 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桩基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1)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1页 共4页 1.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桩基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桩基工程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4

本规程适用于预制混凝土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等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4.1预制混凝土桩 4.2沉管灌注桩

桩定位、复核 预制桩起吊 就位 垂直度校正 沉桩 接桩 沉桩 标高或贯入度符合设计要求 桩定位、复核 桩机就位 垂直度校正 沉桩 标高或贯入度符合设计要求 放钢筋笼 灌注混凝土 拔管

4.3钻孔灌注桩 4.4人工挖孔桩

桩定位、复核 放护筒 桩机就位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桩基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桩定位、复核 分节挖桩 分节施工护壁 文件编号: JD/QW7512-1(1)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2页 共4页 挖至设计标高 放钢筋笼 5

垂直度校正 钻孔到设计标高或岩

清孔 放钢筋笼 下导管 二次清孔 测沉渣厚度 灌注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三通一平

根据不同桩基类型对场地地基承载力、供电量的不同要求,做好场地平整及通电的工作,根据桩的布置情况做好通路的工作,对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需现场拌制砼的桩基工程尚需做好现场通水的工作。 5.1.2图纸会审

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及相关管理规程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5.1.3试沉(打)桩

组织设计、勘察单位到现场,进行试沉(打)桩工作,以确定各种施工参数,如贯入度、持力层岩样等。 5.1.4审批施工方案

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周边环境情况、图纸会审纪要,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科学,并填写《施工方案审批表》。对施工单位的方案重点审查以下几点内容:

a. 施工机械的选用是否符合要求 b. 施工人员的配备是否到位 c. 施工路线的安排是否合理

d. 相关技术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5.1.5检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资质证明及施工机械的检定证书,并根据程序文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1) 版本/修改 A/O 主题:桩基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3页 共4页 件的要求填写相关记录。 5.1.6对于需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桩基工程还需检查砂、石、水泥的试验报告是否齐全,试验结果是否合格,是否已出具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根据结果填写相关记录。

6

5.1.7对于预制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需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原材料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及其所用的焊条是否满足要求,出厂合格证是否齐全,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相应的质量记录。

5.1.8对于沉管灌注桩,需检查桩尖的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其中包括桩尖的混凝土标号、配筋等项内容。 5.2事中控制

5.2.1检查施工单位现场放线情况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5.2.2检查桩的长度,直径或型号、规格等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5.2.3需现场拌制混凝土的,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砂石及水泥需车车过磅,混凝土试块的制作需满足相应的施工规范要求,对于预制桩,需认真检查桩身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的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5.2.4桩身垂直度需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规定的0.5%以内。预制桩用两台经纬仪控制;沉管灌注桩用桩架所附带的线锤控制;钻孔灌注桩需分别用水平尺和线锤控制磨盘的水平度及钻杆的垂直度;人工挖孔桩垂直度可用线锤控制。

5.2.5对贯入度有要求的端承桩,需严格控制最后贯入度,达不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的需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提出补救方案,并填写相应的质量记录。对于钻孔桩沉渣厚度需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5.2.6严格遵循施工方案设定的打桩路线进行打桩,无特殊情况不得任意更改。 5.2.7其他方面

5.2.7.1对于预制混凝土管桩,需检查两节桩的接头的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5.2.7.2对于各类灌注桩需进行钢筋笼隐检,检查钢筋笼的长度、直径、箍筋、吊筋等项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沉管灌注桩的拔管速度需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5.2.8对于垂直度、最后贯入度达不到要求以及灌注桩的充盈系数达不到要求的桩及预制桩的桩头击碎、超送,少送等质量问题的桩,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尽早提出补救方案。

5.2.9要求施工单位每天提交“打桩日报表”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由分管人员审核后予以签复。

5.2.10现场管理人员需对20%的桩的成桩过程进行记录,填写《桩基工程施工记录》。

5.2.11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安全应作为控制重点,必须符合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5.2.12施工完成后,桩孔必须用粘土回填或采取覆盖措施,防止跌落伤人。 5.3事后控制

5.3.1桩基测试(动测)

桩基工程施工完成后均需进行桩基测试(动测)。测试应包括设计人员指定和随机抽取的桩,数量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1) 版本/修改 A/O 主题:桩基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4页 共4页 5.3.2根据设计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对个别的桩采取大应变动测或静荷载试验。 5.3.3垫层施工完成后,需检查桩偏位情况。

5.3.4对桩偏位、桩身完整性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桩,需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明确补桩等处理措施。

7

5.3.5要求打桩单位及时完成桩基工程竣工图。

5.3.6对桩基工程单独分包的项目,施工结束后,需督促桩基施工单位与上部土建单位做好现场平面及标高控制网、点的交接工作。 6.编制依据

6.1建筑施工手册 6.2桩基工程手册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7.3不合格控制程序

7.4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7.5工程材料管理工程规程 7.6工程进度管理工作规程 8.质量记录

8.1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特殊专业、工种人员资格证明文件统计表(GT/QR·15—03)

8.2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GT/QR·15—05)

8.3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证明文件检查表(GT/QR·15—06) 8.4工程施工进度(调整)计划审批表(GT/QR·15—07) 8.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审批表(GT/QR·15—08)

8.6工程施工进度(调整)计划汇报表(GT/QR·15—09) 8.7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8.8施工方案审批表(GT/QR·15—11) 8.9工程部通知单(GT/QR·15—14)

8.10工程部整改通知单(GT/QR·15—15) 8.11桩基工程施工记录(GT/QR·15—16) 8.1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基坑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8

文件编号:JD/QW7512-1(2)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基坑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2)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1页 共5页 1.编制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基坑维护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基坑维护工程施工全过程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9

适用于建筑物与构筑物有地下室或地下结构的基坑维护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参加基坑维护方案评审,审批维护施工方案。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管理流程

岩土勘察与测试 勘察报告及环境报告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未通过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评

施工方案 未通过 施工方案评审 施工准备 监视异常 施工实施过程 加固措施 监 视 正 常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2) 版本/修改 A/O 主题:基坑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2页 共5页 监视正常

施工结束 施工实施过程

10

验收交工

4.1放坡基坑围护工程

地质勘察及环境调

基坑边坡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基坑降水和边坡加固的方法

视基坑边坡的施工 异

常监视正常

基坑边坡的施工

施工结束

4.2围护结构基坑工程 地质勘察及环境调查 围护体系、支撑系统及降 水的施工 围护体系及支撑系统的 设计及降水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2) 版本/修改 A/O 主题:基坑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3页 共5页

监视异常

基坑挖土及排水 加固措施

11

正 常 监视正常 施工结束 基坑挖土及排水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应满足安全、经济、施工方便及快速等要求。

5.1.2基坑深度超过5m时,设计单位应有围护设计资质,围护方案应经专家组论证。

5.1.3检查围护设计施工图,地质勘察报告,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类型、分布及其结构情况,技术、质量、安全措施及施工监测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资料是否齐全。

5.1.4基坑围护工程施工单位准备情况

5.1.4.1检查施工单位人员及机械设备是否按合同要求进场到位。 5.1.4.2检查施工方案,并通过审核。

5.1.4.3施工单位是否准备好相应的抢险、堵漏材料和设备。 5.1.4.4现场基准点是否已引测至基坑开挖范围外适当位置。 5.2事中控制

5.2.1原材料进场必须提供合格证,并按规范进行取样复试。 5.2.2检查定位是否准确,并进行复核。

5.2.3施工过程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及现行规范执行。

5.2.4对设计有龄期要求的围护结构必须达到龄期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2.5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基坑周边的堆载不得超过15kPa。

5.2.6土方开挖必须严格分层进行,施工时应督促施工单位派专人负责观察挖土过程,严禁挖土机械碰撞工程桩,应随时检查围护结构的稳定和是否存在渗漏情况,发现险情即使处理。 5.2.7当采用机械挖土时,要求机械挖土只能挖到离基底20—30㎝、侧壁20—30㎝位置,其余20—30㎝土方采用人工修土。

5.2.8根据设计要求,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基坑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以随时了解基坑的稳定程度,现场监测的对象为: a.自然环境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2) 版本/修改 A/O 主题:基坑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4页 共5页 b.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c.支护结构 d.地下水位

e.周围(构)筑物

12

f.周围地铁、水管、排污管、电缆、煤气管等重要地下设施 g.与基坑相邻的周围城市道路路面 5.2.9当土方开挖完毕后,必须马上进入下道工序,严禁原土受扰动和被水浸泡。 5.2.10围护支撑系统的拆除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

5.2.11当基坑围护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位移持续加大,发生塌方、涌水、涌砂等),应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抢险,并及时制定加固方案,取得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及监理、甲方同意后,立即组织实施。 5.2.12施工过程中必须整理的保证资料 a.定位记录

b.原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c.焊接报告

d.隐蔽验收记录 e.试块报告 5.3事后控制

5.3.1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取得基坑检测单位出具的监测报告,对围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情况作出评价。 6.编制依据

6.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6.2建筑施工手册

6.3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 6.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7.3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8.质量记录

8.1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特殊专业、工种人员资格证明文件统计表(GT/QR·15—03)

8.2施工单位组织设计审批表(GT/QR·15—05)

8.3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证明文件检查表(GT/QR·15—06) 8.4工程施工进度(调整)计划审批表(GT/QR·15—07) 8.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审批表(GT/QR·15—08)

8.6工程施工进度(调整)计划汇报表(GT/QR·15—09) 8.7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8.8施工方案审批表(GT/QR·15—11) 8.9工程管理部通知单(GT/QR·15—14)

8.10工程管理部整改通知单(GT/QR·15—15)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2) 版本/修改 A/O 主题:基坑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5页 共5页 8.11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3

基础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14

文件编号:JD/QW7512-1(3)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基础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3)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1页 共3页 1.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基础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基础工程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15

本规程适用于基础工程(非地下室)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定位放样 放灰线 标高测定

土方开挖 验 槽 垫 层

基础弹线 钢筋绑扎 制 模

砼浇筑 拆 模 砌地垅墙

底层结构 土方回填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认真熟悉图纸,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及相关管理规程的要求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请设计单位及时予以解答或更正。

5.1.2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将审核意见填写在《施工方案审批表》上,并反馈给施工单位。施工方案中重点审核以下几个内容: a.人员的配备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b.机械设备的选用是否符合投标文件,是否已准备好; c.主要材料是否落实;

d.质量保证措施是否有效。

5.1.3检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资格证明文件、机械设备有效使用证明文件及检测设备校验合格证和有效期,检查结果按程序文件要求填写相关记录。 5.1.4检查所放灰线及标高是否准确无误。

5.1.5检查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有合格证或质保单,进场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确实无误。

5.1.6检查进场的材料是否做好标识,检查结果写在相关记录上。 5.2事中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3) 版本/修改 A/O 主题:基础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2页 共3页 5.2.1土方开挖检查是否按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放坡,当开挖的基坑(槽)土体含水量大、土质差或基坑较深时,应采用临时性支撑加固。当开挖深基坑时,则须采取半永久性且安全、可靠的支护措施。

5.2.2基坑(槽)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搅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

16

以上预留一层人工清理。

5.2.3土方开挖要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对于未送至设计桩顶标高的桩,事先应做好标记。

5.2.4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检查是否在基坑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降水工作应持续至基础(包括地下水位往下回填土)施工完成。

5.2.5弃土应及时外运,在基坑边缘临时堆载时,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及堆载大小应符合要求。

5.2.6基坑挖土完成后,应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验槽,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验槽记录。

5.2.7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工程桩进行静载及动测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5.2.8对于预制桩,应检查截桩后桩身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超送的桩,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接桩,接桩的混凝土是否符合要求。 5.2.9检查垫层厚度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2.10垫层弹线后,应检查桩位的轴线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如偏差值超过标准要求,应及时请设计处理。

5.2.11钢筋混凝土及砖基工程严格按相关管理规程的要求施工。

5.2.12基础拆模、土方回填前,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基础进行验收、评定,合格后方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5.2.13填土应由上而下分层,检查是否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5.2.14墙基及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夯实,控制墙基及管道中心线不产生位移。

5.3事后控制

基础工程结束后,应对其进行验收和评定,符合要求后根据验收结果填写《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6.编制依据

6.1建筑施工手册

6.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7.3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8.质量记录

8.1工程管理日期(GT/QR·15—10) 8.2施工方案审批单(GT/QR·15—11)

8.3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GT/QR·23—01)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3) 版本/修改 A/O 主题:基础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3页 共3页 8.4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GT/QR·23—02) 8.5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GT/QR·23—03) 8.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7

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18

文件编号:JD/QW7512-1(4)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4)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1页 共5页 1.编制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地下室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地下室工程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19

本规程适用于地下室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指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施工测量定位

基坑

围护 开挖土方、人工修土 基础垫层、模板、砖胎模 边

钢筋砼、安装预留、预留 监

砌体 防水

回填土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地下室施工应在桩基工程结束后方可施工,如为砼灌注桩,则桩身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时方能进行土方开挖。

5.1.2应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仔细、系统阅读设计文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并形成纪要。对大型设备吊装孔洞在图纸会审中重点审核。

5.1.3审核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完成审批程序,应特别注意施工方案中有没有涉及地勘报告中提示的特殊地质情况给施工带来影响。

5.1.4协助监理公司检查施工单位在投标书、施工合同及施工组织设计中承诺的人员、设备、材料的进场情况或组织准备情况。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4) 版本/修改 A/O 主题: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2页 共5页 5.1.5审查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包括施工用电、施工照明、施工场地及通道,以及防冻、防高温、防洪等应急措施落实,同时应协助监理公司督促施工方建立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检查质量检测、试验和计量用的仪器、设备和仪表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20

5.1.6会同监理单位对总包单位建立的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核,如桩基工程单独发包,则需组织桩基施工单位和总包单位进行现场交接。 5.1.7督促施工单位绘制钢筋翻样图和模板翻样图。 5.1.8对甲供材料(如钢材、水泥),需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填写采购计划表,并根据施工场地布图检查、落实水泥筒位置,钢筋堆场等。

5.1.9对需要进行检验的材料应督促施工、临理及时取样送检。砼使用前,应提前进行配合比等相应试验。

5.1.10根据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地下室进度计划,报公司相关部门。 5.2事中控制

5.2.1施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可按下表组织实施。 表1 工程项质量控制要求 控制手段 目 围护工详见《基坑围护工程管理规程》 程 土石方开挖范围及边线 测量 工程 高程 测量 土方回填 测量 位置(轴线及高度) 测量 外形尺寸、断面尺寸 现场检查 钢筋规格、数量、位置、现场检查 地下室接头 审核配合比、现场取样制试块、审核试验及现浇砼强度 试块 钢筋砼 现场检查、量测 工程 地下管线预埋孔洞及套管现场检查 预埋 现场检查 变形缝及后浇带 现场检查 柱、墙等垂直构件的插筋位置 砼浇捣 表中所例控制手段: 观察----指以“目视”“目测”进行的检查监督。

现场检查-----指现场视、观察及测量方式进行的检查监督。

量测-----指用简单的手持式量尺、量具、量器进行的检查监督。 测量------指借助于测量仪器、设备进行的检查。 试验-----指通过试件(块)、取样进行的试验,或通水、通电、通气的试验等。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4) 版本/修改 A/O 主题: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3页 共5页 5.2.2主要原材料检验与测试项目 表2 序号

试验名称 检验与试验内容 备注 21

1 水泥试验 2 钢筋试验 3 钢筋焊接试验 4 5 6 7 8 砖试验 砂、石试验 土壤性质试验 防水材料试验 商品砼 出厂质量证明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出厂质量证明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 焊条合格证、焊接试验报告(抗拉强度、断点位置) 出厂证明书(抗折、抗压) 颗粒级配、密度、容量、含泥量 土壤分类、含水量、最佳容量、干容量试验 出厂质量证明书(抗拉强度、耐热度、柔度等) 合格证、试块报告、坍落度、入模温度 按要求进行复试 按批量进行复试、检查化学成分 按要求进行复试 对承重结构按批量进行复试 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试验 根据施工实际进行试验 进场复试 进场复试 5.2.3现场检验项目 表3 序号 分项、分部工程名称 1 土方工程 2 3 砌体工程 模板工程 4 钢筋工程 5 砼工程 6 防水工程 5.2.4大体积砼的施工控制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要质量控制方面的检验项目 复核标高、平面位置及尺寸,检查基底土质、回填土密度。 检查砂浆的配合比,检查砌体的组砌方式及质量。 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标高及垂直度和平整度、检查模板的固定是否牢固,检查施工进度上模板拆除时间,检查预留孔洞的留置是否正确。 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及焊接、绑扎方式,检查预埋件数量和位置。 检查砼的搅拌,振捣质量,检查砼的成型质量 检查基层情况和防水层成型质量 文件编号: JD/QW7512-1(4) 版本/修改 A/O 主题: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4页 共5页 当地下室体量较大,底板采用厚板基础,属于大体积砼时,需要大体积砼作为控制重点。施工前,应督促施工单位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经设计、监理及甲方批准后方可实施。大体积混凝土应通过行之有效的MS等微膨胀剂,补偿砼收缩,同时应做好保湿养护。

22

5.2.4.1砼浇捣前质量控制

a.水泥:要降低砼的水化热,应尽量降低砼中的水泥用量,优先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b.黄砂、石子:黄砂采用优质的中砂,石子采用5—30粒惊经连续级配的碎石。 c.外掺料:根据级配,采用磨细粉煤灰等外掺料。 d.外加剂:(1)采用高诳缓凝减水剂。(2)掺加膨胀剂。

为使配合比符合实际情况,确定砼配合比的试块均提前28天以上制作,配合比的最终确定,需待28天强度合格后。 5.2.4.2砼浇捣过程质量控制

a.大体积砼应采用商品砼,应对砼的供应制定方案,以确保有足够的砼供应量,保证大体积砼的顺利施工。

b.浇筑时应在室外温度较低时进行,事先应测试砼的出料温度,不宜超过28℃。 c.根据泵送砼的自然流淌坡度约1:5,砼的浇筑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施工,分层厚度控制在50cm之内,砼卸料处,保证上部砼的密实,后道布设在坡脚上方,确保下部砼的密度,随着砼的逐渐推进,振捣捧也相应跟上。振捧的落点间距宜控制在0.4m左右,振捣时间

20∽30s,并且在间隔30min后要进行二次振捣。

d.在电梯井、承台、集水坑等到底部下凹较多的部位,先将该处下凹坑用砼浇到与底板标高基本持平后,再循序推进浇筑。

E.浇筑在砼初凝前用木蟹打磨压实,并进行二次光面,以闭合收缩裂缝。 f.砼坍落度,由专人负责每二小时测定一次,每车砼到现场均应进行目测。 g.砼浇筑后应注意测温和保温、保湿养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内外温差控制不宜超过25℃。一般砼浇筑后三天内达最高温度,以后逐日降温,因此最初三天时间内不准在底板上加载任何东西,必须在三天后才允许立模扎筋,但养护草包不准移去,也不能随意掀开,仍要继续养护14天。 5.3事后控制

5.3.1各分项工程结束后,应督促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分项工程质量及时进行评定。

5.3.2在地下室工程结束后,应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和评定,质量等级由评定小组核定。项目工程部需填写《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6.编制依据

6.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6.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4混凝土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4) 版本/修改 A/O 主题: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5页 共5页 7.2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7.3工程材料管理工作规程

7.4基坑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7.5钢筋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23

7.6混凝土工程施工规程 8.质量记录

8.1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审批表(GT/QR·15—01) 8.2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GT/QR·15—05)

8.3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证明文件检查表(GT/QR·15—06) 8.4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审批表(GT/QR·15—08) 8.5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8.6施工方案审批表(GT/QR·15—11)

8.7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GT/QR·23—01) 8.8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GT/QR·23—02)

8.9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GT/QR·23—03)

钢筋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24

文件编号:JD/QW7512-(5)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钢筋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5)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1页 共2页 1.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钢筋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钢筋工程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25

本规程适用于钢筋工程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钢筋翻样

进 料

原进料复试

下料加工

现场绑扎、安装

隐蔽验收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认真熟悉图纸,检查图纸中的问题,并请设计单位及时予以解答或更正,尽量避免返工的出现。

5.1.2人员检查:检查电焊工是否具有上岗证。 5.1.3材料检查

5.1.3.1根据进料清单检查进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确实无误;

5.1.3.2督促并监督施工单位做好来料复试工作,对于达不到要求得钢筋予以退场,并填写相应的质量记录。 5.1.4标识检查:对于已进场的钢筋,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标识,标识牌上明确“品名、规格、数量、检验状态”四项内容。

5.1.5下料加工检查:主要检查焊接接头位置、焊接质量、弯折部位的弯转半径、角度及弯头长度是否满足相关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钢筋焊接接头的试验工作,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入现场进行安装。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5) 版本/修改 A/O 主题:钢筋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2页 共2页 5.1.6重要部位或较为复杂的钢筋工程,要求施工单位编写施工方案并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填写相应的质量记录。 5.2事中控制 5.2.1检查项目

26

5.2.1.1钢筋原材、焊接试验报告是否齐全,试验结果是否合格;要在现场进行焊接的,尚需在现场取样复试。根据检查结果填写《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 5.2.1.2各部位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形式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特别要注意悬臂及人防部位的要求。

5.2.1.3承台、柱、墙、梁、板钢筋截面尺寸、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5.2.1.4柱、墙、梁钢筋加密部位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5.2.1.5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5.2.1.6各部位钢筋锚固长度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特别注意边、角、柱顶及墙顶等特殊部位。

5.2.1.7施工缝、后浇带加筋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5.2.1.8垫块及撑脚的数量、尺寸、数量、位置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 5.2.1.9预埋件是否牢固,尺寸、数量、位置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 5.2.2对于以上各检查项目如有不合格的,填写《工程部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及时予以整改。

5.2.3对钢筋分项的验收,要求施工单位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且施工单位应先行自检。全面验收合格后,签复施工单位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2.4对于人防、基础等部位的钢筋,须按要求及时通知人、质监站等相关部门予以验收。

5.2.5在浇砼过程中,要有钢筋工在场,随时将变形、位移的钢筋加以整理。特别注意阳台、空调搁板等悬挑部位的上皮钢筋一定要保证位置的准确。 6.编制依据

6.1建筑施工手册

6.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物资产品标识控制程序 7.3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7.4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7.5工程材料管理工作规程 8.质量记录

8.1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8.2施工方案审批单(GT/QR·15—11)

8.3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GT/QR·23—01) 8.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27

文件编号:JD/QW7512-(6)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6)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1页 共3页 1.编制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8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原材料复试 浇筑前的检查 原材料计量 搅拌 运输 浇筑

试块制作

养护

5.管理过程

5.1浇筑前的检查

5.1.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及接缝的密实情况。 5.1.2模板及隐蔽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5.1.3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需检查配合比及相应材料进场合格证,督促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进行复试,如水泥安定性,砂石级配、含泥量等。 5.1.4对技术要求复杂的部位如屋面及地下室工程等,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交技术方案并审核。 5.2原材料计量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6) 版本/修改 A/O 主题: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2页 共3页 5.2.1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应符合配合比及相应规范要求。 5.2.2应对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进行抽查,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5.2.3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29

5.3搅拌

5.3.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要求,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5.3.2应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坍落度检查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

5.3.3试块制作、存放应符合规范要求。 5.4运输

5.4.1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

5.4.2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应观察其稠度,混凝土应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 5.5浇筑

5.5.1浇筑时,应注意避免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5.5.2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好。 5.5.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按规范要求留设,下步浇筑前,应按规范对施工缝部位作相应处理。

5.5.4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

5.5.5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应对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进行检查,振捣时间、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5.5.6上翻梁、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墙洞下部等部位,应加强监控。 5.6养护

5.6.1应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混凝土应保持足够湿润状态。 5.6.2混凝土拆模期限应符合规范要求。

5.6.3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前,不得进行支模架搭设施工。 5.7冬、雨季施工

当浇筑时间为冬季、雨季或高温季节时,应制定专项方案,冬季及高温季节应有措施防止受冻或产生裂缝,雨季应有措施进行表面覆盖。 5.8混凝土质量检查和评定

5.8.1混凝土拆模完毕后,应检查混凝土表面蜂窝、空洞、露筋长度、裂缝夹渣层等情况,并作好记录,未经检查施工方不得擅自处理。

5.8.2检查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8.3应对构件的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柱墙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6.编制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6) 版本/修改 A/O 主题: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3页 共3页 6.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7.相关/支持性文件

30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7.3工程材料管理工作规程 7.4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8.质量记录

8.1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8.2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GT/QR·23—01)

抹灰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31

文件编号:JD/QW7512-1(7)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抹灰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7)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1页 共3页 1.编制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抹灰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抹灰工程施工全

32

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抹灰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管理流程 结构验收 设计交底 样板评审

抹灰前检查

底层施工

中层施工

面层施工

下道工序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完成结构验收并完成整改。

5.1.2审核施工单位装饰工程施工方案中关于抹灰工程的内容,填写施工方案审批表。

5.1.3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参加的抹灰样板评审,并形成纪要。 5.1.4检查原材料试验及试配,填写《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检查内容包括: a.水泥的品种、标号、存放等应符合要求,并经过复试; b.石灰的细度、熟化时间应符合要求; c.砂的细度模数应符合要求,并且颗粒坚硬清洁,使用前需过筛,不得含有粘土、草根等杂物;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7) 版本/修改 A/O 主题:抹灰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2页 共3页 d.外掺剂应有有效质量保证资料; e.麻刀、纸筋等的浸泡、掺和应符合要求;

33

f.石膏、玻璃纤维、膨胀蛭石等材料质量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5.1.5配合工种检查

a.门窗框是否安装齐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 b.板条、钢丝网、吊顶是否牢固,标高是否正确; c.各种预埋件、预留洞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

d.水、电管线,配电箱是否安装完毕,水、暖管道是否做好压力试验等。 5.2事中控制 5.2.1底层施工

5.2.1.1基层应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

5.2.1.2基层应采取涂刷界面剂、划浆等处理措施并符合要求。 5.2.1.3灰饼、冲筋、护角施工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5.2.2中层施工

5.2.2.1砂浆应按配合比进行计量。

5.2.2.2不同材料分层抹灰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2.2.3板条或钢丝网抹灰应符合相应要求。

5.2.2.4外墙腰线、窗台等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做滴水线或滴水槽。 5.2.3面层施工

5.2.3.1面层抹灰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2.3.2面层应注意接槎,表面压光、拉毛等应符合要求。 5.2.4冬季施工

5.2.4.1进入冬季施工后,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冬季施工方案,并填写施工方案审批表。

5.2.4.2冬季施工应按施工规范及冬季施工方案进行。 5.2.5各层施工后的养护应符合要求。 5.3事后控制 5.3.1检查项目

5.3.1.1抹灰工程的面层不得有爆灰和裂缝,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应粘贴牢固,不得有脱层、空股等缺陷。

5.3.1.2抹灰分格缝的宽度和深度应均匀一致,表面光洁、无砂眼、不得错缝、缺棱掉角。

5.3.1.3抹灰面层的外观质量,应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6.编制依据

6.1建筑施工手册

6.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7.3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7.4工程材料管理工作规程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7) 版本/修改 A/O 主题:抹灰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3页 共3页 8.质量记录 8.1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34

8.2施工方案审批表(GT/QR·15-11)

8.3装饰样板工程验收记录(GT/QR·15—12) 8.4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GT/QR·23—01)

楼地面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35

文件标号:JD/QW7512-1(8) 修改状态:A/O 管理状态: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主题:楼地面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8) 版本/修改 A/O 页 码: 第1页 共4页 1.编制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楼地面工程进行全面控制,确保楼地面工程施工全

36

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水泥砂浆(细石砼)和花岗岩(地砖)地面的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4.1水泥砂浆(细石砼)楼地面

基层处理 找标高、弹线 抹灰饼、出标筋 洒水湿润 套浆 铺水泥砂浆 铺细石砼 直尺刮平

木抹子槎平

分三遍压光

养护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8) 版本/修改 A/O 主题:楼地面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2页 共4页 4.2花岗岩(地砖)地面

绘制施工大样

37

找标高、弹线 基层处理 选材

浸水、晾干

制作灰饼、冲筋

刷素水泥浆

铺水泥砂浆结合层

铺贴花岗岩

接缝、清理、打蜡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建筑楼面各构造层施工时,其下一层质量符合规范的规定并在有可能损坏其下层的其他工程完工后,方可进行其上一层施工。 5.1.2原材料控制

5.1.2.1楼地面工程所用的水泥宜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安定性强度报告及细石砼配合比报告单。

5.1.2.2楼地面工程所用的黄砂,宜采用粗中砂并进行过筛,不能含有草根等杂质,并对黄砂做含泥量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1.2.3楼地面工程所用的细石子应控制含泥量。

5.1.2.4块材需材质均匀、色泽一致,能符合技术等级,光泽度、外观等质量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花岗岩建筑板材》的有关规定。

5.1.2.5对楼地面所需材料的数量、标号、品种、规格作检查并按规范要求抽样复验,确认合格后方可是使用(取得产品合格证银和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同时将其登记于《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8) 版本/修改 A/O 主题:楼地面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3页 共4页 5.1.2.6各种用材要求按品种、标号分别堆放,并做好标识。 5.1.3工具控制

38

施工单位所使用的检测设备、计量工具必须具备有效合格证明,并将检查情况登记于《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证明文件检查表》上。 5.1.4施工准备控制

5.1.4.1位于建筑楼地面工程的下部沟槽、暗管等,应待该项工程完成后,通过施工单位自检及监理单位、项目工程部的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楼地面工程施工,并签复《隐蔽工程验收单》。

5.1.4.2建筑楼地面工程施工时,环境温度、湿度及所铺材料的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5.1.4.3地面如坐落在回填土上,填土应按规范分层夯实。 5.1.4.4楼地面施工前,基层必须清理干净,再用清水冲洗。

5.1.4.5在铺贴花岗岩板块前,板块应按设计要求并根据石材的颜色、花纹、图案、纹理等试排板,找方、编号,并根据施工图尺寸复核结构实际情况,以大面排整砖的原则绘制施工大样,依施工大样弹线并复核。

5.1.4.6弹出楼地面及块材的标高控制线,并经复核,正确无误后方可施铺。 5.2事中控制

5.2.1水泥砂浆楼地面(细石砼)

5.2.1.1水泥砂浆(细石砼)应按配合比报告单控制,但可根据实际天气情况对用水量作适当调整。拌和料要求施工单位车车过磅,并采用机械搅拌,控制其拌和时间。

5.2.1.2水泥砂浆面层厚度及强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2.1.3水泥砂浆(细石砼)拌和应均匀,施工时应随铺随拍实。控制好施工时间。抹平工作应在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5.2.1.4当水泥砂浆(细石砼)面层内埋设管线等,出现局部厚度不足,应按规范要求做防止面层开裂处理措施。

5.2.1.5细石砼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且不大于15㎝,浇筑时砼坍落度不宜大于30㎜,并需振捣密实。

5.2.1.6细石砼楼地面不应留设施工缝,当施工间歇超过规范要求应作相应处理措施。

5.2.1.7在已处理清洁的基层上应刷一道水泥浆,目的是增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力,涂刷水泥浆稠度要适宜(0.4~0.5的水灰比),涂刷要均匀不得漏涂,面积不得过大。

5.2.1.8在抹压过程中不得撒干水泥。

5.2.1.9在面层施工时水灰比不得过大,在撒水泥砂浆(1:1)干拌和料搓压要用力。

5.2.1.10抹压遍数不少于2遍,最后一遍抹压时要均匀、平直。

5.2.1.11水泥砂浆(细石砼)试块制作及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在做试块时应有工程部人员或监理人员参加见证,并封样,应及时取得试件报告复印件,并登记在《检验、试验报告登记表》上。 5.2.2花岗岩及地砖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规程 文件编号: JD/QW7512-1(8) 版本/修改 A/O 主题:楼地面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页 码: 第4页 共4页 5.2.2.1结合层厚度:当采用水泥砂(其体积比为1:4~1:6)时应为20㎜~30㎜,当采用水泥砂浆时应为10㎜~15㎜。

39

5.2.2.2在铺设工艺板材应用水侵湿,待擦干或晾干后方可铺设,结合层与板材应分段同步铺砌,铺砌宜采用水泥浆或干水泥洒水作粘贴。

5.2.2.3铺砌的板材应平整,板缝直,镶嵌正确,板材与结合层及墙角,镶边处应紧密砌合,不得有空隙。

5.2.2.4铺砌时按花纹、色泽、厚薄有意识选择铺砌。 5.3事后控制

5.3.1施工完成24小时后蓄水或覆盖养护7天。 5.3.2成品保护

5.3.2.1在养护期间不得在浇筑好的楼面上施工,养护后施工时需在其上铺垫油毡或草包,施工工具应小心轻放,以避免损伤楼地面,施工后必须及时清理。 5.3.2.2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灰双轮车不得碰坏门框及铺设在基层的各种管线。

5.3.2.3面层养护时间应符合要求,可以上人操作时,为防止硬器划伤和油漆涂刷过程中污染面层,应上铺防护层。

5.3.2.4在养护期间,在操作间道路口需做“严禁运行”标识并进行封闭。 5.3.2.5在28天后对地坪质量(起砂、起皮、起壳、色泽、平整度等)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在《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上。

5.3.2.6花岗岩或地砖施工后应及时清理,并在表面做防护措施,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上人。 6.编制依据

6.1建筑施工手册

6.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6.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7.3工程质量管理规程 7.4工程材料管理规程 8.质量记录

8.1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8.2装饰样板工程记录(GT/QR·15—12) 8.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GT/QR·23—02)

8.4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GT/QR·23—03) 8.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英红瓦屋面施工管理规程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f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