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聋人困境及优势视角下的干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08 08:24:0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代码 10345 研究类型 应用社会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聋人困境及优势视角下的干预研究

——以浙江省武义县Z福利企业为例

学 科 专 业: 社会学 年 级: 2009级 学 号: 研 究 生: 指导教师: 中图分类号: 论文提交时间:2012 年4 月 5 日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Academic Degree Committee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聋人困境及优势视角下的干预研究

——以浙江省武义县Z福利企业为例

The Research About The Intervention of Deaf People's Trouble From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Take The Survey of Welfare Enterprises Z of Wuyi Countr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meple

作者姓名:

导师:

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二〇一二年四月 April,2012

I

聋人困境及优势视角下的干预研究

——以浙江省武义县

Z福利企业为例

摘要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生存发展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残疾人社会地位依旧偏低,残疾人问题仍然存在。聋人作为残疾人的一员,在社会各个领域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境。福利企业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聋人占据一定数量。该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武义县Z福利企业中聋人群体的调查,客观反映福利企业内聋人所面临的困境,并立足优势视角充分挖掘和展现聋人自身潜能及其环境资源优势,最后将优势视角与聋人工作结合对聋人困境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首先,文章基于实地调查,客观反映了福利企业内聋人面临的困境。福利企业内的聋人困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人际交往困境。主要分为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交往困境和聋人群体内部的交往困境。第二,文化困境。主要分为文化水平偏低的困境和接受再教育不足的困境。第三,职业困境。主要分为求职困境、职业适应困境、工作过程忍受不公的困境以及职业流动受限的困境四个方面。第四,管理上遭遇排斥的困境。主要分为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无意排斥以及因社会标签下的管理偏见及管理难度大而造成的有意排斥。

其次,文章对优势视角下聋人优势予以分析。首先通过与问题视角下聋人工作的比较,总结分析优势视角下聋人工作的基本观点。再就聋人自身优势与聋人环境优势两方面将聋人优势予以展现。聋人的自身优势主要包括聋人技能专长优势、积极的想望优势、内在抗逆力优势。聋人的环境支持优势主要包括现有政策支持、聋文化的讨论及新的聋人观的建构、福利企业的现有关怀设置、社区及社团支持、家人与朋友的支持。

最后,文章将优势视角运用于聋人工作实践,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第一,心理及人际交往干预。心理干预主要通过促成聋人对自身优势认同,以建构全新的自我概念;人际交往干预主要通过开展围绕聋人优势设计的

I

小组活动和工余活动来提升聋人人际交往能力,利用聋人现有的人际支持优势来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聋人人际支持网络。第二,职业及企业管理方式干预。职业干预包括基于聋人优势进行职业布位、针对聋人专长开展职业培训以及肯定聋人业绩并完善其职位晋升机制;企业管理方式干预主要包括立足聋人优势巩固原有管理路径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第三,社会舆论及制度环境干预。舆论环境干预主要利用现行聋文化在我国的讨论下新的聋人观的传播,来改变社会对于聋人的舆论评价。制度干预则主要包括帮助聋人合理利用现有的政策制度支持优势并立足聋人优势对现行的聋人教育制度及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聋人;困境;优势视角;干预

II

THE RESEARCH ABOUT THE INTERWENTION OF DEAF PEOPLE'S TROUBLE FROM THE STRENGTH

PERSPECTIVE

——TAKE THE SURVEY OF WELFARE ENTERPRISE Z OF

WUYI COUNTR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s the disabled people are part of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an indirectly reflect the civilization level of a count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undertakings for disabled people in our country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people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However, the social status of disabled people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and problems concerning disabled people still exist. As the members of disabled people, deaf people are confronted with multiple challenges and predicaments in various fields of the society. Welfare enterprises are special enterprises for provid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disabled people in which the number of deaf people account for a certain percentage.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deaf group of Z welfare enterprise of Wuyi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predicaments faced by deaf people in the welfare enterprise, the author fully explores and displays the potentialities of deaf people themselv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from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and finally combines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and the work of deaf people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predicaments of deaf people.

Firstly, the paper is based on field survey, objectively reflecting the predicaments

III

confronted by deaf people in the welfare enterprise, which mainly include four aspects. The first one is the predicament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the communication predicament between deaf people and healthy people and the communication predicament within the deaf group. The second one is the cultural predicament, including the predicament of a low cultural level and the predicament of insufficient reception of reeducation. The third one is the occupational predicament, including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predicament of job hunting, the predicament of occupational adjustment, the predicament of suffering unfair treatment during the job process and the predicament of limited occupational mobility. The fourth one is the predicament of suffering rej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unintentional rejection due to unsmooth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tentional rejection caused by social management prejudice and management difficulty.

Secondly, the author gives an analysis about the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from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First, 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viewpoints about the work of deaf people under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through comparing with the work of deaf people under the problem perspective, and then displays the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themselves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The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themselves mainly include skills and specialties, positive desire and inner resilience. The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mainly include current policy support, the discussion about deaf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viewpoint of deaf people, current caring settings in the welfare enterprise, support from communities and associations, and the support from families and friends.

Finally, the author applies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to the practical work of deaf peopl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suggestion is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psycholog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through urging deaf people to acknowledge their own advantages so as to establish a brand new self-concept; the intervention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through developing group activities and spare time

IV

activities center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to promote their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using the current interpersonal support to further expand and perfect the interpersonal support network of deaf people. The second suggestion is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occupation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methods. The occupational intervention includes occupational positioning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conducting vocational training with the specialties of deaf people, acknowledging the performance of deaf people and perfecting their promotion mechanism;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ethods include consolidating previous management route and innovating the management methods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The third suggestion is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and system environment. The intervention in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mainly uses the current discussion of deaf culture to broadcast new viewpoint of deaf people so as to change the society’s public evaluation for deaf people.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system environment mainly includes helping deaf people reasonably use current policy support and putting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reforming and perfecting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and employment system for deaf people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deaf people.

Key words: deaf people; predicament;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tervention

V

III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目录.............................................................................................................................. III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 (二)核心概念界定 ................................................................................................ 2 (三)文献综述 ........................................................................................................ 4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9 (五)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10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12 (一)人际交往困境 .............................................................................................. 12 (二)文化困境 ...................................................................................................... 14 (三)职业困境 ...................................................................................................... 16 (四)管理中遭遇排斥的困境 .............................................................................. 19 三、优势视角下聋人的优势分析.............................................................................. 21 (一)优势视角与聋人工作的结合 ...................................................................... 21 (二)优势视角下聋人潜能与资源优势 .............................................................. 24 四、优势视角下聋人困境干预.................................................................................. 31 (一)心理及人际交往干预 .................................................................................. 31 (二)职业及企业管理方式干预 .......................................................................... 36 (三)社会舆论及制度环境干预 .......................................................................... 40 五、结语...................................................................................................................... 44 参考文献...................................................................................................................... 46

VI

VI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据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共2004万人,占据残疾人总数的24.16%。在关于残疾人的界定中,聋人群体属于残疾人类别,但它与其他残疾人群体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聋人群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其特有的生活方式,聋人较其它残疾类别(盲、肢残、孤独症、弱智等)更为强调聋文化;聋人群体与主流社会的关系特征最主要在于沟通的障碍,但聋人独特的沟通手段——手语能够在群体内部弥补这种缺陷。聋人群体在残疾人整体中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促成笔者选定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

目前国际国内对残疾人整体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残疾人分类的聋人群体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聋人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关于该群体相关问题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聋人本身极其家庭,其存在必然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福利企业作为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性经济组织,决定着一部分聋人的生活水平,对该群体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自己的初步调查,发现聋人在福利企业中的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同时,聋人由于殊于常人的认知方式,在视觉能力和专注力等方面又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促成本文选择一种全新的视角对聋人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在深入调查了解困境现状的基础之上,站在优势视角的立场上,帮助福利企业中的聋人群体挖掘和强化其自身潜能和资源优势,促成其走出困境。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以聋人为主体的相关研究呈起步阶段,聋人工作也缺乏相应理念。优势视角作为一种社会工作新视角,在残疾人研究中已有所运用。将这一视角与聋人工作相

1

一、绪论

结合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优势视角提供了聋人工作实践方法的新模式,认同聋人身上有着无穷的力量和优势。通过转移聋人或周围的人对问题的过分关注,与聋人合作,挖掘其自身潜能优势和环境资源,并通过相关干预不断完善和强化,最终在行动中解决聋人的困境。将优势视角与聋人社会工作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聋人工作理念的缺陷,发展了聋人工作新的理论模式。也推动了着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工作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2)现实意义

聋人群体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关注,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聋人争取更多的权利和机会,促成他们走出困境。但是,受制于传统工作视角的影响,聋人被贴上依赖帮扶与救济的弱势标签,聋人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却被湮没和忽视,他们普遍感到孤独和困惑。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聋人群体在福利企业内工作生活中面临的障碍和困境。注重挖掘和强化聋人群体的潜能和资源优势,以新的思路和方法促成聋人群体走出困境。本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对于聋人的全新建构,促进福利企业传统管理体制的反思和改革。

(二)核心概念界定

1.聋人

聋人,基本定义是指因先天遗传或后天因素而导致听力受损的残疾人。对于先天性耳聋而言,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学习语言,一般没有语音沟通能力;而后天形成的耳聋,原来形成的语言功能在长期无法实现语音互动的情况下也会逐步丧失,所以聋与哑呈现一种因果关系,十聋九哑是一种普遍现象。文章参考相关文献,以聋人这一概念指代丧失了听力和言语功能、以手语为主要交流方式的群体。

美国依据对“聋人身份”的认同态度和不同的社会建构将聋人区分为“the deaf”和“The Deaf”。前者是指生理上的聋人,是体现残疾建构的术语,指听力分析器某部分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减退或丧失,造成交往困难的群体。后者则是侧重与文化意义下的聋人,“聋人”被看成一种身份,聋人是使用美国手语的一种语言和文化

2

一、绪论

上的少数族群。①

日本聋文化宣言对聋人做这样的定义:“所谓聋人,是指说着日本手语这种与日语不同之语言的语言少数群体。” ②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历来很重视集体在维护个体权利方面的作用,我们将聋人归入残疾人类别,主要是从生理上来界定聋人。聋人是指无法通过听来接受信息,进行言语交流的人。

2.优势视角

Saleebey认为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服务对象的内在潜能和资源优势的视角,关注的焦点是服务对象自身优势及其周围的环境资源。优势视角相信服务对象自身拥有促成改变的重要资源,个人经验也是一种优势资源。优势观点不把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症状作为关注的焦点,但并非忽略服务对象的问题与不足,而是力求帮助服务对象从另

一个角度来认识自己的问题和改变的机会,降低问题对于服务对象产生的威胁性。优

势视角指引下的社会工作,其实践则要求工作者尝试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案主本身、他们的环境和现状,不复是那种孤立地或专注地集中于他们面临着的种种问题,而是把目光投向可能性,去看他们的“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Charles H.Zastrow认为优势视角是增能社会工作模型特别重视的一个有用工具。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中充满资源,挫折和创伤可能带来伤害,也可能带来挑战和机遇。工作者应激励服务对象发现并认同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并将优势运用到行动中以不断强化和完善。工作者应认真对待服务对象的热望与需求,相信服务对象的能力。通过不断地识别和利用、建立和强化其原生的优点和能力,利用服务对象自身及周边的环境为服务对象服务。④

周沛、曲绍旭等人认为优势优势视角是一种相信人具有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的视角,优势视角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即便是在困境中备受压迫与折磨的人,也能通过其与生俱来或后天培养的抗逆力和相应的潜在优势来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改

①②③

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130.

贺晓星.日本“聋文化宣言”: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与文化再生产[J].北京大学教育评.

DennisSaleebey.TheStrengthsPerspectiveinSocialWorkPractice.3rdEdition[M].PublishedbyPearsonEducat

ion,Inc:PublishingasAlly&Bacon,2002:17.

Charles H. Zastrow.Practice of Social Work .3rd Edition [M]. Published by Thomson Wadsworth,1998:54.

3

一、绪论

变。优势视角之于社会工作实践,工作者不应将目光焦聚于问题和症状,而应将案主的个人优势及环境资源作为首要关注点。①

(三)文献综述

1.有关优势视角

Saleebey 认为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反对把服务对象标签化与问题化。认为将问题标签化会对服务对象产生“蚕食效应”,屡次重复后,就会改变了服务对象对自身的看法及周围人对他们的认识。久而久之,这些变化会融入他们的自我认同中,从而降低其自我评价,挫伤其自信心。这一视角强调 “内在的转变能力”, 社会工作者应立足于探索并利用案主的潜能及资源,帮助他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不幸和伤害,抗拒社会主流对于他们的偏见、歧视及控制,最终协同案主达到目标,实现梦想。有问题并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考验是要想出能够对付问题、利用问题甚至超越问题的建设性途径。在以优势为本的实践中,目标是动员个人、家庭、社区的资源去解决问题。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元素是了解人们自己想要什么。②工作者的角色是培养、鼓励、协助、支持、激发、人们释放内在的优势;指出案主的环境之中可以获得的;在社会各个层面促进公平和正义。

Simon 认为优势视角的信念包括:(1)赋权(empowerment)。(2) 成 员 资 格(membership)。优势视角认为我们服务对象与我们相同,享有随成员身份而来的自尊、尊严和责任。成员资格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拉近人们的距离,让他们的呼声和需求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满足,不公平受到应有的重视。(3) 抗逆力(resilience)。抗逆力是一种应对与抗争磨难的能力。相关研究和实践证实了抗逆力的客观存在——人们在遭遇挫折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环境可以合成让人形成超越问题和困境的能力。(4)对话与合作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通过对话,我们在确认别人的重要性的同时将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不断弥合。

国内优势视角相关研究主要是在国外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相关研究已表明该

①②

周沛,曲绍旭.“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C].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1:218.

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96

4

一、绪论

视角已逐步深入到实践领域并带有一定本土化特色。宋丽玉、施教裕从理论内涵与实务方法两方面阐述优势观点,提出复元概念。认为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本质在于复元优势之道。优势观点运用于社会工作意味着对案主与其所处的环境所抱持的观点从缺点模式转向优点模式,以及促进案主改变的处理策略及焦点也由问题解决过渡到优点模式的更替。①案主优点可分为内在优势和环境优点,复原力、疗愈和圆整作为内在优势,社会参与与社会支持网络作为环境优点。并将优势模式划分为优势评估、目标和个人计划执行及评估,工作原则、助人关系和获取资源五个方面结构。

杜立婕认为优势视角为指导的社会工作实践,工作者应从挖掘、开发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出发展开工作,协助案主应对生命中的挫折及困境,摆脱社会主流话语的控制,最终达到目标,实现梦想。②在优势视角下挖掘案主的抗逆力同社会工作原有的信仰及价值一致,并没有十分特殊的地方,优势视角揭示了“一切以案主为出发点”这一神圣的社会工作职业原则,相信人具有改变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其尊严和价值,应享有平等的尊重。

赵罗英认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是立足于案主的优势和资源,认同案主具有丰富的潜能及资源,案主所谓的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社会、社会机构或他人出于偏见甚至是好心而强加给案主的,问题和压力并不一定导致适应失败或精神障碍问题,应在情境中去评估案主的问题,把问题外化和悬置。面对困境,要相信案主具有与生俱来的抗逆力,发现并利用案主周边环境中的“保护性力量”,促成案主和环境形成良好互动,帮助其形成自我整合和痊愈的能力。③工作者要转变自己惯有的的专家身份,走进案主的世界,以客观的态度去聆听案主,学习案主的文化,发掘案主在应对困境时曾运用到的智慧和毅力等优势抗逆力,然后和案主协作合作,重新界定问题,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并构建全新的生活方式。

2.有关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工作

周沛、曲绍旭等人将优势视角运用于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中,认为优势视角是这样一种工作理念,它将个人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及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关注的焦

宋丽玉,施教裕.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5.

杜立婕.使用优势视角培养案主的抗逆力:—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03). 赵罗英.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优势视角”模式[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02).

②③

5

一、绪论

点。优势视角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①并进一步将优势视角结合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应用于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的各个项目(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形成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体系。

王亮反思和批判残疾人工作的传统问题视角,认为优势视角视一种全新的残疾人工作视角。优势视角是一种以优势为核心,强调将关注点聚焦在残疾人身上、尽可能的发挥残疾人自身的能力与优势,强调对残疾人潜能的开发和培养。优势视角模式在残疾人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包括:1、建构一种驱使其成长、改变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制度。2、在残疾人工作中以尊敬和赞赏的态度对待他们;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型关系;首要关注点在于受助者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才华等。3、对受助者面临的问题,将其置于恰当的情境中,更多的是关注起优势。②

原会建认为在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的就业援助,不仅要帮助残疾人认同发挥优势以实现成功就业,还要将其优势和资源不断强化并扩展,不断增强残疾人的社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协助其挖掘个人品质以及外界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将残疾人自身有益于其就业和发展的理想、技能、抗逆力、智慧和潜力相融合,帮助残疾人构造全新的自我概念。③优势视角下推进残疾人就业,要把目光聚焦于残疾人的能力和资源而非挫折和障碍上。要不断引导残疾人发现、认同并合理运用自身的职业优势,通过实践来不断强化自身潜能和资源,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增进其优势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与互动,促成其在就业中发挥主体性地位。

杨洪斌从优势角度看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首先分析目前农村残疾人扶助工作面临的困境。再对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进行阐述: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工作,与以往问题为本的传统工作理念不同,是以残疾人的优势为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残疾人工作理念的缺陷,为残疾人工作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了富有魅力的合理解释。最后基于优势视角理念,分别从社会层面、居民层面、社会工作层面就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提出新的构想。

3.有关聋人

①②

周沛,曲绍旭:“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公共管理高层论坛[C].2011:218. 王亮.优势视角:残疾人工作的新视角[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0,(10). ③

原会建.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J].中国劳动,2009,(06). ④

杨洪斌.优势视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J].中国残疾人,2006,(02). 6

一、绪论

目前,优势视角只还停留于残疾人整体工作层面,在对残疾人分类研究中还较少涉及。由Backinan and Dixon提出的补偿假说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聋人具有一定的优势。该假说认为,由于各种感觉通道间的互相通达和联系性、当某个感觉通道的能力被剥夺以后,个体将更多地依赖其它感觉通道来接受信息,从而强化其他感觉通道的功能,所以使完好的感觉输入通道就会得到补偿。这种感官的转化和通达性,是大脑可塑性的一种体现,而大脑的可塑性是从个体出生就开始并贯穿人的一生。①对于聋人来说,他们多数从出生或生命早期就丧失了听力,由此,他们便会更多地依赖视觉这一重要的感觉输入通道。日积月累,聋人就会形成有别于健听人的视觉能力和视觉认知习惯。

国外兴起的聋文化研究,主张从文化视角对聋人做全新界定。文化意义上的聋人界定有利于促成聋人摆脱弱势标签。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日本“聋文化宣言”对聋人做全新定义,“所谓聋人,是指说着日本手语这种与日语不同之语言的语言少数群体”。这一定义是从语言、文化角度而非生理角度来界定聋人,它认为聋人是一种语言、文化建构的群体。美国残疾人法案(1990)提出由于聋人群体存在的限制主要在于与人交流方面。聋人在各个领域中可能遭遇的歧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方面,聋人群体面对的有意识的障碍在于:雇主、管理者、所有者、公共场所的经理人,相关机构对于该群体的偏见和排斥。无意识的歧视主要有:1.难以使用电话系统。不能使用电话等通讯系统,使聋人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工作、社会活动、公共领域与私人活动之外。2.不能有效参与公共机构。没有翻译人员,聋人不能与医生、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交流。没有视觉上来的通知,聋人不能知晓什么时候飞机或者火车晚点,什么时候会离开。②为了消除主流社会有意识、无意识的歧视,国家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制定和实施服务体系时,应该确保聋人和听障者被包括在内。

国内聋人相关研究一方面是对国外聋文化研究的讨论和继承,另一方面则是立足于问题视角就聋人与其他残疾人、健听人比较中的特征和困境进行分析。贺晓星一方面回顾日本聋文化宣言对于聋人群体新的认识和定义:聋人并没有把自己看做是残疾人,失去听力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痛苦,痛苦更可能来自生活在听人世界与听人相处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歧视和偏见,以及基于这些歧视和偏见之上的一相情愿的意志强加。另一方面又通过聋人群体在“文化再生产”中面临的困难和现代社会的“聋人教

①②

徐步云.聋人与健听人视觉变化觉察特点之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张春兰.美国聋文化的起源、内涵、实践与局限性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7

一、绪论

育”的实际情况来反思现实社会中聋人的处境。

胡雅梅提出聋人群体与其他残疾人群体的差别:“只有聋人强调聋文化,其他残疾类别(肢残、智残、盲、等)不存在明显独立的文化。这主要是由于聋人与主流社会的关系仅在于沟通的障碍,这一特点使聋人群体相对独特于其他群体,聋人群体内部拥有自己特有的沟通方式——手语,以及聋人群体内部较强的凝聚力,使得聋人文化和聋人社会得以凸现。①

李强、鲍国东对聋人心理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自卑”展开相关研究,寻找聋人自卑感产生的源头并提出相应对策。聋人自卑心理的原因在于:首先,生理的缺陷使聋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自卑。其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交往中的自信。第三,自我认识不足,对自己估计过低。第四,挫折的影响。聋人在受挫后,由于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微弱的挫折给予他们难以忍受的打击,使其自卑。②在自卑的调整方面提出改变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积极的自我暗示等对策。黄炳昌立足问题视角从交流方式、意识形态、思维模式、待人处事等方面分析聋人群体与常人的差异。并提出由于“聋”这一生理缺陷,该群体对于社会伦理这种无形的社会舆论,心理压力和心理约束力较之听人偏弱,再加之家庭教育的缺失,意志不强的聋人较常人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发展不良、道德观念薄弱。等问题。③

4.学术评价

从对象而言,现有的国内外成果中,一种是将聋人放入残疾人整体。将聋人作为残疾人类别之一,有利于帮助聋人在相关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中受益。我国比较重视集体对于维护个体权利方面的积极作用,这种传统观念在我国最为盛行。目前,在这种观点下对于聋人研究涉及聋人大学生、聋人婚姻问题、聋人犯罪问题等领域,主要是站在问题视角下聋人与其他群体对比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角度来加以分析,这些已有研究在研究方法、思路、理论框架等方面给予本文很多启示。另一种观点是从文化上来建构聋人。这种观点始于西方,在日本得以盛行,聋人被看做一种仅是在语言和文化上与听人有所区分的少数族群。在持有这种观点的基础上,对聋人所做的研究多数是围绕着聋文化所展开关于聋人教育、聋人身份认同等方面的研究。聋文化的兴

①②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李强,鲍国东.聋人自卑心理寻源与对策[J].中国残疾人,2007,(02). ③

黄丙昌.试论聋人群体的特殊性[J].中国残疾人,2009,(02). 8

一、绪论

起挑战了传统意义上对聋人的定位,推动了聋人摆脱弱势标签,平等融入社会,争取自身权利,这对本文反思问题视角,选择优势视角进行研究提供了启示。

从理论视角而言,中国传统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是一种“问题视角”即“发现问题——诊断界定问题——寻找原因——作出解释或分析——提建议或开处方”的问题解决流程。优势视角是一种从西方开始盛行的社会工作实务新视角,改变了传统社会工作实务中以问题为本的思维模式,促成了以人为本即以案主为中心这一新的理论与实务模式,为社会工作中案主与工作者之间的专业关系倾注了新的活力。目前,国内外已将这一视角与残疾人工作相结合并展开了相关研究,但建立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相对深入具体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聋人群体 传统视角 群体特征 优势视角 企业体制 缺陷 自身潜能 环境资源 技能优势 职业困境 人际困境 心理潜能 管理缺位 文化困境 抗逆力 政策、文化 企业关怀设置 非正式支持 困境现状 潜能和资源优势 心理及人际干预 职业及管理方式干预 舆论及制度环境干预

图1.1研究思路简图

9

一、绪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相结合收集资料。 (1)文献法

查阅相关书籍、学术期刊、电子图书,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动态;学习有关聋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方法。

(2)访谈法

访谈法主要应用于对个别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主要访谈对象为聋人职工。为了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资料的有效回收,访谈过程主要借助于专业手语老师的翻译和辅助①。同时,本研究也注重从企业内其他成员方面间接收集资料,主要对象为企业内与聋职工接触较多的工友及相关管理人员。

(3)观察法

主要运用于对福利企业内和相关设施及聋人工作生活状态的观察。这种观察强调将聋人置于情景中,尽量避免调查介入对于聋人的影响,保证信息的客观性。

(五)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Z福利企业创办于1991年,坐落于浙江省武义县项山干工业区,厂房占地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具有目前浙中地区同类企业中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企业倡导“关爱残疾人”的企业文化,是为残疾人优先提供就业、关心弱势群体的优秀福利企业。我们将调查地点选择在Z福利企业,主要是由于该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要求大部分岗位对视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要求,残疾职工中肢体残疾、视力残疾人数相对较少,听力残疾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企业现有职工900多人,其中残疾职工占300余人,聋职工约占整个残疾职工的40%,达120余人。从2011年5月到10月,我们对该企业作过多次实地调研,资料收集方法主要采取个案访谈法,共形成了30多个个案材料。我们以该企业聋职工名单为基本的抽样框,采取等距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30名聋

关于手语老师的选择,一方面,我们利用企业内手语老师对于企业聋职工的熟悉度来建立访前关系,拉近与被

访者的距离。另一方面,考虑到企业内手语老师作为企业管理层的一员,可能对被访聋职工客观反映问题造成压力,从而影响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我们聘请了一名新的专业的手语老师,在企业内原有的手语老师的配合下展开访谈工作。

10

一、绪论

职工作为个案访谈的对象,这些访谈对象在该企业聋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内聋职工整体情况。

表1.1聋职工基本情况分布

项目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工龄 类别 男 女 25岁—35岁 35岁—50岁 50岁以上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及以上 5年以下 5年——10年 10年以上 人数(人) 89 32 35 78 8 50 65 6 23 42 56 比例(%) 74.2 26.5 29.1 65.0 6.7 41.3 57.7 5.0 19.0 34.6 46.3 11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Z企业内聋职工人员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于一线车间。其中男职工人数较多,男女比例达3:1。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总人数的5%。从年龄分布上看,35岁到50岁聋职工人数最多,占据总人数的65%。聋职工工龄一般较长,工作年限达10年以上的聋职工将近总人数的一半。企业中聋人通过就业基本生活得到一定保障,但由于自身因素和传统问题视角下相应的社会定位及体制建构,福利企业内聋人群体依旧面临着一些困境。本部分主要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将企业内聋人的困境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人际交往困境

1.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交往困境

(1)自我评价偏低导致畏惧交往

聋人的较低的自我评价主要来源于社会标签的内化、社会比较中产生的心理落差以及在交往尝试中的挫折三个方面。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①主流社会惯于以一种传统的视角来认识聋人,在主流文化中聋人是一群生理上有缺陷、存在较多问题的残障群体,这些对于聋人的偏见形成的刻板标签,使聋人倾向于消极的自我评价。影响自我评价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社会比较,在调查过程中,涉及到与健听人群的交往及互动,大多聋人表现有较强的自卑感。聋人作为少数群体,在生活与工作中,不可避免与周围的健听人群建立关系,在与健听人群的互动过程中,聋人容易将自己与身边的健听人进行比较,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从而强化自身不足,加深自卑心理。企业内聋人与健听人的交流部分借助于专业手语老师,而更多的交流则需要通过书面文字表达,由于聋人的文化水平偏低加上聋健之间思维认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1.

12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知方式存在差异,使聋人在与健听人的交流过程中时常感到困惑不解,并且聋人通常认为这种交流方式会给对方造成负担(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从而在内心产生负疚感,畏惧交往。

(2)沟通渠道不畅以致无力交往

聋人作为福利企业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受限于面对面的手语交流。就其他健听人群体而言,手语是一种弱势群体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规定要将手语作为第几语言来普及。企业内,除了一位专业的手语老师精通手语和个别基层管理者掌握了一些基础手语外,口语是主要沟通方式。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聋人不可避免需要和健听人进行沟通,他们与健听人主要的沟通方式是书写或通过手机编辑信息,而这两种方式均不如口语直接有力,并且对时间和耐性有一定的要求,沟通渠道的不畅使聋人在交往过程中倍感无力。

平时有问题,简单一点的事情,就直接去办公室,写一写或者把手机拿出来编个信息他们就明白了。遇到麻烦一点的事,需要慢慢解释的,要表达清楚就比较麻烦的,所以有时候不是很严重的事儿,我一般不会去找他们的。遇到大问题要先去找手语老师,给她说明白,让她帮我去讲,手语老师也就只有一个啊,她除了给我们做翻译还有别的事儿要管,有时候也很难抽开身的。(女,先天,37岁,初中,工龄10年) (3)聋人小团体排斥外部交往

小团体①现象是企业内聋职工较为显著的人际特征。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往往同时有着各种需要,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聋人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归属和自尊的需求较为迫切,企业正式组织在满足聋人的这一需求上存在局限性,使得聋人趋向于结成以车间为单位的小团体。聋人进入企业后,面临沟通上和适应上的障碍,在心理上会出现结构性紧张和危机 ,再加上健听人群的“排斥”态度,聋人更倾向于在同类群体内部寻找社会支持、获得社会认同,从而形成小团体。通过对管理人员和聋人的个别访谈,我们了解聋人这种内向的沟通方式十分明显,企业内聋职工在工作中呈现一种以车间为单位的小团体并且这种小团体时常以一到两个聋人精英为中心,团体内部呈现高度凝聚力,对外则较为排斥,其他成员较难与团体内

某一团体或者组织中的一小群成员因关系特别紧密而结合成的一个次级团体或组织。

13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成员达成沟通。

2.聋人群体内部交往困境

在聋人群体内部,以手语为交流方式,整体上能实现良好沟通,但由于聋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过学校规范手语教育的聋人较少,聋人学习手语的途径存在多样性,这使得他们各自的手语表达方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聋人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也会出现问题。

有几个人没读过书的,跟他们打交道很麻烦的,他们打的有些手语我搞不明白的,不知道在哪里学来的。没在学校里读过书,写字也不会的。我是急性子,讲不清我就找我们“老大”,就他有耐心的,他就慢慢的和他比划,还教他们用手机发信息什么的。(男,先天,34岁,初中,工龄9年)

(二)文化困境

1.文化水平偏低的困境

企业中聋职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到聋职工总数的5%,曾在专门聋校接受教育的也不到10%。残疾人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拨专用款项创办,特殊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全额由国家投资。残疾人由于自身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的人均投资要高于普通教育。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总体资源有限,所以在关于教育的投入方面,首先考虑的是健全群体的需求,对于广大残疾人教育的投入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费增长的幅度远远低于残疾人适龄学生的增长幅度。残疾人人均享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必须的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就聋校教育而言,由于现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活动设计多是以聋人的弱势标

签为参照,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对聋人优势以及特长的开发较为忽视,这使聋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我评价较低,容易感受歧视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而难于继续学业。

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保护法律问题史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73.

14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就聋人家庭而言,一部分聋人家庭对聋人教育投入作悲观预期,因为其身体缺陷,对其期望不高。也有一部分聋人家庭生活状况较差,甚至需要依靠政府救济度日,从而根本无力支付聋人教育所需的经费。就聋人自身而言,因为言语功能的丧失,聋人较难建立起以语言为基础的思维方式,这使得聋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部分聋人也反映在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普通学校随班跟读过程中经常感受到歧视和排斥。

我们也是想好好培养孩子的,希望他多读书,以后发展好些,可是看到他自己学习也吃力,有时候蛮不开心,就担心他在学校受欺负的。聋人现在好像出路不多,机会比较少的,文化再高发展也就这样,我们也就不再强求的,在厂里上班还好的,初中没毕业就让他过来上班。只要能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就成了。现在最开心的是孙子是健康的,也很可爱,就寄希望孙子以后多读书,过好一点。(男, 52岁,事故致肢残,小学,工龄18年,二儿子为聋人在厂工作)

对于聋人受教育的态度方面,聋人家长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歧视,一方面觉得社会给聋人提供的机会较少,教育投入与以后的发展不成正比,即便是学有所成也可能会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因此他们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也不想做无谓的投入。聋人的配偶大部分也是聋人,他们在对健听子女的教育能力上有一些欠缺,如果子女是健全人(多数现象),他们的父母一般会花较多精力和时间去照看和培养,聋人家庭中隔代教育现象变得极为普遍。聋人的父母一般更为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健全孩子,将对子女的关爱转嫁到孙辈上来。

2.接受再教育不足的困境

聋职工进入工作岗位,要求学习相应的新知识,掌握相应的新技能,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而调查中,大部分聋职工在接受基础教育后,很少有机会接受职业的再教育,只有15%的聋职工表示通过残联等社会组织或通过企业集体安排参加过相应的培训。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传统问题视角的影响下,社会对于聋人的期望值较低,对聋人的素质提升和发展不为重视,相对应的教育投入就较低;另一方面,福利企业是作为安置弱势残疾人群体的特殊社会机构,企业对聋人的安置和管

15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理是以对聋人的传统弱势定位为基础,认为聋人是能力不足、亟需帮扶且存在诸多问题的群体。这种问题视角忽视了聋人正面的潜能和特长,忽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聋人的能力和贡献不为重视,没有认识到聋人优势的开发和利用能够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从而忽视了对于聋人的职业培训活动。

(三)职业困境

1.求职困境

对于聋人而言,实现就业是其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而由于聋人自身困境及社会就业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聋人在求职过程中大多遭遇过排斥和拒绝,面临一些列的困境。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85%的聋人反映曾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聋人求职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不能及时掌握就业信息

聋人由于自身的缺陷,了解社会主要是通过亲人朋友,而聋人社交圈子较小,朋友多为聋人,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聋人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时效。部分聋人会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但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利用互联网这一途径来找工作的聋人寥寥无几。同时,聋人由于自身缺陷,不能很好地利用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也极大地影响着聋人的求职。

(2)相应技能缺失

聋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相关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大部分聋校的职业培训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聋人在聋校的技能培训,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技能的要求。大多聋人表示在聋校接受的技能培训依旧是传统的老三样(美术、缝纫、手工),使聋人所掌握的技能与社会要求脱节,加上社会对于聋人的职业再教育的缺位,导致聋人在求职过程中因为职业技能的缺失而被用人单位拒绝。

(3)用人单位的排斥

大部分聋人表示,在求职过程中不具竞争力,时常遭遇排斥和歧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残疾人就业给予了有力的政策保证,但由于传统问题视角下聋人的弱势标签的固化,社会中依然存在大量对于残疾人的排斥和歧视现象。即便聋人的技能和

16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水平高于健全人,很多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健全职工。他们会认为聘用聋人是一种高成本(聘用翻译)和高风险(事故)的行为。尽管政府有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就业规定,以督促用人单位按比例接收一定的残疾人员,部分单位仍宁愿交钱,也不愿接收残疾人,或者即便是在规定下接纳了聋人,在环境和职位安排上却因忽略聋人的特点和感受,而让聋人难以适应和胜任。聋人也会感觉自己是个异类,而难以融入到群体当中去。

2.初期职业适应困境

正如对福利企业的界定所说,福利企业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管理层惯于以问题视角认识聋人,站在一种优先考虑企业利益、注重生产效率的立场上,在对聋人的职业布位上以“安置”取代“科学安排”。对聋人的职位安排上时常采取“补位法”,即根据企业现行岗位空缺安排聋人工作,这种方式较少考虑聋人与其岗位的匹配性。同时,聋人由于较低的自我评价,在职位选择过程中自主性较低,认为自己能找到现在的工作已经很满足,尽管在职业适应上面临困难,大多也会选择安于现状。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通常是我们安排,哪个车间缺人就往哪调。除非岗位闲置的比较多,我们会让他们自己选择的,但是其他残疾人不愿意干什么会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就帮他们做调整。聋人这一块呢,有时候安排给他们事情,他们就去做了,我们就认为他们是能习惯的。

刚开始来的时候,厂里面生产量很大的,我被分配到的车间要求晚上加班呢,我身体也不是很好的,不想上夜班的。但是觉得出去混口饭吃很难,能找个工作不容易的,工资也还不错,就不想去“找麻烦”。忍一忍、坚持坚持,后面慢慢的习惯了就好了。(女,后天,29岁,初中,工龄7年)

3.工作过程忍受不公的困境

企业中,虽然聋职工占据一定数量,但由于聋人群体的弱势身份,聋人在权利的争取上处于劣势。企业设置大部分仍是为听人设计,听人的主要沟通手段——语音沟

17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通仍处于垄断地位。当聋人在遭遇不公平对待且诉求和抱怨得不到有效处理时,大多选择默默忍受。

有一次工作过程中,突然机器坏掉了,因为车间工作是一个流程下来的,后面他们的工作就受到了影响。我当时很急的,写了一张纸条到车间办公室,他们那时候忙,都没人理我,我又不能说不能叫。后来没办法,我自己回来修机器,后来工期耽误了,上面就怪问题出在我这里,心里很冤,说不出来,解释不清楚的。(男,后天,42岁,高中,工龄13年)

有一次,我和一个肢体残疾的女同事为工作的事闹矛盾,明明不是我的错。上面知道了,把我们一起叫去办公室。过去了,管理员对我态度还是好的,但是后来就看到我那个同事在那里和管理员不停的说,还一边指着我。我只能在那里写,很慢的,当时就有点绝望的,写着哪有人家快啊,几个字表达得清楚什么啊?后来遇到问题就先想到忍,不想去经历那种尴尬和无助。(女,先天36岁,初中,工龄9年)

4.职业流动受限的困境

在企业中,聋人的职位流动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聋人的工种类别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程序化、流水线、操作简单化、独立性强。企业内聋人大部分从事一些较简单的一线体力工作,比如捆货、搬运、入库等等,这类工作较为简单,技术含量低,二三线如管理、后勤等部门基本没有聋职工。年功①是工作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很多聋职工在企业内连续工作10年左右,岗位都没有得到相应调动和提升。有个别聋人表示现在的工作并非自己的理想,但当问及“有没有想过走出福利企业干些别的?”,大部分聋人表示曾有另谋它业的想望,但考虑到自身特殊情况和社会中所提供的机会比较少,便失去了走出去的信心和勇气,并且家人对此也多以劝阻为主,希望其珍惜现有的稳定工作,不要“冒险”。

工作11年了,一直干这个搬运的,没什么变动的。工资要养家什么的,是不够花的,也没有存款。对现状是不太满意的,有难处。但是没办法啊,这里有五保,出

指一个员工在一个组织内或从事某种职业连续性工作时间的长短。

18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去很难找工作的,自己做生意又怕被骗,本钱也不够,挺难的,还是安安分分的在厂里干活。(男,先天,45岁,小学,工龄11年)

别人都说我脑子好用的,不如出去自己创业、当老板。我以前也想过的,但是一想到自己是聋人,心里没底的,家人也有些反对,担心我走到社会上去会受打击,所以后来就没有作具体的打算。就这样在企业里干,一晃就10年了,工作上表现还好的,可是在企业里我们聋人能开机器已经算好差事了,也没什么好提升的。(男,先天,43,高中,工龄15年)

职位流动管理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尽其才、竞争上岗是职位流动管理的基本要求。工作缺乏一种晋升和流动空间,对聋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消极影响,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由于聋职工事业空间的局限和晋升路径的不畅,也导致聋职工个人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四)管理中遭遇排斥的困境

1.沟通渠道单一导致的无意排斥

企业推崇“以残疾人为主体”的人本化管理理念,倡导“关爱残疾人”的企业文化,管理层表示对企业内所有职工一视同仁、没有偏见。然而,经我们观察发现,由于企业内聋职工与上级管理层沟通渠道呈现单一性和局限性,聋人群体在企业内,成为一种无意间被排斥于管理体制外围的边缘群体。该企业一共有4个车间,每个车间聋人占据一定比例,车间管理层分为班长和车间主任,而目前这些职位都是安排的健听人。其中一个车间由于工种性质偏于程序化、对职工间沟通协作能力要求不高,聋职工占的比例较大,达车间总职工数的62%。而即便是这样一个车间,车间里的班长和车间主任也只会一些简单的手语,安排工作采用的主要方式也是通过手写形式,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表示难于沟通。其他几个车间,聋人相对较少,车间管理层懂得的手语相对更少。

如下图所示,企业管理层与四个车间聋人之间的互动,最主要就是靠企业内唯一

19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的一名手语老师来维系,同时这个唯一的手语老师还要兼顾企业其他事务,所以企业在对聋职工群体的管理上时常容易出现脱节现象。这使得聋职工的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企业上层的信息也面临传达困境。

一车间 高层管理 健听人 120 名二车间 中层人力管理 1名手语老师 聋职 工 三车间 基层车间管理 四车间 图2.1 聋职工分布与管理示意图

2.固有偏见及管理难题导致的有意排斥

一方面,从聋职工个人层面而言,由于社会标签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于聋职工带有一定偏见,往往认为他们难于沟通、脾气暴躁、偏执而冲动,管理难度较大,所以管理层面对聋人一般不会主动“找麻烦”,没有较大的问题不会主动干涉。另一方面,聋人小团体的集体行为也给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企业管理的目标在于统一组织成员的思想,全面调动其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奋斗,这要求每个组织成员都要把组织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即个人目标统一于集体目标。此时,当聋人小团体这种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不一致,团体成员如果终选择小团体的目标的话,就可能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集体行为,比如在调查中了解到的“聋人集体赴宴,聋人集体罢工”等,这些突发事件由于聋人小团体的封闭性和内部的高度凝聚力而难以得到有效干预,相关管理人员时常束手无策,在畏难情绪下对聋人形成一种排斥态度。在管理层这种有意排斥的态度下,一方面,管理人员对于聋人的偏见会进一步加深和固化,同时这种排斥态度会延伸到企业维护聋职工权利、促成聋人发展的管理领域,从而不利于聋职工长远发展及利益维护。

(人事科科长):聋人这一块比较难管,脾气比较怪吧。装订车间聋人最多,现在

20

二、聋人群体的主要困境

已经调换过好几个车间主任。聋人内部十分团结的,工作闲暇时间经常聚在一起的。哪个聋人家里发生点什么事,其他聋人就会一起去,因为影响工作进度,车间主任会去干涉,但他们都比较顽固,内部决定的事儿很难改变的,有时候还会发生冲突。鉴于这些特点,我们对聋人的要求就比较低,只要保证他们不闹事,不出什么安全事故就行了。

21

三、优势视角下聋人的优势分析

(一)优势视角与聋人工作的结合

1.残疾人工作中优势视角的提出

(1)传统问题视角下残疾人工作及其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在开展残疾人工作上一直采取问题视角的工作模式。问题视角也称作缺陷视角,它强调将工作焦点放在残疾人的缺陷和问题上。在对残疾人所遭遇到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界定问题属性,再制定和实施帮助残疾人的计划和方略。这种传统的问题视角模式引发了残疾人群体的诸多问题。问题视角以残疾人本身的劣势或缺陷认知为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以残疾人的“残障”或“弱势”为工作视角,把关注聚焦在残疾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上,从而忽视“残疾人的内在转变能力”。 ①问题视角为残疾人贴上“残障”标签,最终使残疾人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对未来形成悲观预设,不利于真正帮助残疾人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固化和加深。

(2)优势视角与残疾人工作的结合

优势视角取向之社会工作模式,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观注案主,认为案主即便身处困境、带有疾病、部分失能甚至人格欠缺,仍有其优势,而这些优势往往被案主自身与他人忽略;欲使案主成功地生活,需要充分运用其环境资源,解构对其不友善的烙印和批评,强调任何环境都有其丰富的资源。②目前,优势视角已逐步运用到残疾人相关工作中,涉及到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社会工作、农村残疾人工作等方面。优势视角与残疾人工作相结合,展示了一种以残疾人优势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工作,强调对残疾人的认可和尊重,社会工作者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残疾人的优势和资源,促成其以积极的心态面临生命中的挫折和

①②

周沛,曲绍旭:“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公共管理高层论坛[C].2011:218. 宋丽玉,施教裕.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6

21

三、优势视角下聋人优势分析

不幸,协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梦想。这有利于促进残疾人对未来作乐观预期和展望,提升自信。同时,这有利于消除公众对于残疾人的各种偏见,为残疾人构建一个平等参与、共同进步的发展空间。

2.优势视角下聋人工作的基本观点

视角是人们看问题的切入点,不同的视角影响人们对对象的印象形成、评价态度、以及帮助对方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向。优势视角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是一种不同的思维和工作模式。比较两种不同视角下的聋人工作,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优势视角,并将优势视角更好地运用于聋人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建立在对问题视角下聋人工作的反思基础上,阐述优势视角下聋人工作的基本观点。 (1)对聋人的认识

问题视角下聋人被贴上的生理上有缺陷、沟通上有障碍,能力上处于劣势的残障标签,缺陷、障碍、劣势是关注的焦点。问题视角忽视聋人的特质、潜能和想望,对聋人持悲观态度。聋人被认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员,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自身的境况,他们甚至需要依赖社会帮扶和救济来维持生计。

优势视角相信聋人自身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潜能,尽管这些优势时常被自己和他人所忽视,但通过工作者的挖掘、培养和强化,聋人都能成为积极的能动主体,能够充分运用自身优势推动现状的改变。优势视角重视聋人的经验,并从中挖掘聋人的优势抗逆力,优势视角尊重聋人的想望、期许,视它们为聋人追求改变的动力。在优势视角下,不管是静态的个性特质、兴趣爱好、专长抱负,还是动态的危机中正面积极地应变心态、处事方式、意义解读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相信聋人具有改变的意愿和能力,并促成聋人对自身潜能的认同和肯定。 (2)对聋人当前困境的认识

问题视角下,聋人面临的困境是关注的焦点,对困境的归因倾向于个人归因,认为聋人的无能和脆弱导致困境,忽略与其相关的家庭、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困境产生的影响。面对聋人遭遇的困境主要采取一种“发现问题(困境)——诊断确定问题——找寻原因——作出解释与分析——提建议或开处方”的问题解决流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聋人“问题”的过分关注,聋人容易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否定态度,从而使问题不断扩大化。

22

三、优势视角下聋人优势分析

优势视角下,问题被定义为生命主体性和自主性具有的光明中心受到黑暗物质和外在力量的遮蔽、阻碍和压抑,致使个人无法凝聚和累计自身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与完满实现自身最大潜能的结果。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聋人在与种种逆境抗争中时常铸就了优秀的个人品质,比如:乐观、独立性、毅力、同情心等等,习得成功应对问题的经验,培养出了忍受和承担的能力。在优势视角下,我们应该走“正式问题(困境)——挖掘强化优势——调动完善资源——行动中运用优势——优势与环境互动——走出困境”的工作路线,在工作过程中关注聋人自身和环境优势,而非问题和困境,通过聋人潜能和价值的发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3)对聋人周围环境的认识

在传统的问题视角下,关注的焦点在于聋人自身及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环境中的问题为焦点制约了对环境资源的挖掘,忽略了资源中有利于聋人走出困境的积极因素,容易将聋人置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优势视角下,任何环境都充满资源,“在每一个环境中,个人、集体和团体都有一些东西可以付出,都会有一些别人急需的东西,如知识、勇气、才能或时间与地方”,只要充分调动聋人周围的环境资源,并通过工作者干预以不断完善,环境中的潜在资源可能转化为改变困境现状的重要力量。优势视角视任何环境为充满资源的绿洲,相信只要不断完善并充分运用周围环境中的“保护性力量”,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并发挥自身的潜能优势,整合内在潜能和外在环境优势,聋人有能力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4)以挖掘聋人原生优势并促成认同为工作契入点

优势视角反对以往问题视角下以聋人的问题分析为着手点,而是以挖掘聋人的原生内在优势及环境资源并促成聋人对优势的认同为契机。聋人时常抗拒承认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很多优势特征在自我怀疑和社会诊断性标签下被磨灭了。就此,探寻对聋人而言可近的、可得的原生的或正式的资源成为助人过程的首要任务。助人过程的首要关注点聋人所具有的能力及支持环境,而非对其缺陷、症状加以诊断。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于聋人的优势,改变以促成案主对于原生优势的认同入手。这并不是要刻意忽略其痛苦或是不足之处,而是期待以另一种角度出发,协助聋人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与改变的机会,提高聋人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能力。

23

三、优势视角下聋人优势分析

(5)以实现聋人优势的正常化和资本化为服务宗旨

问题视角采取诊断式治疗模式,以解决聋人当前问题为最终目的,而优势视角则侧重于通过专业方法实现聋人优势的正常化和资本化,全面提升聋人应对风险的能力。通过评估聋人自身及周围的环境中的潜能及资源要达到怎样的程度以足够促成与维持案主的改变,然后朝这个方向去帮助聋人强化、修复和完善。调动聋人积极性,鼓励其将自己刚刚发现或学习到的能力运用到行动中,在行动中不断利用并强化优势。对于聋人的环境资源优势,要帮助聋人实现与环境的互动交流,使个人优势与环境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挖掘和修复聋人的原生环境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拓展案主的环境支持资源,使其摆脱障碍性或区隔性环境的束缚,拓宽使个人能力和优势发挥的平台。帮助聋人巩固已经凸显的优势,培养聋人发掘并利用自身潜能及资源优势的能力,尽可能将所有优势粘合在一起,确保优势不断凸显并相互促进、持续发展。促成聋人在优势正常化的基础上将优势内化成为自身的资本,最终使聋人形成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势视角下聋人潜能与资源优势

以优势为本的视角评估将自身和环境的优势放置于显著位置,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聋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自身的缺陷和外在的刻板评价限制了他们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对于聋人而言,他们对拥有的个性特质、潜能专长、理想抱负、社会支持、环境资源,可能如眼前的睫毛般,视而不见。因而作为社工的我们需要对其各方面优势加以挖掘,将聋人自身可能从未发现或者遗忘的优势予以展现。

1.自身潜能优势

(1)技能专长优势

根据补偿假说,某个感觉通道的输入被剥夺以后,个体会更多地依赖其它感觉通道,从而强化其他感觉通道的功能。听觉的丧失,会促成聋人更多的依赖其他的感官渠道获得信息,从而强化其他感官功能。聋人由于听不见,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依靠视觉为主,长时间的视觉历练促成他们形成了较健听人更敏锐、更发达的视觉感官,形成尖锐而细腻的观察力。另外对动感和色彩有超越常人的注意力,在艺术、工艺、

24

三、优势视角下聋人优势分析

机械等技能操作方面具有一些优势。聋人由于听力的损伤,较少受到外界干扰,他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更能持久专注,从而形成较为细致的观察力,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能力。企业内部分岗位能够利用聋人的这些专长优势,聋人在这些岗位上表现得比常人更为优秀。

(人事科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有几个聋人被安排来开机和记账,他们在这些岗位上干得还不错。开机这个工作就是要细心,观察要细致,一旦大意疏忽,产品就是次品,还容易酿成意外事故。以前觉得怕残疾人会干不好,就安排过正常人去操作,但那时候时常出差错,后来偶然的机会让一个聋人去开,发现效果很好。记账是个细心活,心要静,脑子要活,聋人注意力容易集中,不受干扰,文化水平高一点的让她(他)记记账,表现也不错的。

(车间主任B):我们厂里有个女聋工,之前是做糊膜工作的。后来厂里进了一台半自动糊膜机,先是安排一个正常的男职工来学习操作,有专门的师傅教他,但老是学不好。师傅在教的时候呢,那个女职工一直在旁边专心观察,动脑筋学习,看那个师傅怎么操作,出了故障就看师傅怎么修理。有天那个男职工请假,这个女的就上去顶替,一上去就做的很好,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男的做的好。后来厂里又买了全自动覆膜机,让以前培养过的男职工来操作这个机器,结果教了一次又一次都不行,那个女职工没有学习,上去就又做得比他好啦。

(2)积极想望与抱负

希望属于一种积极的心理潜能。Snyder认为希望包括意愿动力(一种目标性指向的能量)、意愿路径(用来达到目标的途径),是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希望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极心理特质,能够作为人们面对风险性因素和压力事件的保护性因子,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聋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缺陷和弱势而惺惺相惜,止步不前,而是怀揣着梦想,并在为之不断努力。这种梦想和想望可能是关于事业的未来,或是家庭的未来、孩子的未来等等。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当问及:您想要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我们得到的答案并不像主流社会猜测的那样

25

三、优势视角下聋人优势分析

黯淡,而是积极而美好的憧憬。即便他们对自己的现状做出“悲观而清醒”的分析,依旧没有熄灭他们的想望,即便他们知道要付出比常人数倍的努力才能靠近自己的梦想一步,但他们没有放弃,依然对未来满怀希翼。

我是先天性耳聋,父母可能因为我不久后就离婚了。爷爷奶奶把我带大,他们年纪很大了。为了赚钱养家我初中毕业就不读了,十几岁出来,在建筑工地上干苦力活儿,一边养家一边自学,现在已修完专科。现在每天晚上下班后就去夜校学习,准备考个本科文凭。我对画画、室内装饰这一块特别感兴趣呢,将来希望自己能办个公司,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男,先天,29岁,专科,工龄5年)①

我们没什么文化,没法教育好孩子。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去供我的孩子上学。不希望他以后像我们这样打工,希望他将来读大学,去政府部门、公安部门、事业单位上班。只要孩子过得开心,将来有出息,我现在不管多辛苦也值,也开心。(男,先天,38岁,小学,工龄9年) (3)内在抗逆力优势

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②抗逆力是从英语的“resilience”而来,本意是弹性、弹力的意思,指某物质即便弯曲、伸展、收缩之后恢复到原先的形状或位置的性能。引申到心理学即指一个人在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中能使得心理协调和适应的能力。③抗逆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在一定情境中得以体现,在经历中得以强化。聋人由于自卑心理,时常对自己持批评、否定的态度,加上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偏见,聋人的抗逆力可能在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被湮没,以至于无法被自己所觉察。这需要我们在面谈过程中,在引导聋人叙述自己成长经历中的难忘事件时,通过一些问题来发现聋人的优势抗逆力。这些问题主要侧重于对个人品质中的保护性因素进行挖掘:当你面对挑战时,你是怎样设法生存下来的?你如何面对你眼前的困难?是哪些特殊的品质让你战

在我们的交流过程中,被访者时常流露出对自己缺陷的自卑、对遭遇社会排斥的无奈。但是在谈及自己对未来的王君健,薛小勇,董凌芳.社会工作视域下的抗逆力解读[J].社会工作,2010,(05). 沈之菲.抗逆力——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J].思想理论教育,2010,(09).

追求和想望时,那种神采飞扬、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深深的感染了我们。

②③

26

三、优势视角下聋人优势分析

胜困境?...... ①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看到聋人身上的闪光点,发现聋人在与困境和磨难的不断抗争中,铸就了自身坚韧顽强、愈挫愈勇的优秀品质。

我们开始找工作很难的,很多单位都不要我。那时候自己很着急,都想过放弃,回家等着领补贴过日子的,但是又不甘心的,就告诉自己要坚强些。不会说话,但是双手还会干活啊,自己一定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后来找到这份工作,自己很开心啊,虽然开始的时候觉得挺累的,但是都一路挺过来了。(女,后天,28岁,小学,工龄5年)

我是生病后听不到的,开始受不了这个打击啊,想死的念头都有的,但想到我的家人从来没嫌弃过我,对我付出很多,很感动,就觉得自己不能放弃,要坚强、要乐观让他们安心。我现在的收入比有些正常人的还高些呢,自己听不到,也能靠自己的劳动过得好好的。这个身体缺陷能克服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克服啊。现在什么事都能想开,凡事都比较积极的。比如去年去参加残疾人运动会,我就拿了个长跑第3名,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劲想要坚持啊,别被人家看扁了,一个劲儿往前冲,后来得奖了很开心的。(男,后天,30岁,初中,工龄6年)

聋人由于自身特殊性,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障碍和阻力,然而正是这些逆境激发聋人抗逆力的提升。在与挫折和困境抗争的过程中,聋人原有的或应势而生的坚韧乐观、幽默感、独立性 、创造性等优秀品质会发挥作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并且这些优秀品质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进一步增强其应对挑战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环境资源优势

(1)社会政策支持

残疾人作为我们社会的一份子,保护其合法利益,改善其生活质量,是全人类的

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77-78.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1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