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资料大全-入幼儿园准备攻略

更新时间:2024-01-01 19: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每年新学年的开始,都会有很多宝宝要入托,入幼儿园了。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成长的一次大挑战,同时也是对爸爸妈妈的一次考验。为了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做这样一份入园入托准备攻略是很有必要的。

宝宝可能出现的不适应 · 情感上的“分离焦虑”:

很多宝宝进入幼儿园,尤其是看到爸爸妈妈离开,就会哭闹不止,情绪不稳定,甚至一直坐在门口,张望爸爸妈妈早点来接。而早上去幼儿园更成为一种艰难的“拉锯战”。

这种焦虑的产生是一种很自然的表现,宝宝们习惯了平时和爸爸妈妈在一在,亲子之间具有强烈的依恋感,而这种依恋感也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感情最重要的纽带。然而,面对新的环境,离开了时刻陪伴的爸爸妈妈,这种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就会受到挑战和暂时的中断,宝宝因此会感受到安全感的失去。

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继续和完善已经建立起来的亲子依恋关系。如果没有解决好这种情感“分离焦虑”,那么,这对以后宝宝的幼儿园生活乃至亲子感情都会有所影响。 · 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主要是由于宝宝还没有具备一个基本的独立、自理能力。到了幼儿园,洗手、吃饭、上厕所、脱穿衣服、睡觉,很多地方都需要宝宝能够独立完成,或是知道什么时候叫老师帮忙。还有幼儿园里的作息时间(文章最后有上海市幼儿园作息时间表参考)和家里也是不一样,这也需要宝宝去习惯的。

很多宝宝还没有办法较快地适应和独立应对这种生活习惯的变化,甚至都不知道叫老师帮忙。他们可能会有睡眠不足、不愿进食、大小便在身上等表现。而这会影响宝宝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甚至可能让宝宝感觉不自信,从而不喜欢不愿意来幼儿园。

另外,由于生活习惯以及情绪上的不适应,宝宝在这段时间还可能容易患病。 · 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除了在生活习惯适应方面不会向老师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宝宝还可能不会向其他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不懂得交朋友。然而,宝宝来到一个大集体,必然会有和老师还有小朋友们进行人际交流的需要,而这种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技能上的不适应会让宝宝的集体生活变得不太愉快,甚至有种“独孤侠”的感觉。

这些不适应都可能导致宝宝情感上乃至身体上出现一些变化,尽管知道碰上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开开心心地去,高高兴兴地回。所以,如何更好地帮忙宝宝成功渡过这段适应期,让宝宝爱上幼儿园,让爸爸妈妈放心上下班,就是当务之急了。 · 准备攻略 1. 心理准备

1、心理准备之妈妈篇——积极自信、自然而然

心理准备需要从爸爸妈妈先做起,尤其是妈妈要放松自己的焦虑心情,因为此时,你可能已经有了提前到来的“分离焦虑”,还有对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担心的了。很多妈妈担心宝宝在幼儿园吃饭吃得怎样,以前在家挑食的,到了幼儿园怎么办?宝宝大小便有没有人管?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会不会被欺负?

这些担心都很自然,但是妈妈的这种担心和焦虑很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心情,甚至会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不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是很痛苦的。

要让宝宝觉得成为一名“小小读书郎”是一件很光荣和开心的事情,要让宝宝觉得妈妈是放心宝宝离开家,离开妈妈的。这不仅意味着宝宝觉得自己长大了,更会让宝宝觉得自己是有

能力的,而不是总是让妈妈不开心。

要记得你和宝宝之间的亲子依恋会让宝宝更容易感受到你的情绪变化。所以,保持放松的心情很重要,至少,在宝宝面前,你需要有一种积极和自信的心态。 2、心理准备之宝宝篇——熟悉环境、结识新朋友

这是需要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努力,才能更好帮助宝宝噢。 (1)和孩子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

在正式开学之前,爸爸妈妈应该和孩子一起去幼儿园,了解宝宝将来要长期生活的环境。一方面是解答自己心里有关幼儿园的一些疑问,缓解焦虑,另一方面,也是让孩子逐渐认同幼儿园这个环境,不那么陌生。

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去看看所在的班级、教室的玩具、睡觉的小床、盥洗室、厕所……,看完了室内,还要带宝宝去户外活动场地看看大型玩具、树木以及花草等等,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有些幼儿园在开学之前,会专门安排和组织这种家长和宝宝参观和熟悉幼儿园的活动,特别是在最后几次的参观活动中,还会有专门供未来的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开放活动,使宝宝逐渐有“幼儿园”的概念。爸爸妈妈应该带宝宝积极参与幼儿园的这种活动,并放手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这有助于宝宝形成向往幼儿园生活的心理。

另外,妈妈还应该多和宝宝讨论幼儿园里的事情,告诉宝宝幼儿园里有老师带领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唱歌、跳舞、做操、游戏,还讲好多好听的故事。还可以通过儿歌讲故事形式,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还可以通过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宝宝对自己将要上幼儿园的事情有所理解,减少对幼儿园的排斥感。 (2)帮孩子交到好伙伴

除了平时多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外,现在,爸爸妈妈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帮助孩子认识同一个班级的伙伴。如果能在同一个小区又在同一个班级的小伙伴就更好了。这样,宝宝进入幼儿园时,拥有熟悉的伙伴,可以帮助他减少孤独感和陌生感。从小集体开始的生活,能让宝宝更快适应大集体生活。

除了宝宝要走出去以外,爸爸妈妈还可以请一些小伙伴到家里来,鼓励宝宝和伙伴们分享家中的玩具和食物,进一步让宝宝学习如何进行人际交流,提高宝宝的合群能力。

2. 生活习惯的准备

1、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睡觉习惯

首先是为宝宝建立良好的午睡习惯。幼儿园每天都要午睡,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利用入园前的时间,尤其是剩下一周的时间里,帮宝宝调整生物钟。最重要的是,帮助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午睡的习惯就不难形成了。这点,需要爸爸妈妈共同努力,让宝宝有一个相对安静和固定的入睡环境,而夜晚游玩时间要相应减少。 2、鼓励宝宝独立喝水、吃饭

对于那些习惯于用奶瓶当水杯的孩子,使用小杯子喝水有一定难度。可是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用水杯喝水。所以,练习喝水也是不可少的。刚开始练习喝水时,可用塑料杯子,水倒得少点。爸爸妈妈要教会宝宝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

吃饭是宝宝的头等大事之一,不能独立吃饭并不是宝宝本身的问题,而往往是家长没有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造成的。所以,如果在这之前还没学会自己独立吃饭的话,现在就要尝试让宝宝自己吃了。刚开始时,可以由家长端着碗,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当孩子初步学会自己吃饭后,成人就应该在一旁指导,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3、学会自己大小便

宝宝入园前在家里一般是坐在便盆大小便的,但有些幼儿园是采用蹲坑式的,因此要让宝宝学着独立上蹲式便池,要解除宝宝的紧张心理,告诉宝宝,你已经长大了,能自己上厕所了。 爸爸妈妈还要告诉孩子,蹲式便池比坐式便盆更方便、更干净。要告诉孩子憋便对身体的害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4、自己穿脱简单的衣物

大小便、午睡,都是需要宝宝脱穿衣裤的,爸爸妈妈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帮助宝宝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鼓励宝宝一点一滴的进步。还要帮助宝宝学习穿鞋子。 5、爸爸妈妈还需要注意

宝宝在学习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候,如果还没有形成一些基本的技能,还没办法独立完成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着急,不应对宝宝流露出失望和丧气的神情,更不能谴责和谩骂宝宝。 每个宝宝的身体各方面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异,宝宝们相差几个月就会有非常大的变化。爸爸妈妈对宝宝提出的要求和帮助,首先要合理。是否有进步,还要看宝宝自己的先前水平,而不是和其他宝宝相比。

即便没有多少进步,也不要灰心。托班和小班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自理能力。所以,爸爸妈妈这时候,应该重点教会宝宝大声说出:“我要小便,我要大便,老师我流汗了”这样的话,免得给老师增加负担,又避免孩子受不洁和生病之苦。 所以,这个时期,还需要强化宝宝对自身愿望和需求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宝宝学习提问题。此外,由于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都是用普通话,在入园入托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多与孩子用普通话交流。2-4岁的孩子口齿不清也是非常正常的,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过分纠正孩子的发音而削弱了他们的说话积极性。

3. 物质准备

做好了上面的准备,爸爸妈妈还需要早早为宝宝未来的幼儿园生活,准备一些必需品,以防到时措手不及。 1、生活用品

每个幼儿园对宝宝入托入园的物质准备有不同的规定。爸爸妈妈要事先记好,哪些是幼儿园统一购买和准备的,哪些是要自己单独准备的。一般来说,被褥和洗漱用品都是幼儿园统一购买的。不要忘记,要为宝宝准备新的手帕。 2、衣服

除了统一发放的园服,爸爸妈妈还要为宝宝准备几套合身的衣服,最好是纯棉质地。最好是有兜的,开身的,便于宝宝穿脱方便。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另外,一定要给宝宝穿内裤,避免肚子受凉。还要多准备几条内裤,最好还能再放一条长裤在幼儿园,以备不时之需。 3、鞋子

要选择大小合适的鞋,选择底软、轻便的旅游鞋,适合宝宝的跑跳活动。款式以松紧口或粘扣的为好,最好不要系鞋带。午睡时为了宝宝如厕方便,最好再准备一双小拖鞋。注意鞋底防滑。

另外,部分宝宝,习惯了睡觉抱着自己心爱的布娃娃或是毛巾毯等物品,爸爸妈妈应根据情况,让宝宝带上这些东西,减轻宝宝的一些焦虑和不适。等适应一段时间后,再拿回这些玩具和毛巾毯之类物品。

4、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是:

宝宝对自己的东西很谨慎,也认得很清楚,尽管如此,还是要为这些物品,包括内衣裤、手

帕还有被褥缝上或是黏上宝宝的名字条,以免其他人错拿或是丢失。有些幼儿园有专门制作这种名字条的,爸爸妈妈可以向老师问清购买或是赠送。 如果能亲手为宝宝缝上他的名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将更有意义噢。 4. 充分利用老师家访,做好家园合作的准备

除了做好心理、生活习惯以及物质方面的准备外,入园入托准备中还要一项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入园之前的老师家访。爸爸妈妈需要尽可能和老师交流宝宝的情况,以便老师更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和气质特点,尝试建议宝宝和老师之间的亲切感。 爸爸妈妈别忘了和老师交流这些方面:

1、把宝宝的喜好、个性、饭量、排便时间等日常习惯告诉给老师;

2、向老师提供家长教养宝宝的方式,比如说自己带宝宝、保姆带宝宝、长辈带宝宝等; 3、趁此机会,询问幼儿园的生活用品如何准备,每个幼儿园的情况不尽相同,以免准备不足。

注意事项

以下几点,是宝宝入园入托第一天很忌讳的做法: · 全家出动送宝宝上学

宝宝新入园,有些家长会选择全家人都来送一个宝宝上学。这种举动会给孩子一个很不好的心理暗示:“我马上就见不到亲人了”,增加宝宝对幼儿园的恐惧。事实上,送宝宝上幼儿园,家长表现得越自然越好,一位家长送就可以了。 · 当着宝宝的面叮嘱老师

有些家长送宝宝入园,会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希望老师给予关注。这样会把家长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宝宝觉得在幼儿园没有安全感。 · 围在幼儿园外不肯离去

不少家长把宝宝交给老师后,迟迟不肯离去,站在院子外面看,很影响宝宝的情绪。 · 随意跟宝宝许愿

有些家长为了让宝宝不哭闹,跟宝宝随意许愿,比如说“你乖乖睡觉,一觉醒来,妈妈就来接你了”。 爸爸妈妈最好不要随意跟宝宝许愿,特别是明知道办不到的事,以免影响宝宝情绪。

· 放学后追问幼儿园的事

对多数宝宝来说,喜欢上幼儿园需要一个过程,往往在幼儿园的第一天并不很愉快,因为是个新环境。家长们把宝宝接回家,最好不要追问宝宝白天在幼儿园的事,以免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厌恶情绪。

· 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入园入托第一天,爸爸妈妈最好是早点来接宝宝回家,不要让宝宝看着其他小朋友走了,一个人等着。根据宝宝的情绪状况,尽量能在第一周早点来接宝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d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