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六上《母亲的纯净水》word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26 19: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母亲的纯净水》导学案 陈玉文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意思。 2、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且写出来。

3、体会到母亲在细微处对子女的关爱,懂得穷并不可怕,他也许是促进人 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使之产生改变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他也许是促 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使之产生改变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母亲的纯净水》。齐读课题。 2、回顾主要内容 (板书:凉白开)

3、提炼时间词语:总结的主要内容既具体又清晰,用什么方法总结的? 抓住了几个时间词(课件出示)

每次体育课——一次体育课————以后体育课————工作后 二、抓住心情线索,同伴互助学习

1.过渡:课文从每次体育课母亲为她准备的纯净水,到后来工作她依然喜欢

喝的凉白开,水变了吗?那是什么在变?(心情,态度,感受)

2.小女孩前后心情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这是老师留的预习单1题(出示课件)

明标:我们先抓住小女孩内心变化这条线索,同伴互助学习课文。

(1)出示互助要求,自己默读一遍 (2)同伴互助学习

3、出示展示要求,指名读 同伴汇报交流

4、梳理信息:同伴配合,把小女孩内心变化的这条线索梳理一下。

一人说小女孩每次的心情,一人说变化的原因。

三、理解重点段落——小组合作学习 (一)学习17段——母亲的话

1.过渡:是什么让小女孩的态度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母亲的那番话 明标:现在我们抓住课文的重点段,17自然段学习。 2.读读母亲这段话(指名)

想想:母亲说这番话想让小女孩明白什么呢? 说说:师友互相说一说

3.师友汇报,理解母亲这段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三个“穷”字)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读一读

5.小结:母亲的话多么有哲理,我们也像他一样,换一种说法,一起轻轻地

读读母亲的话。 (二)学习18段——小女孩的感悟

1.过渡:那天晚上,小女孩想明白了母亲的话。 “她想明白了”什么?

明标:我们转入本文的另一重点段——18自然段 (课件出示) 2.指名读一半: 小女孩的态度真的变了,她曾经怎么看待贫穷?现在呢? 3.不仅如此,她对待贫穷还有更深的理解——自由读后半部分: 4.对于母亲的话,他还有哪些更深的理解呢?

结合预习单3题,小组合作学习,选一名代表发言

(师提示:耻辱——联系前文,小女孩曾把什么当耻辱?(白开水) 绚丽多姿的未来——她后来创作出绚丽多姿的未来了吗?读

读20段) 3、总结:这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已经明白,对待穷的态度不同,人生就不同。让我们设想小女孩的两个人生。 课件:积极----消极------ (三)、师生对读重点段

回到课文中,在小女孩对穷与富的认识产生偏差时,母亲的那番话就像一盏明灯,让女孩大彻大悟。现在我们再回到那个晚上,重温一下母女二人心与心的沟通,师生配合读。我来读母亲的话,请你们读出小女孩受到的启迪。 师读:我们是穷---------这句话女儿听懂了吗? 生接读:穷没什么---------

师读:穷没什么------(其实,母亲要告诉女儿,对待贫穷的不同态度决定

不同的人生。) 生接读:如果--------- 四、学习最后一段,情感升华。

1、资料拓展(出示"洪战辉"图片):

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12岁开始照顾精神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背着捡来的妹妹上学的洪战辉。他就是2005年最感动中国的洪战辉。贫困中的他,

拒绝了许多人的捐助,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课件:师生同读洪战辉语) 2过渡:再回头看看这位平凡的母亲,她不正和洪战辉一样吗?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可她能一样都能正确面对贫穷,做到了人穷志不穷。正是她的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给小女孩指出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以至于工作后她依然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 因为她认为——看课件, 齐读 : 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3.文章的结尾很简洁,注意到什么?这里的“纯净水”为什么要用引号引起来呢?( 板书:一语双关) 五、读写结合,评价人物

1、(课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母亲,认识了一位女孩,我想你们也会受到这位母亲的启迪,从新认识了贫穷的真正含义。现在让我们动笔,任选其一,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优秀片段展示

3、小结:这段些话练习,就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学会评价人物。评价人

物,就要抓住人物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六、评价

1.总评:对这节课学生的习惯、倾听、读书、发言四项进行点评 2.互评:师友互评,小组长评价

3.自评:认为这节课做到了评价标准的哪一项。 课下自己给自己画上一颗诚信豆。

板书设计

凉白开 13 母亲的“纯净水 ”

教育 ( 一语双关)

《母亲的纯净水》反思

先说说设计本课的出发点以及理念。

《母亲的纯净水》这篇课文是五单元的起始课文,这一单元训练点是1、归纳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抓重点语句教学,使学生学会理解句子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这篇课文围绕“纯净水”事件,讲述了一位母亲在发现孩子对“穷”与“富”的思想认识有偏差时,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的过程。在单元重点基础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么把握的1、从内容看,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意思。2、从能力上,学生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且写出来;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从人文上,能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在细微处对子女的关爱,懂得穷并不可怕,他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使之产生改变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比较浅显,但有两个重点段落——即母亲的一段话和小女孩的所受启迪,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前我在想,在如今新课改的大潮下,如何利用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分散重难点,从而更好完成这些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课堂呢?在经过思考后,我决定采用纵向抓一条线索统领全篇内容,横向深挖连个重点段分散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于是,这节不成熟的语文课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简单谈谈本课的思路以及教学模式。 一、利用同伴互助模式,抓住情感线索

课文中小女孩在不同时段的心情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上课伊始,围绕这条主线提出一个统领全篇的大问题——画出小女孩内心变化的词语以及变化原因的句子。这个问题不是很难,因为文章结构很明显,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这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这个教学任务,我采用了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完成。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前在学案中涉及了这堂课中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做了充分预习。所以在课上,有了课前的独立思考,就可以直接让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完成情感线索这个学习任务。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抓住重点段

相对于课文的情感线索,母亲和小女孩的那两段话有着较为深刻的涵义,学生理解起来就困难了很多,对这两段话的理解是课文的重难点所在。如果通过同

伴互助学习有些困难,因为对难句的理解,连师父都感到困难,更不用说帮助徒弟了。这就是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更多时候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如果不分时宜的采用同伴互助,很可能就会阻碍学生的个性思维。基于这种考虑,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给一个小组里两个师傅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师傅于师傅的讨论,既可以让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又可以给两个徒弟以启发引导,同样可以起到互相提高的作用,从而来分散学习的重难点。

1、抓住母亲的话解读文本。教学中老师没有急于让孩子直接理解母亲的话,而是按照学案一层层展开。

首先,联系当时的情境,感受母亲对小女孩的爱。

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小女孩说这些话的呢?在理解母亲的话之前,老师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此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文中的母亲。学生从上文可以感知:在小女孩受到同学的嘲笑时;在她心里感到委屈和酸楚时……母亲对小女孩说的这些话。另外,从母亲的言谈话语中还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女孩的爱。

其次,抓住“穷”字的不同含义,理解句子

教学中老师没有直白的让学生去谈对母亲的话的理解,而是让小组去讨论“母亲想通过这些话让小女孩明白什么呢?” 这个问题立足点是母亲的想法,更便于学生结合当时小女孩的表现及母亲的心里感受谈出对母亲的话的理解。抓住后两句的三个“穷”字理解母亲的话。在立足文本角色,理解母亲的话的同时,相信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也在随着对母亲的话的理解而发生着变化。

2、抓住小女孩明白的道理解读文本。尤其是通过两个比喻句的学习,第二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我把此处教学与我们平时的考试题型结合起来,设计成“这段话在学做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能充分估计到学生的答案不会完美,但我会在学生并不深入的思维下,让他们替小女孩设计两个不同的人生,这样把思维继续引向深入,从而理解难句。

3、抓住“纯净水”的含义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亲的教育对女儿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资料拓展,升华情感

每一篇语文课文中都富含深厚的德育资源,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他的例子有力地诠释了:人可以物质上贫穷,但精神上必须富有。最后老师用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穷不是一种屈辱,而是奋发向上的动力;在穷的背景下,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勇气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且勇敢地创造自己辉煌的未来。 四.读写结合,抒发学生内心的感受

“纯净水”的故事,涤荡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文中的母亲和小女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尾,老师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母亲,认识了一位女孩,也认识了贫穷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动笔,选择其一把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也完成了本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对母亲和女孩进行评价。又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启迪了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了润物无声的励志教育。

每一篇语文课文中都富含深厚的德育资源,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他的例子有力地诠释了:人可以物质上贫穷,但精神上必须富有。最后老师用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穷不是一种屈辱,而是奋发向上的动力;在穷的背景下,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勇气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且勇敢地创造自己辉煌的未来。 四.读写结合,抒发学生内心的感受

“纯净水”的故事,涤荡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文中的母亲和小女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尾,老师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母亲,认识了一位女孩,也认识了贫穷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动笔,选择其一把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也完成了本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对母亲和女孩进行评价。又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启迪了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了润物无声的励志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5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