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档

更新时间:2024-02-29 0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朱学玺:为农垦医学教育呕心沥血

发布时间: 2010年11月19日 15:22:24 来源: 红叶20期 作者: 肖玉山 责任编辑: 赵新秀 点击率:

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来到黑龙江垦区的时候(那时叫“密山垦区”),垦区刚刚建立。当地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都比较落后,国有铁路只通到密山,再往前就没有铁路了。后来转业官兵自己修建一条,由密山到虎林的农垦铁路。转业官兵来垦区后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住房问题。当地哪有那么多住房来迎接转业官兵啊,因此他们一下火车就自己搭“马架子”。听先来的同志们说,在“马架子”里挂上布帘,这边是我家,那边是你家,就这么简单。再看出行交通的情况,当时垦区里没有机动车辆,只有借用老乡的马车,才能够外出,后来修的密虎铁路,每天只往返一次,早晨从虎林出发,下午1点返回。第一期分来的崔护士长安排在虎林那边。当时她怀第二胎,已临近预产期。她去医院做产前检查。检查后她步行返回居住点。可还没等她走到家的时候,就发现肚子不舒服,像是有分娩的迹象,于是她又转身往回走,想返回医院,可是没等走到医院,孩子已经生下了,靠乡亲们的帮助,母女才被安全送回居住点。交通不发达,医疗条件又差。怎么样才能确保十万转业官兵的健康呢。农垦局的领导以裴德医院为基地开展农垦系统的医学教育,我丈夫朱学玺原在公安警卫师搞过医学教育,为警卫师培养医学人才。根据这点农垦局领导就把培养医务人员的担子放在他的肩上。老朱接受这个任务后便外出购来医学教材,到外地的兄弟院校了解办医学院校的经验。

1959年初密山垦区的医学教育开始了,首先给学员们讲授医学的基础理论。开展医学教育,他亲自讲病理生理学。医学训练班开课了,但护理教育又怎么办呢?过去这里没有护校,没有训练护士的训练班。1961年暑假,原来的铁道兵农垦局在密虎地区,以裴德医院为教育基地办了一期两年制的护训班,在密虎地区招收初中毕业的女学生,培养正规的护士。同时开展了护理专业教育。1963年61级护训班毕业离校之后,连续不断的又招了一期垦区内的护士训练班。到了1964年农垦局在裴德医院和汤原医院各办了一期护训班,招收学生150多名,两个护训班同时培养护土,以满足临床的急需。汤原的护训班因条件稍差,开学不久,就搬到裴德来办学,里外只有老朱一个人,又要办学,又要任课,又要到农垦局、农垦部办事,忙的不亦乐乎。东北农垦总局成立后,有些事情要到佳木斯去请示汇报,一次他从裴德出发到佳木斯去,在林口换车的时候,不小心把搪瓷缸子掉在铁路上了,他跑下铁路去拾缸子,和对面开过来的火车擦身而过。后来和他同行的人,把这事告诉我,我说一个缸子有什么要紧,你冒险去捡,他说不,那缸子又圆又硬,卡在铁路上,火车容易出轨,或者翻车,那不是大事吗。说着两只手摸上自己的头说,我这不是挺好吗。

又一次我俩一块出差到农垦部去,办完事后,要走了,他向接待我们的刘处长说,我走了,我还会再来的。刘处长笑着说你来我们欢迎,不来我们心里也有你呀。在农垦部和东北农垦总局的支持下,我们农垦卫校从训练班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停的向垦区各医院不断的输送医务人员,他说,我不但要不断的向垦区输送医务人员,还要坚持起国家的正规教育给毕业生争取发正规卫校毕业证书,让我们的训练班成为一所正式的学校。他的话没有白说,他的旅途的劳累也没有白付。1978年夏教育部下达了批准成立农垦局裴德卫校的批件下来了。名为“裴德卫校”。

老朱一手拿批件,一手端着茅台酒说,我们卫校的同志没有白吃苦受累。今年开始我们已是省里的一所正

式的卫生学校,这校名已列入了全国卫生系统的中等卫生学校的名单里,说完把茅台酒一饮而尽。成立正式卫校之前,学校是由农垦局和裴德医院办学,没有经费预算,成立正式中专之后,有了固定经费,老朱请各教研室报上来他们所需要的教具并和丁光霖老师同车去外地购买,并一件一件运回来。他这样苦干的效果又怎样呢,我们用一件事来说明这个问题。80年代黑龙江省医教处的一位处长主张毕业生要全省统考,农垦局81级毕业生,统考的结果,平均成绩名列全省第一。

“文革”一开始,全国教育工作陷于停顿,医学教育要花4、5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人材,然后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得心应手的工作。1966年开始不招生,致使70年代临床的医护人员就显的比较紧张了。老朱说利用这个空挡时间你们办护士训练班。到1978年恢复招生时,我们办了5期护训班,解决了临床人手紧缺的问题。“文革”刚过,社会上有“721”大学的信息,老朱紧跟形势和王瑜书记到上海华山医院参观学习人家的办学经验。不断的讨来教学计划,买回教材,回到裴德后,立即着手办起了垦区的721大学的医疗专业,并且带着721大学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有关材料,到省里去为721大学的学生申请了正式的721大学医疗专业毕业证。现在这批学生都是垦区卫生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哈尔滨农垦总局总医院医务科的主任郭振军就是这期毕业的学生。

从1958年3月老朱转业到北大荒,一直在垦区搞医学教育工作,到他去世的1984年,仅仅26个年头,他做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垦区的医学教育事业,他为垦区创建的医学教育专业,从提高农场卫生员理论水平,到培养医生、护士、药剂、检验各专业垦区所需要的专业人材,甚至最后还上了721专科教育,他只有一个信念,总局的领导把培养垦区医务人员的担子放在我肩上,第一,我要挑起来,第二,安排好,挑到底。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也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他很累,到上帝那去休息了。这26年他没有虚度光阴,除了看报,看电视新闻外,他没有休闲时间,他为发展垦区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忙了一辈子。今天我们要告慰老朱,你要把农垦卫校升格为医学院的愿望,在农垦局所有同志的努力下现已和西岗师范学校、佳木斯经济学校合并成为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当你看见你亲手创建的农垦医学教育事业,后继有人,你会含笑九泉了。

创业——想起1958年转业北大荒的丈夫朱学玺

2008-11-21 20:50 来源: 红叶杂志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1958年3月在北京公安警卫师医院工作的丈夫朱学玺从香山回来告诉我,他们最近要集体转业去北大荒,我问他哪天走我去送你,他说我们集体坐专列从北京出发直达黑龙江省的密山,那里有铁道兵农垦局,我们到那里报道。下一步再写信告诉你吧,这突然的告别一时间我还难以疏理自己思绪。可是三个孩子却非常兴奋:“爸爸你要去的那个地方,是不是小人书丘克和盖克他爸爸去的地方一样,那儿有没有狗熊和大灰狼呀?”丈夫笑着回答,大灰狼和狗熊会有,但是不会离我们很近,因为我们要去的地方也是一个医院,我们要在那儿给农垦局的人看病。不久收到丈夫从黑龙江省密山铁道兵农垦局医院发来的信,说他们从密山到医院所在地裴德镇有12公里的路程是坐马车前去报道的,因为农垦局的铁路还没有修通,又说农垦局要在裴德这块地方,建一个八一农垦大学,还要建一所农垦职工医院,这个医院

就建在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康复医院原址上,环境还是可以的,有上下水道有电灯,但经常停电。

1961年深秋,我所在的北京协和医院领导跟我谈话说,北大荒需要你,你去吧,就这样一纸调令我也被调到北大荒来了。我来的时候,农垦局的铁路是修好了,但是从北京发出来的列车只能到密山,就不再往前走了,因为前面归农垦局所辖的地盘,前边的铁路也是归农垦局管理,铁路修的规格虽然一样,但是,管理各有其主。我们母子四人到密山只能停下来等到第二天下午换乘农垦局的火车。火车里没有暖气,每个车厢在地中央生一个大铁炉子,由列车员管理,因此坐位也不能横排,只能围着炉子成圆形排列。半小时后,列车到裴德车站,我们下了火车,脚下就是黑龙江的黑土地,没有水泥修的站台。前面说过裴德医院是建在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康复医院的遗址上,经过三年的创业,这个医院已初具规模,麻雀虽小,各科都有,各科的医生都是和我丈夫一样从全国各地部队医院转业来北大荒的,他们都有各医学院的毕业学历。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水平都不低。制剂室的黄政瑞是南京药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这次也是转业来北大荒,我看见他蹲在不足40平米的高压灭菌和生产葡萄糖及生理盐水共用的制剂室里刷瓶子。他边刷边说,我们自己制剂可以给医院节约一些开支。 我丈夫在北京公安警卫师医院办过一期医学训练班,培养医士,根据这点历史,医院就安排他为垦区办医学训练班,培养自己的医生,从1958年建院到1961年我来垦区,已经办了两期医生训练班,每期都有五、六十名学员,他们都是从各个农场抽上来的在职卫生员,给他们一些正规的医学训练,训练班师资都是由资深的在职医生担任。所以,教学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医学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外,更需要很多实验设备,解剖学教学需要人的尸体,细菌学需要培养室,生理学需要实验仪器,这些我们都没有,即使有钱去买,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丈夫在训练班里,负责行政、教学等工作,现在又要出来采购了。解剖用的尸体是采购不来的,怎么办,教解剖学的第四军医大学毕业的丁光林老师他经常背着个大口袋在裴德满山遍野的去捡死人骨头,刷洗晾干,在讲骨骼系统的时候,他就拿着这些骨头给学生演示。讲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时候,他就没有实物可演示了,他很希望有一具人体尸体,供他教学用,可是哪里找去呢。不久密山有个死刑犯被枪毙了,家属不在密山,没有人收尸,医院的贾院长做主,就把尸体拉到医院,供教学使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81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