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28 17: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若羌县纪委 罗小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形象地比喻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若羌县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改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有效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但是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衡量,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自身要求不严。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尚不完全适应,有的党员干部满足于现状,强调基层自然条件和实际困难多,对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潜力看的不深、研究的不够透彻,工作信心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强调客观工作原因较多,忽视日常学习,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素质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当前,农村基层各项任务较为繁重,乡镇干部往往忙于日常事务,忽视了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知识的学习,导致乡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低、对上级政策把握不准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政策和法律去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

3、工作作风不扎实。前几年,由于各种原因乡镇干部交流和提拔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觉得“没盼头、没干头”,逐步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工作上积极性和主动性减退,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4、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对许多工作疲于应付,部分党员干部仅限于上面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主管领导不能充分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的将上级工作部署与本乡实际情况进行融汇贯穿,导致就任务而落实任务,就工作而抓工作,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强。

5、为民服务存在畏难情绪。乡镇机关和站所工作人员职数与实际工作量不相符,由于农村工作任务较重,人员缺乏,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而且经常加班加点,保证不了正常的休息,不但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工作和家庭,也影响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得不到组织和群众的真正理解。

(二)村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为民服务意识不够。主要体现在村组党员干部难选难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项农村事务不断增加,村级任务愈加繁重,很多村组干部反映,自从当了村干部后,基本上是随叫随到,自家的枣树也因疏于管理,长势和树形还不如其他农民,产量和收入相应减少,基本上是“忙忙碌碌干一年,不如种好一亩田”,村干部干劲不足,呈现出“选的不想干,干的素质低”的不良现象,有的村民小组组长一年换了好几任,影响了村级事务的正常开展。

2、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年龄50岁以上,知识结构老化,思维缺乏活力,工作缺乏魄力,进取缺乏动力。有的村干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精力不够,缺乏开拓精神,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的

2

能力相对不足,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

3、工作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事务的增多,各乡普遍增设村干部职位,没有将村干部配备控制在5-7人的标准,即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大多数村的村干部达10多人,而村集体收入较低,增加的村干部误工补贴也无力从村集体收入中列支,只有切割转移支付资金这块蛋糕,从而直接降低了村干部报酬的整体水平,导致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与建议

(一)深入抓好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解决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开拓进取精神不足等问题。要认真组织基层干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特别是加强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州委八届九次和县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全国支持新疆、河北邢台对口支援若羌的政策,使农村党员干部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区情、州情、县情,正视若羌县和其他县市的差距,充分认识县委确定的“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战略和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鼓舞士气、提振信心,为若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跃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结合基层干部思想作风现状狠抓制度建设,建立“一把手”抓干部思想作风的责任制等制度。

二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学风建设。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学习不联系实际,将理论当教条,浅尝辄止,业务不精,致使工作中“想当然、凭想象、好象是、拍脑袋”等问题。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和急用先学的原则,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业务工作的行

3

家里手,立足本职,积极投身于事关若羌富民强县战略。为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防止不学、假学、空学,练“唱功”,建立健全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度、夜读制度、岗位练兵等制度,把学习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述学、评学、考学。

(二)切实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管理力度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形成“竞争”新局面,每年由县财政给每位乡镇公务员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作为绩效考核工资,把考核权交给乡镇。各乡镇制订绩效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方案要充分体现偏重一线、多劳多得原则,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岗位,工作任务量化到人头,奖金按分值兑现。各乡镇通盘考虑,实行所有干部职工全覆盖。绩效直接与待遇挂钩,充分调动广大乡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体制顺、机制活、讲业绩、比贡献”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创新党员干部培训机制。从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看,科级干部培训和村干部培训由县委负责,能保证定期轮训和调训。而一般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没有具体化,更没有考核指标。要建立一般党员干部轮训机制,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健全一般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把乡镇一般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使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把乡镇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同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升迁奖惩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乡镇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县、乡党校的作用,加大乡村组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分期分批组织乡村组重要工作岗位的党员干部到区内外考察、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

三是坚持新录用公务员下派到农村基层锻炼制度。坚持考试录

4

用、初任培训和基层锻炼有机结合,制定措施,县直部门每年新录用的公务员要到基层锻炼2-3年,对那些经过艰苦复杂环境和基层锻炼、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干部,及时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对那些贪图安逸、不愿到困难艰苦的地方和基层去工作或敷衍塞责的,不予提拔使用。

(三)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一是加大乡镇党员干部补贴力度。出台更加倾斜的乡镇干部工资补贴政策,缓解干部经济压力,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的生活待遇水平。

二是建立互动交流机制。继续坚持每年从县直机关中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乡镇锻炼,从乡镇干部中安排一批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干部到纪检、组织、宣传、县委办、政府办等理论和政策性较强的部门挂职,互相补充工作经历,全面提高年轻干部自身素质。同时,建立部门与乡镇、乡镇与乡镇、城镇与山区之间的干部交流机制,打破一些一般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经历单一、缺乏多岗位锻炼的局面,进一步激发干部的工作活力。

三是加大选拔任用力度。按照 “一线出干部”的用人导向,在选拔配备领导干部时,优先考虑政治素质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群众公认、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以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努力改善干部生活环境。把加大乡镇特别是偏远乡镇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完成,配备相关设施,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干部的沟通和交流,充实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稳定和凝聚人心,切实创造一个让干部愿意到乡镇、向往到乡镇、长期扎根乡镇工作的环境。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94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