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大全

更新时间:2024-03-15 00: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教案大全

【篇一:古诗《所见》教案】

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骑、振、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越、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展示图片,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景色与动物?(牧童、黄牛、蝉…) 2展示课件导出课文题目《所见》,由课题同学向老师提问(《所 见》的作者是谁?所见是什么意思?所见看到了什么?)

3导入作者生平介绍,板书出作者名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2同桌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骑送气音,读第三声,左右结构、振是翘舌音,读第四声,左右结构、蝉字是翘舌音,

读第二声,左右结构)板出生字词,点名领读(适时点出读错的字)、小组读。

3划出停顿,老师范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读出诗句韵律感。教师适当点拨,达到合理停顿,适时点出字词读音。 4.自由读诗歌,读通顺,读流利

5.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6小组学习课文,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林越:树林、意欲:想要、蝉是什么?振:回荡、闭口立:忽然不出声了)老师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里是写静态的、哪里是写动态的?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

2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各诗句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突然停止了前行不再高声歌唱。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

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六、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背诵全诗。 六、布置作业

1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写一篇小文章。 2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清) 动态:骑、振,

静态:意欲、闭口,

看到:牧童、黄牛、蝉, 听到:歌声、蝉鸣

【篇二:如何读懂古诗教案】

《如何读懂古诗》教 案 执教者:卢 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分

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预学案从具体例题中自主探讨读懂古诗的方法。

教师小结后进行当堂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生鉴赏古诗

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

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灵活运用探寻出的方法,明白诗歌表层意思,领会诗歌深层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预学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探寻如何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方 法。

具体步骤:

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汇报预学成果。师生互动,明确答案。

活动一:明白诗歌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探寻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方法。

翻译出下列诗句的大意,明白表层意思。

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竹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喧笑,那是洗衣的女子结伴而归。溪中的莲叶摇曳,

3.“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远处群山像女子

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

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小结:你在翻译诗歌大意、明白诗歌表层意思时有哪些心得体会。请结合上面

的诗句加以说明。

二、教师小结探寻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方法。 填充内容、调整语序、整合句意

(注意倒装、省略、词类活用、互文见义、双关、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三、当堂练习,两位学生上黑板。 四、师生互动点评,呈现答案。 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过路人问路却摇手不答,害怕吓走鱼儿而不回答 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第二个环节:领会诗歌深层意思。

一、探寻快速地初步推断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 具体步骤:

(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汇报预学成果。师生互动,明确答案。

活动二:领会诗歌深层意思,探寻快速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 在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请你说说下列诗歌中的深层意思,即诗中的 思想感情。

例1: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

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例2: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

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

例3: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联系信息 题目 诗中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 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全国。 充分表达了国耻不雪,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联系信息 注释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例4: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揣摩语言:意象语言尾句诗人生平

乡关:故乡。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小结:你在快速地推断上面诗歌的深层意思时有什么窍门吗? 请结合上面的诗 句加以说明。

(二)教师小结,探寻快速地初步推断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 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二、继续探寻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 具体步骤:

(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汇报预学成果。师生互动,明确答案。

活动三: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继续探寻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 在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请你说说下列诗歌中的深层意思,即诗中的 思想感情。

例一 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

吊古怀乡揣摩语言:情感语言 尾句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 例二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清新明净 空旷开阔 清幽秀丽

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小结:你是怎样领会上面诗歌的深层意思的?请结合上面的诗句加以说明。

(二)教师小结,探寻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当堂练习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写出了作者游湖过程中平静悠闲愉悦的心情。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

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 布置作业:

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两首诗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

(一)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

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溪亭》是宋末爱国诗人林景熙的作品。写作者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孤独、徘徊的情绪,传神地描绘出作者苦闷无聊的心境。 冷清幽寂 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二)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魏万,李颀的晚辈朋友 关城:潼关。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

【篇三:古诗复习教案】

诗林漫步 复习目标:

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能结合生活巧妙运用古诗。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小学六年,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漫步诗林,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诗林漫步) 二、欣赏图画,感受诗篇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 出示图(叶绍翁《游园不值》),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 (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诗描绘了秀丽的春景,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预设:《春晓》、《绝句》《江南春》、《春日偶成》、《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咏柳》、《春夜喜雨》、《鸟鸣涧》、《大林寺桃花》、《晚春》、《江畔独步寻花》、《惠崇春江晚景》等

(3)一年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出示四季课件)

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 秋季:《山行》、《枫桥夜泊》、《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山居秋暝》、《暮江吟》 冬季:《江雪》、《元日》、《梅花》 (4)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

大好河山的诗词?(出示瀑布图)(《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鹿柴》、《望岳》)

(5)出示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背景图),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起了

a、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写过送别诗,它们有的幽怨,有的豪放,有的深情,你还知道哪些?

预设:《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赏画面,回忆古诗,并展开联想,归类整理出了学过的描写四季美景、友情送别等相关诗句。其实古诗根据描写内容还有很多类型。如:诗人借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情操,我们称它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那你知道类似的诗篇吗? 预设:《青松》《石灰吟》《马诗》《墨梅》

再如:反映边塞生活的,我们称之为“边塞诗”,你能吟诵几首边塞诗吗? 预设: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塞下曲》、《使至塞上》、《马诗》、《出塞》

今天我们所复习的古诗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漫步诗林,丰富自己的积累,在练习纸上完善古诗的整理归类,这样复习起来就更有效了! 三、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四、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用。”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一些诗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

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继续漫步诗林,丰富古诗积累,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归类。 第一关:吟诗对对。

(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 (2)桃花潭水深千尺, 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 ,燕山月似钩。

(4) _____________ ,一行白鹭上青天。 (5)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 。 (6)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 (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二关:古诗集结 第一组:走四方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2)朝辞( )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3)晓看红湿处,花重( )。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4)(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第二组:动物乐园

(1)泥融飞( ),沙暖睡( )。 《绝句》 唐 杜甫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小池 》 宋杨万里 (3)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绝句》 唐 杜甫

(4)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第三组 植物园

(1)煮豆燃( ),豆在釜中泣。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 )换旧符。 《元日》宋 王安石 (3)(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词》 唐 王翰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第四组 数字园

(1)解落( )秋叶,能开()月花。 《风》 唐 李峤

(2)黄四娘家花满蹊,( )朵()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3) 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唐 杜 牧 (4)危楼高()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3.师小结:通过闯关练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你们都顺利过关了!

四、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用。”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一些诗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俗话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2)、看电视时,主人公清廉正直的人品一定会让你联想到“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诗句;当你看到蝴蝶在花间嬉戏时,你的脑海一定会浮现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