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30 21: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

1.1跨时空的服务

1.1.1因特网服务类型

课题 因特网服务类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材本节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选分析 修)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的第一节“因特网服务类型”,课时为 1 节,主要内容是因特网服务类型中的文件传输服务。 本案例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学情的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知识,学生上网现象普遍,也能够利用一些因特网服务,比如分析 利用 QQ 可以传输文件。但同学们都没有用过文件传输( FTP )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内容,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常用的 FTP 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远程登录。 教学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目标 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情感和态度目标 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因特网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文件传输( FTP ) 教学难点 文件传输( FTP )工具的使用 教学手段 网络广播交互式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到目标 一、巧妙设问,引入新课 学生积极思考,回由现场调查引出本节问题 1 :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调答问题。 课主题,通过三个问题,查,在同学们当中,有没有同学没有使用问题1(答):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让过因特网?请同学们举手。 过。 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问题 2 :那你们使用因特网来做些问题2(答):例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什么? 如玩游戏、聊天、下载习兴趣。 问题 3 :那大家在因特网上用什么软件、查找资料、看电来传输文件呢? 影、听歌等。 1

其实,大家所说的这些都是因特网的问题3(答):例服务,也是大家所经常用到的,这节课我如电子邮件, QQ 、 们来进一步了解因特网更多的服务类型。 MSN 。 二、给出任务,学生自学 学生带着问题,自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什么是 FTP?常用的 FTP 工具有哪学课本,在寻找答案的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些?你曾用过哪一种?它有几种类型?你过程中可以借助因特学习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知道匿名 FTP 吗? 网。 利用因特网为我们的学习< 课件展示任务1 > 服务。 三、学生演示,教师总结 一名同学边演示边通过反馈,检验学生请一名同学到教师机前面来,利用 讲解,其余学生边听边的自学能力,以及对任务CuteFTP 匿名登录清华大学文件服务器,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记的完成情况。 且边演示边讲解。 录,以作补充。 (登录用户名:anonymous,密码为空或输入一个E -mail 地址,按回车键即可。) 老师作补充说明,解释。 四、讲授新课 观看教师演示,初初步了解了 FTP 的概既然大家对 FTP 有了基本的了解,步了解 FTP 的工具软念之后,再来学习 那我们就来利用它的工具软件 CuteFTP 件 CuteFTP 的界面及CuteFTP 的使用,学生容进行文件的下载。 <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使用。 易接受。 操作步骤 > 五、出示任务,学生练习 学生带着任务,独探索性学习,考查学1.到因特网上下载并安装 立学习,在完成任务的生接受信息和灵活运用知CuteFTP 。 过程中如有问题,可参识的能力。 2.登录清华大学匿名服务器 照课本,也可与同学商ftp.tsinghua.edu.cn,并尝试下载一量或询问教师。 个文件到“我的文档”中。 < 课件展示任务2 >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远程登录( Telnet ) 生:借助课本查找根据提示自学,培养大家从下面的问题思考: 答案,并请一些同学回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通问题:什么是远程登录?它是怎样产答问题。 过比较对比,对 Telnet 生的?请用两种方法登录并进行比较: 学生练习 Telnet 有进一步的理解。 telnetsmth.edu.cn 的两种登录方式,在练 http://www.smth.edu.cn 习的过程中体会他们之同学们对文件传输( FTP) 和远程登间的不同。 录( Telnet )都有所了解了,那它们之通过比较,培养学生间有没有区别呢? 的知识迁移能力。 < 教师 PowerPoint 课件演示区别内容 > 七、总结因特网服务类型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通过总结,培养学生2

认识完这两种服务后,我们对因特网的知识回顾,并参照课的总结归纳能力,并通过的服务类型进行概括。 本,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归纳,使知识条理化、系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人在因特网出的问题。 统化。 上经常使用的服务还有哪些? < 教师 PowerPoint 课件演示,并对学生所说的服务进行归纳分类 >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用问题带动任务,步步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实践题不能当堂完成,只能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 练习

1.因特网起源于 20 世纪的( )

A.互联网 B.广域网 C.阿帕网 (ARPANET) D.公共网 2.在因特网上专门用于传输文件的协议是( ) A.FTP B. hTTP C.NEWS D.Word

3.当你在 FTP 站点上下载软件时,你享受的网络服务类型是( ) A.文件传输 B.远程登陆 C.信息浏览 D.即时短信 4.在因特网上, BBS 表示的中文意思是( )

A.聊天室 B.电子邮件 C.文件传输 D.电子公告板

5.小王是高二( 8 )班学生,这天他发现他所在的班级多媒体电脑的杀毒软件在升级时显示序列号丢失,你认为他和学校管理员联系获取的最佳方式是( )

A.FTP 文件传输 B.TELNET 远程登录 C.网格计算 D.电子邮件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D 课后作业

阅读提供的课后材料,了解因特网发展的相关知识。

材料一:什么是因特网

因特网(Internet):我们可以将各处的计算机通过通讯线路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高效率的通讯网,这就是计算机网络,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共享网上(即其它计算机)所有的资源。但因特网不是单个区域范围内的网络,而是将横跨全球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一个全球性、开放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因此也称为国际互联网.因特网诞生于1969年初,它的前身是阿帕网(ARPA),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后来由于学术机构和政府机构的加入,并实现与其它多个网络的互联,从而形成了Internet。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可以为网络上的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各种网络服务。

我国作为第71个国家级网于1994年3月正式加入Internet,目前国内的四个骨干网络是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网

3

(Chinanet)和中国金桥网(ChinaGBN)。

材料二:因特网的发展史 因特网的诞生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这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包交换的研究。

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因特网发展的中心。

1973年ARPA网扩展成因特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

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当时还很新的TCP/IP协议。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这是因特网历史上重要的一步。在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Follow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network to commercial interests in 1995. 互联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从北京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因特网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行。

1990年代,整个网络向公众开放。在1991年8月,在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瑞士创立HTML、HTTP和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最初几个网页之后两年,他开始宣扬其万维网(World Wide Web)项目。在1993年,Mosaic网页浏览器版本1.0被放出了,在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学术和技术的因特网逐步增长。1996年,“因特网”(Internet)一词被广泛的流通,不过是指几乎整个的万维网。

其间,经过一个十年,因特网成功地容纳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大多数(尽管像FidoNet的一些网络仍然保持独立)。这一快速发展要归功于因特网没有中央控制,以及因特网协议非私有的特质,前者造成了因特网有机的生长,而后者则鼓励了厂家之间的兼容,并防止了某一个公司在因特网上称霸。

因特网的成功,可从这个术语的混淆窥知一二。最初,因特网代表那些使用IP协定架设而成的网络,而今天,它则用来泛指各种类型的网络,不在局限于IP网络。一个互联网(internet,开头的“i”是小写字母)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而因特网(Internet,开头的“I”是大写字母)专指前身为ARPA网、使用IP协定将各种实体网络连结成单一逻辑网络、你我每天接触的这个世界性网络。

材料三:因特网的未来

描绘一种诱人前景:未来智能生活方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央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项方案,内容是借助多功能手段和视听识别系统建立一种智能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由“家庭大脑”指挥一切,能满足各类人的口味。

门的把手识别出你的手以后,门将自动开启。当你跨过房间的门槛时,电视机即自动打开并选出你所喜爱的节目。室内环境温度也将根据你身体的需要进行自动调节。家庭中心电脑不仅同理家机器人相联接,而且也同其他家用电器相联接。

这套系统将做成无绳装置。此设计方案有三项目标:加强安全,提高舒适度,使日常生活变得轻松。该方案用了多种手段和声音识别方面的最新技术。声音识别是该方案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电脑联网的所有设备都能识别声音,而且还可以识别人体语言。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手势,电视机就启动,未来房间将装有一个中央摄像机,这就是“家眼”,“家眼”能识别进入房间的人。

4

说话人的声音将由电脑自动加以选择,看是谁说的。安装在客厅角落处的一架钢琴会演奏贝多芬的交响曲。当有人进入房间时,电灯会自动点亮,人一离开又自动熄灭。为了增加居安的安全,在皮鞋鞋底可安装电子“跳蚤”,使房子能够识别主人。还有一种安全系统用于识别别人穿房主人的皮鞋的情况,这一装置是由声码在起作用。如果某人穿了房主人的鞋,但是不知道主人的声码,他也将被拒之门外。

在未来的智能化家庭中,人们使用的一切用品可能都是自动化的,你所坐的沙发可能就是一种智能机器人,能按照你的意愿为你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把芯片直接植入大脑

把高性能硅芯片和人脑直接相连,是通过在芯片上培养神经细胞来实现的。植入脑中的芯片使人脑以碳为基础的记忆结构和硅芯片发生直接联系,从而大大增强大脑的功能。这一前景在21世纪的前10年或20年就可能成为现实。但是,也有一些忧虑者认为,由于电脑的联网,脑机相连就可能会使人脑的信息受到侵害。例如,某人要实行报复,只需设法将对方的脑—机“开关”打开,给一个删除命令,将对方脑—机里的非电脑信息连同电脑信息一并抹去。或者由于病毒的原因,使大脑受损,而且由于网络化的原因,全世界的脑—机都中了病毒,清除病毒的主体本身出了问题,病毒就无法杀死了。一部电脑有把自身所有的信息拷贝到另一部电脑的能力。在未来,一个人可以将另一个或无数个人脑里的信息非法洗掉,并把自己的信息拷到那些人的脑—机里。这一前景也很危险。

芯片植入大脑后,把一部《大英百科全书》装入大脑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人类从此免去繁重的学习任务。由于电脑联网的作用,那时人们不用通过语言就可以进行思想交流,人类的所有知识和思想可以共享。

1.1.2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的都是一些资料性文本,适合学生阅读,但不易开拓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适当补充了网络发展历史方面的知识,如因特网的起源和发展、网络发展的新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期较好地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因特网类型、特点,因特网常用服务的使用方法; 2.体验网络给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3.学会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q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