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1

更新时间:2024-05-09 02: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1.引言

本次加工工艺毕业设计主要应用的设备是普通铣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础,而数控机床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以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度化、高精密化、高柔性化,高效,他的出现带来了巨大效益,引起了世界各国科技界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

数控加工工艺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数控设备完成数控加工全过程相关的集成化技术,最直接的研究对象是与数控设备息息相关的数控装置、控制系统、数控程序及编制方法。数控加工工艺源于传统的加工工艺,将传统的加工工艺、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将普通加工工艺完全融入数控加工工艺中。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编程的基础,高质量的数控加工程序,源于周密、细致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总体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础,合理的加工工艺是保证数控加工质量、发挥数控机床效能的前提,所有工艺问题必须事先设计和安排好,并且编入加工程序中,数控加工工艺要考虑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加工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也要选择刀具,制定工艺路线、切削方法及工艺参数等。

加工工艺毕业设计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巩固,是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学以致用,让我们将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设计出真实存在的零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我们来说使一次提升和挑战。

2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2分析图纸选择加工内容

其余锻造拔模斜度不大于7°。 4.未注倒角0.545。2.连杆不得有裂纹,夹渣等缺陷。 5.材料45钢。.热处理226-271。

零件图001

3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2.1零件的分析

本人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戚墅厂氧压机三孔连杆,见零件图001。我的任务是将毛坯料加工成合格产品工艺过程,批量生产500个,该零件为氧压机三孔连杆,其功能、优缺点如下:

(1)主要功能:构件运动形式多样,可实现转动、摆动、移动和平面或空

间复杂运动,从而可用于实现已知运动规律和已知轨迹。

(2)优点:运动副单位面积所受压力较小,且面接触便于润滑,故磨损减

小;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两构件之间的接触是靠本身的几何封闭来维系的,它不象凸轮机构有时需利用弹簧等力封闭来保持接触。因此,它的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仪表和机电产品中。

(3)缺点是:一般情况下,只能近似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且

设计较为复杂;当给定的运动要求较多或较复杂时,需要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往往较多,这样就使机构结构复杂,工作效率降低,不仅发生自锁的可能性增加,而且机构运动规律对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增加;机构中作复杂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难以平衡,在高速时将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动载荷,故它常用于速度较低的场合。

2.2选择材料

该零件的材料为45钢,选择毛坯料位锻件,毛坯尺寸见毛坯图002 1.锻件:是金属被施加压力,通过塑性变形塑造要求的形状或合适的压缩力的物件。 2.锻件的优点:

(1)锻件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改善金属内部组织,并提高了金

属的力学性能。可伸展的长度、可收缩的横截面;可收缩的长度、可伸展的横截面;可改变的长度、可改变的横截面。 (2)节省金属材料,与直接切削钢材的成形相比,不但可以节省金属材

料的消耗,而且也节省加工时间。

(3)生产效率较高,锻压成形,特别是模锻成形的生产率,比切削加工

4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成形高的多。

3.锻件的种类有:自由锻/手锻、热模锻/精密锻造、顶锻、滚锻和模锻。模锻就是有模具的锻造件,利用模具锻出精度要求比叫高,比较复杂的锻件。

其余 毛坯图002

2.3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图可知连杆零件的外圆柱侧面、连杆中间部位、耳部侧面不需要加工,主要的加工部位有:

(1)大头和 ?50小头的上下平面:该平面有R6.3粗糙度的要求,按所划加工线找正垫平,杆身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铣削平面至划线尺寸,并且确定大头孔平面为以下各工序加工的主基准面,采用粗铣--精铣上下平面以达到要求,其中精铣大小平面采用数控编程加工,程序内容见程序O1110

(2)杆耳部的上下平面: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按大小头中心连线

5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找正,压紧大头铣削耳部上下平面,采用普通铣床铣削。 (3)三孔的加工:由于内控的精度比较高,所以采用钻孔-粗镗三孔-精镗三孔,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及耳部端面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钻小头孔至 ?29mm ,钻耳部孔至 ?19mm , 粗镗大头尺寸至 ?88mm小头孔至 ?34.9mm耳部孔至 ?24mm;半精镗大头尺寸至 ?89.9mm小头孔至 ?33mm耳部孔至 ?24.9mm;精镗大头尺寸至 ?90H6mm小头孔至 ?35H6mm耳部孔至 ?25H6mm;最后用 ?91的麻花钻孔口倒角。

2.4零件的基准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为了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选不加工表面作

粗基准。

(2)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应选择毛坯上表面作粗基准。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

(4)选择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或飞边等缺陷。以便定位

可靠。 精基准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 (2)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1. 选择加工方法

根据参考文献[1]数控加工工艺与装配: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加工

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前提下,兼顾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在实际选择中,要结合零件形状、尺寸大小、热处理要求和现有生产条件等全面考虑。 (1) ? 112大头和 ?50小头的上下平面的加工方法:划线平台划十字中心线及三孔端面加工线,按所划加工线找正垫平,杆身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铣平面至划线尺寸,并且确定大头孔平面为以下各工序加工的主基准面,采用粗 铣--精铣上下平面,大头厚度为50±0.2mm小头厚度为35±0.2,精铣大

6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头、小头平面采用数控编程加工,程序内容见程序O1110

(2)零件的整体加工方法:热处理→ 喷砂 → 划十字中心线及三孔端面加工线 →粗铣大头平面 → 精铣大头、小头平面 → 铣耳部平面 → 划三孔径的加工线 → 钻小头孔和耳部孔 → 粗镗三孔 → 半精镗三孔 → 精镗三孔 → 钳工去毛刺 → 检验

2. 选择加工设备

4.1热处理设备

第2道工序正火处理(见图4-1)

设备说明:型号:WZP-160:输入电压:320-420V 输入电流:8-160A 震荡频率:10-20KHZ 冷却水压:0.1-0.3MPa

本型用于: 大工件透热,打,锻造,紧固件热墩,热轨麻花钻,齿轮链轮淬火,模具热处理。

图4-1 WZP-160中频热处理设备

4.2喷砂设备

第3道工序喷砂、去毛刺(见图4-2)

设备说明:机外形尺寸:L1000*W1000*H1650mm电源:220V 50HZ,

除尘电机:220V 50HZ 750W,压缩空气源:2-7bar(kg/m2), 除尘方式:独立除尘箱,摇摆布袋式除尘。具备手动密闭式喷砂机的特点,主要适应于较重型工件喷砂,如:模具、树头、石雕品、轮圈、重压力模等大型工件喷砂。

7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图4-2 JCR-1000T手动推车转盘喷砂机

4.3镗铣设备

(1)普通铣床X5036B(见图4-3):工序5粗铣大头孔平面;工序7铣耳部两侧平面;

工序10粗镗三孔;工序11半精镗三孔; 工序12精镗三孔; 普通铣床X5036B主要参数:

主轴转速范围:60-1700(r.p.m) 工作台工作面尺寸1500×360(mm)

工作台行程(纵向/横向/垂向) 1000/320/400(mm)

工作台纵、横向机动进给速度 (8级)30-740(快进1080)(mm/min) 机床外形尺寸(长×宽×高)1700×1800×1880(mm) 工作台机动进给电机功率0.75(kw) 立铣床头加转角度±45° 主传动电机功率4(kw)

8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图4-3 普铣X5036B

9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2)数控铣床XK714C(见图4-4):工序6精铣大头和小头平面; 工序9钻小头孔和耳部孔;

数控铣床XK714C参数:

工作台面尺寸:(长X宽)1270 X 400(mm) 工作行程:X向800(mm) 工作行程:Y向500(mm) 工作行程:Z向500(mm)

主轴端至工作台面距离:100—600(mm) 主轴锥孔:BT40

主轴转速:60—6000(r/min) 主轴电机功率:4/5.5(kw)

机床外形尺寸(长×宽×高):2900×2500×2600(mm) 控制轴数/联动轴数:3/3 控制系统说明: 控制器:KND1000M4 控制当量:0.001mm

工作方式:编辑、自动(含DNC)、手动运行、手轮、回零、录入显示功能:全屏幕编辑、坐标动态显示、运行轨迹图形显示 输入方式:键盘输入、串口输入、DNC输入执行 最高运行速度:10000mm/min

10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图4-4 数控铣床XK714C

11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5.确定加工顺序

根据参考文献[1]27页内容确定为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基准先行,先近后远的原则。

5.1铣削的加工顺序

(1) 按所划加工线找正垫平,杆身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粗铣大头

平面留1.5mm余量,

(2) 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精铣大头、小头平面至尺寸,大头厚度为50±0.2mm小头厚度为35±0.2mm,

(3) 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按大小头中心连线找正,压紧大头铣削耳部上下平面,保证尺寸高为52mm,厚度为20±0.2mm 。 5.2镗削的加工顺序

(1) 由于内控的精度比较高,所以采用钻孔-粗镗三孔-精镗三孔,

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及耳部端面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 (2)钻小头孔至 ?29mm ,钻耳部孔至 ?19mm ,

(3)粗镗大头尺寸至 ?88mm小头孔至 ?34.9mm耳部孔至 ?24mm; (4)半精镗大头尺寸至 ?89.9mm小头孔至 ?33mm耳部孔至 ?24.9mm; (5)精镗大头尺寸至 ?90H6mm小头孔至 ?35H6mm耳部孔至 ?25H6mm;最后用 ?91的麻花钻孔口倒角。

6.确定装夹方案

6.1铣削的装夹方案

第5、6、7道工序的装夹方案:

12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等高垫

定位基准为底面和平口侧平面A、B。 平口钳装夹限制X、Y、Z 移动,X、Z转动。 平口钳图片如下:

平口钳

镗削的装夹方案

第9、10、11、12道工序的装夹方案:

等高垫定位基准为底面和平口侧平面A、B

平口钳装机限制X、Y、Z 移动,X、Z转动。 平口钳图片如下:

13

6.2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平口钳

7.选择刀具

7.1铣削的刀具选择

工序5粗铣大头孔平面留1.5mm余量: ?120mm端面铣刀(刀具图片见刀具

表)

工序6精铣大头和小头平面: ?60mm端面铣刀(刀具图片见刀具表) 工序7铣耳部两侧平面: ?60mm端面铣刀(刀具图片见刀具表) 7.2镗削的刀具选择

工序9钻孔小头孔和耳部孔: ?29、 ?19钻头(刀具图片见刀具表) 工序10粗镗三孔: ?88 ?33 ?24粗镗刀(刀具图片见刀具表) 工序11半精镗三孔: ?89.9、 ?34.9、 ?24.9半精镗刀(刀具图片见刀具表)

工序12精镗三孔: ?90H6 ?25H6 ?35H6精镗刀、 ?91麻花钻(刀具图片见刀具表)

7.3镗铣削刀具表 产品名称 工序号 刀具号 零件名称 刀具 三连杆 数量 零件图号 加工表面 图片示意图 粗铣大头孔平面 14

5 T01 ?120mm铣刀 端面1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60mm端面铣刀 精铣大头和小头平面铣耳部两侧平面 6、7 T02 1 T03 9 T04 ?29钻头 1 钻孔小头孔 和耳部孔 ?19钻头 1 T05 ?88粗镗刀 1 10 T06 ?33粗镗刀 1 粗镗三孔 T07 ?24粗镗刀 ?89.9半精镗刀 1 T08 11 1 半精镗三 ?34.9半精镗T09 刀 ?24.9半精镗T10 刀 1 孔 1 12 T11 ?90H6精镗刀 1 精镗三孔

15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T12 ?25H6精镗刀 1 T13 ?35H6精镗刀 1 T14 ?91麻花钻 1 孔口倒角

8.量具卡片

工序 量具号 量具 测量表面 备注 5 1 0-200mm 大头孔 游标卡尺 上下平面 大头孔和 0-200mm 小头孔上 游标卡尺 下平面 6 2 7 3 0-200mm 游标卡尺 耳部两 侧平面 9 4 0-125mm 游标卡尺 小头孔和 耳部孔 16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10 5 0-125mm 游标卡尺 粗镗的三孔 11 6 50-160内径千分尺 半精镗 的三孔

12 7 塞规 精镗的 三孔

9.切削用量的计算

工件材料:45钢

机床:普通铣床 数控铣床 查参考文献[3]表30—34

工序5:粗铣大头孔平面Vc=120每齿进给量af:根据参考文献[2]表2.4-75,

取机床主轴转速

1000VC 式(2.1) n:n??d式中 Vc—铣削速度; d—刀具直径或轴的直径

由式2.1机床主轴转速n:

n?1000Vc1000????????? ap?1 ?d3.14??25

工序6: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精铣大头和小头平面

1000Vc1000????????? ap?1.5 VC?110 n??d3.14??25工序7: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铣耳部两侧平面

1000Vc1000????????? ap?1.5 VC?110 n??d3.14??25工序9:钻孔小头孔和耳部孔

工步1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钻小头孔至 ?29mm:

1000VC1000?20??210r/min ap?14.5 VC?20 n??d3.14?29工步2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钻耳部孔至 ?19mm:

17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1000V1000?20VCC?20 n??d?3.14?19?190r/min ap?9.5 工序10:粗镗三孔

工步1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粗镗大头孔至 ?88mm

V1000VCC?30 n??d?1000?303.14?88?110r/min ap?1.5 工步2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粗镗小头孔至 ?33mm

V1000VC1000?C?33 n??d?333.14?33?300r/min ap?1

工步3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粗镗耳部孔至 ?24mm

V1000VCC?24 n??d?1000?243.14?24?300r/min ap?1.5 工序11: 半精镗三孔

工步1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半精镗大头孔至 ?89.90 mm

V1000VCC?90 n??d?1000?903.14?89.9?320r/min ap?0.95 工步2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 半精镗小头孔至 ?34.90 mm

V1000VCC?70 n??d?1000?703.14?34.9?640r/min ap?0.7 工步3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半精镗耳部孔至 ?24.90 mm

V1000VCC?70 n??d?1000?703.14?24.9?900r/min ap?0.45 工序12: 精镗三孔

工步1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精镗大头孔至图纸尺寸

V1000VCC?120 n??d?1000?1203.14?90?420r/min ap?0.05 工步2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 半精镗小头孔至图纸尺寸

V1000VCC?105 n??d?1000?1053.14?35?900r/min ap?0.05 工步3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半精镗耳部孔至图纸尺寸

V n?1000VCC?96?d?1000?963.14?25?1000r/min ap?0.05 工步4 孔口倒角

V1000VCC?25 n??d?1000?253.14?91?100r/min ap?0.25 10.零件的力学性能计算

18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工件材料:45钢

查参考文献[4]书2—4页

通过拉伸试验测得三孔连杆的主要强度指标、塑性;强度指标包括屈服点(σs)和抗拉强度(σb),塑性包括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

(1)屈服点(σs)是指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

计算按公式(10-1) ?s?Fs 公式(10-1) So 式中 Fs—试样发生屈服时的最低应力值;即

s点所对应的拉力(N)

So—试样原始截面积(m㎡)

(2) 抗拉强度(σb)是指材料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值,

计算按公式(10-2)

?b?Fb 公式(10-2) So 式中 Fb—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即b点所对应的拉力(N)

So—试样原始截面积(m㎡)

(3) 断后伸长率(δ)是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长度的

百分比,,计算按公式(10-3)

L1?L0×100% 公式(10-3) L0 式中 L0—试样原始标距长度(mm)

??

L1—试样标距拉断后长度(mm)

(4) 断面收缩率(?)是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计算按公式(10-4)

??S0?S1×100% 公式(10-4) S0 式中 S0—试样原始截面积(m㎡),对于圆形试样S0??4d0^2

S1—试样断口处最小截面积(m㎡)

按国家标准规定45钢力学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σs≧355MPa;σb≧

19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600 MPa;δ5≧16%;?≧40%;检验时采用d0=10mm的短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测得Fs=28260N; Fb=47530N ;L1=60.5; d1=7.5mm 。 由公式(10-1)屈服点(σs):

Fs28260?360MPa>355MPa(国标) ?s?=

So??5?5由公式(10-2)抗拉强度(σb):

Fb47530?605MPa>600MPa(国标) ?b?=

So??5?5由公式(10-3)断后伸长率(δ):

L1?L060.5?50 ?s?×100%?×100%=21%>16%(国标)

L050由公式(10-4)断面收缩率(?):

11??10^2???7.5^2S0?S14??×100%?4×100%=44%>40%

1S0??10^24(国标)

综上计算可知,此三连杆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20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设 计 小 结

通过近两个月的毕业设计,使我充分的掌握了一般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更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次提升,我从中得到许多新的感受和启发,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比较系统的理解了设计的整个过程。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主要按照机械加工工艺的步骤来进行设计,如毛坯尺寸大小的确定和材料的确定,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案法,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夹具、刀具与切削用量的确定等,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资料和相关产品信息,来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

本设计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有的问题还待于进一步深入,具体如下:

(1)对一些参数(切削用量)选用可能不是非常合理,实际加工应该根据

实际的不同型号数控机床进行修改。

(2)连杆的力学性能、承受能力与寿命有待测试。

(3)运动设计中的问题例如自由度机构原理、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

计算不包含在内。

21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致 谢

我的毕业设计在指导老师徐嘉乐王老师、王秋红老师、姚浩荣老师精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这里我要忠心的感谢他们。徐嘉乐王老师指导我如何编制机械加工工艺,确定加工方法以及加工顺序,并且指出加工工序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王老师帮助我解决了一些CAD绘图方面的问题,工序简图的绘制,此次毕业设计有那么多的老师指导,我真的很高兴,尽管修改了许多次,我感觉是值得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与快乐,再次感谢徐老师、王老师、余老师。

22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参考文献

[1] 肖爱武,数控加工工艺及装备,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5(1) [2] 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机床夹具结构图册[M],贵阳:贵州

任命出版社,1983:42-50。

[3] 李洪,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4] 柴建国,机械制造基础,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9

[5] 全国数控网络培训天津粉中心组编,数控机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7

[6] 马雪峰,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7] 马贤智,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8] 上海金属切削技术协会,金属切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4。

[9] 周永强,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10] 薛源顺,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11] 余光国,马俊,张兴发,机床夹具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

[13] 李庆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适用手册[M],银州:宁夏人民出版

社,1991。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8b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