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

更新时间:2023-09-22 04:21: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应用题 (一)

1、简述TCP/IP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及每一层的主要功能?

答:第一层:主机-网络层,对应于基本网络硬件,规定了怎样把数据组织成帧及计算机这样在网络中传输帧;

第二层:网际层,规定了互联网中传输包格式以及一台计算机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到达目的地的包转发机制,主要解决理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等问题

第三层:传输层,负责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应用程序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第四层:应用层,面向用户的各种应用。 2、计算

3、某网吧希望连接一个10BASE-T的网络,应采购哪些设备,画出连接示意图?

答:集线器(HUB)或交换机

带有RJ-45接口的网卡

三类或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或网线) RJ-45网线插头

(二)

1、答:这是化整为零,分而治之的思想,把复杂主机-主机通信问题划分为多个易于解决的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每一层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实现本层协议,并为上一层提供更高级的服务,各层之间有相互独立,易于管理和维护

现实生活中例如国家划分多个省,每个省又划分多个市,这样逐级分别治理。

2、答:有B类子网划分我们知道:当借位数为6时,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可用子网允许有62(26-2)个,超过划分的24个子网,每个子网允许有1022(210-2)台主机,满足最大时候的600台,这种方案不仅使每个子网中可用的主机地址更为有效,而且也为以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因此这中方案较佳,能满足要求,浪费少。 3、答:相同点:都采用分层的思想

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不同点:OSI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TCP/IP仅有主机网络层

OSI有会话层,TCP/IP没有 OSI有表示层,TCP/IP没有

(三)

1、答: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功能独立、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这里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信息资源。

2、答:该IP地址属于C类

该IP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0 子网的前缀是:/28

该子网掩码允许的可用子网数是14(24-2)

该子网掩码中,每个子网允许的可用主机数14(24-2) 该网络中所有子网可用的主机数是196(14*14)

3、答:适合于使用面向连接服务的例子:WWW、HTTP、FTP、电邮等

适合于使用面向无连接服务的例子:网络电话、网络视频、Volp、Internet、radio

(四) 1、计算

2、答:窗口机制利用接收方缓冲区,发送方缓冲区和冲发表来实现流量控制,避免过载的一种机制,发送方还可连续发送7帧

4号帧、5号帧、6号帧、7号帧、8号帧、9号帧、10号帧、

3、答:TCP采用三次握手机制来释放链接,通信双方向对方发送释放请求,当发起方收到对方才能释放链接,因而释放连接必须经过如图的三个阶段

(五)

1、答:物理层: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服务基础上为网络在相邻节点间提供可靠地通信 链路

网络层:将数据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将分组从源节点冲送到目的节点 传输层:为上层用户提供不依赖于具体网络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这是一个端到 端的层次

会话层;:提供两个互相通信的网络进程之间的会话机制 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数据或信息语法的表示变换

应用层:面向不同的应用程序,直接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2、计算

3、答:电子邮件---简单的邮件传输协议SMIP,个人邮局协议PGP

WWW---超文本传输服务HTTP 文件传输---文件传输协议FTP

远程登录----网络中断仿真协议TENLET

(六)

1、答: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局域网覆盖范围小,大约在几公里。例如校园网,公司网络 城域网覆盖一座城市,有几十公里的覆盖范围,如有线电视网络

广域网覆盖更大的地理区域,有几百欧公里的覆盖范围,如一个国家的网络

2、计算

3、答:IP地址、MAC地址、域名地址

域名地址与IP地址通过DNS实现相互转换 IP地址和MAC地址通过ARP协议实现转换

(七)

1、论述TCP/IP协议栈的特点?

答:(1)、开放协议标准,可免费使用,且孤立于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孤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运行在局域网和广域网,更多用于换联网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整个TCP/IP设备在网络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2、

答:表示帧边界比特序列为:01111110 链路上应传输的比特序列为:

1 1 0 1 0 1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0 1 1 1 1 1 0 1 1 0 ↑ ↑ ↑ 箭头指向的0是填充比特。

3、数据交换技术有哪三种?简述优缺点?指出哪一种广泛用于因特网/

答: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在通信的双方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电路,并在其上进行数据交换,电路交换适用于实时信息传递,在带宽较低的情况下不适用比特,但独占一条线路,效率低,不适于数据传输。

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

优点: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建立通信线路,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②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①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②报文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分组交换以长度受限的数据块(分组)为基本传输单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传输,传输之前不需要建立实际的物理通路。

优点:线路利用率高,易于实现广播,鲁棒性好。 缺点:传输延迟大且不确定,协议复杂。

(八)

1、答:URL是统一资源访问地址,用来确定WWW网上的某一 资源位置

www是web形式组织文本、图像、声音的一种新型网络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www上某一资源时,首先在浏览器地址上输入URL,如:http://www.suda.edu.cn,然后浏览器向www服务器提出http请求,服务器处理该请求,并将请求的网页分装在http响应中,浏览器收到该响应后,从中抽取相应的网页,并在其窗口中提供用户浏览。

2、答:接收方从链路上接收的比特序列为:

1 1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0 1 1 0 ↑ ↑ ↑ 箭头所指的0为发送方的填充比特

去掉箭头之后,则接收方还原的有效比特序列为: 1 1 0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0 发送方发送的原始比特序列为:

1 1 0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0

3、答:接纳控制:在虚电路方式中,通过对连接建立的控制来避免拥塞的进一步恶化

抑制分组:可用于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通信子网,每个路由器监视本节点的资源利用情况,如果某方向的资源利用率超过一定的门限,则该路由器向有关原站点发送抑制分组源节点相应的较少向该方向的发送量,直到该方向的拥塞状态解除。

负载丢弃:上述两种方法都不奏效是,采用这种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a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