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出研究假设---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6:4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提出研究假设---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由于这种设想目前还未获得充分的证据,因此研究假设需要在调查研究中加以证明。在研究“升学意愿”时,其中的一个课题是:“对升学意愿有影响的社会因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可提出“家长如何看待大学将会影响其子女的升学意愿”等假设。

研究假设概括地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因此它是对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假设必须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做出的尝试性的理论解释,它不同于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论解释。(2)研究假设必须能够由经验事实来检验。(3)研究假设必须以明确的概念为基础。(4)研究假设必须与有效的观测技术相联系。

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1)由以往的实践经验或实地初步探索而得出的假设。(2)由理论文献中得出假设。 二、研究假设的作用

1.指导调查研究。有了研究假设,就可以明确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使调查任务具体化,并明确是针对什么问题去收集资料、要收

集哪些资料,这样就能避免资料收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研究假设是设计调查方案的主要依据,有了假设,就能明确要在哪些地区调查、要调查哪些人、如何抽取样本、采用体积方法和程序去调查等等。 2.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联系起来。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是运用一些抽象概念来概括同类事物,研究假设就是对这些概念之间的特定关系所作的尝试性说明。抽象概念表明事物的共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它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之间有很大距离;但是由于假设中的概念是清晰定义的,并且通史精确地观测,因此通过逻辑推演,就能从抽象的理论演到具体的现象上。

3.探求新的理论知识。研究假设或者是由某一理论推演而出,或者是由经验观察中得出,但它们的目的都是要探求新的理论知识。 三、研究假设的构成与形成

假设是由概念(或变量)构成的,它是“以一种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陈述,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进行预测的命题。”这种特定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几个重要概念或术语:

(一)概念与变量

概念是人们抽象思维的产物和基本单位。人们通过对具体现象的大量观察,从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可归纳、抽象出它们的共同属性,概

念就是综合概括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名词,如阶级、民主、社会地位、政治觉悟等等。概念都是抽象的,很难直接观测到。但不同的概念其抽象程序是不同的,有的概念(如“民主”、“自由”、“幸福”)抽象程序较高,有的概念(如“职业”、“收入”、“性别”)抽象程序较低。一般说来,抽象程序低的概念比较容易操作化。

概念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例如“阶级”既可指一群不同的人(如工人、农民、资本家),也可指不同层次、不同地位的人(如上层、下屋、统治者、被统治者)。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定义和界说而转换来的。也可以说,它是对概念的具体化,它反映了概念在具体形态上的变动性。例如,净阶级定义为在收入上不同的几类人,从而将阶级的具体形态规定为高收入阶级、中等收入阶级和低收入阶级,这就把对阶级的这种理解与其他理解区分开来。经过这一定义和界说的概念就是变量,它与概念虽然都使用同一名词,但“阶级”变量的内涵是清晰的、不会误解的。变量有具体的量值或差别,它在经验层次上表明现象在程度、等级、数量或类别上的变动状态。例如,说“某人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概念是模糊的、含义不清的,但经过界定的“文化程度”则是清晰的。

研究假设都要以变量的语言说明现象的特征及其关系。但在一般的社会调查中,人们都不一定采用\变量\这一术语,而只是用\明确定义的概念\来与日常概念相区别。

(二)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研究假设实际是一种命题形式。命题是“关于一个或更多概念(或变量)的陈述”,如“吸烟导致肺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等。假设一般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三种:

1.相关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 ,反过来也同样,那么就可以说这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写为:X←→Y)。例如:“企业效益与职工积极性成正比”相关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无法区分出哪一个变量是原因,哪一个变量是结果。

2.因果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则不然,那么就可以说X与Y有因果关系(X→Y)。其中X是Y的原因,Y是X的结果。例如,\家长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影响其子女的升学意愿\等等。因果关系的条件是:(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发生在前的变量(X)称为自变量,它是使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它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生在后的变量的原因,它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生在后的变量(Y)称为因变量,它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是由X导致的结果,反过来,它不会影响X。

3.虚无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如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则称它们不相关(X Y)。

(三)研究假设的陈述形式 主要有以下两种: 1.条件式陈述。

“如果A,则B”或“只要有A,才会有B”

在这种形式中,A表示先决条件,B表示后果。例如\如果社会地位发生变化,那么人的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等等。上述陈述也称为充分条件陈述,它说明,A是B产生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陈述则说明A是B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交往频繁,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密切”。

2.差异式陈述。

“A与B在变量Y上有(或无)显著差异”

A与B表示某一变量(X)的不同类别或不同的组。例如,“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在家庭规模上有显著差异”等等。差异式陈述主要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或没有)相关关系,因为A与B是表示某一变量(X)的不同变动状态,如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如果A与B在变量Y上有显著差异的话,那就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某一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f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