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工艺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05 14: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1、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答:(1)高技术化 (2)信息化 (3)绿色化 (4)服务增值 2、机械制造工艺学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答: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零件的机械加工、产品的装配,机

床夹具三个方面。

3、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

答: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零件加工和机械装配过程中所具有的

共同性规律,是生产时间和科学研究成果的长期积累和总结。

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目标是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可归纳为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三个方面。

(1)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2)提高劳动生产率(3)降低成本。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零件加工时,按加工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工艺过程可划分为精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2、机械加工的基本时间是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 形状 、 尺寸 、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

3、工艺系统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组成。 4、精基准是用下列( A )表面做定位基准的。

A、已加工的表面 B、未加工的表面 C、精度最高的表面 D、粗糙度最低的表面

5、ESi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i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j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J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为增环的数目,N为减环的数目,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D )

A、?ESi??ESj B、?ESi??ESj

i?1Mj?1Nii?1Mj?1MNMN C、?ESi??EIj D、?ESi??EIj

i?1j?1ii?1j?1N6、基准是 ( A )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工件的运动中心 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 D、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7、大批量生产强度要求较高的形状复杂的轴,其毛坯一般选用 (C ) A、砂型铸造的毛坯 B、自由锻的毛坯 C、模锻的毛坯 D、轧制棒料 8、劳动生产率是指( D )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B、工厂生产产量

C、劳动者用于生产的时间比率 D、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9、工步是指( B )

A、一次装夹过程中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B、用相同的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C、用不同的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 D、用相同的刀具对不同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10、箱体零件多采用(A )毛坯。 A、铸造 B、自由锻 C、模锻 D、焊接

11、精基准应考虑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以便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即所谓“基准重合”

原则。

(2)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较方便地加工其他各表面时,应尽可

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即所谓“基准统一”原则。

(3)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尽量小而均匀时,应选择加工表面

本身作为精基准,而该加工表面与其他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则要求由先行工序保证,即遵循“自为基准”的原则。

(4)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或较高的位置精度,在选择经济准时,可遵

循“互为基准”的原则。

(5)精基准的选择应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12、如图所示为某模板简图,镗削两孔O1、O2时均以底面为定位基准。检验两

孔时,因其测量不便,试标注出测量尺寸A的大小及偏差。

+0.0352-φ150R 80 A1 R

解:(1)建立尺寸链图,如图所示。

?0.0175(2)确定A1的尺寸:尺寸80?0.08为最终保证的尺寸,为封闭环,R=7.50,

A1为增环

A1的基本尺寸:80=R+A1+R 所以A1=80- R- R=80-7.5-7.5=65 A1的上偏差:0.084=0.0175+ES+0.0175 所以ES=+0.045 A1的下偏差:-0.08=0+EI+0 所以EI=-0.08

0.045 所以A14= 65??0.08

第三章 机床夹具设计

1、机床夹具一般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元件或刀具引导元件、连接元件和连接表面、夹具体、其他元件或装置六部分组成。

2、与夹具定位误差计算有关的工艺基准有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对刀基准三种。 3、基准不重合误差是指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

4、铣床夹具中常用的对刀引导元件是对刀块,钻床夹具中常用的对刀引导元件是钻套。

5、采用镗模法加工箱体孔系,其加工精度取决于( C ) A、机床主轴回转精度 B、机床导轨的精度 C、镗模精度 D、机床导轨的平面度

第四章 机械加工精度

1、工艺系统包括机床、夹具、刀具、工件。

2、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径向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三种。

3、加工精度包括 尺寸 精度、 形状 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4、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其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的误差称为 常值 系统误差,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变值 系统误差。 5、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 A ) A、钻孔 B、车孔 C、镗孔 D、磨孔

6、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7、在车床上加工细长轴,若选用45度偏刀,装夹方式如图所示,加工后测量工件尺寸发现工件出现“鼓形”,即两头小中间大,但其值均在允许的范围内,为合格件;当工件从机床上卸下再进行测量,发现工件两头直径小于允许的最小尺寸,为废品,试回答如下问题: (1)产生“鼓形”的原因是什么? (2)成为废品的原因是什么? (3)提出改进措施。

答:(1)由于工件的刚性较差,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再加上工件受轴向力作用易

产生偏心压缩而失稳,此外离心力和工件受切削热作用产生的热伸长后受到后顶尖限制也会进一步加剧弯曲变形,产生了“鼓形”。

(2)成为废品的原因是从机床上拆下工件后,顶尖约束消失且热变形降低,从

而使工件尺寸减小。

(3)提出的改进工艺措施有:增大进给量和增大主偏角;采用跟刀架或中心架;

采用反向进给的切削方式。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为了减少残余面积,从而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减小进给量、减小主偏角和减小副偏角。 2、表面质量的含义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微观几何结构及表层金

属材料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

3、简述表面质量对零件的哪些使用性能有影响

答:①对耐磨性影响:一般表面粗糙度值小,耐磨性好;纹理形式与方向为圆

弧状、凹坑状较好;适当硬化可提高耐磨性。

②对耐疲劳性影响:表面粗糙度值小,耐疲劳性好;适当硬化可提高耐疲劳性。

③对耐蚀性影响:表面粗糙度值小,耐蚀性好;表面压应力,有利于提高耐蚀性。

④对配合质量影响:表面粗糙度值小,配合质量好。

4、车削一铸铁零件的外圆表面,若进给量f=0.40mm/r,车刀刀尖圆弧半径rε=3mm,试估算车削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

f20.420.016解:由公式H?===0.000667mm

8?3248rε第六章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1、建立装配尺寸链的关键是查找组成环,查找组成环的原则有哪些原则?

答:(1)封闭原则 (2)环数最少原则 (3)精确原则 (4)多方向原则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1)互换装配法 (2)分组装配法 (3)修配装配法 (4)调整装配法 3、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C )

A、完全互换法 B、大数互换法 C、分组互换法 D、修配法 4、高精度滚动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的装配常采用(C) A、全互换法 B、大数互换法 C、分组互换法 D、修配法 5、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 D)

A、产品重量 B、产品质量 C、产品成本 D、生产规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x8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