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对应网上作业

更新时间:2024-04-16 18: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业1(2016春) 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40分)(总分40.00)

1.某生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

外倾性。则该生气质属于( )(2.00分)

A. 多血质

B. 抑郁质

C. 粘液质

D. 胆汁质 2.

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应的是( ) 特征

(2.00分)

A. 情感

B. 气质

C. 能力

D. 性格 3.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诗句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是( )

(2.00分)

A. 激情

B. 美感

C. 道德感

D. 理智感

4.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为( )以上的记忆

(2.00分)

A. 一分钟

B. 几秒钟

C. 数小时

D. 数分钟 5.

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 )

(2.00分)

A. 抽象思维

B. 创造思维

C. 聚合性思维

D. 形象思维 6.

( )是人的活动、行为的基本动力和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2.00分)

A. 需要

B. 信念

C. 动机

D. 兴趣 7.

(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维持和调节功能

(2.00分)

A. 表象

B. 想象

C. 记忆

D. 注意 8.

(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00分)

A. 错觉

B. 想象

C. 幻想

D. 联想 9.

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 )而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应

(2.00分)

A. 认识过程

B. 个性心理特征

C. 心理状态

D. 意志过程 10.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叫 ( )

(2.00分)

A. 激情

B. 应激

C. 心境

D. 情绪 11.

幻觉是指 ( )

(2.00分)

A. 正常知觉现象

B. 错误的知觉

C. 歪曲的知觉

D. 虚幻的知觉 12.

当你在电影画报上看到某演员的形象时,觉得很熟悉,而且能够确知他曾饰演过某个角色,这种现象属于 ( )

(2.00分)

A. 回忆

B. 保持

C. 识记

D. 再认 13.

做梦是一种( )

(2.00分)

A. 空想

B. 无意想象

C. 幻想

D. 有意想象 14.

“手舞足蹈、挺胸阔步”等属于人的((2.00分)

A. 面部表情

B. 不是表情

C. 体态表情

D. 言语表情 15.

人的大脑皮质的语言区主要位于( (2.00分)

A.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客观环境失去同一性

B.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相对稳定性

C. 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失去统一性

D.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绝对稳定性

8.

应激相关障碍包括( )

(2.00分)

A. 抑郁障碍

B. 创伤后应激障碍

C. 急性应激障碍

D. 适应障碍

9.

( )是指面对他人的要求或观点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00分)

A. 逆反心理

B. 猜疑心理

C. 自卑心理

D. 嫉妒心理

10.

下列关于夫妻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2.00分)

A. 源于功利主义者必然导致夫妻关系冷漠

B. 和谐的夫妻关系只有在理解、尊重和彼此的谦让中产生

C. 婚姻生活中始终贯穿着远离孤独与独立自由这样一对矛盾

D. 性生活不和谐也会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10分)(总分10.00)

1、失恋可分为真性失恋与假性失恋两种。(真性失恋)是指恋爱双方经过一阶段热恋以后的分手,而单相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假性失恋 )。

2、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理异常是脑功能的机能失调,可以反映为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紊乱、(自我概念)的歪曲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可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3、影响我们人际交往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嫉妒心理、自卑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和(浮躁心理)。

4、心理健康“三良好”包括:良好的个性、良好的( 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5、儿童期(6~12岁)心理发展的主要冲突是(勤奋 )——(自卑 )。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20分)(总分20.00) 1.心理异常的人就有心理障碍。(错误)

2.厌食症和贪食症的产生是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正确)

3.人格障碍是针对成年人来说的,未满十八周岁者不能诊断为人格障碍。(正确) 4.认识到自身的自卑感有可能成为超越自我的动力。(正确) 5.身体健康不一定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一定身体健康。(正确) 6、.智商偏低的人比智商高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错误) 7.刚出生的婴儿以及脑损伤的人不会有心理问题(正确) 8.情绪低落和兴趣降低是抑郁症发作的最核心的症状。(正确) 9.多动症只发生于6岁以内的婴幼儿。(错误)

10.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属于一种心理障碍,不应与犯罪联系在一起。(错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总分20.00)

1、神经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

2、逆反心理: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 3、适应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适应障碍的应激源却既可以是创伤性事件,也可以是生活事件,而且以生活事件居多。

4、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表达到的最佳状态,而不是指一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5、嫉妒: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自己与他人差距的、实现原有关系平衡的心理防御反应,是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产生的一种企图排除,甚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的激烈的情感活动。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本题共30分)(总分30.00)

1、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李小姐是一位23岁的女大学生,因一年来难以克服的对事物的厌恶致使摄食不足,严重营养不良,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有时候甚至昏倒,而被家人送到了综合性医院抢救,经

过医院积极的纠正体液失调、补充营养等对症治疗,身体状况好转。

通过访谈得知,李女士出生于一个基层干部家庭,年幼时长得胖胖的十分讨大人们喜欢。但是自从进入小学以后,偏胖的身材渐渐成为同学们的笑柄,他们叫她“小箩筐”,最不能让她容忍的是父母和一些亲人还很喜欢她胖胖的样子,并以此为荣,全然不顾及她自己的意见。这使得她十分焦虑、自卑与孤独,这样一直持续的初中她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和没人干涉的个人生活环境下,李小姐的体重由130斤变成了110斤,而这仅仅因为她“在学校的原因”,每次回家母亲都唠叨她“瘦了”,这反而使她感到十分满足。04年李小姐终于考取了广州的一所重点高校,高度自由、充斥个性的大学生活和崇尚以瘦为美的现代社会使李小姐再次不满意于自己的体重和坚定了她节食的决心。从不吃早餐到把晚餐变成水果,李小姐因此慢慢拥有了瘦削的脸颊和骨感的身材,前卫的她崇拜哥特式穿衣风格,这种阴郁的风尚恰恰掩盖了她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面色晦暗。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自己难以克制的头晕、耳鸣,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于是她要告诫自己注意营养,但是,可悲的是她已经对于任何食物都丧失了兴趣,甚至吃到嘴里就会吐出来。

根据案例回答:

1、李小姐的症状属于哪种病症或障碍?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这是典型的厌食症引起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不吃早餐到晚餐变成水果??慢慢拥有了瘦削的脸颊和骨感的身材,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自己难以克制的头晕、耳鸣,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于是她要告诫自己注意营养,但是,可悲的是她已经对于任何食物都丧失了兴趣,甚至吃到嘴里都会吐出来。”这些都是由于长期限食造成的后果。

2、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有一位患者,因为长期饮酒导致慢性中毒性脑病住进医院,送进医院时,他已经谁都不认识了,也不能跟任何人交谈,可是,他仍然会说一句话:拿酒来。他的妻子伤心的看着他说:“一切都完了。”他本来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可是现在却丧失了一切。住院之前他曾经戒过多次酒,可是每次出院后不久,他又会重新开始饮酒。为了饮酒,他无暇顾及公司的事务,无暇顾及孩子的功课,无暇顾及病重的母亲。妻子劝他,孩子求他,医生建议他,全都没有用,他依然我行我素。他曾经因为肝硬化,引起了消化道大出血。医生嘱咐他,一定不要再喝酒了,再喝酒就没命了,他答应的好好的,可是出院后没几天就因为身体难受而再次饮酒。

请问:(1)这位患者属于哪类心理障碍?

(2)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如何治疗上述患者的心理障碍?

答:(1)、属于酒依赖,他是一种嗜酒成癖达到病态的一种心理障碍。 (2)、特点是:

第一、喝起来挺不住,必须随时拿着酒瓶子; 第二、越喝酒量越大;

第三、没有酒喝时会出现戒断症状,必须通过饮酒来消除;

第四、为了喝酒不顾一切,难以戒断。为了饮酒,可以放弃工作,放弃家庭,甚至整个生活的中心就是饮酒。 (3)、治疗过程:

第一、家庭成员要给与患者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为患者戒酒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患者加入主动戒酒的行为;

第二、及时处理因饮酒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戒酒治疗(药物); 第三、最重要的是沟通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健全个性,同时帮助其学会良好的应对压力的

方法,因为酒依赖患者多数有性格缺陷,比如脆弱,内向,对压力无力解决,借酒消愁等。所以通过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

作业3(2016春) 1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总分30.00)

1.

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错误的是( )

(2.00分)

A. 随着压力水平的逐渐增高,能力发挥水平也不断提高

B. 压力与绩效成正比关系

C. 当压力的持续增高超过一定水平时,人就会变得过于情绪化

D. 只有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压力水平时,绩效的水平才是最好的

2.

有机体对某些特定的刺激会产生特定的不可避免的反应,这类刺激就叫做( )

(2.00分)

A. 中性刺激

B. 条件刺激

C. 无条件刺激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

(2.00分)

A. 马斯洛

B. 梅纽钦

C. 罗杰斯

D. 艾力克森

4.

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2.00分)

A. 斯金纳

B. 罗杰斯

C. 马斯洛

D. 鲍文

5.

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 (2.00分)

A. 人格障碍者

B. 心理异常的病人

C. 正常人

D. 躯体疾病患者

6.

关于心理防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分)

A. 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功能

B. 心理防御机制与年龄无关系

)。

C. 它的运作大都发生在潜意识水平

D. 是自我心理防护的办法

7.

以下这段对话最可能出现在哪种心理咨询或治疗中?( )

来访者:别人都看着我。

咨询者:是否别人都不干自己的事情了,都围着你看?

来访者:没有。

咨询者: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 来访者:那人家都要来看我了!

咨询者:那原来你说的别人都在看你是否是真的呢? 来访者:??是我头脑中想象的??

(2.00分)

A. 认知行为治疗

B. 人本主义治疗

C. 合理情绪治疗

D. 精神分析治疗

8.

艾里斯的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理论的核心,其中“A”代表( )

(2.00分)

A.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B. 诱发性事件

C. 情绪反应及后果

D. 可接受性事件

9.

以下( )属于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的程序。

(2.00分)

A. 冥想放松训练

B. 头部放松训练

C. 躯干肌肉放松训练

D. 上肢肌肉放松训练

10.

下列哪项不是躯体疾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 )

(2.00分)

A. 焦虑与恐惧

B. 愤怒

C. 情感平淡或淡漠

D. 抑郁与绝望

11.

处于相同应激源作用下而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其主要原因是个体的( )。

(2.00分)

A. 敏感强度不同

B. 体质不同

C. 认知评价不同

D. 反应强度不同

12.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和自立,不能代替病人做出任何选择与决定,这是心理治疗的( )。

(2.00分)

A. 保密原则

B. 耐心原则

C. 中立原则

D. 真诚原则

13.

下面关于压力与身体健康的表述正确的是( )

(2.00分)

A. 压力引起神经紧张和肌张力增强,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肌肉疼痛

B. 压力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C. 压力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强,生活节律被打乱

D. 压力状况下,人体内部的消化和吸收活动是失去平衡的

14.

压力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2.00分)

A. 消除压力

B. 运用压力

C. 应对压力

D. 调控压力

15.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是( )

(2.00分)

A. 工作对象不同

B. 工作方式不同

C. 理论方法不同

D. 工作任务不容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20分)(总分20.00

1、压力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应对压力,有效地掌握与运用应对压力的方法与能力。压力管理主要包括(改变压力来源)和(调整自我身心)两个方面。

2、压力管理常见的四种策略是认知的改变、(躯体的放松)、(疏导情绪)和掌握健康生活方式。 3、从本质上看,心理压力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压力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压力是个体所觉察到的一种威胁,是一种(主观感受);压力是一种反应,它具有保护性和适应性的功能。

4、不论进行何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治疗者都应遵循的六条原则是信任原则、保密原则、中立原则、针对性原则、(回避原则)和(灵活原则)。

5、心理学帮助的实质是助人自助,其作用表现在(缓解症状)、(提供心理支持)和协助来访者重塑健康自我三个方面。

6、引发不良情绪的非理性观念可以概括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这三大特征。 7、一般适应综合症包括三个阶段:警戒期、(抵抗期 )、(衰竭期)。

8、躯体的放松技术可分为(渐进性肌肉)放松方法、(腹式呼吸)放松方法、冥想放松方法和紧张放松训练方法四种。

9、压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如果一个刺激能促使个体更有效地完成认知和行为任务,就属于(积极压力);如果刺激事件引起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的结果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就是(消极压力)。

10、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心理压力的主要压力源,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出现(社交恐惧)、(孤独)、敌意和冲突以及过分顺从等不同的表现。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总分20.00)

1、理性情绪理论(ABC理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

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2、心理学帮助:是包括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主的各种心理辅导、心理保健工作。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统称为心理师。心理学帮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严肃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

3、负性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引起人们的一些情志波动,从而导致体内气机紊乱,或内分泌失调。

4、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

5、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30分)(总分30.00) 1、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同样也有不同之处,最基本一点是:所采用的方法原理方法是一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上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

1、相同点:1)理论和方法基本相同;2)它们二者的目标一直: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不能完全分开。 2、不同点:1)工作任务不同:2)工作对象不同:3)工作方式不同:4)工作者不同

2、压力会导致人们的哪些行为改变?

答: 1)、对生理的影响:近期会提高警觉、使生理功能兴奋、使免疫功能紊乱(过高或下降);长期的生理影响就会出现心身疾病。高血压、偏头痛、消化道溃疡或者持续性腹泻。 2)、引起不良情绪。抑郁症、焦虑症、适应困难等应激性心理障碍。重者诱发精神病。 3)、适度压力会提高思考效率,过度压力会使思考能力下降,目光短浅,决定草率。 4)、行为问题:逃学、破坏、攻击、向周围人情绪发泄、酗酒、滥用精神活性物质,家庭暴力等,重者轻生。

3、保持健康情绪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

答: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好奇心,善于关注和发现生活、学习中积极的事物,并能够充分地享受愉快。主动创造能使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和事业。快乐不是等待和被赐予,而是一种发现和创造。

2、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能接受自己的情绪,不苛求自己,不过于追求完美。以平常心来面对自己情绪上的波动。

3、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其中包括能够保持一个正确客观的理性认知;或使自己的情感升华。

4、宽容别人,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并能够理解和宽容别人,尤其在对方有过失时,不去怨恨别人,更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怨恨是一把双刃刀,即会伤人,更会伤己。 5、掌握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包括保持幽默的方法、自我认知的方法、行为调节的方法、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和自我宣泄的方法等。

作业4(2016春) 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总分20.00)

1、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2、CISD: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是一种简易的支持性团体治疗。 3、干预技术:亦称解决问题的技术,是以求助者的认知为前提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4、危机: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付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一般发生在个体无法避免的、强大的应激事件,存在明显的急性的情绪、认知及行为上的功能紊乱,

B. 自我保护和防御行为

C. 敌对和攻击行为

D. 逃避行为

9.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

(2.00分)

A. 艾力克森

B. 马斯洛

C. 梅纽钦

D. 罗杰斯

10.

一个成年人如果看到虫子会害怕得晕过去,这属于( )

(2.00分)

A. 恐怖症

B. 急性应激障碍

C. 适应障碍

D. 癔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总分20.00)

1、嫉妒: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自己与他人差距的、实现原有关系平衡的心理防御反应,是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产生的一种企图排除,甚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的激烈的情感活动。 2、压力管理:即主动和有效地认识压力、应对压力、调控压力、合理有效地运用压力。

3、逆反心理: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 4、不良情绪反应:是指由于错误的认知所引发的、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伤害性的情绪反应。如过度的压抑、抑郁、焦虑、极度的恐惧等。

5、反射: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应答 活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30分)(总分30.00) 1、简述思维及其种类。

答:一、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直接的反映,而思维则是对客观闲时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所谓间接性,指的是通过其它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所谓概括性是指所概括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或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而不像感觉和知觉那样,只对个别事物发生的反应。

二、思维的种类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主要利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叫形象思维;以抽象的要领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成为抽象思维。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有哪些?

答:(1)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情绪表现具有外显性、冲动性,而情感则比较含蓄、内隐,以微妙的方式表现出来,能长久地保留在心中;

(3)从人的需要来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生理性需要有关,比较原始而简单,情感则往往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感受。

3、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答:心里咨询与心理治疗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同样也有不同之处,最基本的一点是:采用的方法原理是一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上没有什么明确界限。 一、相同点:

1、理论和方法基本相同;2、它们二者的目标一致;3、心里咨询与心里治疗不能完全分开。 二、不同点:

1、工作任务不同;2、工作对象不同;3、工作方式不同;4、工作者不同。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本题共30分)(总分30.00)

1、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李小姐是一位23岁的女大学生,因一年来难以克服的对事物的厌恶致使摄食不足,严重营养不良,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有时候甚至昏倒,而被家人送到了综合性医院抢救,经过医院积极的纠正体液失调、补充营养等对症治疗,身体状况好转。

通过访谈得知,李女士出生于一个基层干部家庭,年幼时长得胖胖的十分讨大人们喜欢。但是自从进入小学以后,偏胖的身材渐渐成为同学们的笑柄,他们叫她“小箩筐”,最不能让她容忍的是父母和一些亲人还很喜欢她胖胖的样子,并以此为荣,全然不顾及她自己的意见。这使得她十分焦虑、自卑与孤独,这样一直持续的初中她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和没人干涉的个人生活环境下,李小姐的体重由130斤变成了110斤,而这仅仅因为她“在学校的原因”,每次回家母亲都唠叨她“瘦了”,这反而使她感到十分满足。04年李小姐终于考取了广州的一所重点高校,高度自由、充斥个性的大学生活和崇尚以瘦为美的现代社会使李小姐再次不满意于自己的体重和坚定了她节食的决心。从不吃早餐到把晚餐变成水果,李小姐因此慢慢拥有了瘦削的脸颊和骨感的身材,前卫的她崇拜哥特式穿衣风格,这种阴郁的风尚恰恰掩盖了她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面色晦暗。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自己难以克制的头晕、耳鸣,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于是她要告诫自己注意营养,但是,可悲的是她已经对于任何食物都丧失了兴趣,甚至吃到嘴里就会吐出来。

根据案例回答:

(1) 李小姐的症状属于哪种病症或障碍?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一、李小姐的症状属于:典型的厌食症引起的结果。

二、具体表现为“不吃早餐到晚餐变成水果??慢慢拥有了瘦削的脸颊和骨感的身材,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自己难以克制的头晕、耳鸣,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于是她要告诫自己注意营养,但是,可悲的是她已经对于任何食物都丧失了兴趣,甚至吃到嘴里都会吐出来。”这些都是由于长期限食造成的后果。

2、46岁的何静女士(化名)在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某民营企业担任主管,这家工厂的老板对工人要求很严格,工人稍有差错就会挨批,何女士每天工作时都是战战兢兢的。何女士娘家比较穷,她每月都要给母亲寄钱,经济上压力较大;另何女士与家婆的关系很僵,在家里相互不说话,不时还要争吵几句。不久前,何女士觉得自己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很容易疲劳,还不时胃痛、拉肚子。何女士以为自己得心脏病了,就到医院看病,医生的检查结果显示何女士身体很正常

根据案例简要分析何静女士产生一系列躯体反应的原因。

答:何静女士在压力状态下,由于需要调动全身资源集中精力应对外界刺激,人体内部的消化和吸收活动是失去平衡的,长此以往,就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胃病、消化不良、便秘等。得了消化系统疾病,我们一般都会到医院内科去看医生,却不知道如果是由于压力引起的消化问题,光吃药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消除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紧张,才能恢复正常的身体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g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