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医德》有感

更新时间:2023-03-08 07:59:3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中国医德》的感想

近日医疗卫生界发起了学习《中国医德》的活动,感想虽多,但是实在不想写,因为耳闻目睹的都是与医德格格不入的现象。经过仔细阅读《中国医德》这本书,我感受到了震撼,原来,我们医生可以这样伟大的方式生存着!

医,自发轫之初,就是就是为了祛疾除病为目的,无论是蒙昧时期还是文明阶段,医者始终抱有此最原始的目的,而且不断地广大着这一目的。《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自古而然,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怀着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也属性衍生出油然而起的敬意与尊重。因此,现代医学认为:医德,是随着医学产生而形成的和发展变化的一种维护人类健康利益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学领域的特殊要求。而我们所强调与学习的白求恩精神正是医学道德精华所在。

翻开《中国医德》这本书,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无论是终于职守的乡村医生皮彦华,还是开创肝胆手术先河的吴孟超院士,平凡之中见伟大,于无声处听惊雷,都是我们医者的卓越表率,当为精英。有些在空间上离我们较为远一些,但是我们身边其实是不乏类似者。回想起我们当时在上大学时,几乎所有的讲授临床课的老师都是各大医院

的专家,他们所讲述的多数是自己如何帮助病人战胜病魔的同时,在生活如何对病人的悉心关怀。工作后,就在我们医院,我亲眼见到的,我们的援外、援藏、援疆及到其他地方支援的专家无一不是我们的医德楷模,身边就有急救中心许铁主任对任何一个找到自己的患者永远都是面带微笑的问诊与查体,也因此被评为江苏省医德代表;心血管内科的张延斌主任亲自为一个患者用手抠出大便,换来的是患者病痛的减轻和家属感激的泪水;李胜开医生医师经常为患者预先垫付医药费,真正的雪中送炭让患者有绝处逢生的惊喜。尤其是进来医患关系紧张的让人感到窒息,尽管家属不理解,我们的医生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即使家属达到我们身上,我们的医生仍然为抢救患者做最后的努力,这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但是无论如何,医德是“德”中之一,因为我们日常听到很多职业道德,比较常用的词汇俯拾皆是:师德模范、道德楷模、德艺双馨,又红又专等等。其实,医德也只是医疗行为的一部分,虽然可以弥补某些医疗技术之不足,但毕竟有限。因此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当今时代,大力提倡医德对于患者的肌体与灵魂会产生何种效用呢?想想我们现在的病历书写规范,竟然多了一份医患沟通记录,患者知情同意书项目就像现在物价一样飞涨,鉴于法律要求,自然是非涨不可啊。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道德的规范作用始终达不到法律的制约作用!不过,因为法律的滞后性,我们不得不一次次的把医德的帽子拿出来,掸掸上面的灰尘,盖在头上,毕竟可能或许差不多能产生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作用咧。

我由此响起了近代中国的部分先驱,孙中山、鲁迅、郭沫若等,皆是弃医从政、弃医从文之典型案例。那个时代医生的缺口是很大的,四目望去,满眼疮痍,未见良医,是他们没有医德么?是他们医疗技术低劣,屡屡出现医疗纠纷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他们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也正因为如此才发现需要医治的不仅仅是肉体,而是灵魂!也就应验了那句话:不做良医,就做良相。诚然,目前医患关系不像以往那样和谐,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管产生的根源如何复杂,我们毕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其实并不复杂,也就是让“细节”体现我们医护人员的博爱精神,以此取得患方的理解与信任,才能共护生命。所以,当下,我们还是要在践行医疗卫生改的同时,对医德也要进行“鼓”与“呼”!

《中国医德》读后感

医德是衡量医生的一把尺子,通过它可以量出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品德,量出医务工作者对待事业的态度,对待患者的情感。一个为百姓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生,表现在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上。具备这种品德的医务工作者,才是深受百姓欢迎的白衣天使。

1真诚的微笑,是患者心灵的最佳慰藉

任何人患病的时候,都在忍受疾病痛苦的折磨,但在情感深处,他们却无一例外地非常脆弱。当他们带着渴求来医院就诊时,在门诊看到同样承受疾病折磨的病友的痛苦面容,听到他们因疾病而发出的呻吟;进入病房后,又看到随处可见的洁白,感受到满屋的寂静,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冷漠、寂寞和无助。如果此时,他们看到的每一个医生、护士、药师又都是不苟言笑,面无表情,便会立即升级为人情的冷漠和无情。

反之,在门诊和病房中,如果患者见到的每一位医生都是和蔼可亲,看到每一位护士都是面带微笑,看到每一位药师都是耐心细致,那么冷色调的洁白也会有了暖意,会立即让患者得到抚慰和感到关爱,这非常有利于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因此,微笑着关爱患者,应该成为每一个医务人员首先要做到的事,树立医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应该从我们随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做起。“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医务人员的笑,应该是天使的笑,带给患者的信息应该是驱除病痛的勇气,甚至是生的希望。

有人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去看看刚刚出生的婴儿就会格外舒畅。这大概是因为婴儿那憨憨而纯净的笑容可以给人带来生命的震撼吧!病人住院,在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为了更好的帮助病人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微笑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紧张感,慰藉他们的心灵。患者来到医院,

自然希望看到笑脸,因为患病不仅使他们生理上感到痛苦,同时也使他们由于暂时的社会角色改变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双重压力和痛苦,使得他们非常渴望从医务人员那里获得关爱,而微笑就是传达关爱最好的媒介。

2文明用语是作为医德的重要载体

医务工作是个特殊的职业,必须使用安慰性、治疗性、启发性语言,让人觉得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因为病人来医院看病,本来就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他对医务人员的语言比他对商店营业人员的语言要敏感得多。一不小心就会感到自己受伤害,认为自己患了重病、绝症。因此,医务工作者要加强了伦理培训,在规范用语的基础上,努力让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医疗行业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有史以来就是一种慈善事业。如今,医患关系都正走在一个两难的十字路口。一些老百姓痛恨医生的冷漠、唯利是图、忽悠患者、榨取高额医药费用。少数医务人员对患者总是表现得爱搭不理或一脸的不耐烦,有时对患者不屑一顾。对“熟人”患者极度热心,对没有给过好处的“不熟之人”则表现冷漠,做出一些与“白衣天使”美称极不相称的行为。协和医院副院长李学旺常说的一句话:“不放过任何帮助患者的机会”。这看似简单,要做到都不容易。如果没有热心就不可能生出悲悯之心。好的医生除了理论、技术纯熟之外,最重要的特质是热心与诚敬。 3生命拒绝冷漠,医生必先修德

公众道德意识的欠缺,会让我们丢失了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的意识,

《中国医德》读后感

近几年出现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违背了做医生的起码的道德准则。虽然只发生在极少数医务人员

身上,却直接败坏了我们的行业形象。当前,全国卫生系统正在组织倡导廉洁行医、诚信服务,这为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强化卫生行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我们作为从医多年的医务工作者,身

感责任重大,决心为进一步端正卫生行风作出积极贡献。参加工作10多年以来,本人能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上、言行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高标准严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

“三个代表”,坚守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我知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同情心;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应具有高尚的医德。在我院的医疗服务对象中,以农民群众占多数,当前,农民的人均收入还不是很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强化廉洁行医意识,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头抵制“回扣”、“红包”、“大处方”、“滥检查”等行业不正之风,让文明行医、廉洁行医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树立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于患者的服务宗旨。为了履行救死扶伤,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为了捍卫白衣的圣洁、维护医学的尊严,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管理年”各项目标细则要求,切实践行医德医风承诺,重塑白衣天使形象。2、对待病人如亲人,热情礼貌,体贴关怀,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精心服务,千方百计减轻病人的疾苦和负担。3、坚持廉洁行医,抵制“提成”,拒绝“回扣”、“红包”,杜绝“大处方”、滥检查,谢绝“宴请”,免收“谢礼”。我坚信,高尚的医德,必将拓展我们的神圣事业,廉洁的医风,必将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愿我们用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给病人在生命的旅途中带来幸福与欢乐,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的重托和厚望!我将继续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卫生行风建设贡献。知荣耻,树新风,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中国医德》读后感

医生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崇敬的神圣职业。作为医务工作者, 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提高医风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观念,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做名副其实的 “白 衣天使” 。 “一个医生真正的幸福是用自己的才智辛劳换来了病人的康复。古 语有,心不如佛者, 不可为医; 术不如仙者, 不可为医。?即一个医生, 心地要像菩萨一样善良,对待病人应该温和如春;医术要像神仙一样 高超,对待病人应该妙手回春。 ”这是我国著名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 的一句平凡语言,但就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语言却道出了医德、医术与 医患和谐之间的千丝万缕。大医至诚,即为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 操、职业操守和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医者的评价、崇敬 与依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就是世人把好医生等同为 国家领导人一样重要。 裘法祖每次手术前一定要对病人做出全面的分 析最终认真的制定一个最佳方案,他说“医生在工作中只要有一点疏 忽,就会造成病人多年的痛苦,甚至终身残疾” ;吴孟超每次用听诊 器给患者听诊时都要用手把它捂热,再放到患者身体上,他说“再治 疗中,任何人为地给患者增加痛苦都是有罪的” ;南丁格尔注重从护 理的每个环节做起,身体力行,创建了神圣的护理行业,她说“护理 工作时平凡的工作, 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心去抚平病人心灵的 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对待病人应该 有热心、细心、耐心、爱心,更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发挥精湛的医 疗技术,以最短的时

间、最小的花费、最愉快的治疗来服务病人,这 样医患之间就永远和谐相处;反之如果对病人漠然臵之,在医疗诊治 中粗心大意,酿成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终身疾苦,而使自己也陷入 “恶医” 、 “庸医”等骂名之中,更使得本应该圣洁的医院成了医患之 间斗殴的场所,使得本应该纯洁的医患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为医者首先是做人, 然后是做事, 具备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以解决患者疾苦为己任,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才能热爱 本职工作,把业务做精、做细、做好,以德技双馨赢得人们发自内心 的尊重和依赖。救死扶伤,济世保健,才是学医的明确目的。如果一 味地追逐名利,只想个人的成就辉煌,工作时心有旁骛,为了发财致 富,收“红包” 、拿“回扣” 、受“贿赂” ,从而把自己陷入“不仁不 义”和“恶医”之骂名当中。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 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有疾厄来求救者,不 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通一等,皆如 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其身命。见彼苦恼,若己 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饿疲劳,一心赴救,无作 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唐朝著名医学大家孙思邈的一 番话是对为医者医德、医术最好的诠释。只有医术而无医德的医生, 有时会令人生厌的,甚至会成为“恶医” ;只有医德而无医术的医生, 充其量称作“庸医” ;为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拥有精湛的医术, 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同情病人,爱惜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 能成为人们的“苍生大医”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尊敬, 赢

得自己的、科室的、医院的名医之名,医患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医 院环境才可相对清澈。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谐的医患关系, 才是我们为医者所一致向往的。

《中国医德》读后感

一个政治家的责任在于洞察国际风云,高瞻远瞩、力挽狂澜、兴 国安邦、百业俱兴;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在于发明创造,科技成果的不 断问世,推动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 掌握先进的医疗技能,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使人民健康幸福。 因此说: 我们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 就选择了神圣, 选择了高尚。 当在与死神短兵相接的搏杀中,看到患者那信任的眼神,对生 命的渴望,耳边听到的是患者家属那卑微的祈求,你是否感受到了责 任的重大。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马灯,点燃了生命之光,我们便拥有 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而要做一个真正的天使就要求我们每 个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疗行业是一个崇高的行业,因为它担负 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职责。 尽管医院现在存在着种种医患纠纷,但我们要正确看待它们,医 生不是神,不能把每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是保有一颗济世之 心,必将能得到病人的理解与爱戴。 做一个好医生很辛苦,身上不仅时刻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 且还会经常受到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责难和不理解。但是,每当危重病 人被成功救治,从患者家属脸上的笑容,我体会

到一种满足。从病人 进医院时的愁容满面, 到回家时的眉开笑意中, 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体会到了平凡中的伟大!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可 以温暖患者的心房,给他们以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我们的工作,也在 平凡中得到了升华! 从古至今,医生都把“大医精诚”奉为圭臬,在中国几千年的文 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丰富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和民族 文化。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个职业更深层的含义,让我们知道作为医务 工作者不光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从古代济世救 人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到现代抗击\非典\的勇敢战士钟南山、梁世 奎; 从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 章金媛到为\非典\而献身的叶欣、 李小红。 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医者的职责和 使命。 今天,我们要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承 前启后,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 所急,需人民之所需,敬业爱岗,取信于民,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 私奉献,用温馨的微笑恪守那个神圣的誓言,缔造人间爱的真谛。

读《中国医德》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医院开展了有关医德的学习活动,因此我积极响应院部 号召,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中国医德》这本书,书中将看似

高深的医德 通过一件件真实的事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使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一个医生真正的幸福是用自己的才智辛劳换来了病人的康复。古语有 ?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即一个医生,心地要像 菩萨一样善良,对待病人应该温和如春;医术要像神仙一样高超,对待病人 应该妙手回春。 ”这是我国著名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的一句平凡语言,但就 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语言却道出了医德、医术与医患和谐之间的千丝万缕。大 医至诚,即为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职业操守和精湛的医术,更重要 的是人们对于医者的评价、崇敬与依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 就是世人把好医生等同为国家领导人一样重要。 为医者首先是做人,然后是做事,具备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以解 决患者疾苦为己任,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才能热爱本职工作, 把业务做精、做细、做好,以德技双馨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依赖。救 死扶伤,济世保健,才是学医的明确目的。如果一味地追逐名利,只想个人 的成就辉煌,工作时心有旁骛,为了发财致富,收“红包” 、拿“回扣” 、受 “贿赂” ,从而把自己陷入“不仁不义”和“恶医”之骂名当中。 医德是衡量医生的一把尺子,通过它可以量出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品德, 量出医务工作者对待事业的态度,对待患者的情感。一个为百姓着想,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生,表现在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上。具备这种品 德的医务工作者,才是深受百姓欢迎的白衣天使。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在医院报账员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二十多年, 这

二十多年来,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过荣誉也有过挫折,总以为自己的工作 就那样平凡,总以为自己没干临床,医德,那是临床医生的事,和我所从事 的工作似乎关系不大。然而《中国医德》这本书,内容却让我震憾,使我警 醒,令我深思。 “医德”这个我平时并没有过多在意的字眼,此时却如同“无 声处听惊雷” ,令人振聋发聩。书中说“遵纪守法是医德的坚实根基” ,守法 是每个医疗卫生工作者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书中收录了很多收红包, 拿回扣, 开假证明收受贿赂的典型案例, 其中既有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 又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和职工;既有造诣颇深的医疗骨干,又有初入 院门的普通医务工作者。这些案例虽然发生在卫生系统的个别单位、个别人 身上,但教训却很深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细细的读下去,你会发现医德 修养的缺失、 无休无止的贪婪和没有制约的权力都是导致他们一步步走向犯 罪深渊的推动力。 “君子以厚德载物” , “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 范畴。 “德为医之本” , 以仁善立业,关乎我们每一个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事 业和人生。作为一名报账员,我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廉洁奉公、敬 业守法的人民健康卫士,让我所从事的会计工作运行在阳光之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2a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