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2011

更新时间:2024-03-18 02: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 济 资 本

经济资本的内涵

经济资本指的是在一定容忍度下覆盖潜在风险所需要的资本。经济资本既不是风险本身,也不是真实的资本,它对应着风险的一种虚拟资本,随着银行承担风险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假定银行的风险容忍度是不变的,银行承担了50亿元的风险,那么经济资本就是50亿元;如果风险变成100亿,那么经济资本也变成为100亿。

概括起来,经济资本是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三个基本含义: (1) 风险需要资本覆盖

经济资本需要等于特定置信度下的非预期损失,但是两者意义是不同的。非预期损失反映的是风险大小,是一个风险概念;而经济资本翻印的是要覆盖风险需要多少资本,是一个资本概念。风险资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正好解释风险需要资本来覆盖这一基本原理。

(2) 承担风险就需要占用资本

过去,银行降到风险,只认为它可能带来损失,而这种损失有时不确定的,因此对于如何对待风险,总感觉到缺乏一种积极的手段。经济资本的提出改变了状况,风险不再是一种把握不定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资源占用,承担了多少风险,就需要占用多少资本。将开展某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与创造的利润对比,其中的得失就一目了然了。

(3) 资本要求取决于风险偏好

股东和管理层要把银行办成什么杨的阴和阳? 是偏好高回报,还是偏好稳健?这些都可以从风险容忍度选择上集中体现出来。与非预期损失一样,经济资本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确定其数量,这个一定条件就是风险容忍度。如整个银行在1%容忍度下的经济资本是10亿元,,表示如果要让银行有99%的把握能够抵御风险,那么就要有10亿元的资本。承担的风险不变,如果容忍度要求时0.1%,那么经济资本就可能需要增加到50亿元。一家银行选择1%还是0.1%,决定于它的经营取向:想追求高回报就选择1%, 这样倒闭的可能性就大;想追求稳健就选择0.1%,这样倒闭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国际上,银行较多地把容忍度设定与目标评级对应起来,如果一家银行希望自身的评级道道AA,而 AA级 的违约率一般为0.03%,那么银行设定的容忍度不能高于0.03%,都则意味着银行对外违约概率达不到AA级企业的标准。

经济资本的基本原理

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

风险可能带来损失,而损失可划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对不同损失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

损失划分 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就是平均损失。这一部分损失比较确定,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实际发生损失主要围绕平均值波动的,这个区域分布最集中,因此在管理上,可以把平均损失值看成是相对确定的,用相对确定的办法来处理,这种方法就是平均损失值作为一种风险成本寄到产品价格

中,也正是由于平均损失值的相对确定性,我们认为这种风险产生的损失应该是可以提前预期的,因此成为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

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损失值超过平均损失的部分。最大损失值是有条件的,实在风险容忍度下的最大损失。如果银行把这个最大损失管理好了, 就相当于管理好相当于容忍度的风险。当然最大损失中有一部分是平均损失,所以要从中删除。一般情况下,实际损失旨在平均值附近,不会到达最大损失值的程度。只有很少的特殊情况下才会接近最大损失值。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才会接近最大损失值,因此称为非预期损失。

极端损失

超出一定条件下的最大损失的损失。由于这部分的最大损失是无法封顶,在风险管理上也是无法完全解决的一个缺口。由于超出最大损失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一般可定时发生了极端不利的情况,因此称为极端损失。 综合

全部损失 = 预期损失 + 非预期损失 + 极端损失 预期损失 指的是 平均损失值, 与容忍度无关

非预期损失 是在设定容忍度下,最大损失值超出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 极端损失指的是容忍度下,极端损失超出最大损失值的那部分损失

尽管容忍度是人为设定的,可大可小,但是容忍度并不是可以随意设定的,因为不同的容忍度决定了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之间的划分。在风险管理上,对待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的手段截然不同;对非预期损失,银行要用资本金覆盖;而对极端损失,银行只能用压力测试等手段来预防,资本金是覆盖不到的。因此,容忍度大小的设定直接决定银行所需要资本金的大小;如果容忍度设得过大,测算的非预期过小,所需求的资本金也越少,这样大量的可能损失被看成极端损失,没有资本金覆盖,这就意味着在较大可能情况下银行对风险没有足够的资本应对。如把容忍度设定为20% ,那是说银行有20% 的可能性要对外违约或破产。那么是不是容忍度设得越低越好呢?也不是,过低的容忍度会把非预期损失估计得很大,这样银行就需要很多资本去覆盖风险,很可能是不经济的。比如把容忍度设定为0.0001%,那就意味着银行几乎把所有可能的损失都覆盖了,这样确实非常安全了,但是银行就要几十倍、几百倍地增加资本金,这对银行盈利性又形成挑战,银行同样不能生存。在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在风险控制中的解释就是:为了在所覆盖那么一丁点的可能情况,所需要的资本确实按照一个集合级数递增的。

风险抵御手段

对银行而言,风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设计整个银行的治理结构、组织构架、操作流程和级数手段,但是支撑这一庞大体系的基础确实简单而清晰的,就是应对风险的三种基本手段。 定价转移预期风险

定价转移是把风险作为成本转移到产品价格中区,实际上是由客户通过贷款利息或费用,以及购买的金融产品中已经给出的损失区间来承担的。显然,这是一种最干净的手段,只要产品能够卖出去,风险就专家到客户头上,银行就从出售产品取得收入中获得了风险补偿,因此实际上银行就不在策划你滚蛋任何奉献了。但是定价风险不是银行可以随意形式的饿一

种手段,它不得不受制于客观规律和市场接受程度。以下是定价转移的几个核心问题: (1) 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不能定价转移

在构成风险的三种损失中,只有预期损失是是相对确定的,是一种平均损失。虽然风险的最终损失不能确定是多少,但是可以预期最终损失是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的一个值。既然预期会有损失,那么把它作为产品成本在价格中体现,直接做盈利的减除就是合理的。因此预期损失是可以作为成本进行定价转移的。

非预期损失是不能通过定价转移的。非预期损失实在一定容忍度下最大损失超出预期损失的部分,这部分损失显然比预期损失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最终损失可能比平均损失大,也可能比平均损失小。银行在风险真正发生前,担心的当然不是后者,而是前者,即如果出现比预期大的损失如何应对。作为成本进行定价转移只能是正常情况下的损失,而不能完全包括会发生的损失,因为如果把担心会发生的损失都变成成本,那成本就会搞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同理,极端损失也不能作为成本转移到产品中。

(2) 定价转移是否成功取决于市场接受程度

预期损失可以定价转移,并不等于预期损失一定能通过定价转移到产品中。预期损失只是银行内部的核算结果

预期损失作为风险成本可以进行定价转移只是一种远离,实践中能不能成功,要看这家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如果水平不够高,定价过高,市场不接受,定价转移风险就能实现。

(3) 拨备计提应等于预期损失

所谓拨备计提,就是对资产计提一定数量的损失准备金,以供将来资产出现实际损失时核销用。

资本覆盖非预期损失

资本覆盖非预期损失与定价转移有着本质区别。定价转移是实实在在地把平均损失计入成本了,而资本覆盖风险在经营过程只是一种虚拟的准备,并不是说每做一笔业务,就减少一点资本,而是每一笔业务,都需要有一定的资本为基础,保证一旦出现不利情况,损失超出平均数时, 就可以用资本去抵补。由于银行总是有大量业务发生,这笔业务的孙思可能超过平均数了,而那笔业务的损失却可能低于平均数,因此银行资本不会那么容易消耗掉。只有当综合反映结果出现了不利局面,世纪损失超过了平均数,银行资本才会被侵蚀,这是实际上银行也就反映为亏损了。亏损越大,资本侵蚀越大,亏损大道把资本消耗没了,银行也就破产了。反过来,银行资本越充足,可以抵御的亏损越大,也就是说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因此,银行资本够不够,能不能覆盖风险,一定是股东和监管机构最关注的问题。《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道理也在这里。

资本覆盖风险的几个核心问题: (1) 资本只覆盖非预期损失,不能覆盖极端损失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银行之所以要有资本,就是用来覆盖风险的。但是真正发生诸如战争、则很难改变、全面恐慌袭击、严重金融风暴等极端不利的情况时,银行遇到的损失可能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这种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股东投入的资本金时悠闲地,要求的回报肯定远高于市场资金利率高,他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本金抵御这种极端损失。因此,现实中的银行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资本数量来对付一般不利情况的损失,如借

款人违约数量超出平均水平,市场利率波动超过了预期的幅度,或比预期多发生了几起操作失误,发生了这些情况,银行遭受了比预期损失更大的损失,这就需要用资金去弥补。

(2) 资本覆盖风险的程度取决于风险偏好

资本覆盖风险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如何划分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的问题,也就是容忍度的设定问题。为了直观起见,这里打一个筑水坝的比方,也可以称为“水坝理论”。

为了抵御洪水,要在一条河上建一个水坝,究竟要建多高,先要预测水位。假设根据历史记录,在过去的1000年中,水位超过100米高的有1次,这是千年一遇的洪水;超过50米德有10次,这是百年一遇的洪水;超过30米高的有100次,十年一遇。在这种情况下,水坝的高度决定了其抵御洪水的能力。更具这些数据,如果想达到千年一遇的安全标准,就需要可以组建成100米高的堤坝;如果想达到百年一遇的安全标准,就需要建成50米高的堤坝;如果想剪成十年一遇的安全标准,就需要建成30米高的堤坝。从安全角度考虑,当然最好建成100米高的堤坝,但是问题是任何事情都有成本的,堤坝建得越高,成本越高。100米高的堤坝可能非常昂贵以至于修不起。如果仅图便宜完全从成本角度考虑,当然建30米高的堤坝,但是问题是每十年就要遭遇以此洪水的侵害,太不安全了。最终,可能会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见一个50米高的堤坝,达到百年一遇的安全标准。这样的一个堤坝,成本可以接受,安全也可以接受。

如果把洪水看成风险,把堤坝看成是资本,上面的例子就转换成资本覆盖风险的问题了。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就是容忍度为0.1%,百年一遇即使容忍度为1%,十年一遇就是容忍度为10%。如果银行保守一点,可能选择0.1%的容忍度,这样做,资本就要多需索,不能达到资本回报的最低要求;激进一点的银行可能就选择10%,这样,同样的业务量,资本就可以少许多,但是银行的风险就极大;当然,银行也可以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1%,这样,既兼顾了资本盈利的要求,又兼顾了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究竟选择多大的容忍度,是一个时间问题,取决于银行对于风险的偏好,喜欢多承担风险,就少投入一些经营资本;反之,就多投入些经营资本。不同的银行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以单笔业务的容忍年度而言,国际上某些大银行的容忍度低些,只有1%左右,而另一些大银行的容忍度高一些,达到3%~4%。

(3) 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的覆盖要求 银行风险偏好决定了资本覆盖水平,但是并不是说银行资本覆盖水平想多低就多低,还要受到外部监管机构要求的约束。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的要求,主要体现为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比如《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但是在实际监管中,各国标准并不一致,我国目前为8%,而英国、美国都在10%以上。容忍度与资本充足率设定得越小,说明银行资本覆盖风险程度越高,反映出的资本充足率就越大;反之,说明银行覆盖风险的程度较低。

压力测试应对极端损失

在极端不利环境下银行才会遭受极端损失。所谓极端不利环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发生概率非常小;第二,损失极为严重,如出现战争、政变、恐慌袭击、金融风暴等时间。由于发生这种时间的概率极低,而银行也不可能有这么多资本金时刻准备对付这种风险,因此只能寻找其他方法应付极端损失。

资本无法覆盖极端损失,又没有其他可靠的办法,但并不是说银行可以对付极端损失置之不理。事实上,银行还要积极地通过压力测试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极端不利的情况,并作出一些应对性策略,防止这种厄运的发生。

所谓压力测试,就是银行假设性地把经营环境模拟成极端不利的条件,测试自己的资产、负债、资本等各项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恶劣结果。比如,银行持有500亿美元资产,很关心美元的走势,就可能会进行美国再次遭受“9.11”袭击的压力测试,分析影响美元汇率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后,预计如果在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美元骤然下降30%,那么银行的资产就会随即损失150亿美元,而银行可能只有100亿美元,显然银行就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

如果压力测试只是这么算算账,那意义就不大了。关键是通过压力测试知道了有这种结局,那么大约有50亿美元的资本缺口,银行就会提前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比如,设立专人特别关注中东形势,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先卖掉一些美元避避风头,风头过去了在买回啦。或者干脆就改变投资组合策略,用一部分欧元资产替代美元资产。

尽管压力测试不失为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办法,但是远不是绝对可靠的办法。既然是极端事件,就说明发生概率很小,而且往往是突发性的,银行是很难预料的,很难有那么敏锐的预见性去感觉市场的突变。因此,压力测试永远不能成为对付极端损失的可靠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极端损失永远为银行留下一个风险损失。

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

整体一致性

相对差异性 管理目标上

银行使用经济资本见资本分配给不同的业务单元,这种分配是建立在各业务单元的风险贡献度的基础上,显然这并不是监管资本的目标。《巴塞尔资本协议》监管资本的目标是维护债权人安全和金融系统稳定,他是监管当局根据行业平均水平制定的用意标准,监管资本考虑到银行破产带来的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而经济资本实质上仅仅关注银行破产的私人成本,它反映银行实际吸收非预期损失的能力。

技术层面上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未接受经济资本计量中所用的全部方法,虽然认可经济资本模型可以更精确地将资本要求和实际风险联系起来,在银行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定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并未将这些方法全面用于计算监管资本。

业务层面上

监管资本存在“一刀切”的标准化

经济资本更能体现每个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实践上

经济资本管理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已经不断得到证明。 发展趋势上

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国银行业与经济资本管理

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战略意义

(1) 经济资本管理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2) (3) (4) (5)

经济资本管理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 经济资本管理是建立长效风险控制机制的根本保证 经济资本管理是完善激励机制的有效方式

经济资本管理是我国银行业贾逵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

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 基础数据的支持 (2) 业务流程的支持 (3) IT系统的支持 (4) 模型工具的支持 (5) 风险文化的支持

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策略

(1) 确保管理层关注和支持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 (2) 统一价值理念,上下形成共识 (3) 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构架 (4) 重视专业化团队的建设

经济资本的配置

经济资本配置概述

经济资本配置的基本脉络

银行通过一个自下而上、又分到总的过程确定经济资本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确定可用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在将资本进行自上而下、由总到分的配置。

经济资本配置的意义

在于维持并优化资本数量和结构 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确定合理的经济资本数量

经济资本配置的目标 基本目标: 将优先的资本合理地配置到各项业务中,其内容包括目标资本的回报要

求,建立合适的资本管理操作平台和政策目标传到机制,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RAROC管理等手段,讲经济资本在各条业务线和各个层面间进行配置。 具体而言,通过经济资本总量进行度量和合理配置,以及对各业务大暖实行限额

管理和绩效考核,引导业务发展方向,最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经济资本管理有效性的主要衡量标准:

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并保持长期的价值增长 指标:

资本收益率 股本收益率

RAROC

计算收益是考虑到风险,吧风险带来的语气损失作为成本从收益中扣

除,同时应用经济资本代替实际资本作为分母,用来应对非预期损失,达到准确衡量银行内部资本收益的目的。

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可以通过股东附加价值(SVA) , 或 经济增加值体现出来。

经济资本配置的原则 基本原则

把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保证资本被分配到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

银行内部各项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之间的资本竞争机制。 配置的两个层面含义:

一是建立在整个银行资产组合基础上,世纪上就是计算抵御整个银行非预期损失

的经济资本总量;

二是在经济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何在银行的各条业务先和产品之间进行经

济资本的配置。

经济资本配置的功效

经济资本配置的方式

实践中的三种方法:

单独经济资本:

各个业务独立完成时所要求的资本数量 边际经济资本

增加一单位的业务量给整个银行增加的资本数量 分散化经济资本

用业务单元的单独资本乘以该业务单元与整个银行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得出

从业者倾向于使用该方法

经济资本配置的优化 (1) 两种工具的评价

RAROC 和 EVA

(2) 如何考虑监管资本要求 (3) 资本最优化的标准

银行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边际RAROC (净收入-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达到处处相等。

经济资本配置的路线

自上而下

首先确定资本总量,综合考虑各个管理维度经济资本和RAROC的变化,结合未来发

展策略,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将有限 的经济资本按照不同的刮泥维度进行层层分割,形成完整的经济资本配置方案。

自下而上

先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风险计量,确定相应的RAROC和经济资本要求,银行在京这些经济资本由下向上逐级汇总,形成全行的经济资本配置方案。

比较分析

小银行 一般采取 “自上而下” 大银行一般采用 “自下而上”

从存量到增量

配置中还存在对

存量资产配置经济资本和对增量资产配置经济资本

的问题

存量资产而言,业务单元的风险越高,需要配置的经济资本越多;

业务增量即 尚未形成的资产而言,收益一定情况下,其相对风险越低,RAROC就越高,则需要配置的经济资本就越多。

经济资本配置模型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经济资本的计量 经济资本的分配

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

经济资本的计算原理

首先明确风险组合的方式

不同的组合计算出的经济资本总量可能有所不同,需要警醒适当的处理, 经济资本的分配原则应该按照每一个单位对总量的边际贡献计算。 (1) 经济资本总量的计算

类似于组合的VaR

(2) 实际算法

经济资本配置流程

基本流程

经济资本计量 经济资本分配 应用和调试

风险计量 步骤

(1) 计算资产组合中单笔资产的非预期损失 (2) 历史数据计算资产损失变化的相关系数矩阵

(3)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分布函数,计算其标准差和期望 (4) 确定整个资产组合的经济资本乘数

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 存量配置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资产组合对用的经济资本总量分配到单笔敞口上去 增量配置

将超额资本即银行可用资本与实际非预期损失的擦和部分在各个业务单元之间进行分配,目的提供银行下一部业务发展的政策导向。

步骤

(1) 银行总部根据盈利能力和融资情况预测全行下一年经济资本的增长目标 (2) 在已经知道经济资本存量分布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各个业务单元的RAROC (3) 将EVA最大化设定为目标函数,应用运筹学最优化模型,确定下一年度分配给

各个业务单元的经济资本数量 实际应用与动态调试 (1) 配置方案的调试 (2) 战略性经济资本配置 (3) 经济资本的监控和调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f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