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岗区2006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17:00:3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萝岗区2006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3月21日在广州市萝岗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萝岗区区长 刘悦伦

各位代表:

我代表萝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萝岗,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4亿元,同比增长20.11%;工业总产值2003.87亿元,同比增长24.70%。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实现财政财税总收入188.38亿元,同比增长20.17%;每平方公里出让土地实现财税总收入超过 7.26 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30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 77 亿元;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SO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5.3%,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6.2%,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减少24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并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 招商引资和企业筹建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区实现合同利用外资(区口径)18.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4%;实际利用外资(区口径)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6.36%,两项指标均创六年新高,成功引进我市历来最大的高科技外资项目——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项目。项目引进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新引进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9个,新引进500强企业2家,累计达95家。全年筹建企业350家,其中投试产企业173家,正式投产企业116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2006年,广州科学城累计引进68个内资科技项目,注册资本达3.3亿元。引进了微软、IBM、英特尔、甲骨文、百事高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暨南大学基因药物国家工程中心、中山大学南海海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的冶金材料产业化项目、广州机械研究所的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一批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数字电视工程中心正式投入运作。2006年,全区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19亿元,同比增长24.50%。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聚集。2006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8.03亿元,同比增长21.62%。全区新批第三产业项目62个,项目总投资7.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5%,现代物流、商品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研发与技术服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钢铁、汽车、煤炭、棉花四个专业市场项目建设加紧推进。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57.91亿美元,增长10.21%;其中,出口总值达75.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1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3.20%。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25亿美元,增长4.66%,占全区外贸出口比重的51.56%。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区域规划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编制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区总体发展规划、生物岛控规、道路规划等系列规划,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实际投入达到49.74亿元。广州开发区交通枢纽及中心城区设施项目、

1

广州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基础设施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提前完成市下达的年度计划。大力推进了广汕公路改造、九龙大道改造、天鹿南路扩建、长岭路改造、永龙隧道建设等一批道路建设工程,全年完成路网建设44公里。

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对违法排污的32家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组织开展了对岭头电镀厂、锦明玻璃厂的强行拆除行动。循环经济建设稳步推进,我区被正式批准列为省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园区,区内10家企业被列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大力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加快了生态公园建设,已完成义务植树公园首期和香雪公园一期工程并对外开放,体育公园、玉树公园正抓紧建设。完成了6个采石场的整治复绿工作,整治河涌6.04公里,全年共改造和新增绿地面积超过300公顷,目前,开发区范围内绿地率超过45%,绿化覆盖率超过48%,人均公共绿地达17.88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并在全市率先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试点工作。加强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严控和查处“六乱”,大力开展专项整治,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全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4万平方米,创建广州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22个,区城管大队被广州市城管支队评为先进大队。加强了市政设施和道路交通管理,区域环境得到改善。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文明社区、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区获得“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夏港街被评为“广州市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街道”、青年社区被评为“广州市文明社区标兵”。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农村专题调研,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工作方案,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圆满完成了九龙镇设立的各项筹备工作,九龙镇于2006年4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同年9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中心镇,中心镇总体规划已经上报。 农村各项建设管理取得新成效。推进旧村改造和村庄整治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红卫、福洞、萝岗、火村、暹岗等9个中心村的村庄规划和莲塘、大坦两个文明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推进墩头基、永岗、新庄等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岭头、长平、禾丰、刘村、联和、斗园等新村建设稳步推进。加大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九龙镇的镇龙、九楼、红卫、枫下村为试点,区财政投入了16万元,修建环卫样板垃圾池88个。以永和街禾丰村为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施农田标准化改造5200亩,推广种植1100亩萝岗橙,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5项,扶持农业重点企业(基地)30家,全区共有8种农产品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新增了8个“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累计达18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了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我区农村(含“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民自主创业项目等银行贷款贴息,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动扶持资金。2006年,全区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99元,同比增长9.0%;其中九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1元,同比增长9.4%。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教育总投入达4.83亿元。区政府于2005年正式批准对12所学校的创建教育强区工程项目进行投资建设,目前已完成玉岩中学、萝峰小学两所新建学校的“一期工程”建设,并于2006年9月交付使用;有8所中、小学的改扩建工程已完工或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区新增学校用地29.94万平方米,新增校舍17.28万平方米。对农村(含“村改居”社区)的学生实施免除杂费,受惠学生20130人,免除杂费总额886万多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新添置

2

图书19万册。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全国招聘应届优秀毕业生和骨干教师193名,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了全区统一的岗位工资标准和与教育教学质量相挂钩的教师工资调节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待遇水平。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我区教育事业的特色与亮点,成人教育与学前教育获得健康发展。2006年12月,顺利通过了省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的检查验收。 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对基层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进了东区街、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完成了10个农村卫生站新建和改造工程。加强了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卫生支农工作和“卫生进农村、健康入农户”系列活动。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三甲医院建设。继续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6年共有4316人次享受到合作医疗报销,支出补助金额718万元,其中区财政补贴424.83万元,截至2007年1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为95.02%。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全区五街一镇和57个村(居)分别设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服务站。成立了全区就业培训中心,在九龙镇设立了教学分部,让广大农民可以就近得到培训服务。2006年,全年共完成就业指导培训3.93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400人,积极开展“招聘进村”活动,成功安置本区户籍人员4612人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5.47%,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全方位协调劳动关系,有效解决了大批劳动争议案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的发生;出台了企业工资支付监控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劳动保障长效机制初见成效。2006年底我区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16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应收基金合计13亿元,参保人数及应收基金持续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在水西、火村、墩头基、黄陂四个社区的稳步推进“农转居”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首批参保人员已有487人领到了基本养老金。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将我区农村最低保障标准统一为180元/月(原镇龙片区和永和片区为150元/月),全区1204户农村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积极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住房难的问题,全年审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56人次,共发放医疗救济金33.4万元。投入了269.5万元,为48户特困低保户、47户贫困残疾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认真抓好助残扶残工作,全年共发放重残补助777人次,86.23万元,全年共投入助残经费267.4万元;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计划,已建成村(居)残疾人康复站18个,我区被国家卫生部、国家民政部、中国残联确定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点。成立了萝岗区慈善会,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和经常性的社会捐赠活动。 各项社会管理得到加强。牢固树立“大维稳”工作思路,加强了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2006年全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5%,刑事审判结案率100%,全区有21天刑事案件报警零记录,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信访接待工作,全区信访案件同比下降9.1%,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率达到97.1%。积极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全区没有出现影响大的群体性事件,全区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格局初步形成。在广州市组织的2005—2006年度维稳和综治工作考评中,我区排在全市优秀行列。积极开展质量技术监督和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得到加强,安全监察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年未突破市下达给我区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在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中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名,获得省政府表彰。推进了出租屋管理工作,出租屋合格率达到100%。食品安全工作扎实有效,我区获得市年终考评第二名的好成绩。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创造了连续8个月无森林火警的记录。积极落实“三防”工作责任制,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加大清查治乱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全区打假整规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制假贩假、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和案件,在广州市组织的年度打假整规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三。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

3

全面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去年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原来比较薄弱的基础上,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指标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2.47%,人口出生率为12.44‰,自然增长率为7.80‰。与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相比,我区计划生育率高出2.47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低0.56个百分点,自然增长率低0.7个百分点。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在区直机关开展了以“三个走在前面,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掀起了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了重点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修缮。加强了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夏港街文化站已投入使用,完成了14个“村改居”社区的“三个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文化长廊)工程,在全区5个村(居)设立了区图书馆分馆。全区大多数村(居)可以收看开发区、萝岗区新闻。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驻京办、工会、共青团、妇联、档案、双拥共建、人防、民兵预备役、科协、残联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依法行政和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认真办理人民代表的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2006年共办理人大议案2件,已全部办结;办理建议78件,其中会中提出60件,已全部办结,闭会期间18件,已办结11件;办理政协提案45件,办结率100%。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全年共审核规范性文件59件。制定了《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工作规则》和《广州市萝岗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政务运作进一步规范化。完成了全区各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行为的“三梳理”。在全市率先推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每季度对全区执法单位进行检查,各级领导依法行政的意识有所增强,各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继续深入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了第五批16个单位的贯标工作,实施部门已基本覆盖开发区、萝岗区的机关、事业单位、街道。加强了企业筹建和运行服务工作,2006年区内筹建企业对开发区管委会、萝岗区政府行政管理服务工作满意度达到98.7%。积极开展基层、企业评议机关活动,加强了机关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加强了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突出抓好了区委、区政府决议、决定的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共查处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1.67亿元。

财税管理不断加强。深入推进国库管理改革,目前全区已有98个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顺利推进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稳步推进“两个预算、两个金库、两本帐”的预算管理模式,理顺了开发区与萝岗区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区镇两级财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财政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财政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了内部审批监督制约机制。2006年,全区完成政府采购621项,预算采购金额7240.88万元,实际支出6727.71万元,节约资金513.17万元,节约率为7.09%。 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初步建立起立项审批-可研审批-概算审核-项目稽察等比较完整的财政投资管理体系,提高了“质量、工期、投资”三控制水平。积极推进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选取了一批财政投资基础建设项目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机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概算审核工作。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2006年共完成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项目189个,共节约资金3.07亿元,其中节约财政资金2.4亿元。加强了重大项目稽察工作,促进了财政投资项目建设的规范性管理。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新成绩。推进了37家企业的改革和改制,解决了一批国有企业的资产、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国企产权结构和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实施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子

4

企业监管、财务预算等七项国资监管制度。完善了区属国企监事会、国有资产专项监管、财务监管等多项制度。国有企业运行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9亿元,净利润2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5%、11%;当年上缴利税5.1亿元。区属国有企业在全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和融资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各驻区单位及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萝岗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与帮助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驻区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企业不多,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资源供给不平衡,土地、能源、人才等生产要素日趋紧张,环境容量瓶颈问题也日益严峻;基本建设未达到预期进度,九龙大道未能如期完工;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任务十分艰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急需改善。社会事业发展还很滞后,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公共安全形势严峻;政府自身建设仍有薄弱环节,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行政执行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政府将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

二、2007年的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

2007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市委九届党代会和区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以综合改革、扩大开放、产业集聚、自主创新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落实“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方针,让公共财政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继续保持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率先转入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争当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广州的排头兵。

2007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10亿元,增长16%;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亿元,增长20%;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财税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增长13.5%;全区实际利用外资要有新突破;新投试产企业超过100家;力争万元GDP能耗下降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范围内。区域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与法治环境不断改善,创建文明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年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安置率达75%以上。

三、2007年重点工作

(一)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区域规划体系。加快九龙镇中心区、九龙工业园区和镇龙生态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报批工作,继续推进九龙中心镇各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统一对全区各村进行村庄规划,力争今年底完成全区所有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今年区财政统筹安排资金61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主干路网体系,加快推进九龙大道改造工程、永龙隧道、西

5

区东出入口市政工程、天鹿南路改造工程、长岭路改造工程、科学城丰乐路隧道工程、萝岗行政中心区路网的建设,九龙大道要力争今年年底建成通车。推进萝岗行政中心区、科学城综合孵化区、科学城总部经济基地、广州国际生物岛等重点片区和功能组团建设,行政中心区力争今年底完成主体建筑建设。 加强土地管理。科学编制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继续做好用地指标报批跟踪工作,确保产业发展和城区建设用地供给。实施“腾笼引凤”战略,促使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逐步退出。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依法按程序处理违法违约用地行为。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对存量土地要“精耕细作”,支持与引导入区企业增资扩产,坚持把好项目准入关,探索自建厂房、写字楼等多种用地方式,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密度、产出效益。落实国家房地产的调控措施,做好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逐步有序地开展农村房地产登记。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依法强化环保执法。组织编写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积极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积极研究申报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把好引进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从重从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依法关停区内超标排污电镀企业,关停使用煤、重油等非清洁能源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的企业。建立完善街道(镇)、社区环保管理机制,加强环保管理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积极开展林相改造,加强生态公园、道路配套林带、绿化带以及社区绿化建设,巩固全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推进西区、永和、东区、黄陂、萝岗、镇龙、九佛等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和扩建工程,力争未来2~3年陆续建成投入运作。完善科学城、东区、云埔工业区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尽快实现与大沙地污水处理厂、东区污水处理厂的接驳。完善夏港街、东区街、永和街范围内雨、污分流管网,力争2008年实现生产、生活污水全面截污,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加快联和街、萝岗街和九龙镇农村地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在村庄集中地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片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推进科学城、永和、东区、萝岗大气环境监测子站、全区流动环境监测系统和环境综合监控中心(系统)以及气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强河涌整治,推进恒运电厂、广保电厂等企业脱硫升级工作,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改善区域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研究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稳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萝岗中心区和国际生物岛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建设。改革引进项目审批机制,对工业投资项目的节能降耗、污染物排放和产业导向严格评审,实行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进“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把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纳入日常管理和考核中,分解落实能耗、污染物削减指标。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严把引进项目准入关。继续发挥我区作为全市利用外资主要载体的作用,积极引进一批世界500强跨国企业项目、行业龙头项目、核心技术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创意产业项目,以优质项目带动产业链条的延伸,壮大支柱产业集群。

完善企业筹建服务。完善“一站式”服务,清理和简化审批事项、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加快推行网上备案和网上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建立链条完整、运作协调的企业筹建和运营服务长效机制。继续加强与电力、海关、商检、税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金融等部门的协调,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进一步发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功能。努力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打造现代化的保税物流体系。加大保税区功能开发力度,抓住广交会转型

6

机遇,发挥进口保税政策优势,盘活资源,促进保税货物展示、仓储、物流、跨国采购等服务功能的发展。

(四)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按照国家科技部倡导制定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的要求,研究制定我区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推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火炬新材料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引进跨国公司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同时,积极吸引国家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促进利用外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相结合。大力扶持一批具备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鼓励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产业联盟,打造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创新集群。

完善科技孵化服务体系。加快科学城综合孵化区建设,积极做好孵化区项目招商工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各类经济实体投资创建一批特色中小企业孵化园,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创新与区内多层次重点实验室研发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拓展各类共享技术服务平台。继续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入区创业,以跨国企业区域性培训中心、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为载体,构建相对完善的人才资源服务体系,为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提供人才支撑。大力引进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构建以创新创业服务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加大区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完善产学研合作制度,设立联合示范项目,鼓励科研院校积极向区内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加快制定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民营科技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为契机,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研发、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同时加大区财政对专利申请资助的广度与力度,选取部分试点企业优先予以扶持。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争取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方面形成技术标准优势。加速知识产权工作信息化进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科学城中心区、萝岗中心区及周边地区为主要载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打造建设广州东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制定较为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完善区招商鼓励政策,引导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科技专项资金和服务业专项资金,重点对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服务业项目进行扶持。

促进重点服务业发展。强化对企业总部、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与服务、商品检验检测、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招商。优质高效完成科学城综合孵化区的建设并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争取年内有一批项目入驻。加快推进工业设计、软件、咨询策划、网游、动漫等创意产业,今年内要在科学城综合孵化区B组团设立3万平方米的“广州开发区创意产业大厦”,并以此为核心整合各类孵化器资源,构建广州开发区创意产业园,通过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努力将科学城打造成为珠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采购基地、工业设计中心。加快推进汽车零配件、钢材、棉花等专业市场的建设,争取年内投入运营。 加紧推进总部经济基地建设。今年内要推进总部经济基地第一组团的建设,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国内知名品牌企业、中央国企分支机构以及华南地区著名民营企业总部落户,形成生产管理中心和生产服务中心,打造具有示范性和辐射能力强的行政型、营销型、采购型、研发型总部聚集区。

提升促进服务业集聚的配套环境。简化服务业项目审批程序,设立“绿色通道”,提

7

高办事效率。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科技人员公寓首期主体建筑、三甲医院、国际网球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特别重视满足区内工作人员、居民住房需求。加快引进大型购物中心、国际知名商业连锁经营机构、星级酒店、高级餐厅等服务项目,完善科学城公共交通服务,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配套环境。 (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各项配套政策,重点抓好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一桩桩、一件件抓落实,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力争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全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年大见成效。 加快推进九龙中心镇建设。加快启动中心镇各项建设项目,重点推进九龙大道等道路工程,通畅城乡之间的主干道路网络。积极推进九龙工业园的建设,提高园区产业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认真抓好招商引资。 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用好农村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物业建设和招商工作。鼓励村(居)、社集体经济组织将经济发展用地返租给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引进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农产品流通项目。扶持落户我区的广州市水果研究所水果世界项目做优做强,积极推动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广州市花卉研究所等农业科研机构落户我区。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继续抓好萝岗橙标准化生产和推广种植工程。加强基本农田标准化改造和水利工程建设,今年要对3000亩农田进行标准化整治,改造1500亩鱼塘。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投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保护、开发与整合萝岗香雪、天鹿湖、牛头山、玉岩书院、华峰寺、白玉兰公园等萝岗区特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推动农庄、果园、花卉基地等观光农业建设,拓展联片成线的旅游项目。 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力争今年建成萝岗垃圾压缩中转站、镇龙垃圾压缩站,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公共厕所、垃圾收集间,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建立城乡统筹的垃圾收运系统,区财政对各村垃圾清运费用按每月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支持九龙镇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深入推进农村“五通”工程和信息化建设,解决全区农村群众喝上清洁水的问题,今年底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村村亮”工程,在人口居住较密集的村主干道全部安装路灯;加快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和信息网络宽带接入,提高农村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积极做好九龙镇农村信息化试点镇各项工作。完善农村地区公共交通网络,方便农村居民出行。继续推进安居工程,帮助贫困村、低保户和特困户进行危房改造。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巩固教育强区成果。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教育均衡化发展,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特别是九龙镇倾斜,确保九龙镇今年实现“教育强镇”目标。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完成永和中学、九龙中学、职业技术学校、长平小学、金坑小学、墩头基小学等6所新建学校建设,对九龙镇、永和街、夏港街辖区内22所学校进行改扩建,完成萝岗区教育信息化城域网二期建设。积极争取玉岩中学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继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条件。积极推进文化教育园区建设,力争一年大见成效,三年全部建成。抓紧筹备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和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高峰论坛。加大对镇、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设施的改造和投入。加快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站”三级网络的培训功能,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从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素质入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建覆盖全区的区内传媒,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全面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树立萝岗人现代文明新形象,整体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加强全区性的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区、街(镇)、

8

村(居)三级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全区五街一镇今年全部拥有文化站,加强灯光球场和健身路径等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逐步推行图书馆分馆制,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农村文化健康发展。逐步完善各项文化管理制度,加强文化工作和管理队伍的建设。逐步健全文化市场执法监督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启动亚运场馆和国际网球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区各社区(村)卫生服务站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加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萝岗中心医院、九佛医院、康宁医院、区红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和改造。探索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城乡合作医疗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今年实现个人与政府共同出资达到120元,住院最高报销额达到2万元,扩大报销范围,降低报销门槛。实施对农村基层医院、卫生站医护人员的支援、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妇幼保健机构和网络建设,提高妇幼保健覆盖面和质量。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非典、禽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发生,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打击非法行医。

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做好就业工作,重视失地农民安置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鼓励有条件进行自主创业的农民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农庄等。继续开展“轻骑队”送就业岗位进居(村)的招聘活动,开发更多适合本区失业人员的公益性岗位,平均每1-2月举办一场促进就业招聘会。做好职业教育培训工作,2007年完成2.5万名本地劳动力参加就业指导培训,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岗前就业指导培训,6000名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5000名劳动力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作任务。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标准积极筹建示范性技工学校。开展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的活动,在2007年底区内各工业园达到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标准,90%以上的生产性企业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创建国家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示范区的目标。建立健全区、街(镇)、企业(工业园)三级基层劳动关系调处机构,大力推行企业工资监控网络和诚信档案制度,完善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等制度,搭建劳动保障综合信息平台。继续推进“农转居”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研究试行对未完成“村改居”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健全完善低保救济制度,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大力发展慈善福利事业,认真做好拥军优抚安置、扶弱助残等工作,抓好“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工作,迎接国家验收。 (八)加强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 加强依法行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及时办理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做好规章制度制定工作,继续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区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行政管理。继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强化对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强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的执行和落实等环节的效能监察,确保政令畅通。改善行政监察方法和审计监督方法,推行电子监察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加强对机关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的监督、检查。加强办文办会统筹协调,坚决克服“文山会海”。 加强公共工程的管理。探索创新公共工程管理体制,加快工程结算,推行“代建制”。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积极组织实施好红会医院改建工程、萝岗特勤消防站及九龙消防站、萝岗中心医院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稳步扩大“代建制”试点范围。有选择地开展

9

财政投资基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和投资后评价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重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

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继续推进国企结构调整,优化国有经济资源配置。研究支持国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配套政策措施,探索在园区招商引资、环境建设、资本运营、公共服务代理、公共工程项目代建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作用的有效机制,促进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深入推进国企劳动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监事会监督机制,切实依法依规加强国资监管。

加强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大力推进公安机关“三基”工程(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建设,加大对各类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和扫除“黄赌毒”等专项整治力度,确保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稳中有降,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村建设,今年投入5000万元,新建一批治安视频监控点,提高社会治安科技防控能力。推进萝岗法院审判综合大楼的规划和建设,今年完成“两所一庭”达标建设。加快推进街(镇)综治工作中心和村(居)综治工作室建设,有效整合各类维稳及综治工作资源,落实区财政对贫困社区和行政村维稳综治工作经费的补助政策,改善基层维稳综治工作条件。做好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森林防火和“三防”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增强防灾救灾能力。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走私行为和乱收费现象,加强市场监管,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整合区、街(镇)两级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全区无缝隙安全监管网络”。加大安全生产基础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科技含量。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执法监督力度,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确保今年计生工作上新台阶为目标,完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人口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快计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促进我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推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建设完善城市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街道机关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改善街道和村(居)委会工作条件,充实人、财、物力,充分发挥街道、村(居)在社区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各项社区基础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特别是改善科学城等重点区域的公共交通,强化区域交通管理,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加大出租屋整治力度,确保今年出租屋合格率达到100%。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交流、民兵预备役、“双拥”、驻京办、外事、统计、档案、科协、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我们倍感欣慰与自豪。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继续弘扬开发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团结拼搏,努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i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