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选址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12 15: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摘要 ......................................................................... 3 Abstract ..................................................................... 4 第一章绪论 ................................................................... 5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5 1.2 研究方法 ............................................................... 6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6 1.3.1国外的研究现状 ..................................................... 7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7 第2章超市选址的理论分析 ..................................................... 8 2.1 超市选址的相关理论 ..................................................... 8 2.1.1 相关理论 ........................................................... 8 2.1.2超市选址的四种模型 ................................................. 10 2.2 商业圈分析 ............................................................ 11 2.2.1 商圈的概念 ........................................................ 11 2.2.2 商圈的构成 ....................................................... 11 2.2.3 商圈分析内容 ..................................................... 12 2.3 超市选址的程序 ........................................................ 13 2.3.1 超市选址的原则 .................................................... 13 2.3.2 超市选址的程序 .................................................... 14 第3章中百仓储的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及评价体系建构 .............................. 16 3.1超市的评价体系建构 ..................................................... 16 3.1.1超市布局的影响因素 ................................................. 16 3.1.2 体系指标的建立原则 ................................................ 16 3.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17 3.1.4 对评价指标的解读 .................................................. 18 3.2 中百仓储的选址原则 .................................................... 19 3.2.1 超市在城市商业网点的选址原则 ...................................... 19 3.2.2 中百仓储的选址策略 ................................................ 20 第4章中百仓储的选址策略适宜性分析 .......................................... 23 4.1 超市选址类型的划分 .................................................... 23 4.2中百仓储选址类型的划分及分析 ........................................... 23

1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4.2.1 中百仓储选址类型的划分 ............................................ 23 4.2.2 中百仓储的选址适宜性分析 .......................................... 24 第5章总结 .................................................................. 25 参考文献 .................................................................... 26 附录: ...................................................................... 27 致谢 ........................................................................ 29

2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超市是20世纪30年代最早从美国发展起来的,90年代初期在中国诞生并迅速发展。这种新兴的零售业态由于适应居民的消费结构、购买行为的变化而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场所。超市的选址直接影响投资的效益,关系到超市的进一步发展,以至于其生死存亡,所以是超市营销的关键。本文以武汉市中百仓储超市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四个方面,即区位因素,人口因素,企业本身因素以及竞争者因素来分析其的选址要求,归纳它现有的选址策略,并对它的选址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中百仓储,选址策略,影响因素, 实地分析

3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Supermarket originated in America in the 1930s. In China, supermarket emerged and developed quickly in the 1990s. This novel retailing enterprise is accepted as a preferred purchasing method because it suits the changes of consumption and purchase behavior of people. The location of supermarket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marketing and operation because it affects the return of investment and the growth of the enterprise.This paper takes the Zhongbai supermarket in Wuhan City for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field surveys, from four aspects, that is, location factor, population factors, the enterprise itself factors, and competitors will analyze the factors of the location requirements, sums up the location of its existing strategy for its location strateg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Zhongbai supermarket, Location strategy, Influencing factors, Field analysis

4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意义及目的

超市最早出现在在美国,具有自助式服务,商品价格低廉、深入居民区等吸引顾客的特征,又减少了销售人员。并且通过形成连锁网点经营整合市场、资金、物流等多方面资源,所以被西方誉为零售业的一次革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进程的加快,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很大潜力的消费市场,各种商业与零售机构不断增加,而超市以其独有的营销方式与独特的购物环境,和现状高速的生活节奏相适应,故伸手城镇消费者的青睐。

超市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产物,城市进程的加快是的原有的零售商业机构已经不能适应各个层次的消费者对于消费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品种齐全,品质保障,统一结算,方便快捷为特征的,面向普通的家庭消费的食品,以及日常用品的超市具备了较好的发展空间。而且超市的组织经营方式将进一步成为商品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趋势和有效途径。同时,超市在稳定市场,保证供应,拉动需求,扩大就业的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我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许多国际零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沃尔玛(美国)、家乐福(法国)、麦德龙(德国)、伊藤洋花堂(日本)等纷纷在各大城市登陆,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我国也涌现了很多大型超市企业,如联华、华联、中百仓储等等,在和国际超市巨头抗争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越高,超级市场的数量就越多。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的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的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一宏观环境为超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因此无论从近期还是长期来看,超级市场都经是我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超市产业是选址的产业,中国有句古话:一步差三市,很多商业经济数据具有空间特性或者与空间位置有关,然而近年来由于各大超市争先扩张,选址相对集中、网点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超市的选址却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效益,关系到超市的进一步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吃藕暗示的商圈立地对开店成败的影响至少占70%以上。国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零售业成功的关键是“Place—Place—Place”,即选址、选址还是选址,可以说零售业是“地点位置产业”。有资料表明国外零售商在开设新店之前,花一年左右时间进行立地调查。而我国有不少业内人士在开店过程中仅作一些笼统的可行性分析,不做纤细的立项调查,直观的模仿国外,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超市

5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的经营效益和正常运行。

在西方发达国家,选址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历程。现阶段迫切需要一套符合我国国情、比较合理的超市选址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以理论指导实践。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阅读法

通过阅读相关主题的期刊,杂志,书籍,论文等,尤其是深入研究有关大型综合超市布局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超市选址问题的研究情况,借鉴有关成果,并结合中百仓储的选址策略,归纳出超市选址的一般策略和方法

2 调查分析法

通过观察,问卷,询问等方式,搜集影响超市规划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3实证研究法

对中百仓储的规划布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的超市规划布局的现状,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意见。

4对比研究法

通过将中百仓储与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超市的选址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其的异同点,并进一步分析研究出这些异同的各种因素。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国外,选址早已经成为了一项独立的学科,已经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故此,有很多关于选址的相关理论,比如说:

(1) 零售业态变迁理论 (2) 商圈分析模型及理论

关于超市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关于超市选址的专题研究比较少,但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多,有一下几点:

(1) 经营战略与策略 (2) 顾客购买行为 (3) 物流,配送 (4) 规划,选址

6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3.1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Tammy Drezer (USA)和ZviDrezner (USA)在多个竞争性连锁设施的布局和选址、考虑未来竞争对手进入的情形对连锁超市进行规划算法分析等多个问题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发表文章多篇:Nobuaki Satani (Japan)和Akira Uchida (Japan)等人应用多远回归分析建立商业设施选址模型;Oded Berman (Canada)等人对选址的无差别最大覆盖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而C.S.ReVelle (USA)则对近年的一些选址方法进行了一次综合的总结和调查,并将其详细的分类。另外,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领域中,对超级市场的选址的研究非常合适,给此类研究注入更大的活力。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上海交大的王浣尘、田志友在分析、总结区域市场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连锁网点选址与布局的市场吸引力模型,运用元胞自动机模拟技术,并以Matlab中的结构体对象为演变变量,进行区域市场连锁网点选址与布局的仿真研究,对连锁经营的区域宏观布局很有价值;孙元欣、黄培清在竞争性连锁经营网点的选址模型与遗传算法方面进行了研究,用于解决多个新增网点的选址和预算分配问题,改模型对于供应链前段网点的优化配置,具有较强的显示意义;华东师范大学的杨丽君,朱华岚等人基于GIS技术对零售业商圈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分析;王德、周宇以上海曲阳地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在大量的实证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市民选择家乐福或易买得俩超市的行为特征作了初步分析;许学强等学者对广州市的大型零售店、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场布局进行研究。

7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超市选址的理论分析

2.1 超市选址的相关理论

2.1.1 相关理论

(1)零售业态变迁理论

超市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随后传到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对零售业发展的理论比较成熟和完善,就零售业态变迁而言,主要有零售轮转理论、手风琴理论、自然淘汰理论、辩证过程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零售攀升理论,这六大理论切合现在零售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被多数人所接受。从零售业态变迁的动力来看,主要从两个方面:消费需求与工业生产。在买方市场上,商业已不仅仅是“桥梁”和“渠道”,而是起着一方面开发需求,另一方面引导生产的作用。这正是零售业不断演进变革的真正动力和规律。

① 零售轮转理论

零售轮转理论又称车轮理论,是由哈佛商学院的销售权威M.麦克尔教授(1958年)提出来的,霍兰德(1960年)等人有作了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认为:创新型零售商在开始进入市场时总是以低价格、低毛利与低定位与也内原有零售商竞争,争取优势。随着这一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会不断提高其经营成本,逐步转化为高成本、高价格和高毛利的传统零售商,并最终发展为衰退性的零售商,同时又为新的零售业态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新的业态也以同样的模式发展。1996年,日本的中西上雄教授对车轮理论提出质疑,提出了“技术边界线”概念,他认为业态变化的原动力是技术革新,新的“零售车轮”理论解释了便利店这一业态的兴起和壮大,为“零售车轮”理论补充了新的内容。

②手风琴理论

手风琴理论早在1943年就被提出,而后1960年又获得完善。它是用拉手风琴的风囊的宽窄变化来形容零售组织变化的产品线特征。手风琴在演奏时不断地被张开和合起,零售组合字的经营范围于此相思地放生变化,即从综合到专业,再从专业到综合,如此循环往复,一直继续下去。拉尔夫·豪尔说:“在整个零售业发展历史中(事实上,所有行业都如此),似乎具有主导地位的经营方法存在着交替现象。一方面是向单个商号经营商品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从这一专业化向单个商号经营商品的多元化发展。”

根据这一理论,美国等西方国家零售业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一是杂货店时期;二是专业店时期;三是百货店时期;四是超市、便利店时期;五是购物中心时期。

8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③自然淘汰理论

零售业中的自然淘汰理论是直接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派生出来的,美国零售专家吉斯特把这一理论运用于零售业。这一理论的具体内容是:零售住址的发展变化必须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诸如生产结构、技术革新、消费增长及竞争态势等。零售组织越是能适应这些环境变化,越是能生存下去,否则将会自然地被淘汰或走向衰落。

④辩证过程理论

零售业的辩证过程理论基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新旧零售组织竞争过程中,两者相互融合,最后产生了兼有两者零售形式的经营特点,但又与它们有明显不同的一种更新的零售组织。托马斯·马落尼克用黑格尔辩证法对零售业的竞争行为的解释:就零售业来说,辩证模型是指个零售住址面对对手的竞争互相学习并趋于相同。因此,一个企业遇到具有差别优势的竞争者的挑战时,将会采取某些战略和战术以获取这一优势,从而消除了创新者的部分吸引力,而同时,这革新者也不是保持不变。更确切地说,这革新者总是倾向于按其否定的企业的情况改进或修正产品和设施。这种相互学习的接货,使两个零售企业逐渐在产品、设施、辅助服务和价格方面趋于一致。他们因此变得没有差别,至少是非常相似,变成一种新的零售企业,即合体。这种新的企业会受到新的竞争者的“否地”,辩证过程又从新开始。

⑤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零售专家戴维森等人认为,零售业态具有像人一样的生命现象,即存在一个从生产到消亡的过程,二在每一不同阶段,零售业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生命周期理论将零售业态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Ⅰ.创新阶段。新型业态具有与传统业态的差别优势。Ⅱ.加速发展阶段。新型的零售商和早进入市场的零售商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整个市场的占有率和收益率达到最高水平。Ⅲ.成熟阶段。在此阶段,更新型的零售业态进入市场,原有业态市场占有率和收益率降低,成熟的业态可以进行创新以维持中等的赢利水平,从而避免被市场淘汰。Ⅳ.衰退阶段。市场范围明显萎缩,反应迟钝,最终退出市场。

⑥商品攀升理论

与手风琴理论有些类似,商品攀升理论也是从零售组织的产品线角度解释其发展变化的。不过,商品攀升理论说明的是零售组织不断增加其商品组合宽度的规律,当零售组织层架互相不关联的或与公司原业务范围无关的商品和服务时,即发生了商品攀升,巴里·伯曼和乔尔·R·埃文斯认为:大量商品攀升现象的发生源于一些原因,如零售商希望扩大销售规模;卖得快的和毛利高的商品和服务不断加入;消费者的购买冲动越来越多;消费者热衷于一次购齐;可抵达不同的目标市场;季节影响和竞争性可能降低。此外,还可能由于 零售商原经营产

9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品线的需求可能下降,使其不得不增加产品线宽度以稳定顾客基础。

(2)商圈分析模型及理论

新建超市是,首先要对准备开设的网点所在商圈加以分析。商圈分析的理论主要有雷利法则、哈佛模型、中心地带理论和零售饱和理论。这四大理论对超市划定商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被大多数国家所运用。但是,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作为超市企业计算长拳的唯一依据。雷利法则、哈佛模型和零饱和理论都是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商圈大小,计算过程中会忽略许多其它的因素。

2.1.2超市选址的四种模型

⑴ 雷利模型(又称零售引力法则) ⑵ 哈佛模型 ⑶零售饱和理论

该理论由阿普波姆科恩( Saul B. Cohen)和莱龙德(Bemard. Lalonde)提出,其目的是确

定某个商店(群)的商圈内的竞争激烈程度。该理论认为:一个市场中的“商店饱和”是指该商店被有效地利用,恰好能满足顾客需要的状况。对某一类商店来说,市场中有足够的商店服务于其人口并能通过不提价获得正常的期望回报这就是饱和。当一个市场中的商店数量太少,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就叫商店缺乏,当一个市场中的商店数量太多,不能使每个商店获得投资回报,就是商店过剩。商店的饱和程度可以用零售饱和指数来表示。数学表达式如下:

IRSi=Hi*REi/RFi

其中: IRSi-是地区i的零售饱和指数 Hi一是3地区之内家庭数量

REi一是地区i中每个家庭某一商店类别的零售购买额 RFi一是地区i中同等商品类型的零售设施的营业面积

当IRS的值很高时,说明市场是不饱和的,存在着潜在的市场机会;当它的值很低时,说明该范围市场已饱和,不存在潜在的市场机会。

零售饱和理论从供求两个方面考察了一个地区中再开设一个新店的外部环境,但是在需求方面只考虑了家庭总需求,在供应方面只考虑了营业面积,还有许多因素未加以考虑,例如需求的具体品种花色,各商店的经营管理实力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应该在确定市场饱和程度时加以考虑的。

(4)中心地带理论

雷利在美国发表引力法则的同时,沃尔特·克里斯泰勒(Walt Christaller)在德国南部发明了“中心地带理论”。所谓中心地带是指一个零售机构簇拥的商业中心—一个村庄、一个城镇或一个城市。该理论以可利用的商品品种的多少来

10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划分不同的社区或区域。在所划分层次的最底层部分是代表最小中心地带的那些社区。这些社区提供最基本的商品品种和服务,即生活必需品。较靠上的层次是较大的中心地带,这些地方既经营必需品又经营非必需品。

为获取商品或劳务,顾客需要来到(开车、乘车、骑车或步行)某中心地带。因此,顾客来去的时间是决定中心地带位置的关键因素。克里斯泰勒解释了中心地带如何建设才能使顾客的交通成本(交易成本)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最小。一般讲,越是基本的商品或服务,与顾客的距离就越近。从另一方面看,顾客可能为某一专门的商品或服务而行走较长的路程,因为只有某个较大的中心地带才有这种商品或服务。

在中心地带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商圈;二是起点(threshold )。“商圈”指顾客愿

以购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最大的行程,于是此距离决定了某个商店市场区域的边缘界限。“起点”是指在某个区域设立某家商店所拥有的最低顾客数量,以便在经营效益上能够基本可行。从空间概念上看,“起点”等于该区域辐射半径包含的恰恰能“支撑”该商店的人口数量。显然,某商店要取得经营效益,商圈必须覆盖比“起点”较多的人口。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经营必需品和基本服务的商店数量较多且距离较近,而经营专门产品及非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必须从较远处吸引顾客。同时说明,顾客为什么愿意到一个地点购齐其各种所需,而不愿到不同的地点分别购买。

2.2 商业圈分析

2.2.1 商圈的概念

商圈(trading area)也称零售交易区域,是指以零售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言之,商圈就是零售商吸引其顾客的地理区域,也就是来店购买商品的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

2.2.2 商圈的构成

零售店的商业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主要商圈:这是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体的区域,通常商店60%-70%的顾客来自主要商圈。

(2)次要商圈:这是位于主要商圈之外,顾客密度较稀的区域,约占商店顾客的15%-20%。

(3)边际商圈:指位于次要商圈以外的区域,在此商圈内顾客分布最稀,商店吸引力较弱,规模较小的商店在此区域内几乎没有顾客。

11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图1 商业圈形状

2.2.3 商圈分析内容

商圈分析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消费者因素以及竞争对手因素四个方面。

Ⅰ.外部环境因素

(l)城市布局。零售商店的商圈要受到城市布局的影响。

(2)城市规划及变迁。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大中型零售商始终关注的,它影响着不同层次消费者群体地理上的迁移和分布,进而影响既有商圈的销售和未来商场的选址方向。

(3)产业结构。一个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农业区、工业区还是商业区,对商圈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4)交通地理状况。交通状况对商圈的形成十分重要。要考虑零售店所在地是否有公共汽车

或电车停靠站,是否有地铁站连接等。

(5)集客源。商店周围有无集贸市场、娱乐场所,是不是商业集中区或居民区,是否靠近大型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这些因素影响着商圈及店址的选择。

(6)客流量。主要分析商场所在地的客流量、客流的状态、方向、速度、客流的目的以及本店的吸收量。一般在评估地理条件时,应认真测定经过该地点行人的流量,这也就是未来商店的客流量。

Ⅱ.消费者因素

(1)人口数、户数及家庭构成。

(2)人口结构及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包括现有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职业构成、受教育等。

(3)收入水平。包括个人及家庭的收入情况,如平均工资水平,家庭可支配收入。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

12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4)消费状况。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购买力情况及消费习惯和意识。

Ⅲ.竞争对手因素

(1)竞争店的业态及聚集状况。 (2)竞争店的个数、规模及地理位置。 (3)竞争店的商品能力。 (4)企业运营管理状况。 (5)服务对象的阶层。 Ⅳ.企业内部因素

(1) 商品因素。 (2) 经营规模。 (3) 商品陈列。 (4) 员工情况。 (5) 营销手段和信誉。 (6) 管理信息系统。 (7) 购物环境。 (8) 基础设施。

2.3 超市选址的程序

2.3.1 超市选址的原则

超市选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不管有多少影响因素,在选址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原则。

第一、方便顾客购物的原则。满足顾客需求是超市经营的宗旨,因此超市位置的确定,必须首先考虑方便顾客购物,为此超市要符合以下条件:

(1) 交通便利。

(2) 靠近人群聚集的场所,可方便顾客随机购物。 (3) 人口居住稠密区或机关单位集中的地区。 (4) 符合客流规律和流向的人群集散地段。

第二、有利于超市的开拓发展的原则。超市选址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超市的成功经营和长期的发展,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 (2) 有利于形成综合服务功能。 (3) 有利于合理组织商品运送。

第三、有利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原则,这是超市选址以及超市所有活动

13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的根本原则。衡量超市位置选址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企业经营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网点地理位置的选择一定要有利于经营,这样才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的实现。

2.3.2 超市选址的程序

超市选址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过程,选择超市位置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 选择区域、方位

(2) 制图----找出最佳结合点 (3) 市场调查

(4) 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

14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确定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 选择区域确定方位 绘制简图标注信息 市场调查 外部地价 环境地势 因素交通 集客源 竞争竞争店数量 对手规模 因素饱和程度 消费人口 者收入水平 因素消费习惯 制定、落实具体实施方案

图2超市选址的基本流程图

15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了超市的潜在客流量。交通的便利也使得物流方面也变得相当方便。并且主要有两路公交车“576,591”经过超市前面的公交站珞狮路马房山站,这就为了那些不是自驾开车的消费者带来了方便。

在上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百仓储珞狮路购物广场的周边有以“博文花园”,“逸景园”为代表的居民住宅区,和以“洪山教委”为代表的机关单位,还有“武汉理工大学”的东院、西院、鉴湖这三个校区,这些地方为超市带来了稳定的消费群体。

在靠近人群聚集场所的这一方面,中百仓储的附近有武汉理工大学者一个学校为主要的人群聚集场所,又周边也有很多宾馆等设施,这也提供了另一类的人群聚集地。

所以总和来说,中百仓储珞狮路购物广场主要以临近的稳定的消费群体为最优先思考方向而进行选址的。即是方便顾客购物,故中百仓储满足了选址的第一条要求。

一个企业想要生存,赚钱,它就一定回去不断的保有市场,开拓市场。 中百仓储也是一个企业,所以它的首要目标就是赢利,就是赚钱,在它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消费者的群体的时候,扩大它的消费群体,就是它能赢利多少也就是主要看在它占有多少的市场了。就如我所选定的的这个“中百仓储珞狮路购物广场”的周边1公里的范围内就有两家同是大型超市的竞争对手。为了了解这3家超市的消费者认知和市场占有情况,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在该项调查中,中百仓储以半数的成绩超出其它的两个竞争对手,而其能超出其它竞争对手的主要因素,我认为是在交通条件上,在同等的公共交通设施的条件下,中百仓储为顾客提供了一个地下停车场,这就为那些自驾的顾客提供了方便,而随着经济的改善,有钱买车,开车出去购物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所以说,这就是中百仓储为扩大市场提前做好的准备。

综上,我认为中百仓储的选址策略是集中在方便顾客的基础上。

图5中百仓储收费停车场

21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 中百仓储的商业圈分析

中百仓储的周边主要有2家的大型超市作为竞争对手,三家超市的具体位置如下图:

图6 三家超市位置图

从该图中我们能看出,这三家超市的核心商业圈(0.8KM—5KM)、次级商业圈(1.5KM—8KM),有这明显的重合现象。按照理论,中百仓储的商业圈与其它两家的商业圈重合,使得商业圈内的竞争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应对竞争中百仓储必定会制定其它的策略来应对选址上的不足,比如增加自己的硬件措施等。

22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中百仓储的选址策略适宜性分析

4.1 超市选址类型的划分

超市的选址布局是经过投资决策者深思熟虑和实际市场调查的市场调查。为应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区的经济环境的不同,在制定选址策略是必然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些侧重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区位条件优先型,即超市附近的公路的车流量多,公交线路多,有良好的,便利的交通条件。

(2)人口因素优先型,即超市附近的人口密度大,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都不错,接近消费地。

(3)竞争条件优先型,即超市的商业圈范围内同业态店的数量少,同行竞争不太激烈。

(4)自身条件优先型,即超市的经营面积比较大,便于扩大经营范围,丰富经营种类,因而更能吸引消费者。同时又拥有比较优越的停车环境、对超市的宣传比较到位,顾客很容易看到超市的标志,吸引顾客入店。

(5)综合型,即上述选址条件的优先型的因素划分相当平均。

4.2中百仓储选址类型的划分及分析

4.2.1 中百仓储选址类型的划分

通过第三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百仓储附近的交通便利:临近珞狮路,该条公路经过改造后道路加宽,车流量明显增加,又有固定的公交线路,交通条件相当便利。并且该购物广场附近的居民居住小区相对集中,又有政府机关和教育机关,如武汉理工大学等提供消费群体,故十分接近消费地。在自身条件方面,超市内部的经营面积相当大,分为上下两层,便于扩大经营范围,丰富经营种类,同时又拥有比较优越的停车环境,宣传也很到位(超市的标示弄的相当醒目)。在竞争对手方面,由于有两家同类的大型超市和自己的商业圈重合,使得竞争相对激烈,但是由于超市北部地区没有大型超市进行竞争,姑且也是可以认为竞争不太激烈。所以综上,可以认为中百仓储的选址类型为综合型。

23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图7中百仓储珞狮路购物广场的外部标示

4.2.2 中百仓储的选址适宜性分析

中百仓储的选址类型可以划分为综合型,即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的相对全面,平均。虽然在竞争对手方面,由于有武商量贩和中商平价这两个连锁型超市的存在,使得在争取超还是南部的消费者的时候竞争相对激烈,但由于超市北部地区没有大型超市,使超市很容易就吸引了南部地区的消费群体,减弱了总体的竞争压力。并且超市自身在硬件的设置上也下了功夫,建立了地下收费停车场,解决了自驾顾客的停车问题,这点也吸引了一些顾客。并且,两层式的建筑结构使超市内部的经营空间十分的大,方便了以后的发展,这些都说明了该超市选址的成功。

24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5章 总结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的收集资料,对武汉市中百仓储超市的选址策略进行了调查分析,由于中百仓储是一个连锁型的超市机构,故对其的一个特例超市网点“中百仓储珞狮路购物广场”进行了选址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

影响超市选址的主要因子有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竞争因素,以及自身场地的因素。中百仓储在选址时主要注重的是区位因素,便利的交通条件;人口因素,超市附近的人口密度,收入,消费水平等。

在竞争因素方面,由于珞狮路购物广场的商业圈与“武商量贩”,“中商平价”的商业圈相重叠,相互抢夺顾客,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百仓储在选址规划是加强了自身场地的因素,增加了停车场等方便消费者的措施,从而加强了自己的竞争力。

25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朱耀祥等.设施规划与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齐二石,方庆琯.物流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郭洁.沃尔玛的选址策略对我国大型商场选址的启示.流通论坛. [4] 杨守平.大卖场与停车场.中国商贸,2001. [5] 顾国建.超级市场的选址策略.商场现代化,2000. [6] 殷豪,刘仲英.连锁超市选址探索[J].商业研究,2000.

[7] 王芳.超市选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顾国建.超市选址的标准.中国商贸, 2001.

[9] 卢振业.连锁超市的规划与选址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侯丽敏,郭毅.商圈理论与零售经营原理.中国流通经济,2003. [11] 赵琪.连锁超市选址策略探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2] 邓世文.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研究.人文地理,1999.

[13] 王宝铭.对城市人口分布与商业网点布局相关性探讨.人文地理,1995. [14] Sun-meiXie. AnRen. Rui-xia Liu. Site Selection of Supermarket based on DEMATEL.

[15] Rui-xia Liu. Sun-meiXie.Population Structure Effect in Supermarket Site Selection based on DEMATEL. 2009.

26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附 录:

调查问卷

1 您平时会选择在什么地方买日常生活用品_________. 1 小卖店 2 个体经营超市 3 连锁型超市

2 如果是超市的话,您一周去几次_________. 1 1~3次 2 4~6次 3 7次以上 4 没有

3 如果是超市的话,您平均一次的消费是_________. 1 100以内 2 100~500 3 500以上 4没有

4 如果您去下列的超市,你会选择哪一家_________. 1 中百仓储 2 武商量贩 3 中商平价 4 其他

5 您选择这个超市的原因_________. 1 交通便利 2 距离近

3 商品齐全,价格适中

6 如果是中百仓储的话,您到中百的交通方便吗_________. 1 方便 2 不方便

7 您到中百仓储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 1 30分钟以内 2 30分钟到1小时 3 1小时以上

27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请填写以下个人资料(本问卷所搜集个人资料将不涉及隐私,并仅用于调查和研究)

1.性别:男/女

2.工作性质:_________.(如学生,教师,自由职业等)

28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非常感谢丁国平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予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2012年5月20日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oz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