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库汇总

更新时间:2024-03-28 03: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页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页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C 2.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 11. B 12. D 13. A 14. A 15. C 16. A 17. D 18. A 19. C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 18世纪6 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 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3页

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 2.BCD 3. BCD 4. ABC 5. BC 6. AB 7. ABC 8. CD 9. ABCD 10. ABCD 11. AB 12. BCD 13. ABCD 14. ABCD 15 . ABCD,

第 一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

A.对世界构成形成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存在的状态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学说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6.思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8.马克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9.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D.客体.主体.客体 10.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感觉的总和 D.逻辑的集合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4页

A.存在 B.精神 C.物质 D.原子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

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 A 都是辩证法观点 B.都是诡辩证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证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证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6.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1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9.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和关系

20.“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2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2.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承认世界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2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

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2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5页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27.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8.“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属原来不存在的化合

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30.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3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和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32.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34.在总量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观点 3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法

36.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

A.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37.“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 A.机械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外因论的观点 38.区分事物质的依据是( )

A.事物的本质属性 B.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人的直觉 39.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6页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40.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1.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42.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43.唯物辩证法认为( )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4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4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6.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47.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式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48.在哲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

实说明( ) A.矛盾一方促使另一方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4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50.“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由于他们( )

A.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B.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C.自觉不自觉地贯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 D.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 E.“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7页

E.物是感觉的复合

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5.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难题,这表明电脑( )

A.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B.具有思维的属性 C.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 D.可以完全取代人脑

E.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6.科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7.物质是运动的( )

A.形式 B.主体 C.内容 D.属性 E.基础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E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10.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

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2.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有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8页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1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4.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

因为( )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15.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16.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

掌似虎”的说法。这表明( )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7.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的系统论的关系是( )

A.系统论代替了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蕴含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C.唯物辩证法排斥系统论 D.系统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 18.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 )

A.人不能创造规律 B.人不能消灭规律 C.人可能完善规律 D.人可以认识规律 E.人可以利用规律

19.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的有( )

A.冰—水—汽 B.麦株—麦粒—麦株

C.团结—批评—团结 D.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E.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食粮

20.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

A.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B.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依据发生了改变

D.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 E.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2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埸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D.揭示了事物普遍性联系的本质内容 E.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22.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的事物的(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3.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

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9页

C.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

2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 )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统一的

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 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认为凡是现有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共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2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主在相互依存中得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得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双方的发展

27.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28.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

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29.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0.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B 2.D 3.D 4.C 5.D 6.C 7.D 8.D 9.C 10.A 11.C 12.B 13.D 14.A 15.C 16.C 17.B 18.D 19.B 20.B 21A 22.C 23.D 24.D 25.A 26.C 27.A 28.D 29.B 30.C 31.B 32.C 33.B 34.D 35.C 36.C 37.C 38.A 39.D 40.B 41.C 42.C 43.D 44.A 45.C 46.D 47.C 48.C 49. A 50. D 二、多选题答案

1.BCE 2.CD 3.ABDE 4.ABCE 5.CE 6.CD 7.BCE 8.ABDE 9.CD 10.ABCDE 11.BDE 12.BD 13.DE 14.ABE 15.BCD 16.AD 17.BDE 18.ABDE 19.CDE 20.ABDE 21.BDE 22.ABDE 23.ACDE 24.ACE 25.ABD 26.ABD 27.ADE 28.BDE 29.ABDE 30AC.

第 二 章

一、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0页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科学实验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 .实践的主体是(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3 .实践的客体是(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 .实践的中介是( )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

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12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的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1页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4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16 .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17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 .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

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 .法国科学家路易 · 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

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2页

27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29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31 .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A .经验主义 B .先验论 C .绝对主义 D .教条主义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A 2 . B 3 . D 4 . A 5 . D 6 . C 7 . B 8 . C 9 . C 10 . C 1 1 . B 12 . C 13 . B 14 . C 15 . A 16 . A 17 . D 18 . A 19 . B 20 . D 21 . B 22 . A 23 . C 24 . C 25 . D 26 . C 27 . C 28 . B 29 . A 30 . C 31 . D 二、多项选择题

1 .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 .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 .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 .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 .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6 .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7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

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3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9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 .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 .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10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 .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 .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 .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2 .“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

A .理论脱离实际 B .经验论 C .教条主义 D .唯理论

13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A .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 .唯我主义观点 D .反理性主义观点 14 .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 .生而知之(孔子) B .不虑而知(孟子)

C .不行而知(老子)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

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 .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 .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 .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17 .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 .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1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 .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9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

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 .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20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4页

D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21 .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

更进于行”。这表明( )

A .知行相互促进 B .行先知后 C .知行不可分割 D .知行合一

22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认识是一个过程 23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 .真理原则 B .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 24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 .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 .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5 .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 .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 .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 .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6 .价值的特性是( )

A .客观性 B .主体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多维性 27 .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 .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 .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一的 B .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 .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 .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29 .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

A .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 .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0 .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

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 .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1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5页

32 .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

A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4 .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 A .必然 B .必然王国 C .自由 D .自由王国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B 2 . ABC 3 . BD 4 . ABCD 5 . ABCD 6 . CD 7 . ABD 8 . ABC 9 . CD 10 . BCD 11 . ACD 12 . ACD 13 . ACD 14 . ABC 15 . ABD 16 . CD 17 . BC 18 . ABCD 19 . BC 20 . BC 21 . ABCD 22 . ABCD 23 . AB 24 . BCD 25 . ABCD 26 . ABCD 27 . BCD 28 . CD 29 . ABCD 30 . ABCD 31 . ABC 32 . BCD 33 . BCD 34 . BD

第 三 章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

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 ) A、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最后决定的 B、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

C、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同的 D、社会发展像自然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 2、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 )

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4、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

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 B、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

C、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 5、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6、生产关系是一种( )

A、物质利益关系或经济关系 B、思想关系 C、血缘关系 D、经济区域关系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6页

A、政党 B、国家政权 C、法律 D、哲学 10、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1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

A、生产力水平的不同 B、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C、先进文化的不同 D、文明水平的不同 1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1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顺序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4、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决定于( )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5、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 )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发展科学技术 D、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6、“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 )

A、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B、改革也是一种阶级斗争形式

C、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惟一途径 D、改革是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制度创新”

17、“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

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灾难负责 D、科技革命会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

A、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B、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C、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D、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

19、“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 ) A、唯物史观 B、英雄史观 C、二元论历史观 D、不可知论的观点 20、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D、AB所指的矛盾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正确关系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D、经济基础反作用上层建筑 4、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正确提法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7页

A、社会基本矛盾是动力 B、生产方式是决定性因素 C、生产力是最终动力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5、下面关系科学技术正确的提法是( ):

A、科学是间接的生产力 B、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C、科学是一种知识 D、技术可表现为人类的能力 6、科学技术的功能是( ):

A、增长知识 B、改善思维 C、提高认识 D、更新观念 7、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根源有( ):

A、阶级根源 B、社会根源 C、认识论根源 D、心理根源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 ):

A、物质文明的创造者 B、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D、一切文化的创造者 9、杰出人物的历史是( ):

A、历史事件的组织者 B、历史任务的提出者 C、群众智慧的集中者 D、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10、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关系是( ):

A、杰出人物产生于人民群众 B、杰出人物凝聚人民群众

C、杰出人物通过人民群众发挥作用 D、人民群众通过杰出人物形成统一力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C 5、D 6、A 7、A 8、D 9、B 10、C 11、B 12、D 13、D 14、D 15、D 16、D 17、D 18、D 19、B 20、 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C 3、AC 4、ABCD 5、ABCD 6、ABCD 7、ABC 8、ABC 9、ABCD 10、ABCD

第 四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8页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竟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19页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B 4、A 5、B 6、A 7、D 8、C 9、D 10、A 11、D 12、A 13、B 14、C 15、B 16、A 17、C 18 、C 19、B 20、C 21、D 22、B 23、A 24、B25、A 26、C 27、D 28、C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0页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9、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

A、商品价值的变化 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2、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1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4、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1页

1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0、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1、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

A、一种资本商品 B、一种商品资本

C、一种所有权资本 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 一G' 22、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借贷利息 D、银行利润

23、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 A、成本 B、工资 C、利润 D、利息 2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2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6、剩余价值规律( )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7、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2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30、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2页

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31、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3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4、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35、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6、ACD 37、BC 38、BCD 39、AB 40、ACD 41、BCD 42、ABC 43、ABCD 44、BC 36、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37、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 3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39、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4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41、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 A、个别资本增大 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平均利润率下降 4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3页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4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A、立法司法职能 B、对内职能 C、对外职能 D、行政职能

45、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

A、资产阶级政党 B、军队、警察 C、监狱、法庭 D、政府机构 4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47、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4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49、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博爱 50、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C、人们当家作主 D、分权制衡

5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

A、立法权 B、管理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52、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 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操纵选举 D、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5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5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 A、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5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56、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4页

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BCD 3、CD 4、AB 5、ABD 6、A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 11、ACD 12、CD 13、BCD 14、AC 15、ABD 16、AD 17、BC 18、ABCD

19、ACD 20、ABD 21、ABCD 22、ABD 23、CD 24、AC 25、ABCD 26、ABCD 27、AD 28、CD 29、AC 30、ABD 31、ABCD 32、BCD 33、AD 34、CD 35、CD

36、ACD 37、BC 38、BCD 39、AB 40、ACD 41、BCD 42、ABC 43、ABCD 44、BC 45、BCD 46、AB 47、CD 48、ABCD 49、ABCD 50、ABD 51、ACD 52、ABCD 53、ABC 54、ABCD 55、CD 56、ABCD

第 五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

A金融资本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特别意义 C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D垄断的统治 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

A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垄断地位获得的 C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4、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缓和了竞争 C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5、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

A它是借贷关系的中介人 B它吸收大量存款

C它发放大量贷款 D它是能够控制工商企业的万能的垄断者 6、金融资本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A直接投资兴办企业实现的 B参与制实现的 C自身资本积累实现的 D个人联合实现的 7、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8、国家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它们依据的是( )。

A按各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B按武装力量的大小 C按政治上的优势 D按资本实力的大小 9、垄断价格( )。

A是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的,不受产品价值的约束 B虽然会高于产品的价值,但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C要受到产品价值的限制,决不能高于价值 D通常是和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相一致 10、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 )。

A市场经济 B发达国家 C跨国公司 D发展中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5页

11、垄断阶段,在垄断基础上产生的竞争有( )。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12、垄断利润是( )。

A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自由竞争而获得的平均利润 D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高额利润 E来源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13、垄断价格是( )。

A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置原材料时规定的大大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C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E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14、金融资本( )。

A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B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 C是在垄断基础上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资本

D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 E是只控制金融业务而与工业生产无关的资本

15、垄断取代自由竞争的地位,但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是因为( )。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C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部门和企业 E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 B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的资本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 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E资本关系社会化的最高形式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C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投资 D 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结合 E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于( )。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扩大市场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矛盾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科技研究社会化耗费巨大,需要国家承担 E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需要借助国家力量来保证 1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A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B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C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E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经济后果 2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因为( )。

A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B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 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E没有消灭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6页

参考答案 : 一、单选题:

1、 D;2、B;3、D;4、C;5、D;6、B;7、B;8、D;9、B;10、C; 二、多选题

11、ABD;12、BDE;13、ABC;14、ACD;15、BCDE;16、ACDE;17、ABE;18、ABCDE;19、ABCDE;20、ABCD;

第 六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4、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C、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5、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7、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8、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依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7页

12、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14、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1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D、暴力革命和和平发展相互排斥 16、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C、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17、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近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18、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 )

A、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 B、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C、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D、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9、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成为社会主义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0、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二、多项选择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4、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5、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8页

6、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7、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 8、社会主义民主是(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9、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 )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10、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11、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重点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坚持和完善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13、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14、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6、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17、《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29页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8、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 )

A、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D、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9、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2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CABD 6-10: DADCA 11-15: BBBDB 16-20: AADCC 二、多项选择题

1-5: AB ABCD ABD BCD ABCD 6-10: AD BCD ABCD ABD ABCD 11-15:ABCD BD ABC ABC ABCD 16-20:ABCD ABCD ABCD ABC ABD

第 七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 共产党宣言 》中的一段话 B.《 共产主义原理 》中的一段话 C.《 哥达纲领批判 》中的一段话 D.《 资本论 》中的一段话 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30页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单项选择题答案 :

1、D 2、B 3、A 4、A 5、B 6、D 7、C 8、C 9、D 10、D 11、D 12 、A 13、D 14、A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3、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

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7、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31页

8、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1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12、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1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1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BCD 2 . ABC 3 . ACD 4 . BCD 5 . ABCD 6 . ABCD 7 . BCD 8 . ABCD 9 . CD ABC 11 . ABCD 12 . BCD 13 . BCD 14 . ABCD 15 . BD

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31页

8、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1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12、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1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1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BCD 2 . ABC 3 . ACD 4 . BCD 5 . ABCD 6 . ABCD 7 . BCD 8 . ABCD 9 . CD ABC 11 . ABCD 12 . BCD 13 . BCD 14 . ABCD 15 . BD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p0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