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02-26 21: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日常生活

艺术与日常生活分离,出现一个独立于日常生活世界之外的艺术的世界,是这种现代发展的结果。冈布里奇在他的《艺术的故事》一书中多次重复一句话:从来没有存在过以大写字母A开头的Art (艺术),而只是存在“艺术家”(artist)。当然,大写字母开头的Art还是存在过的,他这么说,只是想以此说明他的艺术观念而已。这种观念就是,艺术本来与工艺是一回事,都有着外在的目的。将A大写,是人的观念在特定时代和社会中发展的产物。 我们今天当作艺术作品的古希腊神庙和神像,反映的是当时的宗教观念。我们当作美的典范的维纳斯,智慧与勇武典范的阿波罗,以及各种美丽的男神女神像,在当时都不过是宗教观念的载体而已。尼采在论悲剧时也承认,悲剧是从宗教精神中诞生出来的。在中世纪,大量存在的是圣像和圣徒像,那些修长的人体,发光的眼神,透露出一个神圣而神秘的神性世界。中国汉魏时代的人物画,也是以帝王像和神佛画像为主。王权和神权崇拜是这种画像的驱动力量。这种宗教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被逐渐淡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中,如果说,其中的圣经故事像还多少有些宗教意味的话,那么,在这时出现的希腊神话故事像中的宗教意味就很淡了。

与宗教转化为艺术相反的情况,是一些民间娱乐活动转化成为高雅艺术。戏剧活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本来具有草根性,只是后来,由于上层和宫廷的提倡、城市商业文化的兴起,逐渐成为高雅艺术。中国的地方戏是如此,在西方也是如此。在今日的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最高的文学范本,但在当时,它们只是民间娱乐活动。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曹雪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样,是死后被追认的。

类似的情况,在手工艺术活动中也大量存在的。在手工艺实用物品的生产活动中,大量存在着为着美的目的对产品进行改造的现象。我们后来当作艺术的一些工艺活动,只是诸多的工艺活动中的几种而已。画匠、雕刻匠、建筑师、乐师,与铁匠、木匠、手饰匠所做的事,本来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艺术与手工艺的差别,是由于社会分工,由于科学技术和机器工业,由于市场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才逐渐被建构起来的。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本来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从宗教性和实用性的活动转化而来,在社会的变迁中,寻找到一个暂时栖居的位置,以此体现社会中人的复杂分工的一种独特的情况。作为一个学科的“美学”也是如此。审美无利害、艺术自律,知、情、意分立,并将“美学”与这里的“情”相对应,这些维系美学的基本概念,造就了“美学”在历史上的辉煌,也预示着这个学科将会出现的危机。

1. A“所以艺术总是高于生活”错,从原文来看,这个因果关系不成立。

2. D“差别的原因在于人们重视程度不同”错,应是“由于社会分工,由于科学技术和机

械工业,由于市场和货币交换的发展”。

3. A古希腊神庙和神像的宗教意识会永远存在,不会减弱。减弱的应是在它后面所诞生的

具有神性的作品。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中进士第。①父丧家贫,躬耕以赡老幼 ( 写吕颐浩家贫、孝悌)。累官入为太府少卿,升都转运使。伐燕之役,颐浩以转输随种师道至白沟。既得燕山,郭药师众二万,契丹军万余,皆仰给县官,诏以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

颐浩奏:“开边极远,其势难守,虽穷力竭财,无以善后。”进户部尚书。剧贼张遇众数万屯金山,纵兵焚掠。②颐浩单骑与韩世忠造其垒,说之以逆顺,遇党释甲降。进吏部尚书。建炎二年,金人逼扬州,车驾南渡镇江,召从臣问去留。③颐浩叩头愿且留此,为江北声援;不然,敌乘势渡江,事愈急矣。

时苗傅、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颐浩至江宁,奉明受改元诏赦,会监司议,皆莫敢对。颐浩曰:“④是必有兵变。”(写吕颐浩有见识)其子抗曰:“(1)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尘沙漠,日望拯救,其肯遽逊位于幼冲乎?灼知兵变无疑也。”颐浩即遣人寓书张浚曰:「时事如此,吾侪可但已乎?」浚亦谓颐浩有威望,能断大事,书来报起兵状。颐浩乃与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遂以兵发江宁,举鞭誓众,士皆感厉。

将至平江,张浚乘轻舟迓之,咨以大计。颐浩曰:「⑤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颐浩发平江,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傅等恐惧,乃请高宗复辟。师次秀州,颐浩勉励诸将曰:“今虽反正,而贼犹握兵居内。事若不济,必反以恶名加我。”次临平,苗傅等拒战。(2)颐浩被甲立水次,出入行阵,督世忠等破贼,傅、正彦引兵遁。⑥颐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夹道耸观(写吕颐浩受到人民的欢迎),以手加额。

(6题D)金人归河南地,高宗欲以颐浩往陕西。颐浩以老病辞,且条陕西利害,谓金人无故归地,其必有意。召趣赴阙,既至,以疾不能见,乃听归。未几,卒。

4.A仰:依靠。

5.C(①写吕颐浩家贫孝悌。④写吕颐浩有见识。⑥写吕颐浩受到人民的欢迎) 6.D(“得到皇帝的肯定”文中无据)

7.⑴皇帝的①年纪正当壮年,二帝②关押在北方,日夜期望拯救,③怎么肯④急着让位给⑤幼童呢?(得分点:①春秋、②蒙尘、③其、④遽、⑤幼冲)

⑵吕颐浩①披着盔甲站在②水边,出入站阵,③督促韩世忠等人击败敌人,苗傅、刘正彦④带兵⑤逃走。(得分点:①被、②次、③督、④引、⑤遁)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扬州(律诗)

李 绅

(首联)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颔联)嘹唳寒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颈联)夜桥灯光连星汉,水郭帆樯迈斗牛。 (尾联)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译文:

(首联)横渡那烟雾笼罩的宽阔的江湖水面,路过南京已经是落叶珊珊的深秋了。 (颔联)叫声凄清的塞北大雁飞过楚地湖泽,深深浅浅的红树中间望到了扬州城。 (颈联)夜晚桥梁上的灯火阑珊接连着星光,城外河水中游船上的桅杆近了斗牛。

(尾联)今日市场朝廷风俗已不似以往繁华,已不需开口询问当年的迷楼在何处。

8.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状物的?(联想扩展法) 【答案】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晚扬州的繁华画面:一到夜晚,绵延无边的万家灯火与灿烂的银河相连,灯海、星海汇成一片,辉煌斑斓;城外运河里泊满了大小楼船,帆樯林立,高耸如云,好像能接触到天上的牛斗星辰。 9诗人夜宿扬州面对“市朝风俗变”.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希望大唐王朝繁荣昌盛,但不要重蹈隋王朝的穷奢极欲建造“迷楼”,表达了诗人希望统治者能够勤俭治国的愿望。 10.(1)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3)波涛如怒 望西都 11.(1)答D3分,答A2分,答B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B小狗让乞丐感到尴尬,是因为乞丐认为小狗本身很寒酸,不适宜带它进入上流社会。C乞丐认识到小狗是自己唯一的朋友是在自己深陷枯井历尽期盼后。E交代井底的环境,没有嘲讽乞丐自作自受的意思,更没有警示世人恶有恶报的意思) (2)【答案】

①写乞丐的生活地位与环境是突出了乞丐的卑微及生活环境的恶劣; ②写乞丐生活前后的对比(乞丐的行乞与暴富后的跋扈、菜园里残破的窝棚与暴富后的豪华房子对比鲜明),是凸显了人物卑劣、污浊、对小狗忘恩负义的性格; ③写菜园里的枯井与老树是为下文人与狗的命运变化埋下伏笔。 (3)【答案】

①写乞丐的生活的起落:文中的乞丐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因机缘巧合一夜暴富,而后又被打回原形的卑微的小人物。

②写乞丐善良而虚荣。乞丐的善良表现:收养小狗,报复被人揭露身份后,就及其他乞丐弱者;乞丐虚荣的表现:中奖后,遗弃曾相依为命的小狗,出入所谓的名流派对,后来沉醉于派钱的壮举。

③写乞丐醒悟与绝望:跌入枯井后,在小狗的忠诚坚持下得以重见天日,终于警醒,也对世人绝望。 (4)【答案】

①写小狗的忠诚:当主人跌下枯井后,小狗没有记恨主人一夜暴富后一度遗弃自己的旧账,而是以德报怨,不离不弃,为救主人脱险最后复出了生命的代价。 ②写人们的卑污:对比乞丐暴富后对小狗遗弃的不忠、其他获得过乞丐金钱的人对乞丐的反目,小狗的忠诚显得极其珍贵,卑劣的人们需要仰望才能照见自己灵魂的卑污。

③呼唤忠诚的回归:作者以“仰望忠诚”为题,既是对现实世界人的忠诚品质沦落的失望与批判,又是对人们能够重新找回忠诚品质的呼唤。 12.(1)答A3分,答D2分,答C1分;答B、E不给分。 【解析】:

C“在他们的影响下”于文无据。

B秋瑾留学日本,一是好学,二是丈夫的成全。 E文章说秋瑾是一个在文学上、戏剧上尚且无法全面说出其影响力的女性,而非对中国革命) (2)【答案】

①秋瑾到日本之后,对女权革命的觉醒与伸张意识超前,理解的人不多;

②接受新思想后,秋瑾觉察到自己与丈夫在思想上已经分道扬镳,故而提出了离婚,这在当时难以让人接受;

③回国后黑暗的现实与革命式爱情的难言,让秋瑾倍感孤独。 (3)【答案】

①勇敢决绝:参加革命,追求解放。 ②激情豪放:千金买刀,貂裘换酒。 ③坚贞理性:毅然起义,从容就义。 (4)【答案】

①她要以死警醒醉梦如昏的世人,已死来警醒中国妇女,快快认识到自己受奴役的生活,快快起来推翻黑暗的清朝统治。

②革命就要流血牺牲,秋瑾用行动践行自己当初加入同盟会的誓言。

③徐锡麟的牺牲,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的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迫使他决心起义。

④与徐锡麟的爱情促使秋瑾不畏牺牲,高举义旗。 13. 【答案】A

A罄竹难书:贬义词,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B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这里是望文生义,应改为“苦口婆心”。 C不以为然(然:对、正确):不认为对。这里应改为“不以为意”,意思是“不在意”。 D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不能用于领导和矿工之间。 14.【答案】C A语义重复。“当务之急”意为:当前急切应办的事。“当”与“现在”意思重复。 B 成分残缺。应在“扶持”后面加上“力度”之类的宾语。 D句式杂糅。“深受群众所喜爱”句式杂糅。可改为①“深受群众喜爱”(“受”不能与“所”搭配)或②“深为群众所喜爱”(为??所??) 15.【答案】C

(③说“发明文字以前”放第一。②说“文字发明了以后”放第二。④作小结,强调“读书”“写书”的重要,放在最后。据此排除A、B、D) 16.压缩语段:

(评剧)源自莲花落,角色行当(分类)、表演倾向京剧化,题材源自民间,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7.图文转换题,结合画面,展开想像描述。【答案】

(1)画面内容:一个人从“赌”箱的一个口中赤裸身子,满身惊恐地流着汗水充满着悔恨灰溜溜的出来,手中还拿着一沓带“债”的字据。另一个人拿着万元大钞风驰电掣般高喊着“发??发??”,一头扎进写着“赌”字箱子之中。图下写着“有人已后悔,有人仍要进”的警示语。 (2)“前仆后继” 18.写作提示:

①这两则材料都是讲邻里之间的关系,材料一是以德报怨,材料二是宽容共处。 ②写作时,可从以德报怨、睦邻友好、宽容共处等角度立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p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