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25 00: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一(小学)

第一部分 课标与语文素养(26分)

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

②课程目标根据( ) 、( ) 、( ) 三个维度设计。

2、 根据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5分)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 ) 。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⑤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 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可以联想到范仲淹《 》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 》中的名句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 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 ) 。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 》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5分)

( )马行空 ( )猿意马 ( )马齐暗 ( )马厉兵 ( )崖勒马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也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又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本文的作者是(孟子) 。(1分)

7、将此段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横线上。(2分)

2

8、解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②贤者能勿丧耳 丧: 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

②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10、选段以“鱼”比喻( ),以“熊掌”比喻( ),从而提出了(

11、选段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它奉为行动的准则,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3分)

答:

阅读《家园如梦》,回答后面问题。(24分) 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底,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3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 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 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yī),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4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填写汉字。(4分)

①佝偻:( gou )( lou );②涟(yī)漪 (rú)(茹)苦

13、结合文意,说明“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中的“诱惑”“折磨”的具体含义。(2分)

答:是繁荣,是富裕,是俗世中的功名利绿,是那些不好的风气,以及五光十色东西的影响在诱惑“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对山里人是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诱惑。 是对城市生活无法适应,对城市生活的烦恼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在折磨“我”。

14、第二段里,“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中“我的心事”具体指什么内容?(2分)

答:

1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3分) 答:

16、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结尾有什么妙处?(3分) 答:

5

17、文章标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8、读了此文,联想自己的童年,你最想对父母说几句什么话?(5分) 答:

19、请写出三个完整的关于故乡或母爱的古代诗句。(3分) 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第三部分 教学案例分析(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教学片断,写出评析。

20、有一回,斯霞老师让小朋友写日记。有个小朋友这样写: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里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斯霞老师改到这篇日记,不禁笑了。提起红笔正想把“法国阿姨是女的”这句划掉,转念一想:孩子唯

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出与儿童天真、幼稚,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写出这样的话,是可以原谅的。既然这样,就不必苛求他们。斯霞老师觉得,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留在文中没有什么关系。

答:

6

21、《妈妈的爱》教学片断:

师:这首诗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小节?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小节。

师: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该生试读后,其他同学评议,小组内练读。)

师:(再指一名同学读)你读得太感人了,介绍一下经验吧。

生:读着读着,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有一回我高烧不退,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医生说很危险,妈妈紧紧搂着我哭了,边哭边说:“这该怎么办,这该怎么办?”

师:我听出来了,原来,他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角色,才读得这么好的。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答::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8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