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高2015级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20 0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宜宾市高2015级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l 35.5 Fe 56 Co 59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毛笔中羊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墨中炭黑性质稳定可使古代字画长期保存而不褪色

C.宣纸制作工序中的“加碱蒸煮”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D.砚石中含有二氧化硅,结构式为O=Si=O 8.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反应原理是:

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C2H5OH中含OH数目为0.1 NA

B.25℃时,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 NA C.1.8 g H2O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2 NA

D.生成4.48 L CO2气体时,转移电子数目为1.2 NA 9.十九大报告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2020年我国“PX”产能将达到3496万吨/年。有机物(烃)“PX”的结构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X”的分子式为C8H10

B.“PX”的二氯代物共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PX”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 D.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PX”与苯 10.下述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实验 向盛有1 mL 0.1 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 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 KI溶液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实验目的 验证Ksp(AgCl)> Ksp(AgI)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O32-,一定B. 理科综合试题第1页(共15页)

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C.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0.1 mol/L NaClO溶液和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加碱,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 不含Ca2+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 11.用粗硅作原料,熔融盐电解法制取硅烷原理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源的B极为负极 B.可选用石英代替粗硅

+

C.电解时,熔融盐中Li向粗硅移动

--

D.阳极反应:Si+4H-4e= SiH4↑

12.短周期元素X、Y、M、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氢化物中一定不存在非极性键

B.X的氢化物与R的氢化物反应,产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C.食品中可适量添加MY2,起到去色、杀菌、抗氧化的作用 D.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R>M

13.25℃时,用0.10 mol/L的氨水滴定10.00 mL 0.05 mol/L的二元酸H2A的溶液,滴定过程中加入氨水的体积(V)与溶液中l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H)A.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 - B.B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10-6 mol/L C.C点溶液中,c(NH4+)+c(NH3·H2O)= 2c(A2-)

??X Y M R 10?7D.25℃时,该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b?

b?1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理科综合试题第2页(共15页)

26.(14分)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利用氨气和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亚铁。 (一)制备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铁晶体除氧蒸馏水还原铁粉静置清液残渣 ① 稀硫酸 ② ③

(1)步骤①,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

(2)步骤②,加入还原铁粉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二)制备氢氧化亚铁

(3)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连接顺序为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装置字母表示)。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段时间的N2,目的是_______。

(4)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三)探究思考

反应后将装置B中固体过滤时白色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在查阅不同资料后,有同学认为灰绿色物质是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生成的Fe3(OH)8。

2+3+

(5)Fe3(OH)8中n(Fe):n(Fe) =_______,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可写成_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灰绿色物质中含Fe3(OH)8:_______。 27.(15分)

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LiCoO2、Al以及少量Ca、Mg、Cu、Fe等)制备Co3O4微球的工艺流程如下:

H2O2Na2S+NaF浸出 ① (NH4)2C2O4Co3O4微球正极材料过滤浸出液净化过滤 ② 滤液沉钴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 Co(OH)2高温焙烧 ⑤ H2SO4NaOHNH3.H2O无水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 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步骤①中生成C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此过程中若用浓盐酸代替H2SO4

和H2O2的混合溶液,除因挥发使其利用率降低外,还有的缺点是_______。

理科综合试题第3页(共15页)

(3)步骤②中,不同pH下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如下图所示。该过程加入NaOH调节溶液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4)步骤④中,过滤、洗涤操作均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 (5)步骤⑤中,Co(OH)2在空气中高温焙烧生成Co3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若以钴为电极,控制一定条件,电解NaCl溶液也可制取Co3O4的前驱体Co(OH)2。写出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

(7)实验室测得“浸出液”中钴元素的含量为a mg/L,取20 mL“浸出液”模拟上述流程进行实验,得到“Co3O4微球”产品b g,又测得产品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为w%。计算钴的回收率为_______(列式表示)。 28.(14分)

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用还原法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 已知:2C(s)+O2(g)2CO(g) △H1= -221.0 kJ/mol N2(g)+O2(g)2NO (g) △H2= +180.5 kJ/mol 2NO(g)+2CO(g)2CO2(g)+N2(g) △H3= -746.0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O和足量的焦炭,反应过程中测得各容器中c(NO)(mol/L)随时间(s)的变化如下表。

已知: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甲= 400℃、T乙= 400℃、T丙= a ℃ 时间 甲 乙 丙 0 s 2.00 1.00 2.00 10 s 1.50 0.80 1.45 20 s 1.10 0.65 1.00 30 s 0.80 0.53 1.00 40 s 0.80 0.45 1.00 甲容器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丙容器的反应温度a _______400℃(填“?”、“<”或“=”),理由是_______。 (2)用NH3催化还原NOx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理科综合试题第4页(共15页)

已知:8NH3(g)+6NO2(g)7N2(g) +12H2O(l) △H<0。相同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产生N2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0~4 min的v(NH3) = _______。

②该反应活化能Ea(A)、Ea(B)、Ea(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使用催化剂A达平衡时,△H值更大 b.升高温度可使容器内气体颜色加深

c.单位时间内形成N-H键与O-H键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平衡常数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

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中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青铜器的国家。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如图1)。

(1)Cu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图2所示为第四周期某主族元素的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该元素是_______,I3

远大于I2的原因是_______。

(3)图3是某含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①晶体中H2O和SO42-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试判断H2O和SO42-的键角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_______。

理科综合试题第5页(共1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9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