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2)教案教

更新时间:2023-03-08 07:55:2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7课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尺子上毫米、厘米这些单位还是很模糊的,也不太会使用尺子。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节课,其实前六节课都在为本课的使用尺子的方法在做铺垫,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能体会为什么物体一端要与0刻度对齐,为什么尺子的格子大小是相同的等,本课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与第六课用纸带测量物体长度相类似,只是尺子上有单位,但学生只要大致能读出物体长度即可,单位也只需要普及到厘米即可。

本课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比较纸带和尺子,明白尺子的读数和使用方法,从而感受为什么要统一标准。虽然我们生活当中普遍都会用到尺子,但是很少会有人关注为什么要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为什么要统一尺子的单位?在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做了纸带,初步学会用纸带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学生会发现不同的纸带格子大小不一样,学生测量出来的格数不一样,这就在提醒学生,我们需要统一格子的大小,才能测得准确地数据,学生才能感受到建立长度的单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通过细致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尺子和测量纸带的相同和不同;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初步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认识到人们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改善工具,从而增强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尺子。

难点:认识到统一长度标准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塑料尺、米尺、卷尺、皮尺,课件。

学生(四人组):测量纸带(每个小组的格子大小不一样),塑料尺,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

课前:“我们先来练练脑筋。”

“张一和李二打水比赛,十分钟时间,张一打了15桶水,李二打了23桶水,但张一打的水比较多,为什么?”答案:张一的水桶比较大。

谈话:“有的时候,单位标准的统一十分重要,同样是一桶,但桶的大小不一样,很难将它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为本课学生认识统一长度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做铺垫。) (一)认识尺子

1.播放木工测量木板长度的图片,问:“他在干什么?他用什么测量?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使用过尺子?”

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使用尺子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在哪里见过?用尺子做了什么事情?怎么使用的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初步体会尺子的用途,甚至还有可能回忆起尺子是怎么用的。)

2.教师简要介绍:“尺子是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统一标准制作的测量工具。它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尺子去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这些物体的长度就有了可比性,也就是说,谁长谁短就可以比较了。就像前面我们说到的打水比赛,如果水桶的大小是一样的,那么谁提的水多就可以马上知道了。”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尺子的用途,明确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才会使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3.提问:“你见过或知道哪些种类的尺子呢?”

学生回忆。教师趁机出示一些尺子的图片,如:卷尺、米尺、钢尺、软尺、三角尺等。教师:“不用的尺子有不同的用途,有时候我们要测量长一点的东西,我们可以选择长一点的尺子;有时候我们要测量弯曲的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选 择软的尺子。”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不同尺子的作用,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尺子。)

(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i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