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文本

更新时间:2023-03-08 08:00:4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舟山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周伟江 王忠志

副组长:王 勇 苏为泽 薛剑平 干松章

成 员:杨斐斐 刘天宝 江 峰 毛剑涛 钱 军 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刘天宝 副主任:石建新

成 员:顾圣飞 石建新 余智达 汪如亨 崔立红 刘奋伟 董林力 孙绥忠 杨红红 王珊娇 张伟旭 戴永良 郭 洪 傅开明 施伟海

吴 笛

舟山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专家组

项目主持人:曹绘嶷

专家组组长:斯图尔特·吉尔切斯特(Stuart Gilchriest)

专家组成员:曹绘嶷 程爵浩 汉斯·杰克胜(Hans C Jacobsen)

朱家松 杜娜 梁明珠 奥利弗·曲本(Oliver E F Trueb) 张俐俐 魏向东 周晖 法布里奥·卡那尼克(Fabrizio Canonico)

文本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5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1条 规划目的 ............................................. 5 第2条 规划范围 ............................................. 5 第3条 规划期限 ............................................. 5 第4条 规划依据 ............................................. 5 第5条 规划原则 ............................................. 6

旅游业现状与趋势 ........................................... 7

第6条 旅游市场评价与趋势分析 ............................... 7 第7条 旅游资源评价 ......................................... 7 第8条 旅游产品评价 ......................................... 8 第9条 旅游产业基础条件评价 ................................. 8 第10条 舟山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9

旅游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 .................................... 11

第11条 总体目标 ........................................... 11 第12条 目标体系 ........................................... 11 第13条 战略措施 ........................................... 12

旅游市场定位与形象设计 .................................... 14

第14条 目标市场定位 ....................................... 14 第15条 旅游市场发展目标 ................................... 14 第16条 客源市场细分 ....................................... 15 第17条 主题形象定位 ....................................... 15

旅游发展空间规划 .......................................... 16

第18条 旅游通道规划 ....................................... 16 第19条 旅游门户规划 ....................................... 16 第20条 旅游发展区规划 ..................................... 17 第21条 旅游土地利用规划 ................................... 21

旅游交通规划 .............................................. 22

1

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第22条 旅游交通发展战略 ................................... 22 第23条 旅游交通发展目标 ................................... 22 第24条 陆路旅游交通规划 ................................... 23 第25条 海上旅游交通规划 ................................... 23 第26条 航空旅游交通规划 ................................... 24 第27条 旅游集散中心规划 ................................... 24

旅游产品规划 .............................................. 25

第28条 旅游吸引物规划 ..................................... 25 第29条 旅游住宿规划 ....................................... 28 第30条 旅游餐饮规划 ....................................... 29 第31条 旅游商品与购物规划 ................................. 30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 31

第32条 旅游市场营销总体战略 ............................... 31 第33条 分地区国内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 31 第34条 近期国内市场营销规划 ............................... 32 第35条 海外市场营销规划 ................................... 33 第36条 营销系统建设规划 ................................... 34

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 35

第37条 环境保护总则 ....................................... 35 第38条 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35 第39条 自然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规划 ......................... 36 第40条 城镇和临港产业区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 37 第41条 渔农村社区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 37

旅游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 38

第42条 旅游管理体制 ....................................... 38 第43条 旅游行业内部管理 ................................... 38 第44条 旅游发展区开发管理政策 ............................. 39 第45条 旅游交通政策 ....................................... 40 第46条 旅游投资规划 ....................................... 40

2

第47条 旅游人力资源规划 ................................... 40 第48条 旅游中介和服务创新规划 ............................. 41 第49条 旅游信息系统 ....................................... 41 第50条 旅游应急保障规划 ................................... 42 第51条 规划实施的保障政策 ................................. 42

第十一章 近期行动计划 ............................................ 44

第52条 旅游产业发展近期目标 ............................... 44 第53条 精品旅游项目建设 ................................... 44 第54条 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 ................................. 46 第55条 旅游设施建设 ....................................... 47 第56条 旅游管理体制建设 ................................... 49 第57条 旅游项目开发和投资政策 ............................. 49 第58条 旅游人才保障体系建设 ............................... 49

第十二章 附则 .................................................... 50

第59条 规划的组成与效力 ................................... 50 第60条 规划的实施、解释 ................................... 50

3

图件目录

图1:舟山市区位交通图 图2:舟山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图3:舟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图 图4:舟山市旅游发展战略布局图 图5:舟山市旅游客源市场规划图

图6:舟山市旅游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规划图 图7:舟山市旅游交通规划图 图8:舟山市轻轨建设布局示意图 图9:舟山市旅游产品规划图(南部) 图10:舟山市旅游产品规划图(北部) 图11:桃花岛塔湾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图 图12:沈家门滨水地区概念性开发规划图 图13:临城滨水区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图 图14:定海城市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图 图15:秀山岛生态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图 图16:朱家尖综合性旅游交通枢纽概念性规划图

4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目的

为抓住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机遇,发挥旅游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促进旅游业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把舟山建成形象特色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产品丰富、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良好的海洋旅游经济强市,特制定《舟山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舟山市今后若干年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辖区内各区、县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2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舟山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

第3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7—2021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其中2007年—2011年为近期,2012年—2016年为中期,2017年—2021年为远期。

第4条 规划依据

(1)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2)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4)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5) 《浙江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5)

5

(6) 《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

(7)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8)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9) 《舟山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06)

(10) 《舟山市“十一五”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 (11) 《舟山市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2004)

第5条 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产业协同、综合发展原则;市场导向、创新发展原则;环境优先、持续发展原则;适度超前、分期发展原则;区域合作、共创品牌原则。

6

第二章 旅游业现状与趋势

第6条 旅游市场评价与趋势分析

二十年来,舟山旅游接待人数稳步增加,现在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游客构成中,国内游客占绝对多数,国际化程度较低。地缘因素在游客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浙、沪、苏三省市是主要客源地,合计约占游客总数的3/4;其次是福建。旅游方式上,观光旅游仍是主体,宗教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也占一定的比重,而商务、会议旅游等则比较薄弱;团队旅游仍占主导地位,但以自驾车为代表的自助游有明显加速增长的趋势。康体娱乐和购物消费比重低、停留时间短,游客的人均消费不高。主要受气候和宗教节日的影响,旅游的季节性显著。旅游发展区域不平衡,游客主要集中在普陀山、沈家门、朱家尖、桃花岛等普陀旅游“金三角”地区;其次是定海。随着东海大桥——洋山港线路的开通以及海上交通的发展,近几年嵊泗游客接待数量有比较大的增幅,游客主要来自上海。

展望未来,本规划认为,舟山旅游客源的地域分布仍将以浙江、上海、苏南为核心,但地域范围有向周边地区、内陆地区延伸扩大的趋势。游客消费意愿强烈,旅游消费增长空间巨大。观光游客和宗教游客会继续增加,但度假休闲游客的比重将迅速上升。自助旅游,特别是自驾车旅游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7条 旅游资源评价

舟山气候温和,物产丰盛,自然条件复杂,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海岛自然景观。与宁波、台州、温州及福建的海滨海岛地区相比,舟山旅游资源具有特色鲜明、品位高、种类丰富、集聚度高的优势,是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且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良好。

舟山市现状旅游资源单体共858个,按GB/T18972—2003分类标准,其中八大类俱全,覆盖率为100%,亚类覆盖率为83.87%,基本类型覆盖率为64.52%,资源种类非常丰富。舟山还拥有许多高品位、唯一性、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典型代表是:以普陀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以“千岛海”、奇礁怪石、碧海金沙为代表的海岛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以及以“东方渔都”沈家门和海岛渔村民

7

俗文化为代表的渔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开展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8条 旅游产品评价

舟山旅游产品已初成体系。全市已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海岛历史文化名城。普陀观音文化朝拜游、海洋文化特色游、射雕文化探秘游、国际沙雕节精品游等系列旅游产品已经初步成型;国际沙雕节、南海观音文化节和海鲜美食文化节已成为舟山市旅游节庆经济的拳头产品。

舟山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产品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以观光为主、佛教观光产品一枝独秀的格局仍未打破;娱乐、购物、参与体验活动等内容相对缺乏;地方文化特色挖掘不足;海洋休闲旅游产品未上档次、未形成规模;产品开发有雷同化趋势,缺乏个性差异。

第9条 旅游产业基础条件评价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接待设施已经初成体系,具备一定规模。但旅游设施存在着空间发展不平衡、档次结构不合理、总体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截至2006年底,舟山已经拥有各类住宿设施床位约5万张,主要以私人经营的社会宾馆为主,规模小、档次低;旅游星级饭店65家,床位8223个,主要集中在普陀“旅游金三角”地区和定海城区,而且绝大多数是城市酒店类型,度假休闲设施和服务配套不足。

交通一直是舟山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虽然拥有海上和空中多个入口通道,但交通的便利和舒适性欠佳,且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跨海大桥等工程的完工,舟山旅游可进入性将得到极大改善,将逐步融入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地面交通网络,真正实现长三角旅游一体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舟山旅游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与旅游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全行业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旅游信息系统尚未完善。第三,旅游中介服务机构弱、小、散,适应和创新能力不强。第四,旅游服务的综合配套和平顺衔接不够。特别在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康体娱乐等方面,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未能有效合作,

8

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

第10条 舟山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临近长三角城市群这个巨大消费市场、拥有优美的海岛自然环境是舟山最大的优势。包括:独特的、典型的自然海岸;清洁的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美丽海岛上的特色渔村等;国际知名的佛教旅游胜地普陀山;丰富而有特色的海洋历史文化;中国的渔业生产中心;主要岛屿已具有良好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富有特色的餐饮食品等。

劣势(Weaknesses):许多岛屿出现了城市化趋势,许多土地已不适合发展旅游;许多地方的城市建设水平较低,缺乏保护意识;一些地方因过度采石、过度的开发建设导致严重的景观破坏;缺乏高效的公共交通;水上交通还没有成为一种旅游产品;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紧密合作;反应型的城乡规划;在旅游设施建设中缺乏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旅游业缺乏社区的理解和参与;缺乏对高品质旅游的投资意识;度假区的业主和开发商的环境意识较薄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很落后;对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的发展潜力认识不足;群岛西部混浊的海水、冬季的寒风和夏秋季的台风对海上旅游会产生不利影响。

机会(Opportunities):旅游市场对度假休闲产品的巨大需求和舟山交通条件的根本性改善是舟山旅游发展的最大的机会。其中:国内/区域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周边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休闲意识正在提高,已经出现了一个周末出游市场;海岛生态旅游、特色度假村、宗教旅游、特色文化旅游、康体保健旅游、第二居所/度假房产有很大的潜在市场;上海世博会等周边城市的大型国际性活动将带来大批国际游客,并为舟山提高国际知名度提供机会;跨海大桥的建设将使舟山群岛的公路可进入性大大提高;海上旅游交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地居民在大力开发家庭旅馆和其他小型旅游企业;投资商对开发舟山旅游兴趣增加。

威胁(Threats):对旅游投资不加控制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投机行为和低水平的开发;低水平的旅游开发将导致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或加剧竞争、降低收益;交通瓶颈解决后大众游客的大量涌入会导致拥挤、污染和舒适度降低;

9

大规模、大体量的港口和工业开发将与旅游发展相冲突(特别在度假区和生态旅游区),它们会对这些岛屿的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当地居民很少参与旅游业将可能导致疏远、剥夺及社会不平等。

10

第三章 旅游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

第11条 总体目标

规划期舟山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大力推进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型特色旅游交通网络,努力把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和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舟山群岛”整体品牌,使舟山成为中国东部海洋旅游的核心旅游区、长三角海洋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成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经济发达、最宜人居的世界著名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12条 目标体系

主题形象:进一步巩固舟山“中国舟山群岛”的主题形象,扩大舟山作为整体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并逐步打造“海上花园”、“休闲海岛”、“动感、时尚、健康、快乐的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海洋度假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形成以海岛休闲度假和佛教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中佛教文化旅游充分发挥普陀山的“磁极”作用,着重开发深度体验旅游产品,由观光朝拜旅游向佛教体验和佛教文化旅游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海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尚属起步阶段,应作为全市旅游发展重点。在规划期内,舟山应形成包括大众海钓游、海鲜美食旅游、度假会展游、海洋文化游、渔农家乐游、群岛海上游等海洋旅游吸引物体系。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信息等设施配套、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管理科学、服务优良,达到国际一流海岛度假旅游地的水准。

客源市场:舟山要成为长三角居民的“常去之地”、“海上花园”,成为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居民周末度假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客源市场辐射全国,并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地区。争取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011年超过2300万人次,2021年超过4800万人次。

生态环境:舟山群岛应成为整体生态环境优良、景色优美的海上花园。空气清新、植被繁茂、旅游区环境容量适宜;各种产业在用地、景观、环境、基础设

11

施等方面布局合理,彼此协调;各主要旅游区、旅游岛屿的自然景观和整体环境氛围统一、和谐。

社会文化:旅游发展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舟山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促进现代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通过发展城市旅游,推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和环境质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旅游新农村,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旅游、分享经济收益、提高文明素质水平。

产业经济:旅游业成为舟山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之一。预计旅游带来的直接收入2011年为134亿元,2021年达232亿元(以2006年货币价值计)。旅游业对其他产业产生强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目标是到规划期末,舟山建立起可持续的海洋旅游经济体系,成为海洋旅游经济强市。

第13条 战略措施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实施以下战略措施:

1.瞄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旅游客源市场,坚持以上海、杭州、宁波为核心,向内陆纵深推进的市场发展战略,吸引力向国内外辐射。

2.树立健康、浪漫、欢乐、便利、舒适、和谐的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形象。

3.完善海洋旅游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同时促进产业的融合渗透,提高产业辐射能力。

4.科学合理地进行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根据度假休闲游客的行为模式进行旅游交通线路的组织,形成以旅游城镇和度假区为依托的“门户-辐射区”旅游产业布局单元。旅游产业与港口、工业等其它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相互协调,突出重点,旅游产业在优势空间形成集聚,逐渐建立起“旅游交通走廊-特色旅游城镇-旅游发展区(旅游岛和旅游区)”的旅游产业空间结构。

5.实施产品创新战略,开发形式多样、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洋度假旅游产品,并将度假旅游区的环境、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表演等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的创新都当作度假旅游产品创新的重要内容来统一考虑。

12

6.加快旅游和交通一体化建设。应以舟山本岛、洋山港、朱家尖蜈蚣峙、机场为中心,构建换乘中心,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的无缝对接、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的无缝对接。同时,内部交通应提高舒适度,并大力提倡休闲化风格,使交通功能和游览体验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

7.加大区域协作力度,与沪、杭、甬、台、温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联合协作,共同构筑“沪杭甬舟”环杭州湾的“东海海洋休闲旅游圈”, 实现产品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客源互送,实现海上无障碍旅游,共同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

13

第四章 旅游市场定位与形象设计

第14条 目标市场定位

客源市场总体定位:巩固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市场,并以此为核心拓展省内和邻省市场;开拓环渤海地区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市场和中部内陆地区市场,辐射全国;努力开拓以日韩、东南亚地区为中心的海外佛教旅游市场。

舟山市近期海外市场定位为:江浙沪现有的入境游客市场,东南亚、日韩市场,港澳台佛教信徒市场,以及在长三角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休闲度假市场。

分期国内市场定位

分期 基本市场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近期(2007-2011年) 角地区;浙江、江苏其他城市;福建沿海城市 拓展市场 机会市场 京津地区、珠三角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市群;中部内陆地区的省会城市,国内省会城市以及安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江西等华东城市 中心城市 除以上地区以外的国内其他地区 长三角、浙江省内城市京津地区;珠三角城中期(2012-2016年) 江西、湖北等邻省城市 内陆省会城市 远期(2017-2021年)

省、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 长三角、本省和周边中国内陆城市群、省除以上地区以外的会城市及大城市 国内其他地区 和江苏、福建、安徽、市群;东北及中西部第15条 旅游市场发展目标

规划预计舟山旅游接待人次将持续增长,目标是到2011年,全市旅游接待总数约2,300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1倍;2016年,接待量为3,700万人次;

14

到2021年,远期目标为4,800万人次。

舟山旅游接待人次分期规划目标

国内游客 年份 年增长 人次(万) 年增长 人次(万) 年增长 人次(万) 2006 2011 2016 2021 -- 15% 10% 5% 1,136.1 2,270 3,620 4,640 -- 15% 20% 15% 16.7 30 80 160 -- 15% 10.2% 5.2% 1,152.8 2,300 3,700 4,800 国际游客 游客总计 第16条 客源市场细分

按照旅游消费的性质和人口特征细分,舟山的主体客源市场主要是:海滨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者;宗教名胜和海岛风光观光旅游者;佛教信众旅游者;商务、学习旅游者;生态旅游者、海洋运动和康体休闲活动爱好者;海上巡游者;其它专题旅游者和特殊休闲娱乐者。应针对这些细分市场的需求开发旅游产品,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

第17条 主题形象定位

本规划认为,舟山旅游总体定位应在“佛”、“渔”、“港”的基础上突出群岛自然环境,强调度假休闲、健康欢乐的旅游体验。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为:“中国舟山群岛——动感、时尚、健康、快乐的海洋度假旅游目的地”。文字口号上要重点突出“中国舟山群岛”的标识品牌,并通过字型、图案、色彩的组合体现“动感、时尚、健康、快乐的海洋度假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内容。建议以此为基础,广泛征集舟山旅游标识设计。

但是,旅游市场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旅游形象口号。鉴于旅游市场的复杂性和各地的差异性,即使在同一阶段,也应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提出针对性的市场形象目标;而且各区县、各旅游区也应该在总体形象定位一致的情况下体现自己的特色。

15

第五章 旅游发展空间规划

第18条 旅游通道规划

宁波-舟山跨海大桥将是游客来舟山的主要陆路通道。游客将先到定海,沿本岛南部前往临城、沈家门,进而往朱家尖以及其它旅游区;部分游客会经三江码头/西码头或舟山-岱山大桥前往秀山、岱山。六横-宁波跨海大桥将主要吸引宁波、台州等附近地区居民到六横及周边岛屿旅游,是次要陆路通道。朱家尖的普陀山机场是舟山的航空枢纽,但要充分发挥其旅游通道作用,必须加强与地面、水上交通的衔接工作。洋山将成为长三角海上旅游的重要枢纽,也是舟山最重要的海上交通入口,上海方向的游客东去嵊泗,南往舟山本岛、普陀山等,主要通过洋山。

第19条 旅游门户规划

在旅游通道上形成游客集散和逗留、并对周围地区有辐射作用的地区称旅游门户。主要旅游门户对舟山群岛整体产生旅游辐射,是游客参观周边岛屿的交通中转站;是独立的城市旅游区,可以作为周边海岛旅游的补充景点;也是游客基地,供游客在此停留半天或一天为到周边岛屿旅游做准备。舟山主要旅游门户为定海、临城、沈家门、洋山、朱家尖、普陀山。

定海应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购物美食、娱乐和海港旅游。要更好的利用水岸线,发展水上旅游交通,组织乘船游港口;进一步挖掘城市历史内涵;建立新的游客广场,并兴建旅游轻轨连接临城、沈家门和朱家尖;在城区北面靠近山脚的位置设立一个中心活动区,向南经城市主干街道与滨海水岸联通,向北接山体;修建一条或几条供游客登高眺望的上山的道路。

临城应体现出其现代化的特色,要充分利用滨水区域,集中发展会展、娱乐旅游,修建现代式、未来式建筑,以及基于海洋主题的特色博物馆,开发游艇港口和帆船活动场所,还可将自定海出发的轻轨沿水岸线连接到此。

沈家门应重点发展基于海洋遗产的文化旅游、渔家文化旅游、特色海鲜美食旅游、海港游以及娱乐休闲。开发过程中应小心保护渔港水岸特色;改善沿岸饮

16

食和步行的环境;加强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强化国际知名的渔港品牌,建立一个海事或者渔业博物馆,或者水族馆来进一步强调渔文化。

洋山应重点建设洋山港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大力发展美食和娱乐旅游、东海大桥-东方大港观光旅游、海蚀岛礁景观及文化旅游、游艇游船旅游等。洋山的开发,要强化大港、大桥的品牌,树立国际港城的形象,要突破传统的行政范围、进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

朱家尖机场和蜈蚣峙应成为舟山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形成连接市内外的海陆空立体旅游交通枢纽中心。

二级旅游门户的旅游辐射范围相对较小,一般限于局部区域或几个岛屿。二级门户应该在海岛主入口处设立一个游客广场,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购物、餐饮等服务。舟山二级旅游门户主要有:三江、沈家门东港、菜园、高亭、六横等。三级门户有:桃花、秀山、衢山、嵊山、东极、长涂、台门等。

第20条 旅游发展区规划

旅游发展区是指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旅游发展区可以是群岛或整岛,也可以某个大岛中的一部分。提出旅游发展区的目的是协调发展旅游与其它产业的关系,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并突出优势产业,强化区域内部管理。 作为岛屿旅游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各旅游发展区应根据自身资源、区位、以及发展基础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旅游目标市场,开发差异性旅游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各旅游发展区地域范围、主题形象、目标市场、核心产品、以及开发时序规划如下表。

17

旅游发展区规划

旅游发展区 泗礁 范围 主题形象 目标市场 核心产品 近期 中期 远期 ☆ ☆ 泗礁及周边小岛 碧海金沙休闲度假岛 以上海市民为主的大众基湖和南长途的沙滩度假型海洋度假休闲游客 村 洋山 大洋山 大众观光游客,短期度繁华、自由、新潮的东海大桥-洋山大港观光、假游客,以及洋山港的☆ 现代化港口城市 大洋娱乐一条街、游艇码头 商务客、船员 渔家风情岛 来自上海等大都市的高渔家风情、海上牧场、绝壁、☆ 档度假旅游者 渔村主题度假酒店 ☆ ☆ ☆ 嵊山 嵊山岛 ☆ ☆ 黄龙-枸杞 黄龙乡、枸杞乡 特色海岛度假休闲旅来自上海等大都市的高石屋度假酒店、小型私密度游区 档度假旅游者 假酒店、游艇码头 ☆ 绿华-花鸟花鸟山、绿华岛、原生态海岛游览体验来自上海等大都市的高蓝海、礁石、海钓、渔村观-大盘-壁大盘山、壁下山 区 档度假旅游者 光度假体验 下 鼠浪湖-三鼠浪湖岛以东至小岛度假休闲海钓 星 三星灯塔 双合 双合山 海上石文化艺术殿堂 专题旅游者 小型度假村、海钓 ☆ ☆ 长三角海岛观光和度假双合石壁主题度假酒店 休闲游客 ☆ ☆

18

岱山(东北东沙古镇、燕窝充满动感的海岛康体长三角海岛观光和周末鹿栏晴沙滨海度假区、东沙部) 山、鹿栏晴沙 娱乐基地 度假休闲游客 古镇 大长涂山东部、大西寨、东寨岛蓝海小岛、运动天堂 专题旅游者 等 秀山岛,除西南生态岛 部沿海以外 ☆ ☆ 长涂 海洋生态旅游、海上运动 ☆ 秀山 大众型周末度假休闲游东部的沙滩度假村、西部的客 海泥公园和湿地公园 ☆ ☆ ☆ ☆ ☆ ☆ 马目-五峙马目半岛和五峙海鸟主题生态度假休度假休闲游客、专题旅主题度假村、五峙山鸟岛 山 山鸟岛 闲区 游者 册子 册子岛西部 大桥文化主题旅游岛 大桥顺途游客、观光休大桥旅游综合服务区、大桥闲游客 博物馆 金塘等港口工业区工作环境优美的酒店及餐饮娱人员和商务客 乐设施 观光休闲游客、商务客主题度假村、以康体娱乐度及舟山本地居民 假休闲设施 观光休闲游客、佛教朝寺庙古迹、主题酒店 拜游客 渔村社区旅游、特色风情度假设施、里斯本丸号纪念☆ ☆ 大鹏岛 大鹏岛 临港工业区的后花园 ☆ ☆ ☆ ☆ ☆ 定海南部小凤凰山、摘箬山、小岛巡游娱乐区 岛 东山巨 等岛屿 普陀山、洛伽山海天佛国 及其周边区域 普陀山 ☆ 东极 东极镇所辖范围 东海极地、神秘渔岛 高端休闲度假游客 ☆ ☆ ☆

19

馆、海钓 朱家尖 以长三角为中心的海岛多种类型的沙滩度假酒店、朱家尖东部和南沙雕故乡、度假胜地 度假游客、观光休闲游沙滩活动、海陆空一体化旅部、西峰岛 客 游交通枢纽 白沙乡所辖区域 渔岛海钓 登步岛 蚂蚁岛 海岛高尔夫 特色渔村岛 休闲度假游客、专题旅渔家乐及海钓 游者、舟山本地居民 以长三角为中心的海岛高尔夫球场、生态农业 度假游客 休闲观光游客 渔港码头-渔村休闲街、渔家乐、蚂蚁岛历史展馆 ☆ ☆ 白沙 登步岛 蚂蚁岛 ☆ ☆ ☆ ☆ 桃花岛 以长三角为中心的海岛塔湾金沙综合性度假旅游桃花岛、悬鹁鸪东海度假天堂、爱情度假游客、观光休闲游基地、游艇港、高尔夫、桃岛 侠义岛 客 花寨、射雕城、旅游渔村 虾峙岛 东海渔岛、鱿鱼之乡 休闲度假游客 休闲渔村、渔港海鲜、渔家乐 ☆ ☆ ☆ 虾峙岛 ☆ 台门、龙头跳以以宁波和六横为核心的台门渔港、龙头跳海滨休闲六横东南部 及悬山、砚瓦山海滨海岛休闲度假区 近郊休闲度假和观光游度假区、特色海岛度假村 等附近岛屿 客

☆ ☆ ☆

20

第21条 旅游土地利用规划

1. 保持旅游发展区环境的相对独立和完整性。鼓励以旅游岛模式整体开发小岛;以海湾、山地等自然地貌单元为基础开发大岛的旅游发展区。

2.严格保护重点片区的原生态环境氛围。这些重点片区包括:普陀东南部地区,包括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岱山、登步、蚂蚁、白沙等岛屿及相关海域;大长涂以东地区,包括东极、东寨岛、大西寨岛等岛屿及相关海域;泗礁以东地区,包括嵊山、枸杞、花鸟、绿华、黄龙等岛屿及相关海域。

3.在旅游区与工业区、港口区之间设立缓冲带。保持旅游发展区附近海区和周围环境的自然特色;确保旅游区周围的工业、港口或城市建设项目不影响旅游区视觉景观的整体和谐,不对旅游区产生空气、水及噪音污染。

4.将游客主要通道变成旅游景观廊道。做好沿途景观设计和改造(包括适当的视线遮避),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游客对舟山海洋旅游目的地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印象。这些通道主要包括:宁波-舟山连岛大桥;舟山本岛南部滨海区域;舟山-朱家尖交通干道;舟山-岱山交通干道(包括大桥)等。

5.在主要城市区开发旅游休闲区。主要布局在定海古城区和滨海地区、临城滨海区和长峙岛、沈家门渔港区、东港和鲁家峙岛。城市旅游休闲区土地利用应集约使用建设用地,以较高的建筑密度和集聚的休闲娱乐设施营造消费热点;保留充裕的公共活动空间;建筑景观符合各城区的特定旅游主题,整体和谐;城市旅游休闲区内应限制开发一般性住宅项目;工业和物流项目的布局应远离城市旅游休闲区。

6.分阶段开发,储备未来发展用地。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设定旅游区开发时序;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切忌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保留原状、严格保护。

21

第六章 旅游交通规划

第22条 旅游交通发展战略

交通不仅是舟山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群岛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舟山旅游交通要实行“五化”战略:换乘“一体化”、 节点“网络化”、 功能“旅游化”、 环境“绿色化” 、旅途“便捷化”。

第23条 旅游交通发展目标

旅游交通总体发展目标:改善区际、区内以及城区和岛屿的旅游交通体系,构筑公路、水路和航空一体化、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使旅游交通成为牵引舟山海洋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先决要素,促进舟山旅游交通实现质的飞跃。

区际交通目标:加大对公路、水路以及航空三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重视各区县口岸与区域外部旅游集散中心的对接步伐,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和市场共享;大力发展城际快速旅游巴士运输系统,提高沟通上海的沿海高速船和旅游船舶运力,发展快速水上旅游交通,构建舟山连接长三角地区各主要旅游客源城市的3—4小时交通圈,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与外部连成立体网络。

区内交通目标:确定本岛与各岛屿旅游交通节点的战略布局与网络框架,加强各区县旅游集散中心(站)和岛屿交通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集散中心(站)的功能和配套服务体系,在城区交通节点与热点旅游岛屿之间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交通通道,提高陆—岛、岛—岛旅游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通达度,加快旅游客船的更新升级,完善旅游码头设施,在舟山本岛(定海、临城和沈家门之间)引入新型旅游交通,构建区内便捷的交通换乘枢纽系统,逐步实现陆岛与岛际海上旅游交通的便捷连接。

城区交通目标:在舟山本岛各城区之间建立特色新型交通设施和旅游专线交通,高度重视岛屿交通的生态敏感性,有效分流外部来舟山各旅游区的客流,提高游客满意度,实现客流在城区内的高效集散。

陆-岛/岛-岛间交通目标:加快海上客船的更新换代和旅游客运站、旅游码头

22

设施的改造,对兼顾交通和旅游功能的客船公司实行政策扶持和倾斜,发展海洋特色交通,使交通与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功能相互融合,提高交通项目的旅游附加值。

第24条 陆路旅游交通规划

公路枢纽客运站要打破现有的布局,及时调整,从而形成各区县公路客运枢纽全新的合理网络。公路网线要在连岛工程的基础上加强本岛与大陆的交通联系,努力提高区内本岛和主要经济大岛的干线公路等级以及陆岛码头接线公路等级,优化公路路网结构,增强综合运输功能,提升海岛公路的整体品味。分阶段、有重点地在本岛和周边重要旅游岛屿上分别建设一批旅游景观带(景观廊道)工程,近期重点建设好“大桥景观带”工程(宁波-舟山大桥)、“大道景观带”工程(定海-朱家尖)、“滨海景观带”工程(舟山本岛南部)以及重点旅游岛的景观公路。建立旅游专线巴士网络,加强旅游集散中心之间、城区与旅游景区之间的联系。建设定海-临城-沈家门-机场旅游轻轨,远期向西跨海与宁波大都市区轻轨相连接,向北延伸至三江/西码头与海上枢纽航线对接。停车场建设应严格遵循生态、环保、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提倡建设绿色停车场,鼓励在码头和城区发展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

第25条 海上旅游交通规划

大力推进常规海上交通向海上旅游交通的战略转型,朝着“旅游化、高速化和舒适化”的三大方向,创造更加方便、快捷、舒适和安全的水路客运交通环境。结合旅游岛屿的开发建设和旅游线路的设计,加快水路旅游客运中心/站和旅游码头的新建和改造,大力优化港口和海岸线资源的配置,完善水路客运集散系统和水陆客运联运网络。加快游船码头、游艇码头和邮轮码头建设,为发展海上高速捷运、客滚运输和游船观光提供更好的保障。提高海上旅游运输的组织水平,促进旅客运输组织从“小、散、乱、弱”的局面向公司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向进行转变升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近期重点发展对内高速艇运输业务,逐步提高北向陆岛高速客运交通和滚装运输条件,同时发展本地游船的观光休闲娱乐业务,探索短途度假娱乐旅游的游艇租赁业务的经营模式;中远

23

期则应在完善本地陆岛和岛际高速捷运网络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对外的高速捷运网络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对内对外的游船业务和游艇旅游业务。

第26条 航空旅游交通规划

按照“海陆空一体化旅游交通枢纽”的要求,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舟山机场旅游交通枢纽。按照旅游机场的要求对舟山机场进行改造;实施机场与蜈蚣峙码头的一体化建设,使机场-蜈蚣峙成为舟山南部海上旅游交通枢纽中心;建立以机场为中心的地面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以舟山机场为中心的岛际航空网络;加强旅游、航空一体化经营;发挥上海、厦门等机场的中转辐射作用;开辟专门面向客源市场的旅游航线;积极拓展大中城市的包机市场;开发东亚、东南亚地区国际航班;鼓励和扶持直升飞机岛际观光活动,建立直升飞机航空运输网络;考察气候水文条件,引进水翼飞机、超轻型飞机、动力滑翔机、热气球等具有较强观光和体验功能的低空飞行设备。顺应海洋度假休闲旅游的发展,建立一支“空中的士(Air-taxi)”队伍。

第27条 旅游集散中心规划

“旅游集散中心”是自助旅游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交通换乘中心、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的综合体。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枢纽)在空间上尽量以海上交通枢纽(码头)为依托;海陆一体化、海陆空一体化是舟山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方向。旅游集散中心或附近应配备充足的停车空间。近期规划在临城建设市级旅游集散总站,在定海、普陀东港开发区、嵊泗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中期普陀山机场与蜈蚣峙码头一体化建设完成后,应成为舟山南部旅游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在洋山、三江/西码头、岱山、桃花岛、秀山逐步建设旅游集散站/点。随着洋山旅游门户和基地功能的健全,中期洋山旅游集散站逐渐升格为旅游集散(分)中心,舟山北部旅游交通枢纽中心。中远期规划在六横岛、东极岛逐步建设旅游集散站/点。

24

第七章 旅游产品规划

第28条 旅游吸引物规划

根据市场定位和资源特点,舟山应重点开发以下旅游产品:

1.海滨旅游:在泗礁、朱家尖、桃花、岱山等地的大型沙滩上开展密集型活动项目,如沙雕、沙滩运动等;在秀山、大衢等地的沙滩则开展比较安静的休闲放松活动,给游客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2.海上旅游:把水上旅游交通变成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给游客特殊的群岛旅游体验。按照游船旅游的要求建设客运码头、停靠点、游船码头等基础设施;开发不同类型的游船适用不同类型海上旅游;合理选线,开发船上娱乐和海上观光活动,开展各种海上巡游活动,并把港口和小岛活动有机组合起来。

3.康体旅游:舟山市康体旅游产业的重点在于康乐和休闲而非医疗性疗养。在许多风景优美的海滩岛屿的位置可发展SPA、中草药理疗、按摩和美体等康体项目。康体旅游重点在嵊泗、桃花岛、秀山、朱家尖、岱山、定海南部小岛以及临城等地。

4.生态旅游:舟山开展生态旅游应充分展示海岛、海洋的主题;尽量利用水上交通;把生态旅游与野外运动、康体健身、科考求知结合起来;把生态旅游与当地文化紧密融合,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控制在合适的容量之内,重视海岛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建议在以下地区开展生态旅游:嵊泗列岛、大长涂山、秀山、马目半岛等。

5.休闲运动:利用海岛自然环境多样性,开发具有海洋特色的多种休闲运动产品,主要有:

(1)海钓:划定海钓重点区域,保护海钓资源;鼓励成立海钓俱乐部;同步促进休闲海钓和专业海钓的发展。根据自然条件,以下区域为重点海钓区:嵊泗列岛、东极、桃花、朱家尖、白沙、秀山、鼠浪群岛、大长涂岛以东小岛等。

(2)游艇:充分利用区位和群岛优势,积极发展游艇旅游业,占据游艇消费的制高点。发展游艇项目应考虑以下因素:游艇港所在地与主要客源城市(如上海)要有相对便捷的交通联系;游艇港更适合布置在蓝海区域(舟山东部海域,

25

或大岛的东南岸);应充分考虑到港口的避风条件(特别是夏季风);港口要有足够的腹地,以布局游艇相关的配套设施;在滨海旅游区设置游艇停靠码头,并提供相应服务。规划在以下地区建设游艇港(俱乐部):泗礁、黄龙、秀山、凤凰山岛、鲁家峙、朱家尖、桃花岛、衢山、六横东部等。

(3)帆船:鼓励在条件许可的海滨沙滩度假区开展帆船运动,成立帆船俱乐部、帆船队,举办帆船竞技比赛。

(4)高尔夫:突出海岛高尔夫特色,建设滨海型、全岛型高尔夫;因地制宜开发新型高尔夫,如滩涂湿地高尔夫。高尔夫主要在大岛上布局;严格控制高尔夫球场的总量和规模,鼓励小型球场和迷你球场;高尔夫球场项目不应过多改变地貌形态和海岸状况,必须经审慎论证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后才能上马;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规划建议高尔夫球场主要布局在以下地区:朱家尖西部山麓平原地区、桃花岛、登步岛、悬鹁鸪山、长峙岛、马目半岛、岱山岛等。

(5)沙滩和海岛体育运动:以海滨度假村为基地开展沙滩及近海体育运动,包括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车、摩托艇、热气球、拖拽伞等等,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性休闲运动,如秀山的滑泥。发展富有海岛特色的体育运动,如海岛自行车、海岛探险、海岛极限运动等。

6.娱乐和文化旅游: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酒吧、歌舞厅、夜总会、明星演出、文体赛事等以外,舟山应重点开发佛教观音剧和海洋文化大戏,结合沙滩娱乐活动、大型海岛主题演出、实景演出、风情渔村参与式表演、海上娱乐活动、渔港秀等富有海岛地方特色的娱乐产品。充分挖掘舟山本地传统文化遗产,把舟山锣鼓、舟山渔歌、跳蚤舞、翁州走书等群众文化艺术经过艺术加工,提高参与性和观赏性,成为舟山旅游必看的特色节目。

7.会展奖励旅游:利用舟山海岛度假休闲设施和环境,重点发展会议和奖励旅游。在度假区或市区建设大型国际会议中心;度假旅游酒店和高档城市酒店都必须配备大型多功能会议厅;各度假村或独立度假酒店也要配备相应的会议设施;扶植专业会议公司。发挥渔业加工和贸易、修造船业等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展览活动,在展览内容上走专精化道路,在展览的形式上应与工业基地、贸易集市、以及文化节庆活动结合起来。

26

8.节事旅游:成立市节庆办,协调各地各部门的节庆活动,统一部署,进行品牌整合;重点抓好具有舟山鲜明特色的节事活动,如观音文化节、海鲜美食节、舟山海洋旅游节;引进现代项目管理手段,采取市场化方式办节;与国际国内机构、地区合作,开发新的事件旅游产品;抓住奥运会等机会,开发海岛特色体育赛事,例如帆船比赛、环岛汽车拉力赛、国际自行车邀请赛、海岛极限运动会;开发文化娱乐类事件例如海底沉船探宝、现代徐福东渡、海上丝绸之路等。

9.宗教旅游:挖掘潜力,加强佛教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开发佛教体验产品,如寺院生活体验、佛寺规制修学旅游等;顺应现代人修身养性的要求,开发佛学修禅、静心养颜、美容保健产品;与生态食品结合,开发素斋食品;根据佛经故事和佛学原理,开发佛教主题园,以轻松有趣的形式展现佛教深厚的内涵;开发普陀山海上游、夜间游等特色产品;以佛学院、白山等景区为基础,在朱家尖形成一个佛教修习旅游区,重点开发修身养性、健康美容旅游产品。

10.渔农村旅游:农村社区旅游是舟山发展生态型的海岛度假旅游的客观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舟山渔村是舟山本地文化特色的最好载体。因此舟山旅游产品开发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渔村旅游,把它当成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渔村旅游的开发可采取三种模式:

(1)度假区内的渔村主题区(如桃花岛的塔湾、马目的步枪湾等); (2)休闲渔村(如蚂蚁岛、鹁鸪门、凉峙、庙子湖、枸杞等);

(3)渔村式度假村,包括主题度假酒店、第二居所等(如嵊山的后头村)。 11.工业旅游:舟山开发工业旅游要反映舟山工业的“海洋”特色,向游客展示新奇、特别的生产场面,并在具体项目设计中突出可看性、可参与性。重点开发:

(1)港口和巨轮:参观港口现代化装卸作业、万吨巨轮;

(2)造船厂:参观万吨巨轮的建造及建成下海仪式;游艇工业基地参观和游艇现场展示;参观传统式渔船修造过程;结合船模、船上用具进行纪念品销售;

(3)海产加工:现代化海产加工流水线参观;海产加工、品尝、购买一条龙服务。

12.大桥通道旅游:舟山-宁波跨海大桥体现了舟山海岛城市风貌的特色,将成为未来舟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游客进入舟山的主要入口通道,将构成游客

27

对舟山的第一印象。规划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桥上景观建设,使之体现舟山特色,营造旅游目的地氛围;另一方面应选择合适的地方,开辟大桥休闲区,提供以大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服务。大桥休闲区的主要项目内容可包括:大桥博物馆、大桥主题餐厅、小型游船码头、旅游商场、生态停车场和加油站等。

第29条 旅游住宿规划

旅游住宿是度假休闲体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旅游产品范畴,而不仅仅是旅游基础设施。舟山旅游住宿设施可分为四大类,其中度假区是未来舟山旅游住宿设施的发展重点。舟山旅游住宿设施具体规划如下:

1.度假区:

(1)大型海滨度假中心:由游客广场、度假酒店、以及度假区优美的环境空间构成,能提供各种类型的度假住宿,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要。度假酒店应为住客提供各种康体娱乐设施和节目,让客人充分享受滨海的自然环境,体现轻松活泼、休闲快乐的氛围。鼓励度假中心的开发与社区开发相结合,将度假中心变成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有生命力的旅游社区。舟山大型海滨度假中心布局在桃花岛的塔湾、朱家尖的南沙、嵊泗的基湖和南长涂。

(2)私密型度假村:建在一些二级海湾区私密性较好的海滩,环境相对敏感脆弱,但景观奇特,或能营造特殊的度假休闲氛围。有些度假村可限制陆地交通,而仅依靠水上交通对外联络。私密型度假村通常以高档次的生态/自然度假游客为市场,应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服务质量。主要布局在朱家尖南面的里沙、青沙、定海的马目半岛、桃花岛西南部沿海海湾、秀山东部的哼唬沙滩、嵊山岛后头湾、泗礁岛北朝阳、大长涂山岛、以及悬鹁鸪岛、假日岛、情人岛等近海小岛。

(3)独立度假酒店:主要布局在那些景观秀丽、环境优雅、但空间容量有限的地方,能为旅游者在周边开展活动提供基地。这些度假酒店规模不应太大,以100间左右客房为宜,每个酒店都应有自己的特色,能提供舒适温馨的服务。建议在秀山东北滨海地区、六横龙头跳、衢山北部沙龙沙滩、嵊山-枸杞岛、黄龙岛、登步岛、虾峙岛、定海南部小岛等地建设独立度假酒店。

28

(4)主题度假酒店:以特色主题吸引专题旅游者。如:海滨的SPA度假酒店、秀山的泥疗度假酒店、摘箬岩岛的火山度假酒店、庙子湖岛的渔村度假酒店、朱家尖的佛教度假酒店、双合的岩石艺术度假酒店等。

2.城市酒店:由于城市交通便捷,各种设施配套,而且能够与商务等活动很好结合起来,舟山的城市酒店仍将得到较大发展。城市酒店应主要集中在沈家门、临城和定海的滨水岸线区和主要的公共市政空间区域。此外,岱山的高亭镇、嵊泗的菜园镇等区域行政中心、以及洋山、金塘、六横等港口工业岛,都将布局城市酒店。

3.长住型度假设施:包括第二居所、度假别墅或度假公寓等形式。应在恰当地区精心选址并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对建设规模进行严格控制。鼓励将旧的或被废弃的渔村改造成为很有地方风情特色的第二居所或度假屋。

4.家庭旅馆:鼓励偏远地区的当地居民开办家庭旅馆。对当地老百姓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家庭旅馆的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东极、嵊泗、桃花、蚂蚁及其它一些岛屿的当地居民社区应发展成为高档家庭旅馆区。

舟山市2006——2021年旅游住宿设施规模预测

年份 预测规模 接待住宿人数(万人) 床位数(万张) 折算成标准客房数(万间)

2006年 403 4.7 2.4 2011年 800 8.1 4.1 2016年 1300 10.8 5.4 2021年 1700 11.5 5.8 第30条 旅游餐饮规划

旅游餐饮发展目标: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创新餐饮旅游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对已有的美食资源进行大力整合、提升、包装、宣传,重点构建海鲜美食、地方名吃、普陀斋菜三大特色美食体系,使舟山美食成为凸现和提升舟山海洋旅游品牌的独特旅游吸引物之一。

旅游餐饮发展措施:挖掘、梳理、整合地方特色美食资源;加强旅游特色餐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a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