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电站水库大坝防洪应急预案(013.11.)

更新时间:2024-01-14 13: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防汛应急预案

1 前 言

1.1预案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XX水利枢纽工程应对突发汛情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提高XX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对突发性事件的防范与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防洪渡汛期间电站主体、库区、附属设施及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贯彻执行省、市、县防洪主管部门的安全渡汛要求;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深入、细致地抓好电站防汛工作;有计划,有准备地防洪渡汛;当因突发事件导致水库面临重大威胁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迅速、及时、有效地控制险情,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而编制《XX水电站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该应急预案针对因突发事件导致水库面临洪水及地质灾害灾情威胁,影响水库防汛安全而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措施,进一步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损失,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地防御洪水,迅速、及时和有效地控制险情,保证工程安全、水库下游沿河两岸居住村民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的要求,编制本应急预案。

1

1.2预案编制依据 1.2.1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4)《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 1.2.2 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1)《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2)《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3)《水库管理通则》; (4)《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 1.3预案编制原则

⑴ 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体现风险管理理念,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损失,特别是生命损失,保障公共安全。

⑵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与责任追究制。

(3)坚持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力以赴抢险、力保水库安全的原则。

(4) 强调“预防为主”原则。通过对××水库大坝可能突发事件的深入分析,事先制定减少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对策。

(5) 突出“可操作性”。预案以文字和图表形式表达,形成书面文件。

(6) 力求“协调一致”原则。预案应和本地区、本部门其它相关预

2

案相协调。

(7) 实行“动态管理”原则。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不断补充完善。 1.4预案适用时机及范围

1.4.1 适用时机

本预案适用于XX电站水库遭受大洪水、超标准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及水库工程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当发生以下情况时,考虑申请启动本预案:

(1) 超标准洪水;

本水库枢纽工程,设计洪水30年一遇,洪水流量6800m3/s,校核洪水200年一遇,洪水流量9190 m3/s,当超过设计标准洪水时, (2) 工程隐患

工程本身突发的重大险情事件:如挡水建筑物发生严重的大坝裂缝、滑坡、管涌以及漏水、大面积散浸、集中渗流、决口等危及大坝安全的可能导致垮坝的险情;或者泄水建筑物紧急泄洪时启闭设备失灵,洪水漫顶,侧墙倒塌,底部严重冲刷等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地震灾害

(3)地震灾害:超设防标准地震导致大坝严重裂缝,或附建物破坏,岸坡滑坡等危及大坝安全时;

(4)地质灾害:

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水库水位严重雍高等危及大坝安全时;

(5)上游发生水库溃坝

3

当上游有水库垮坝,洪水顷注到本水库,使库水位突然猛涨,造成本工程大坝危险。

(6) 水库下游区间洪量较大时,城区发生重大险情,需要水库紧急调整水库调度方案。

(7) 战争或恐怖事件及其它不可预见事件; (8) 上级部门要求启动本预案的。

本方案适用于汛期(每年度三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及可能发生危及大坝安全的其它时间。 1.4.2 适用范围

《XX电站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适用于XX电站水库遭受大洪水、超标准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及水库工程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适用于影响范围内洪水调度所涉及的部门、单位、机构、设施等。 本方案适用于可能发生大洪水和其它突发性灾害的其它时间。 2 工程概况 2.1流域概况 2.1.1自然地理概况

XX水利枢纽位于XX西南部北流河与义昌江汇合口以下600m处,离XX水文站上游150m,到XX镇和藤城分别为4km和24km。其地理位置是东经110°14′~111°19′,北纬22°14′~23°11′之间。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8720km2,占北流河流域面积92.24%。

XX水利枢纽坝址以上集雨面积8720km2,占北流河流域面积的92.2%。 北流河是浔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广西北流县塘屏寨乡石成猫村,流经北流、容县,在藤城镇注入浔江。干流全长247km,全流域面积

4

9454km2,河道平均比降0.7%0。

北流河地势南高北低,呈扇形,分水岭高度一般是300~600m,属丘陵区,沿河两岸土地肥沃、人口集中,是主要产粮区。

坝址以上较大支流有两条。一条为义昌河,发源于岑溪与罗定交界处,全长140km,流域面积1855km2;由另一条是黄华河,发源于广东信宜方雾山西侧,全长288km,流域面积3323km2。

XX水利枢纽是主要功能有:

1、发电:电站正常蓄水位36m,装机容量25.2MW,多年平均发电量7941万kWh,保证出力(P=85%)3310kW。

2、灌溉:XX镇政府要求电站建成后对该镇经常缺水的4600多亩农田采用自流或电灌的方式解决其灌溉用水问题,引用流量为0.5m3/s。

3、航运:电站建成后可渠化XX至象棋河段,全长22km。船闸按七级航道设计。闸室平面尺寸70×8m,最小水深1.2m,一次过闸最大吨位2×50t,设计年货运量近期10万t,远期16万t。

4、渔业:可利用库区淹没水田进行养鱼,面积约235亩,平均水深约1.5m。

2.1.2水文气象概况 1、水文

北流河流域属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20mm,下游XX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9.3mm,中游则为 1600 mm,上游高达18O0mm,流域内雨量分布是不均匀的。年内雨量汛期4~9月占全年的79%,而10~3月只占21%。根据XX水文站统计,多年平均日降雨量≥0.1mm的147天,>5mm的85天,>10mm的41天。

5

XX站历年各月平均雨量和雨日统计成果分别见表1.2-1和1.2-2。

表1.2-1 XX站历年各月平均雨量统计表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多年平均雨量48.1 63.9 75.4 (mm) 152.1 231.5 208.0 180.7 190.7 112.4 64.6 32.2 29.9 1389.3

表1.2-2 XX站历年各月雨日统计表 月 份 天 1 数 2 项目 >0.1 10.2 12.3 >10 0.8 1.7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13.9 15.4 17.5 16.3 2 5.2 7 6.8 14.8 16.5 4.8 6.2 11.1 3.2 6.2 1.6 6.0 0.8 7.0 0.7 147.20 40.99 2、气象

根据XX气象站37年实测系列资料统计;流域内气候温和,多年平均的气温为2O.9℃,极端最高气温为39℃(1979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4.1℃(1983年1月15日)。

流域内蒸发量变化不大,年蒸发量在 1400~1600mm之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21mm。多年平均风速 1.3m/s,相应风力一级,历年最大瞬时风速为21m/s(1970年7月22日),相应风力九级,风向为西北。 2.1.3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XX水利枢纽坝址控制流域内已建成装机容量500kW以上的水电站有13座,它们都是以发电为主的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其中在干流上已建成7座,上游有大村电站,装机容量2.4MW;中游有独门电站,装机容量3MW;清水口电站,装机容量625kW;蟠龙电站,装机容量820kW;三等电站,装机容量1MW;容城电站,装机容量3MW;下游有浪水电站,

6

装机容量6.4MW,在支流四六河上建有石剑电站。装机容量1MW;石头电站装机容量2.5MW。在黄华河下游建有泗滩电站,装机容量12MW;波塘电站,装机容量5MW;都目电站,装机容量6MW;光华电站,装机容量l325kW;在义昌河中游建有大湾电站,装机容量4.8MW。这些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离XX水利枢纽较远,对本工程的来水等影响较小。

在距本工程下游13.50 km左右建有一座“交口水电站”座落在XX镇交口村,装机容量1.10万kw。翻板闸顶高程27.50m,正常水位27.5m,XX电站发电尾水与交口电站水库尾水相连接。 2.2工程基本概况 2.2.1水库基本情况

1、水库规模

该水库规模为中型,水库总库容4201万m3,正常水位以下库容1750万m3其中兴利库容395万m3,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00年一遇。正常水位36.0,设计洪水位39.39米,校核洪水位41.83米。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600亩,

2、水库工程级别;

根据《XX初步设计报告—修订2007》提供的资料;“根据区水利厅以桂水技[2002]29号文对《XXXX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予批复。设计标准的批复意见如下:该工程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1750万m3,电站装机25.2MW,按水库规模属三等工程,但考虑到拦河坝低矮,坝前后洪水位相差不大且洪水不出河槽,工程失事不造成重大损失,故同意按四等工程设计。主要水工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拦河坝和厂房分别按200年和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相应的洪水标准

7

建筑物 挡水坝 厂房 工程等级 建筑物级别 4 洪水标准[重现期(年)] 设计 30 30 校核 200 100 备注 中型 Ⅳ Ⅳ 3、地 震 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35s。根据规范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

2.2.2大坝的基本情况

本工程大坝;由砼空腹闸坝和土坝相结合的综合性挡水坝。其布置型式是;右岸布置船闸与岸坡相接,河中间布置闸坝,闸坝全长156.00m,左岸布置土坝与岸坡相接。土坝全长235.00m,

1、 闸坝

溢流闸坝布置11孔平板闸门,每孔净宽12m,其中左边6孔(宽×高)为12×8m;;右边5孔(宽×高)为12×9.6m溢流前缘净宽为132m;工作闸门采用一门一机,各用一台QPQ-2×40t固定启闭机操作,检修设门一扇,由两节组合而成,用一台2×25t电动台车启闭机操作。

闸坝内部做成空腹,其尺寸为:拱顶高程23m,拱圈由两段1/4圆弧组成,半经分为2.2m和3.8m;下部为方形直到建基面,宽度为6m,闸墩宽均为2m,堰顶高程左边6孔为28m,右边5孔为26.4m。正常水位36m;基岩最低处位于右侧主河槽,高程为16.7m,最大堰高11.3m,交通桥面高程为43m,闸坝最大坝高26.30m,

2、土坝

左岸接头采用土坝就近与岸坡山体连接,,土坝全长235m。坝顶宽度为5m,坝顶高程43.00m,上、下游边坡均为1:2,最大坝高13.30m,

8

在桩号0+062至0+067坝堤段内布置C15砼防渗剌墙与闸坝连接,伸入堤内6m,以减少绕坝渗漏。剌墙顶部高程为36m,顶宽为0.5m,上下游边坡为1:0.1基底高程为22.5m。

土坝与闸坝左边墩接头处采用砼防渗齿墙,坝顶高程采用43m,以利于河两岸的交通。

3、船闸

船闸布置于坝线右侧山坡边,采用单级,中心桩号0+256m,最大水头10m,闸室尺寸为80×8-1.5m。

上游引航道长75.8 m,宽8~27m,底高程32.8m。闸室底部高程23.8 m,边墙高程37.0 m,采用混凝土结构,输水系统布置在两侧边墩,为短廊道头部输水。用对冲式及外加消力梁消能,灌泄水廊道工作阀门为平面钢阀门。上闸首长14m,宽8m,顶部高程平坝顶43m,工作门为人字钢闸门,采用5t绞车启闭,工作门前设检修门,采用5t手动葫芦启闭,下闸首长13.5m,宽8m,顶部高程37m。设人字工作门和检修门,用5t绞车启闭。

下游引航道长111. 5 m,宽22 m,底高程24.5m,最小水深1.5m,坝顶高程30.5m,顶宽1.5m,右边墙开挖成斜坡式,坡比岩石1:0.3,土1:1。

2.2.3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见表2-1) 其技术数据来自初步设计报告书;

表2-1 水库工程技术特性 高程系统:(黄海)

水库名称 XX水库 主坝 坝型 砼闸坝 9

建设地点 所在河流 流域面积(km2) 管理单位名称 主管单位名称 竣工日期 工程等别 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计烈度 多年平均降水量 洪水标准(%) 设计 洪峰流量(m3/s) 3日洪量(m3) 洪水标准(%) 校核 洪峰流量(m3/s) 3日洪量(m3) 水库调节特性 校核洪水位(m) 设计洪水位(m) 正常蓄水位(m) 水库特性 汛限水位(m) 死水位(m) 总库容(m3) 调洪库容(m3) 兴利库容(m3) 死库容(m3) 历史最高库水位(m) 工程运行 历史最大出库流量 (m/s)及发生日期 3 XXXX镇 北流河 8720 XX电站 XX水利局 2009. 坝项高程(m) 最大坝高(m) 坝顶长度(m) 坝顶宽度(m) 坝基地质 坝基防渗措施 防浪墙顶高程坝型 副坝 坝项高程(m) 坝顶长度(m) 坝顶宽度(m) 型式 堰顶高程(m) 堰顶净宽(m) 闸门型式 正常溢洪道 闸门尺寸 最大泄量(m3/s) 消能型式 启闭设备 型式 堰顶高程(m) 非常溢洪道 堰顶净宽(m) 最大泄量(m3/s) 消能型式 其它泄洪设 43.00 26.30 270.00 5.00 砂岩 土坝 43.00 270 5.00 梯形堰 28/26.4 132 平板直升钢闸门 6*12*8+5*12*9.6 9300 QPQ-2×40t Ⅳ 等 6 度 1620 3.33 6800 0.5 9190 日调节 41.83 39.39 36.00 35.00 4201 2451 395 1335 38.75 2013.8.16 备注 施 及发生日期 历史最大入库流量 (m/s)及发生日期 3 10

(摘自初设) 各频率洪峰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表 频率(%) 流量(m3/s) 下游水位(m) 0.5 9190 41.34 1.0 8290 40.56 2.0 7380 39.74 3.33 6800 39.14 5.0 6150 38.42 10.0 5190 37.30 20.0 4190 36.10 50.0 2740 34.10

水库水位、库容、面积关系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库水位(m) 26.9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39.39 40.00 41.00 41.83 42.00 43.00 44.00 水面积(km2) 库容(万m3) 8.3

备注 死水位 正常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10 12 15 40 134 290 480 715 1015 1335 1750 2225 2730 3124 3272 3504 3889 4201 4265 4703 5156 11

溢流堰泄流曲线成果表

上游水位Z(m) 闸门开度e(m) 下泄流量3Q(m/s) 下游水位ht(m) 上游水位Z(m) 闸门开度e(m) 下泄流量3Q(m/s) 下游水位 ht(m) 26.40 0 0 35.00 8.6 2920 27.00 0.6 114 36.00 9.6 3795 28.00 1.6 350 37.00 10.6 4523 29.00 2.6 588 38.00 全开 5320 30.00 3.6 831 39.00 全开 6251 31.00 4.6 1093 40.00 全开 7241 32.00 5.6 1351 41.00 全开 8470 33.00 6.6 1673 42.00 全开 9422 34.00 7.6 2044 43.00 全开 10565 2.2.4 历次重大改建、扩建、加固等基本情况;

本工程自2008年10月投产运行以来,未进行过改建、扩建和加固等处理。

2.2.5 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

2.2.6 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

水库自2008年10月运行以来,未存在工程方面的安全问题。

XX水库运行情况;XX水库运行至今巳有5年,水库共溢洪20余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2013年8月16日,最高库水位38.75m,溢洪道最大泄量5830m3/s,泄洪总量2098.8万m3。水库最低水位为34.68m,发生在2010年7月25日。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约73.633亿m3,灌溉用水量约××万立方米(未计量)。水库历年运行情况见表2—3。

12

表2—3 XX水库历年运行情况统计表

灌溉 入库水降水量(mm) 用弃水量 最高库水位(m) 量 水量 汛(万全年 (万m3) (万m3) 水位 日期 期 m3) 4-9 689060 405060 36.00 6月5日 月 1253 1095.5 1681 1711.5 785240 446500 858400 902530 308370 140980 294400 332830 最低库水位(m) 年份 水位 日期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35.00 7月15日 36.65 10月2日 34.68 7月25日 36.55 9月23日 35.00 9月24日 36.50 8月12日 35.38 5月9日 38.75 8月16日 35.00 8月17日 2.3 水文

2.3.1 水库所在流域暴雨、洪水特征 1、暴雨特征

根据流域内各雨量站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降雨量在流域内分布是不均匀的,上游石碗嘴、怀乡等地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800mm。中游北流、杨梅、大隆等地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600mm。下游降雨量较小,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400mm。整个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620mm 。最大年降雨量为 2175.8mm(1981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97.9mm(1963年),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上亦不均匀,汛期4~9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79%,而枯水期10~3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21%。 2、洪水特征

北流河的洪水,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出现较大的洪水大部份由台风雨所造成,约占60%,这类暴雨一般多在七至九月出现,而受锋面雨所造成的较大洪水约占40%,一般出现在七月份之前,故北流河的汛期为四至九月。当流域内发生较大面积降雨,且其主要支流也发生大洪水时,形成

13

的洪水往往峰高量大,又因集流时间的差异和来水大小的影响,往往使XX水文站的洪水过程发生双峰,其一次洪水过程约11天,有时也发生地方性降雨,这类暴雨所造成的洪水,往往来势凶猛,持续时间不长,一次洪水过程约7天。

据XX水文站1970年、1973年、1975年、1976 年实测的几场最大洪水分析,主要受台风和低气压天气的综合影响。 因而暴雨强度大、面积广、时空分布不均匀,雨区主要集中在容江上游、黄华河和义昌河一带。

2.3.2水库所在流域水文测站分布及观测项目;

测站分布情况;坝址以上流域共有9个水文站,分布在北流河上的有石碗嘴、容县、象棋和XX水文站,观测项目有降水量、蒸发量、水位、流 量、含沙量等,观测时间均在1951年11月以后相继进行。各河流主要测站及资料系列情况如下表2.3-1。

14

(摘自初设) 流域内各河流主要测站分布及资料系列情况表 河名 北流河 北流河 北流河 北流河 杨梅河 黄华河 黄华河 水文站 XX 象棋 容县 石碗嘴 杨梅 南渡 贵旺 集水面积 (km2) 8720 4410 2660 273 730 1700 958 观 测 资 料 项 目 及 年 限 水位 流量 降水量 蒸发量 1957年8月 ~1961年12月 1952年1月~现在 含沙量 1957年3月~现在 1953年1月~现在 1953年11月1957年1月~~现在 现在 1958年10月1968年10月~~现在 现在 1951年11月1952年1月~~现在 现在 1966年4月1966年4月~~现在 现在 1958年9月1958年9月~~现在 现在 1966年4月1966年6月~~现在 现在 1958年10月1959年1月~现在 ~1964年4月 义昌河 平山 1246 义昌河 岑溪 1152 1953年1月~现在 1958年9月~现在 1952年1月~现在 1966年4月~现在 1959年9月~现在 1959年1月~现在 1959年1月~现在 1958年111958年11月1959年1月月~现在 ~现在 ~1971年12月 1971年121971年12月 月 1972年1月1972年1月~1972年1~现在 现在 月~现在

2.3.3 水库报汛方式及洪水预报方案,

报汛方式:人工电话、传真等报汛。

洪水预报方案;根据省、县气象台的预报,由库尾象棋水文站结合XX水库的实际情况分析测算水情、汛情。并向县防汛办和XX电站预报雨情、水情、汛情。水文站根据多年来的水情分析得出的汛情预报其精度是较高的。

2.4工程安全监测

2.4.1 水库安全监测项目、测点分布及监测设施;

原设计中没有考虑工程安全监测,应予补充设置必要的工程安全监测项目;根据《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 336-89)》(试行),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补充设置以下观测项目: (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15

(2)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 (3)基础扬压力观测; (4)上、下游水位观测; (5)溢流坝下游冲淤观测; (6)巡视检查。

2.4.1.1 监测设备及布置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布设主要是为了优化水库调度, 使水库在防洪和发电等方面发挥更大效益。

根据本工程所在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本工程调度情况, 经比较选定象棋水文站为本工程的入库站 ,设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2、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

工程监测主要监测大坝的沉陷,位移及其它大坝的变形情况,也就是对大坝的安全运行进行监测,并将观测资料整理归档。 (1)大坝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采用视准线法。在坝顶高程以上,两岸设置工作基点,两工作基点的连线即为视准线。视准线通过坝上设置的移动标点,可测得移动标点的水平位移。

工作基点的布置,在大坝左岸布置一个基点,右岸山坡上布置三个工作基点,在坝顶上设置六个标点,作为观测点。

工作基点的埋设,工作基点要埋设在安全可靠长久不会变位的岩石上或坚硬的地基上,采用砼现场浇筑,长×宽×高=1.0m×1.0m×2m,露出地面 0.2m,基点周围要浇0.5m宽的砼平台,厚0.2m,作为测量操作场地。基点中心埋铜棒。顶上刻十字丝。并做盖盒保护好。详见设计图。 (2)大坝垂直位移(沉陷)监测:采用精密水位仪法。在坝顶、坝基

16

和近坝区岩体做好测点,应用一等水准测量,并组成水准网。一等水准的测量要求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

水准点分为基准点(水准原点)、工作基点(坝体坝基垂直位移观测的起测基点)和测点三种。由国家水准基点引测、校测工作基点,由工作基点观测设在坝上,坝肩,坝脚的测点。

水准基准点设在下游离大坝1Km左右的路边石山上,并用砼浇筑固定。

工作基点设置在坝左、右各设一组,具体位置现场确定,但其基础必须安全可靠。

坝上垂直位移点,在闸坝墩顶沿坝轴线每个墩顶上设一点。 每个闸墩顶设一点,每个溢流堰顶设一点,主、副厂房四周适当位置分别设点,每个进水闸墩、尾水闸墩各设一点。

3、基础扬压力监测

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和渗流控制措施, 在溢流坝段、厂房段基础各布置一个观测断面。

A、扬压力监测为监测坝基的扬压力,在坝基外侧(坝脚)帷幕后,沿线每10m钻一个观测孔,D40mm,深6~7m,埋设测压管。如压力较大,可安装压力表,测量扬压力;如压力较低,可用测深法测定管内水位,确定扬压力。

B、渗漏监测

在坝基渗漏的地方设置量水堰测量,量水堰采用60°的三角形量水堰,按规范制作安装。如渗漏量很少,可用容积法量测。

绕坝渗漏监测,在两岸各钻两个地下水位观测孔,钻ф150mm,深15m,中间套一根ф75mm的钢管,钢管周围钻ф5mm的渗孔,间距25mm,钢管周围填砂砾石,钢管顶端露出地面0.2m,并做螺丝盖,将孔口盖好,

17

定期量测地下水位,绘制地下水等势线,分析其变化情况。

4、上下游水位监测

在电站上下游各设一个遥测水位计进行观测。另外, 在厂房上下游设立水尺, 由人工进行辅助观测。

5、水下地形, 下游冲淤监测

在溢流坝下游定期测水下地形图, 观测下游冲淤情况。 6、巡视检查

按《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有关条款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巡视检查水工建筑物异常情况。 2.4.1.1 监测设备清单

监测设备清单见表2.4-1

监测设备统计表 表2.4-1

序号 1 2 3 4 仪器名称 TCA2003全站仪 拓普康水准仪AT-4 示数水位仪 渗压计 观测部位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陷位移观测 渗流压力观测 扬压力观测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 1 3 6

2.4.2 以往水库工程安全监测情况、分折发现的异常现象; 经几年来的运行观察情况,工程安全未发现异常情况。 2.5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2.5.1 批准的水库调度运用计划;.

历年水库的调度运用计划是;汛期控制水位35.00m,汛末蓄到正常水位36.00m。一般情况的洪水,来多少,泄多少。 2.5.2 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18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XX水库安全运行规章制度。

2.5.2.1 XX电站防汛值班制度;

1、为了进一步加强XX水利枢纽防汛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汛工作制度,

落实各级人员防汛岗位责任制,特制定本制度.

2、 XX水利枢纽是日调节水库,水文调度值班实行全年全天候值班.必须

根据公司防汛办的要求安排大坝泄洪设备的维护,检修人员候班或参加防汛值班,以便在泄洪设施出现故障时及时排除或组织抢修. 3、 XX水利枢纽水文值班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并实行交接班制度.若有

事应先请假,水文值班人员汛期确需请假,班组必须安排代班人员. 4、 值班人员在汛期必须加强值班纪律,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将不定期进

行抽查.

5、 洪水期间,水文值班人员应保证时刻监视水库流域水情变化情况,及

时做好洪水预报,调度工作,并按报汛制度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报告水情.如果擅离岗位,造成事故,将追究当班值班员的失职责任.

6、 洪水期间,值班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泄洪设施的巡检工作,

发现泄洪设施出现故障,过流受阻时,应时向公司防汛办负责人报告,由公司防汛办负责人向公司防汛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处理或抢修,及时排除故障.

7 、当入库流量达1200m3/S以上时,公司防汛办成员必须有人到现场值班,

指导,协助水库防洪调度工作;当入库流量达3110m3/S以上时,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有人到现场值班并审核签发水库调度建议单,进行防洪调度会商议策,发生险情时做好防汛抢险组织工作,同时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防汛部门汇报重大汛情.(坝址30年一遇洪峰

19

流量6800m3/S,200年一遇洪峰流量9190m3/S)

8、汛期,各部门必须安排人员加强所辖抢险区域的巡视检查,发现险

情立即采取抢护措施,并及时向公司防汛领导小组报告.,运行人员应注意检查通向下游的管路逆止阀是否完好,遇洪水危及厂房,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及时组织防汛抢险队抢险,防止洪水倒灌厂房. 9、当入库流量超过3110m3/S时,防汛抗洪抢险常备队员立即进入戒备状

态,每队负责人都须安排部分人员在现场,随时听候调遣.进入戒备状态时,抢险队员不得请假外出,有特殊情况必须有防汛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的批准.

10、当预计有大于6000m3/S以上的洪水或发生其它重大险情进入紧急防

汛期时,防汛领导小组成员要到岗到位,负责组织指挥抗洪抢险工作;防汛抢险队员自带工具进入现场,各自就位,做好抢险准备,承担分配的抗洪抢险任务. 2.5.2.2XX电站报汛制度

1、 为提高XX水利枢纽防汛整体素质和能力,总结防汛管理和防汛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防汛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2、在确保大坝安全的情况下,兼顾上,下游度汛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XX水利枢纽水库调节库容小,无调洪能力的特点,水库调度按\来多少水,泄多少水\的原则,以及本电站实际情况,制定汛期水情信息报送制度如下,请水库调度及运行值班人员遵照执行.

3、凡未事先联系具体报汛办法的其他单位,一律不予报汛;如遇灾害性水情,雨情,应主动及时向地方防汛办报汛.

4、报汛应建立专门的记录簿册.先在相应的报汛单上填好内容,经值班领导校对无误并签字后,再报出;电话报讯时,应将报汛内容及对方接收人姓名记录于值班记录本内.

20

5、同一时间,同一项目内容报往不同单位的数据必须统一. 6、报汛后,如发现错误要立即更正并说明原因及时补报.

7、雨,水情报汛必须真实,不论任何人,出于何种目的,均不得发假情报. 8、如遇电话有问题或其它情况不能进行正常的报汛工作时,应及时向电站防汛负责人报告,同时应想办法采取无纯电话或移动电话及时把汛情向有关单位报告.

9、电话报汛时,为使数据传递准确,以下阿拉伯数字应读异 音:0(洞),1(邀),2(俩),7(拐),8(捌).

10、水调值班人员应严格执行以上规定,如遇报汛单位或报汛内容发生变

化,应按新的报汛项目向有关单位报送. 11、 公司内报汛

11.1 报汛方式:电话报汛.

11.2 遇以下情况时应向XX电站运行值班领导报告: (1) 预计入库流量将达400m3/s.

(2) 流量达300 m3/s且流域降雨在增大时.

11.3 当预计入库流量达1200m3/s时,向公司防汛领导小组报告. 11.4 当出现枢纽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公司领导或有关人员. 12、 向XX镇政府报汛

当XX水电站入库流量或水库下泄流量突变量达到以下规定时,给予报汛,其余时间不主动报汛.

12.1 第一次开闸泄洪,应提前1小时向XX镇防汛办公室报告. 12.2 当预计入库流量达1000m3/s及以上,需提前两小时电话或传真 通知XX镇防汛值班办公室.

12.3 当预计入库流量达1200m3/s及以上,出库流量变化累计增加量 达500m3/s时,需电话或传真通知XX镇防汛值班办公室.

21

13 、向其它下游水电站报汛

当水库发生险情或有其它重大情况时,应及时通知下游有关电站,其 余时间不主动报汛. 14、 向其它有关单位报汛

当公司领导或电站领导有临时通知时,按通知报汛.

15、 所有电话报汛应有记录(录音),传真报汛应保存传真原件。 2.5.2.3 洪水调度方案 ⑴ 正常洪水调度方案 ①、工程有关技术指标

a、汛期限制水位35.00m(兴利水位),为4月1日至8月15日其间控制的蓄水位。汛末允许超蓄水位1.0m,即7月份发生过较大暴雨的情况下,允许8月l日后控制到正常水位36.00m,是一种特定情况下允许在8月1日提高的汛限水位。

b、警戒水位39.39m(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41.83m(允许最高水位,200百年一遇洪水位41.83m)。 ②、正常洪水调度

a、雨前水位低于汛限水位(35.00m),预计雨后水位不超过汛限水位的情况下,不泄洪。

b、雨前水位已达汛限水位(35.00m),预计雨后最高水位可能达到39.39m(设计水位),溢洪道开始泄洪,在下游河道安全行洪的前提下,来多少泄多少。 ⑵ 非常洪水调度

① 警戒洪水:雨前水位己达到汛限水位(35米),根据气象预报分析,预计库水位达到警告水位39.39m (设计水位)时,要加强观测,做好抢险准备,通知水库下游淹没范围内的群众做好转移准备。

22

② 雨前水位己达到汛限水位(35.00m),根据气象预报分析,预计最高库水位可能达校核洪水位41.83m(200百年一遇),溢洪道最大泄量9190m3/s。要实行全天候观测、观察,做好抢险准备,并通知下游淹没范围内的群众立即转移。 2.6 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

2.6.1 水库兴建以前,工程流域内发生的洪水、地震、地质等重大灾害情况

水库兴建之前,本流域内未发现较大的洪水、地震、地质等重大灾害。 3 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3.1重大工程险情分析

3.1.1可能导致水库工程出现重大险情的主要因素 3.1.1.1超标准洪水

⑴XX水库工程设计洪水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200年一遇,超过200百年一遇的洪水为超标准洪水。

⑵ 超标准洪水可能导致水库工程出现的险情

① 水库溢洪道超设计流量时,洪水漫溢溢洪道边墙,严重冲刷大坝下游坡脚,危及大坝安全。

② 入库流量远大于出库流量,洪水不能及时下泄,库水位急剧升高,当库水位超过43.00m时,导致洪水漫土坝顶造成大坝决堤而溃坝。对砼坝造成失稳而溃坝。

③ 由于高水位作用,大坝出现裂缝、特别是土坝将会产生渗透破坏、发生滑坡淘刷等重大险情。

④、输、泄水建筑物荷载超过设计安全值,导致输、泄水建筑物出现失稳、裂缝等,危及工程安全。 3.1.1.2 工程隐患

23

工程可能存在隐患:

⑴ 大坝基础排水设施失效,超过设计扬压力,造成大坝失稳而垮 ⑵ 由于施工质量砼坝体发生贯穿性裂缝、土坝浸润线异常台高、产

生渗漏、滑坡等;

(3) 输、泄水建筑物出现裂缝、变形、倒塌等;

(4)放水洞(管)出现裂缝、漏水、地基渗透破坏和冲刷破坏等等各种隐患; 3.1.1.3、地震灾害

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35s。

假设当水库所在区域地震动力加速度超过设防值0.1时,水库枢纽工程可能发生的险情为:

(1)砼坝发生断裂或失稳,土坝产生滑坡、漫顶、液化等险情, (2)溢洪闸闸墩发生位移、失稳、倒塌等险情,

(3)溢洪闸闸门或起闭机发生变形,导致泄洪闸启闭失效等险情,(4)厂房发生倒塌等险情。 3.1.1.4 上游水库溃坝

水库上游有13座小型电站,总库容100多万m3。由于水库流域地处山丘区,地形坡度大,源短流急,洪水过程时间较短,发生50~100年一遇洪水时,当水库流域有1座小水库溃坝,下游的一座水库水位预计会急剧升高;可能会产生溃坝,只要垮一个坝,就会造成连续反应,就可能有3-5座坝溃坝,XX电站水库水位预计迅速升高5-8m。闸坝会顶挡不住、土坝就会漫顶,严重危及大坝安全。 3.1.1.5 上游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

由于水库上游山洪暴发、小水库溃坝、大风浪等原因,造成大树、

24

木材、油罐、冬季冰凌等大体积漂移物撞击坝前护坡、放水洞、溢洪闸等工程,可导致水库枢纽工程出现断裂、裂缝、变形等重大险情;还可能堵塞溢洪道、放水洞。 3.1.1.6 战争及恐怖事件

若发生战争及恐怖袭击,水库枢纽工程及交通、通讯、供电等设施遭到破坏,可能导致溃坝,或造成交通、通讯、电力中断,使水库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有效地组织抗洪抢险。 3.1.1.7 其它

水库水面宽阔,遇较强台风,可能造成大坝失稳,也可能造成风浪冲刷淘空坝肩,大坝肩遭风浪淘蚀,造成坝肩严重破坏而产生漏水,也可能水漫土坝,危及大坝安全。

水库处于雷区,建筑物、电源、通讯等设施易遭受雷击破坏,直接或间接危及工程安全。

3.1.2可能出现重大险情的种类及发生的部位和程度(详见表3-1) (a)突发事件分类

水库大坝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重大生命、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环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一般包括:

(1)自然灾害类:如洪水、上游水库大坝溃决、地震、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类:如因大坝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滑坡、裂缝、渗流破坏而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工程运行调度、工程建设中的事故及管理不当等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水库水污染事件。

(3)社会安全事件类:如战争或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 (4)其他水库大坝突发事件。 (b)突发事件分级

25

水库大坝突发事件按生命损失、社会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按生命损失分级标准, Ⅰ级生命损失大于等于50人; Ⅱ级生命损失大于等于10人; Ⅲ级生命损失大于或等于3人; Ⅳ级生命损失小于3人; 按社会环境影响分级标准,

Ⅰ级是指社会环境风险人口大于100万人;重要设施为国家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和军事设施;河道形态为河道改道;人文景观为世界级人文景观遭破坏;工业污染为剧毒化工厂、核电站、核储库;

Ⅱ级是指社会环境风险人口大于1~100万人;城镇是地、县级市或城区;重要设施为省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文物古迹艺术珍品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古迹、艺术珍品;河道形态为一般河流改道;工业污染为大规模化工厂、农药厂和污染源;

Ⅲ 级是指社会环境风险人口大于0.01~1万人;城镇是乡镇政府所在地;重要设施为市级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文物古迹艺术珍品为省级重点文物古迹、艺术珍品;河道形态为一般河流遭受严重破坏、大江大河遭受一般性破坏;人文景观为省级人文景观遭破坏;工业污染为较大规模化工厂、农药厂和污染源;

Ⅳ级是指社会环境风险人口小于0.01万人;城镇是乡村和散户;重要设施为一般性;文物古迹艺术珍品为县级重点文物古迹、艺术珍品;河道形态为一般河流遭受一定破坏;人文景观为自然景观遭轻微破坏;

26

工业污染为一般性化工厂、农药厂和 污染源。

3.1.3 可能出现的重大险情对水库工程安全的危害程度

⑴ 渗漏:土坝渗漏如不及时抢护,可能发展为漏洞、塌坑等,滑坡等最终引发溃坝。

⑵ 漏洞:土坝基础或坝肩发生漏洞,如不及时抢护,可能发展为塌坑崩垮、滑坡等险情,造成溃坝。

⑶ 塌坑:土坝坝身坝脚或坝肩塌坑,既破坏坝的完整性,又可能缩短渗径,同时伴有渗漏、漏洞等险情发生,有溃坝的危险。

⑷ 裂缝:大坝横向裂缝有可能发展为断裂,使大坝产生位移危及大坝安全;横向裂缝易形成渗水通道,有溃坝危险。

(5) 风浪淘刷:土坝迎水坡面、坝肩被风浪淘刷,会造成大坝坍塌;严重破坏坝的稳定,有溃坝的危险。

(6) 输、泄水建筑物与坝体结合部位渗漏,产生接触渗透破坏,不及时抢护,危及建筑物与大坝安全。

(7) 溢洪闸和放水洞的闸墩、闸门、启闭设施等遭到破坏或钢丝绳断裂,造成闸门不能启闭,洪水不能及时下泄,危及大坝安全。

27

险情的种类以及发生的部位和等级表 表3-1

1 2 出险部位 大坝 大坝 险 情 等 级 I级(特别重大险情) 坝基或坝身渗大浑水浑水越来越大 坝基或坝身漏水带出大量土体并逐渐增大 Ⅳ级 (一般险情) II级(重大III级(较大险情) 险情) 基础渗较多浑水,基础突然渗浑水, 基础渗水,略带浑水 浑水越来越大 漏水量大,浑浊度高 基础漏浑浊水明鲜比以前增大 基础漏清水比以往增加,清水 背水侧无渗漏情况,坍塌不发展或坍塌体积较小 长度较长的面积较大的龟纹裂缝 可能滑坡 坝肩被风浪水流冲刷,出现的冲坑面积较小 险情种类 渗漏 漏洞 3 塌坑 4 5 裂缝 滑坡 6 风浪淘刷 7 输、泄水建筑物与土坝结合部位渗漏 8 输、泄水建筑物破坏 闸门及启闭机破坏等 决口 漫溢 洪水 9 10 11 12 经鉴定,与渗水、漏洞有直接关系,大土坝坝身或坝肩坍坝肩坍塌不发展或坍塌持续发展、坝 塌、大坝变位移位、 或坍塌体积较小 可能造成大坝变位 未贯穿的横缝或大贯穿性的横缝并严贯穿性的横缝漏不均匀裂缝有发坝 重漏水 水 展趋势 大土坝大面积深层滑较大面积的深层局部滑坡 坝 坡 滑坡 坝肩被风浪水流坝肩坡被风浪冲大坝坝肩被风浪冲刷淘冲刷侵蚀或淘空,刷淘空,有坍塌现上游 空,坝肩严重坍塌。 冲坑面积较大,未象。 形成坍塌 输、泄水建筑物输、泄水建筑物下输、泄水建筑物严输、泄水建筑物出与土游背水面出现渗重裂缝并喷大水 现漏洞 坝结漏,渗浑水 合部位 输、泄输、泄水建筑物显输、泄水建筑物出输、泄水建筑物发水建著位移、失稳、垮现裂缝较宽并漏生位移、失稳现象 筑物 塌、堵塞 水 闸门、闸门严重变形损闸门变形损坏,启闸门变形启闭很启闭坏,不能开启 闭失灵 困难 机等 大坝 大坝 水库 枢纽工程 枢纽工程 枢纽、电力设施 土坝各种形式决口 水面漫过土坝顶 超标准特大洪水 大漂浮物撞击可能导致垮坝 突然洪水聚增淹没枢纽、砼坝失稳土坝漫顶而垮坝 直接袭击工程及设施 即将决口 即将漫顶 超校核标准的洪水 撞击后,会发生工程险情 造成枢纽破坏而失控垮坝 袭击枢纽工程影响设施 可能决口 可能漫顶 输、泄水建筑物下游背水面出现渗漏,渗少量清水有时带浑水 输、泄水建筑物出现裂缝较窄有发展趋势 启闭机破坏或钢丝绳断裂 上游大体13 积漂移物的撞击 14 上游溃坝 战争或恐15 怖袭 超设计标准(大坝还未经洪水考验)设计标准洪水 的洪水 发现上游大体积漂撞击后,可能发生移物或撞击后可能工程险情 发生工程险情 可能造成砼坝失稳土坝漫顶而垮库水位急剧上升 坝 设施严重破坏不能正常运行 设施损坏 28

3.2大坝溃决分析

3.2.1可能导致水库大坝溃决的主要因素

根据3.1.1的分析,可能导致水库大坝溃决的主要因素有: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上游水库塘坝溃坝、上游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战争及恐怖事件和其它等因素。 3.2.2 水库溃坝形式

XX电站水库大坝有两种坝型,一是混凝土闸坝,坝顶长156m,坝顶宽5m,坝顶高程43.00m,最大坝高26.3m。土坝长235.00m,土坝上、下游坝坡坡比1:2。土坝最大坝高13.30m,

溃坝形式主要有:

1、砼坝;产生推移而溃坝,失稳而溃坝,顷倒而溃坝,结构破坏而溃坝。

2、土坝;滑坡失稳而溃坝,渗漏穿洞而溃坝,洪水漫顶而溃坝,土坝决口而溃坝,坝体被破坏而溃坝。 3.2.3 溃坝洪水分析

根据预案编制大纲的要求,按照相关计算公式进行溃坝洪水分析;(对土坝段做溃坝洪水计算)

一、溃坝洪水计算; 根据下游河道其基本情况; 河道宽B=350m,

溃坝前下游起始状态为均匀流,Q0 =500m3/s, 坡降I=0.0007, 平均水深h2=2.0m, V0=0.7m/s。 坝上游水深H0=14.33(41.83m-27.5m) 水库回水长度L=22.5km,

水库泄空后库区仍维持Q0 =500m3/s的均匀流。

29

1、求溃坝坝址处流量过程线;

应用斯托克方法;先计算最大流量Qm,然后采用概化典型流量过程线法,计算溃坝坝址流量过程线;

h2/ H0=2/14.33=0.1396>0.1384,坝址下游水流为缓流; 查图得;Qm/ BH0C0=0.296, C=gH0

Qm=0.296×BH0C0=0.296×350×14.33×9.81*14.33=17602m3/s 可泄库容W为总库容减去仍维持均匀流的河槽容积。 W=1/2 H0LB=1/2(14.33-2)×22500×350=4855万M3。 水库泄空时间T; 选取K=5

T=KW/ Qm=5×4855/17602=13791(S)=3:50

根据T和,即可算出概化流量过程线(四次抛物线法)见下表,

计算成果表

t/T T(s) Q/ Qm 0 0 1 0.05 690 0.62 0.1 1379 0.48 8449 0.2 2758 0.34 5985 0.3 4137 0.26 4577 0.4 5516 0.207 3644 0.5 6896 0.168 2957 0.6 8275 0.13 2288 0.7 9654 0.094 1655 0.8 11033 0.061 1074 1.0 13791 0.028 500 Q( m3/s) 17602 10913 二、溃坝下游流量计算; 1、求溃坝最大流量;

(1)求决口宽;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的计算公式, b=k(W1/2B1/2H0)1/2=0.65(42011/2×2351/2×14.33)1/2=78.0m。 式中 K---土体有关的系数,粘土取0.65, W---溃坝时的蓄水量,=4201万M3 B---土坝坝顶长度 =235m H---溃坝时坝前水深;=14.33m (2) 求坝址处出现的最大流量;

30

Qm=8/27×9.81(B/b)1/4bH03/2

=8/27×9.81(235/78)1/4×78×14.33 3/2 =5171(m3/s)

(3) 溃坝下游流量计算(下游交口电站大坝处)距离13.5km。 QLM=W/(W/ Qm+L/vk)

=4201/(4201/5171+1.35/7.15) =4196(m3/s)

式中 QLM ―――溃坝最大流量演进至距坝址下游13.5km处的交口电站的最大流量。

W-------水库溃坝时的库容=4201万M3, Qm―――――――溃坝时最大流量=5171(m3/s) L-------距坝址的距离,(万m) v-------河道洪水期最大流速,3-5m/s k-------经验系数山区1.1-1.5 2、溃坝洪水传播时间和流量过程线; (1)洪水起涨时间计算; t1 = K1[L1.75(10-h0)1.3]/(W0.2H00.35)

=0.7×10-3 [135001.75(10-2)1.3]/ [(4855×104)0.2×14.330.35] =2020(s)=0:34

式中 t1-----洪水起涨时间;(s)

K1-----系数,计算t1时K1取0.7×10-3 计算t2时K2取1.2 L------距坝址距离(m) H0--------坝前水深=14.33m

W-----可泄库容=4855×104M3

31

h0-----溃坝洪水到达前下游计算断面的平均水深,=2m (2)最大流量到达交口电站大坝时间的计算; t2 = K2(L1.4/ W0.2H00.5hm0.25)

=1.2×135001.4/(4855×104)0.2×14.330.5×60.25 =3562(s)=0:59 式中 K2-----系数取1.2

hm -----最大流量时的平均水深; t2―――最大流量到达时间; t3 =(2W/ QLM)+ t1

=[2×(4855×104)/4196]+ 2020 =25161(s)=6:59

计算成果表

到达地点 交口大坝 t1 0:34 t2 0:59 t3 6:59 备 注 3.2.4 XX水库溃坝洪水对下游造成的破坏及影响范围;

水库溃坝洪水对下游防洪工程、重要保护目标等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

影响范围:主要是下游的交口电站,对电站大坝造成威胁,有可能使其垮坝。如果垮坝,将要造成下游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 3.2.5溃坝对上游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的地点、范围、危害程度

根据XX水库地质资料提供,库区地形为带形低山丘陵区,河道呈蛇曲状,两岸地形不对称,一侧为山地丘陵, 另一侧为阶地,山体由砂岩,砾岩等厚层块状岩体所组成,除局部地段基岩出露较为陡竣之外 ,岸坡大都较为平缓,坡度一般在30~50之间,且上部库岸植被好。经库区地

32

质调查,未发现较大的物理地质现象。另一侧的阶地则由8~12m厚的冲积层所组成,其阶地岩性主要为粘土和亚粘土,抗冲刷的能力较差,因

此水库蓄水后,在水流冲刷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局部的塌岸现象。 综上所述,除局部地段会产生的小规模塌岸现象外,库岸是稳定的。不易产生泥石流和大的滑坡。 3.3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3.3.1XX水库影响范围内的人口、财产等社会经济情况(见表3-2)

水库影响范围内的人口、财产等社会经济情况表 表3-2

序号 1 2 3 4 5 XX镇 民乐村 交口村 大垌村 古达村 富古村 合计 人口(人) 300 360 480 460 410 2010 固定资产总值 (万元) 1650 1980 2400 2530 2260 10820 备注 3.3.2水库影响范围内的工程防洪标准及下游河道安全泄量;

重点保护对象;下游的交口水电站,交口水电站的洪标准;设计30年一遇,校核300年一遇。

泄到交口电站水库的安全泄量是校核洪水9190m3/s,交口电站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为5500m3/s, 4险情监测与报告 4.1险情监测和巡查

4.1.1 水库工程险情监测、巡查的部位、内容、方式、频次等 4.1.1.1 险情监测、巡查的部位、内容及方式

1、监测

33

(1)上、下游水位观测;每天2次(8.00、20.00)

(2)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 用水准仪、全站仪观测大坝、厂房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情况;汛前一次,汛期一般情况每个月一次,发生险情每天一次,汛末一次。

(3)基础扬压力观测;根据情况可安装压力表或采用测深法测定管内水位,确定扬压力。同样汛前、汛期、汛末都要测量。

(4)渗漏(渗流)观测;在坝基渗漏的地方设置量水堰或容积法量测。同样汛前、汛期、汛末都要测量,出现险情随时测量。 以上监测要有专门记录本,长期存挡。 2、巡查

⑴、巡查大坝前坡;

一是沿坝前坡水面至坝顶之间的坡段行走,注意观察砼坝坡面有无裂缝、坝肩塌陷、等险情;观察土坝护坡有无裂缝、塌陷、滑坡等险情;二是持探水杆沿水边走,沿水边走的人要不断用探水杆探摸,借波浪起伏的间隙查看护坡石有无滑动或冲坑等险情。

三是沿坝顶走仔细观察坝顶有无异常变化,查看坝顶防浪墙有无裂缝等。查看有无塌陷,还要查看是否有白蚁洞隙。 ⑵、巡查大坝后坡

一是先沿坝后坡马道至坝顶之间的坡段行走, 再沿坡脚至坝后坡马道之间的坡段行走,注意观察坝坡及坝脚有无渗漏、塌洞、滑坡、裂缝、沼泽液化带等险情。

二是沿排水沟坡段走,注意观察排水沟有无裂缝等异常险情。 ⑶、对坝下游坡脚外50-150m范围内的地面及河道进行巡查,检查有无渗漏、孔洞等异常现象。

(4)、检查砼大坝下游坝基的排水设施是否失效或其他异常现象。

34

(5)、闸门和启闭设备是否正常、电源由电工负责检查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是否可靠,电气线路是否正常、有无故障等异常情况发生。 (6)、检查输、泄水建筑物有无裂缝、渗漏等现象。

(7)、检查溢洪道有无堵塞,两岸护坡有无松动、坍塌、滑坡迹象。 4.1.1.2 险情巡查频次

⑴、库水位在汛限水位以下时,大坝表面巡查、输、泄水建筑物、闸门和启闭设备以及电源的检查为每三天一次,巡查必须安排专人负责。

⑵、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大坝表面巡查、输、泄水建筑物、闸门和启闭设备以及电源的检查为每日2次,必要时,安排专人根据险情程度加密观测次数。

⑶、库水位超过30年一遇设计洪水39.39m或发生导致水库出现重大险情的因素时,大坝表面巡查每小时观测一次,输、泄水建筑物、闸门和启闭设备以及电源的检查频次为每日4次,重大险情由专人轮流24小时不间断监视监测。

以上的巡查观察设专门的记录本并存挡。 4.1.1.3 报警方式

⑴、 警号规定

凡发现险情,吹哨、移动电话、报警器(警笛)、广播、电视、人工传递。 ⑵、 出险标志

在出险、抢险地点,白天插红旗,夜间挂红灯(应能防风雨),作为出险标志。

4.1.2 工程险情监测、巡查人员组成及监测、巡查结果处理程序 4.1.2.1 监测、巡查人员组成

XX水库工程的险情监测、巡查工作由熟悉工程情况、责任心强、有

35

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测组根据险情情况确定,正常情况设立一个组,当发生险情,根据险情况配置3-4个监测组。监测人员的组成见下表;

监测人员的组成表(每个监测组)

名称 数量 监测组长 1 水工技术员 1 测量技术员 1 电气技术员 其 他人员 1 1 合计 5 4.1.2.2、工程监测、巡查结果处理程序 ⑴工程监测、巡查人员把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险情,立即报告水库防汛责任人(XX水库防汛办主任)及水库管理单位领导(XX电站站长)。 ⑵经防汛责任人(XX水库防汛办主任)复核后,写出险情情况及处理意见,(见附录B“水库险情及抢险情况报告表”)用传真机上报XX镇防办,同时向县防汛办报告,并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险情发展; ⑶经县防指复核,经县抢险专家组现场察看后,确定险情等级,提出抢护措施,由县防办根据险情再向上级防办报告。根据险情等级,县防指通知有部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⑷组织调度有关成员单位抢险。 4.2 险情上报与通报

4.2.1 向水库主管部门和上级防指报告险情的方式

工程险情巡回检查工作人员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向水库管理单位责任人(XX电站站长)当面报告,由水库管理单位(XX电站)用书面传真方式和电话方式立即向镇防指和县防汛办报告。

4.2.2 向XX水库管理单位成员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通报险情的方式

水库管理单位(XX电站)向镇防指和县防汛办报告险情,由县防汛办向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通报险情。

通报方式,电话、书面、电视、广播等通报方式。

通报内容、范围、见附表;“水库险情及抢险情况报告表”。

36

通报程序;逐级上报,

通报频次;根据险情等级通报频次,

Ⅳ级险情 (一险情般)每天通报1次(7.30、20.00点)

Ⅲ级险情(较大险情);每天通报4次(7.30、12.30、18.30、0.30) Ⅱ级险情(重大险情);每天通报6次(4.00、8.00、12.00、16.00、20.00、24.00)

Ⅰ级险情(特别重大险情);每天通报24次(每小时一次),特殊情况随时通报。 5险情抢护 5.1抢险调度 5.1.1抢险调度方案 5.1.1.1 险情等级的确定

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由镇、县防汛抢险专家组根据险情,参照3.1.2的险情等级分析确定险情等级。 5.1.1.2 不同等级险情抢险调度方案

Ⅵ级险情

当发生一般险情时,XX水库管理单位向镇防指报告,同时向县防汛办报告。由镇、县防汛抢险专家组到现场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Ⅵ级险情时,由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防汛抢险工作会议,成立临时“XX水库防汛抢险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防指成员单位为成员,研究抢险部署,同时报上级防汛办。经批准后启动Ⅵ级响应行动。

Ⅵ级响应行动如下:

⑴ 县防指立即派防汛抢险专家组赴抢险现场研究处险措施,并进行技术指导。

⑵ 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37

⑶ 水库管理单位密切观测水库水情、工情及险情。根据情况随时向指挥部汇报。

⑷ 由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组织会商后,确定洪水调度方案。 ⑸ 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调用防汛抢险分队或预备队到达出险现场进行抢险。

⑹ 应急抢险过程中,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抢险进展情况。

⑺ 当险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或排除时,经县防汛抢险专家组现场核实,经县防指批准后,结束Ⅵ级响应行动。

⑻ 应急抢险工作结束后,召开抢险总结会,总结经验教训,表章先进,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消。

Ⅲ级险情

当发生较大险情时,XX水库管理单位(XX电站)向镇防指报告,同时向县防汛办报告。由县防汛办向XX市防汛办报告,由市、县防汛抢险专家组现场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Ⅲ级险情时,由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防汛抢险工作会议,成立临时“XX水库防汛抢险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防指成员单位为成员,研究抢险部署,同时报XX市防汛办。经批准后启动Ⅲ级响应行动。

Ⅲ级响应行动如下:

Ⅲ级响应行动除采取Ⅵ级响应行动中的所有措施外,增加以下措施: ⑴由县防指根据抢险方案,将部署抢险所需的人、财、物情况下达给各有关单位,并立即派督导组、专家组赴抢险现场加强技术指导。 ⑵ 由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组织会商后,进行洪水调度,最大泄流量为发生险情时的库水位相应泄量(详见水位~泄量关系表 表2-2)。 ⑶由XX镇政府通知水库下游可能淹没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

38

要求村民做好准备待令转移工作。

⑷ 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命令抢险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带工具到达水库指定位置抢险。

⑸ 物资、交通部门接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指令后,要立即组织,紧急调运抢险物资,满足抢护险情的需要;交通部门还要做好群众安全转移的运输工作。

⑹ 电力、通讯部门要千方百计确保供电和通讯联络畅通,按预定应急保障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防汛抢险服务。

⑻ 卫生防疫部门接指令后,要立即组织医疗队和防疫队赶赴灾区巡回医疗,现场做好抢险人员、灾区群众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 ⑼ 公安部门要组织力量做好抢险第一线及群众转移、安置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持治安秩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紧急交通管制,开设应急“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⑽ 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派记者深入抢险一线进行采访报道,经批准发布险情信息。

⑾ 民政部门做好准备,确保转移群众的生活供应。

⑿ 抢险期间征用或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⒀ 应急抢险工作结束后,召开抢险总结会,总结经验教训,表章先进,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消。 Ⅱ级险情

当发生较大险情时,XX水库管理单位(XX电站)向镇防指和县防汛办报告,由县防汛办向XX市防汛办报告。由市、县防汛抢险专家组现场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Ⅱ级险情时,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立即主持召开防汛抢险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抢险工作,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亲临现场座

39

征指挥抢险,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立即响应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的命令,立即按各自的职责行动,同时将情况上报XX市防汛办。由XX市防汛办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办报告。

Ⅱ级响应行动除采取Ⅵ级、Ⅲ级响应行动中的所有措施外,增加以下措施:

⑴由县防指根据抢险方案,将部署抢险所需的人、财、物情况下达给各有关单位,并立即派督导组、专家组赴抢险现场加强技术指导。 ⑵ 由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组织会商后,进行洪水调度,最大泄流量为发生险情时的库水位相应泄量(详见水位~泄量关系表 表2-2)。 ⑶由XX镇政府通知水库下游可能淹没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要求村民做好准备待令转移工作。

⑷ 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命令抢险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带工具到达水库指定位置抢险。

⑸ 物资、交通部门接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指令后,要立即组织,紧急调运抢险物资,满足抢护险情的需要;交通部门还要做好群众安全转移的运输工作。

⑹ 电力、通讯部门要千方百计确保供电和通讯联络畅通,按预定应急保障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防汛抢险服务。

⑻ 卫生防疫部门接指令后,要立即组织医疗队和防疫队赶赴灾区巡回医疗,现场做好抢险人员、灾区群众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 ⑼ 公安部门要组织力量做好抢险第一线及群众转移、安置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持治安秩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紧急交通管制,开设应急“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⑽ 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派记者深入抢险一线进行采访报道,经批准发布险情信息。

40

⑾ 民政部门做好准备,确保转移群众的生活供应。

⑿ 抢险期间征用或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⒀ 应急抢险工作结束后,召开抢险总结会,总结经验教训,表章先进,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消。

Ⅰ级险情

当发生特别重大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XX电站)向XX镇防指和县防汛办报告,由县防汛办向XX市防汛办报告。由市、县防汛抢险专家组现场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Ⅰ级险情时,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立即主持召开防汛抢险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抢险工作,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亲临现场座征指挥抢险,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立即响应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的命令,立即按各自的职责行动,同时将情况上报XX市防汛办。由XX市防汛办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办报告。

Ⅰ级响应行动除采取Ⅱ级响应行动中的有关措施外,增加以下措施: ⑴ 由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将工作部署下达给有关单位,并立即派出督导组、专家组赴抢险现场加强技术指导并请求市防指派出市抢险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

⑵ XX镇政府及淹没范围内各单位负责人、各村组负责人、防指成员要按照防汛责任制分工要求,亲临一线指挥抢险及人员财产转移工作。 ⑶ 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命令所有抢险队、预备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水库指定位置。

⑷ 应急抢险工作结束后,召开抢险总结会,总结经验教训,表章先进,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消。

5.1.2 水库抢险应急调度权限、执行部门

41

XX电站水库属于中型水库,根据其职责分工,其责任单位是XX人民政府,所以其调度权限应属于“XX防汛抗旱指挥部”;其执行部门是水库管理单位(XX电站)、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成员单位等部门无条件的执行。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做好各自工作。

一是XX范围内的人、财、物由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二是上级防汛指挥部管理的防汛物资,由本级防汛指挥部向上级防汛指挥部提出调动申请,由上级防汛指挥部批准调用。

三是同级其他区域防汛指挥部管理的防汛物资,由本级防汛指挥部向上级防汛指挥部提出调动申请,上级防汛指挥部协商调动。 5.2 抢险措施

5.2.1 做好天气及洪水预报

气象部门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水库管理单位要及时收集掌握气象信息,对洪水发生和变化过程作出科学预测,提高防汛调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5.2.2 增大水库蓄洪能力

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所有抢险队上坝,从土场用编织袋装土运到坝顶,在坝顶抢筑子埝,利用大坝超高蓄洪。 5.2.3 千方百计降低库水位。

5.2.4 根据不同险情制定相应的抢护措施 ⑴、渗漏

①抢护方法:临水截渗防漏、背水导渗减压。

②抢险物料:土工布、编织袋、草袋、麻袋、砂石、钢管等物资。 ⑵、漏洞

①抢护方法: 软帘盖堵、软楔堵塞、抛填粘土前戗。

42

②抢险物料:棉被、土工膜、草捆、麻袋、泥土、砂石等物资。 ⑶、塌坑

①抢护方法:翻压夯实、填塞封堵、填筑滤料。

②抢险物料:土工布、土工膜、棉被、草捆、麻袋、泥土、砂石等物资。

⑷、非滑坡裂缝

①抢护方法:塑料膜覆盖、开挖回填。 ②抢险物料:塑料膜、石灰、沙壤土等。 ⑸、滑坡

①抢护方法:塑料膜覆盖、抛石固脚阻滑、临水截渗、背水导渗、上部减载。

②抢险物料:土工膜、土工布、编织袋、砂、石、土等。 ⑹、风浪淘刷

①抢护方法:砂袋压盖、抛石抢护、石笼抢护。 ②抢险物料:编织袋、铁笼、砂、石等。 ⑺、输、泄水建筑物与土坝结合部位渗漏 ①抢护方法:临水截渗、背水导渗。

②抢险物料:土工膜、土工布、编织袋、草袋、麻袋、砂石、钢管等物资。

⑻、输、泄水建筑物裂缝

①抢护方法:环氧砂浆堵漏、防水快砂浆堵漏。

②抢险物料:环氧树脂、二丁脂、乙二胺、水泥、沥青麻丝、沙子等。 ⑼、溢洪闸或放水洞闸门破坏

①抢护方法:钢筋网堵口、钢筋混凝土管封堵 ②抢险物料:蓬布、灰渣、钢筋、麻袋、草袋等。

43

5.3应急转移

5.3.1人员及财产转移安置任务

受威胁区域内的人员及财产转移任务由镇人民政府负总责,成立由民政、农业、交通、公安、卫生、物资、商业、粮食等部门参加的镇应急转移指挥部,并根据制定的转移应急预案,全面负责群众转移、安置、救灾、抚恤等工作,有关单位分别负责辖区内的群众安全转移与安置工作。

5.3.2转移方案 5.3.2.1 转移方案制定

由镇防指负责组织制定。

5.3.2.2 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及交通工具,(转移线路图)

⑴转移路线按照“就近、就快”的原则;

⑵各村各单位按照制定的转移方案,明确在特殊情况下的联络方法和警报信号,包括转移的路线、地点、安置措施、交通工具等,要逐步传达到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5.3.3 转移警报发布条件、形式、权限及送达方式 5.3.3.1 转移警报发布条件

⑴遭遇超标准洪水,确认将发生重大险情时;

⑵遭遇超设防标准地震或战争恐怖袭击等造成坝体发生结构性破坏,无法抢护,或对渗漏等险情抢护失败、无能力遏止漏水扩大时;

⑶依据已发生的洪水量级,进行水库调洪计算,水库泄量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对下游造成严重危害时。 5.3.3.2 转移警报发布形式

撤离警报利用有线、无线电话、电视、广播、警笛及送达等多种方法。

44

5.3.3.3 转移警报发布权限

由水库防汛应急抢险指挥部统一发布。 5.3.3.4 转移警报送达方式

采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报警器或鸣笛等手段进行预警,撤离预见期较短时,水库防汛应急抢险指挥部可采用分阶段分区域发布方法,实施部分提前撤离。 6应急保障 6.1组织保障

6.1.1 XX水利枢纽常设防汛机构

为确保防洪工作的正常开展,由XX东电电力公司总经理及电站站长组成防汛领导小组,具体安排XX水利枢纽正常防汛工作。并成立防汛办公室,负责防汛期间的日常工作。

1.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 梁荣爱 邱晓明 张绍锋 邱健堂 韦国标 吴日海 成肇勇 李开经 职务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XX镇水利站长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电话 7082908 7083473 手机 18902669563 13737832020 13087747908 13877446678 13788346092 7083473 13768048577 7012127 7012127 18775458718 13768049261

2.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分工 组长: 梁荣爱 负责指挥调度工作

45

副组长: 邱晓明 协助组长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 张绍锋 负责后勤及物质资金准备

XX镇水利站长: 邱健堂 负责领导协调XX镇与本枢纽防汛工作 成 员:韦国标 负责安全联络及办公室日常事务和组织防汛抢险队伍 成员: 吴日海 负责电站厂房安全巡逻 成员: 成肇勇 负责电站水库及大坝安全度汛 成员: 李开经 负责电站大坝度汛巡逻 3.防汛领导小组的职责

(1)在上级主管部门及防汛办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电站的防汛工作。 (2)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遇设计标准洪水时不垮坝、不漫坝、不淹发电厂房,遭遇超标准洪水时及时采取应急抢险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负责组织全站的防汛检查,落实年度防汛工作计划,组织防汛抢险队伍。

(4)负责审定汛期水库调度方案。

(5)遇大洪水、大暴风雨、地震等特殊情况时,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厂区的重要部位、薄弱环节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威胁电站安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6)了解汛情并掌握工程运行情况,遇大洪水时深入一线值班,制定防洪措施,对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并负责向上级领导汇报。 (7)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协调电站和地方的防汛关系。 (8)汛期每个月组织召开一次防汛安全分析会,分析研究汛情解决防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10)汛后及时进行防汛总结,表彰防汛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处理防洪违规事件。

46

6.1.1.1XX水库防汛办公室地点、联系电话;

XX水库防汛办公室,常设XX电站,由XX电站办公室兼任,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防汛办主任;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办公室值班电话: 0774-7083473

发电厂房值班电话:0774-7012128 大坝水文值班电话:0774-7012127 XX镇政府值班电话:0774-7302228 XX防汛办公室电话:0774-7282410 6.1.2 水库应急抢险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6.1.2.1防洪应急指挥部工作职责

本预案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由指挥长统一调度指挥;实行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责任制,防洪工作分级分部门责任制,技术责任制,防汛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当发生险情时成立“XX水库防洪抢险指挥部”,负责水库的防汛抢险指挥的全面工作,

① 贯彻执行有关防汛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及防汛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水库的防洪抢险应急工作。

② 严格执行上级政府及防汛指挥部的调度命令,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做到“思想、组织、技术、方案、责任、物资”六到位,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见表6-1

表6-1 XX水库抢险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及职责

部门 参谋部

组别 水文气象信息单位、代表人 水文分局 职责任务 掌握天气状况,提供水文情报预报 47

负责人; 负责人: 工程技术组 总工: 通讯信息组 负责人 物资供应筹备组负责人: 市气象局 县防汛办 县水利局 县电信局 县移动公司 县政府办 县财委 县财政局 县物资局 具体工作由任务书规定。(常设) 掌握各阶段险情,制定抢险实施方案,工程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制定分洪、行洪、滞洪实施方案及爆破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保证抢险工地的有线、无线、移动电话的畅通,必要时在工地架设临时机站, ①抗洪抢险物资供应。 ②后勤协调。 ③资金保证 ①交通局协调组织15~20T平板车2台,5T带篷汽车20辆待用; ②组织小机动船5~7艘待用。 ③组织5~15T自卸汽车20辆,推土机(或挖掘机)5台、装载机(铲运机)5台待用。 ④大宗抢险及救援物资调运。 ①保障抢险临时用电、 ②抢险人员的生活物资供应 ③保障灾民粮油食品供应 ④保证抢险用的油料供应 ①生活卫生、环境卫生、防疫; ②前线抢险队伍医疗抢险、灾民医疗。 ①组织安排新闻、广播、电视单位现场报导; ②向社会宣传抗洪抢险实况;安定民心,鼓舞士气。 ①防洪驻地和抢险前线的治安保卫;灾民和广大群众的安全保卫; ②确保抢险道路和疏散通道的畅通。 物资后勤部负责人: 车船调度保障负责人: 县交通局 油、电、生活物资组 负责人: 卫生防疫组 负责人: 宣传报导组 负责人: 安全保卫 负责人: 抢险突击队 负责人: 供电公司 县粮食局 县食品公司 县石油公司 县卫生局 县防疫站 县广电局 县防汛办 县公安局 县交警 县武装部 XX镇政府 ①灾民援救; ②重要物资转移。 ③水库工地抢险 ④组织群众转移工作。 救灾及善后事务 负责人: 县民政局 救灾办 县保险分公司 ①组织救灾物资的征集、储运、分发,协调各职能部门搞好灾民安置,保障灾民生活。 ②其他善后事务。 各有关村委单位负责组织群众转移工作。 ⑵、职责分工见表6-1 ⑶、工作方式

指挥长、副指挥长现场座镇指挥,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视工作情况

48

各司其职。

6.1.2.2当发生Ⅵ级险情时

⑴、抢险指挥机构; 成立“XX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 指挥长:XX副县长___________,

副指挥长;2名;XX政府办主任 __________,XX水利局局长 __________,

成员单位:XX镇政府、水文局、气象局、交通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公安局、交警大队、物资局、商业局、卫生局、民政局、武装部等主要负责人。

6.1.1.2当发生Ⅲ级险情时

⑴、抢险指挥机构; 成立“XX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 指挥长:XX县长_______________,

副指挥长;2名;XX副县长_____,XX水利局局长____, 成员单位:XX镇政府、水文局、气象局、交通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公安局、交警大队、物资局、商业局、卫生局、民政局、武装部等主要负责人。

⑵、职责分工

其各成员单位的分工同Ⅵ级一样。 6.1.1.2当发生Ⅱ级险情时

⑴、抢险指挥机构; 成立“XX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 指挥长:XX县长______,

副指挥长;2名;XX副县长_____,XX水利局局长____, 成员单位:XX镇政府、水文局、气象局、交通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公安局、交警大队、物资局、商业局、卫生局、民政局、武装部等主要负责人。

49

⑵、职责分工

XX镇政府:担负抢险、营救群众、转移物资、救灾等任务。 水利:负责抗洪抢险技术和工程措施指导和管理。 水文局、气象局;及时提供雨情、水情和洪水预报,

公安: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防汛紧急期间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障抢险救灾队伍、车辆优先通行。

交通局:负责组织所辖公路交通设施、工程、装备的防洪抢险;负责抢险救灾车辆的组织调度。

民政局:负责洪涝灾害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灾工作,及时掌握并向主管部门提供洪涝灾害情况。

物资局、商业局、粮食局:负责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所需的麻袋、编织袋、木材、铁丝、塑料布等物资的调拨、供应。

电力公司:负责防汛抢险救灾的电力供应。 ⑶、工作方式

指挥长、副指挥长及成员单位负责人现场办公。 6.1.1.3当发生Ⅰ级险情时

⑴、抢险指挥机构; 成立“XX水库应急抢险指挥部” 指挥长:XX县长______,

副指挥长;2名;XX副县长_____,XX水利局局长____, 成员单位:XX镇政府、水文局、气象局、交通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公安局、交警大队、物资局、商业局、卫生局、民政局、武装部等主要负责人。

⑵、职责分工

成员单位职责同Ⅱ级险情。 ⑶、工作方式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1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