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更新时间:2023-03-08 07:12:5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1.刻度尺是测量 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 和 。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 ,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 刻度线;估读到 。 (3)记录:数据包括 和 。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2.用停表测量 ,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 ,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 乙 丙 (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1

3.利用公式 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 和 ,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和 。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 ;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 ;由此,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2)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到桌面上,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听到敲击声。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中和空气中哪个传播速度更快?__________________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___________敲打的声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时,将钢质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它振动发声,显著改变钢质刻度尺______________,比较改变前后钢尺振动的____________和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2

(2)探究频率与单调之间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如下器材: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声波传感器,计算机等。当在声波传感器附近敲击甲、乙两个音叉时,观察到甲、乙两个音叉产生声波的波形分别发图a、b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发声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相同(填声音的特性),你是通过观察图中声波的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②由图可知, ____________音叉的音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我们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当用小锤以更大的力敲击音叉的时候,会发现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较轻触时音叉弹开的幅度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这表明响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7.下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的波形图,发出的都是C调|(do)。

从上面的声音波形可知道,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的___________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___________不同;波形的___________反映了响度大小。

(1)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3

8.如图,同不们的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9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水瓶琴

9.在筷子上捆上一些棉花和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往上推“活塞”,音调会变_______,往下拉“活塞”,音调会变_______。之所以会发出声音,是因为____________在振动,用大小不同的力吹管的上端,听到的声音的_______不同。

10.如图,将杨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我们能看到____________,这说明取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_。

11.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器声的波形,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现噪声,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盒中,声音会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取出后,分别用塑料袋、报纸、海绵绵等不同材料包住正在响铃的闹钟,再放入盒中的同一位置,我们会听到声音在__________中最小,__________中最大,由此说明,__________的隔音性能最好,__________的隔音性能最差。 13.如图所示,为一自制温度计。

(1)将小瓶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水柱的位置会___________。 (2)自制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4

(1)下图中哪种测量方法正确( )

(2)读数时,温度计的__________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__,如右图__________(“A”或“B”或“C”)正确。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后再读数。

(4)如图中所示的用温度计分别测得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15.小军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在7min处于__________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_(选填“A”或“B”) A.寻找普通规律 B. 减小实验误差

(4)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5

16.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

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0 40 40 1 42 41 2 44 42 3 46 44 4 48 46 5 48 47 6 48 48 7 48 49 8 48 51 9 48 52 10 50 54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熔化时间是__________min。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__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17.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

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从热水中命出塑料袋,过一会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他在大烧杯上加了一个盖子,是为了__________。

(2)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

上方气压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温度/℃ ??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3)实验时,当看到水中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

来,里面的__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4)该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___。 19.纸锅中盛满了水,将盛满水的纸锅在火的上方(不让火

苗碰到水面以上的纸)水沸腾了,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普通煤炉的火焰温度约600℃,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

6

20.(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觉__________,原因是酒精在__________过程中,

会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填

“上升”、“下降”或“不变”)如果温度计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__________。

21.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会发现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_________

并充满试管,迪种物质从__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这时再把试管放入冷水中,试管中又出现了__________,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

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我们能观察到光在水中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

23.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

的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

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成__________的像,原因是从烛焰的不同位置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后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

24.如图所法,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绕ON

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实验次数 入射角 1 2 3

反射角 75° 60° 45° 15° 30° 45° 7

(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________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________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一束光沿BO方向射到O点,它反射后沿________方向射出.

(4)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上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而不用镜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明将位于玻璃板前5cm处的蜡烛A以5cm/s的速度匀速沿直线远离玻璃板

2s,蜡烛B应放在与A相距_________cm处,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实验中,若观察到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下图所示的甲、乙、丙

三幅图中,__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4)该实验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

暗”)的环境中进行。

26.让一束光以一定的角度射入水中,我们能观察到

光束进入水中后传播方向发生了_________,并且向法线方向_________,折射角_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_。

8

27.在图中起初茶碗是空的,当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

币,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_。我们看到的硬币是它的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28.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我们会发现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

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_________,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

29.如图所示,在没有三棱镜时,可以用下列方法来分解太阳光:在较

深的盆中放入一些水,靠盆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就能观察到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在可风的色光中,波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__色光。 30.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做平行光。

(1)小云拿一透镜正对太阳光放置,透镜另一侧20cm处的白纸上出现一个小亮点,

则此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此透镜为_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 (2)如右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

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C.一定大于

B.一定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31.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__________; (2)小华绘制的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

①如图甲,由图甲的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cm.

9

②若她把蜡烛放在图乙中A的位置,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蜡烛以1m/s的速度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且像移动的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m/s。

③若把实验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关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32.在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_工作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的“”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左右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把矿工放到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g。

33.(1)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发现两次所称质

量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2)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将白糖溶于水,再称糖水的质量,

发现两次量的结果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位置而改变。

34.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

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0

(1)在上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

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不同

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_______(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初中物理中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还有(写一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5.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___,刻度的一大格表示的体积是________,

一小格表示的体积是________。液面原来到达的刻度为________,放入固体后液面到的刻度为________,可以计算出该固体的体积为________。

36.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

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____________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11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人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__________g/c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__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7.在室温下,用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可观察

到橡皮膜会________,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橡皮膜会________,整个过程中,瓶内空气的质量不变,放在热水中时,其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放在冷水中时,其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所以________会影响物质的密度。

12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第七章 力

1.如图7-1甲所示,让一个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的运动路径侧旁放一个磁体,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7-2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力推门,我们感觉在_______处最轻松,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3.如图7-3,在两个靠的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看到的现象是两小车都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4.如图7-4让一位同学穿上旱冰鞋向右推墙,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示,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此现象中包含的两个相关的物理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练习使用弹簧计

(1)在使用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如图示该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 分度值为__________。

13

(2)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__________。 (3)弹簧测力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7、如图7-7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板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跳板的力改变了____________,跳板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___形变,产生的弹力使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8、如图7-8示,将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松开手后液面回到原位置,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的重力,这是因为钩码所受重力与弹簧对它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

(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图7-9甲) (3)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画出G—m图像。(图7-9乙) (4)由实验数据和图像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测得的G与m的比值g=________________,它与9.8N/Kg不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m/kg 0.05 0.1 0.15 0.2 0.25 重力G/N 0.5 1 1.5 7-9(甲)

2 2.5

14

第八章 运动和力

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用图8-1所示示中的同一小车,从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__________,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_,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________,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若小车不受摩擦阻力,则小车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金属片被弹出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球没有被弹出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____,保持了原来的___________状态。

3.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是因为刹车前人与车是一起运动的,刹车后由于人的下部 与车之间有___________所以随车停了下来,但人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___状态。

4.如图8-4所示,同学们在进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两盘的砝码质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丙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mc.html

Top